這部電影前前後後看了不下N次。劇情已經都快背熟了。單純就是喜歡這部電影,喜歡它表達出的那種單純的電影意象。
故事並不複雜。是一個關於輪迴的故事。阿明的哥哥是土匪頭子,經常下山劫殺。阿明6歲那年,哥哥下山殺了阿九全家。11口人中,只有阿九6歲的哥哥抱著襁褓中的她逃了出去。十幾年後,阿明長大成人,在一次獨自於山中打獵時,看到了穿著紅衣的美麗女子阿九。他將她搶到寨子裡,又娶了她。但她卻從來不笑,也不說話,只是沉默地照顧他的起居飲食,至多對他講一句「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吧」。最初喝到那溫暖的茶,聽到這句簡單的話語時,阿明還會感到很驚喜,聽久了,便能從中聽到一種恨意。每當他想和阿九溫存的時候,阿九總是端起茶盤,收起茶杯,告訴阿明:「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吧」。終於有一次,阿明忍無可忍,憤怒地策馬下山,在一座古剎裡出了家。
阿九隨他而去,在外邊一座廢棄的茅屋裡住了下來。每天,她都給阿明送去三餐和熱茶,阿明從來不理,她便沉默地端去又端來。終於,阿明被打動了。他在古剎裡默然地寫字、掃地,阿九默然地端茶、送飯、繡花。日子過得平靜幸福。殺戮卻在不知不覺中到來。阿明的哥哥被仇家追殺到了古剎裡,而仇家就是阿九的哥哥。阿九被派到阿明哥哥身邊做眼線,隨時提供情報,隨時準備殺戮。可誰都沒想到,阿九竟然會愛上阿明,她拼死也不讓哥哥衝進古剎,她將阿明手中的槍對準了自己。臨死時,她告訴阿明:來生再見,見面時,她會對阿明說,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吧。而阿明,最終死在了阿九哥哥的槍下。他們兩人的死,前後只差了幾分鐘。
死後的阿明,在50年的光陰裡,一直守在當年古剎裡的那棵銀杏樹邊,一直等到古剎變成了民宅,等到已投胎嫁人的阿九來到這座宅子裡住下。一個夜晚,阿明來找獨自在家的阿九,對她講述了前生的往事。阿九懵然不知,等她終於明白過來的時候,阿明的鬼魂卻已不能再在陽間停留。50年的等待,只換來了那一句話:「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吧」。
畫面是純中國式的。那宅院,那銀杏,那石桌,那茶壺,還有那美麗的山川森林,都有著濃濃的中國味。一個輪迴的故事,放在這樣的背景裡,更多了一絲別樣的哀愁,讓人跟著阿九和阿明一起悲傷。尤其是聽到那一句「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吧」,淚水總會不自禁地掛在腮邊,欲落未落。
不禁羨慕起俞飛鴻。有些人,做什麼都會風生水起。做演員像演員,做導演像導演。做女人,還是那樣一個美麗的女人。而電影,也不是那麼容易拍到完美的。就像寫文章,許多人都在爬格子,有人爬到了極致的高度,有人永遠只是一隻三腳貓。
看媒體採訪,俞飛鴻說,很多年前,她在飛機上看了一本小說,是須蘭的《銀杏,銀杏》。看完特別喜歡,總是向別人推薦,希望有導演能將它拍成一部完美的電影。可是,一直沒有成功。本想放棄,這個故事卻一直蜿蜒蟄伏在她心中,無法忘記。於是,她放棄了許多片約,一心一意地思考,之後動筆寫劇本,再之後四處籌集資金、四處選景,最終選中雲南騰衝,花了大筆資金搭景,布景卻毀了,只好再重搭。當我們看到影片時,只看到那爛漫的山花和美麗的宅院,卻不知她在背後付出的辛苦。
一個美麗女人,如此有才華,著實不容易。當我看過電影,再去看小說,才發現俞飛鴻在電影裡投入了多少心血。那已完全是她的再創造,是與她血肉相連的東西,是她的一個孩子,十年光陰全交付給他的一個孩子。「十年磨一劍」,也許就是指這樣的堅持,這樣的等待,這樣的成功。
格外喜歡這句話——「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吧」。其實,它是一句情話,異常含蓄,卻也異常心碎。
一個女友問我:「我這麼好,男人怎麼可以這樣殘忍地對我?」
我說:「那是因為,你沒有找到合適的人。」
她沒有像阿九一樣,找到阿明。
即使是一個悲慘的結局,即使在輪迴時,也只看了她一眼,那又何妨?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靈魂早已糾結在一起,即使人鬼殊途,亦是同歸一地。如得此種深情,誰都不枉來此一生。
在爛漫山花盛開的時候,阿九燦然一笑,眼眸靈動。在電影首映式時,俞飛鴻也燦然一笑,眼眸靈動如初。她和阿九,其實便是同一人,她把靈魂附在了阿九身上,借阿九這個角色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之前只覺她是美女,看完電影又知她是才女。不是每個女子都會這樣幸運。
印象中,俞飛鴻似乎也只導演過這一部電影。對她而言,是玩兒票,也是完成一個心願。
她似乎更喜歡做演員。她一部接一部地演戲。近年,著實出了幾部叫得響的影視劇。
她也喜歡有滋有味地生活。無論是接受許知遠採訪,還是接受其它媒體,她都把自信自在的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像一個女性標杆一樣立在那裡,既讓許多女性豔羨,又讓她們想追隨於她。
她不是女權主義者,卻不得不令男性與她平等對話。
如果她知道多年以後還有人在持續看她拍過的唯一一部電影,不知她是否會開心?
喜歡她這樣的生活態度。演而優則導,也許並不適合所有人。見好就收,也是一種智慧。
今後,可能還會再看《愛有來生》。它是一部好電影。真的。
花雕暮雪作品,純屬原創,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