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2021-01-18 麥家陪你讀書



上大學的時候,同寢室有這樣一個女孩。


她不僅有著天使臉龐和魔鬼身材,腦子還特別好使,常常讓我無地自容。


更要命的是,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忍不住愛上她。


在情場上笑傲江湖,對感情從不認真的她,男友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


我當時做夢都想成為這樣放蕩不羈的女孩!


最近看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發現裡面也有一個類似的女性。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一開始,我覺得這樣的女子真是太讓人羨慕了。


才華洋溢、風情萬種、從不為愛情失去自我。

 

到最後才發現,她為了反叛而反叛,卻讓她最終丟了自己。


對愛情的反叛,讓她失去了幸福的機會

 

書中,有兩個主要的女性角色,一個是主角特麗莎,另一個是配角薩賓娜。


特麗莎有著「傳統女性」的優良品質:隱忍、無私、柔弱。


面對愛人的不忠,她敢怒而不敢言,選擇默默忍受,繼續無悔付出。


如果說所有男人都會愛上特麗莎,女人,尤其是像特麗莎那樣的女子,卻渴望成為薩賓娜。



薩賓娜的情人之一,就是特麗莎的老公託馬斯。

 

然而,特麗莎卻和「小三」薩賓娜,成了好朋友!


成就這段友誼的,除了特麗莎的「大度」,更多是薩賓娜身上致命的吸引力。


身為小有名氣的畫家,她有屬於自己的事業,有著獨立女性的追求;


面對愛情,她不斷背叛,遊走在眾多情人中間,以此體會生命的激情和快樂。

 

但是灑脫隨性的薩賓娜,卻在對愛情的不斷遊戲中,失去了令自己幸福的機會。

 

弗蘭茨是薩賓娜的情人之一,也是唯一真心愛著她的男人。

 


在外人眼中,薩賓娜是一個強勢、聰慧,卻不適合做妻子的女人。

 

但弗蘭茨卻發現了她身上女性的一面,對她說:「你是一個女人。」


這是一句多麼動聽的情話。薩賓娜原本完全可以像一個女人一樣,去愛上這個發現自己女人性的男人。


可薩賓娜不願承認自己女人的身份,在弗蘭茨為自己拋家棄子後,選擇了不告而別。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女性獨立,僅僅是指強大和獨身。


卻忘了真正的女性獨立,並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

 

作為一個女性,如果連自己都以女人的性別為恥,認為愛情會讓女性失去自我,那才是真正的幼稚和弱小。

 

不害怕面對愛情,永遠敢愛,也敢說不愛,幸福才會如約而至。

 

對家庭的反叛,讓她失去了和解的機會

 

成為畫家之後,薩賓娜往返於紐約、日內瓦、羅馬,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但是在外闖蕩多年,她卻始終不曾回到故鄉。

 

動亂是一方面,對於原生家庭的反叛是另一方面。

 

小時候,薩賓娜的父親擔心女兒游離組織之外會有不測,逼她去參加共青團會議和強制性遊行。

 

因此,她痛恨遊行,也恨自己的父親。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父母的一次不完美,而忽視他們一百次的好。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阿姨,跟女兒關係不好,前幾天過生日,侄女外甥來了一大幫,唯獨女兒不到場。而且人家藉口都懶得找,就仨字:不想去。


阿姨說以前家裡窮,煮雞蛋就煮一個,她和老公都捨不得吃,給女兒。

 

後來日子好過點,他們年年帶孩子出國旅行。前段時間女兒要換手機,她二話不說給買了個六千多的,自己用女兒淘汰下來的。



可是這麼心肝寶貝地疼著的獨生女,卻跟她不親,生了兒子也不讓她帶,她一年也見不著幾回外孫。

 

母女隔閡的背後,是女兒有次因為小事頂撞了姥爺,她媽當時就狠狠甩了她一耳光。

 

那一耳光的疼,以及比疼更難忍的憤怒屈辱,她至今記憶猶新。


後來她對媽媽就愛不起來了。每次媽媽對她好,她都會想起那個耳光。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母親確實做的不對,甚至有點過分。

 

但人無完人,父母也會犯錯。寬容父母的不完美,是每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最重要的是,你對父母的不原諒,最終懲罰的是你自己。

 

莎士比亞曾說:「母羊要是聽不見自己小羊的啼聲,它絕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

 

人活於世,父母恩情是最無私珍貴的。切勿記親人的仇,念壞人的好。

 

對人生的反叛,讓她最終失去了自己

 

本書的主人公託馬斯,本來也秉持著遊戲人間的態度。



對於自己的人生,他想嘗試各種可能,卻又害怕承擔後果。


他主張靈肉分離,只愛上女人的身體,絕不付出感情。


直到他遇到了薩賓娜,這個比他還要「輕」的女人。


她終其一生都在背叛,不承擔責任,不甘心被束縛。


這樣極致的輕,反而讓託馬斯難以接受,讓他認識到自己反叛的可笑,選擇向愛情的重量投降。


而薩賓娜則在背叛的路上慢慢墜落,生命越來越輕,漸漸走向虛無。


對她來說,「第一次的背叛不可彌補,它換來的只是後面一連串背叛的連鎖反應,每一次的背叛都使我們離最初的反叛越來越遠。」

 

薩賓娜先是背叛了家庭,然後背叛了丈夫,背叛了情人,背叛了祖國……


她的背叛之旅,越來越遠,越來越難以收拾。



薩賓娜不願意遵守秩序,拒絕永遠和同樣的人在一起講同樣的話。

 

「背叛」真的美嗎?「世俗」真的那麼不可原諒嗎?


當薩賓娜的背叛之路走到盡頭,她才覺得四周空空如也,她最終也背叛了她自己,失去了活著的意義。


拒絕承擔任何責任,是生命的「輕」,它會讓我們脫離真實的生活;


被世俗價值捆綁,是生命的「重」,它會讓我們受困於現實,失去了自我。


在輕與重之間,我們必須找到平衡,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極致的輕,會讓人失去倚靠,最後連自己的面貌都模糊不清;


極致的重,也會讓人生失去許多樂趣,令自己身心俱疲。


最重要的,是在人生的天平上,找到你自己的位置。



看完薩賓娜「特立獨行」的一生,我才發現:

 

女性真正的獨立,不僅在於隨時可以脫離一段關係的底氣,更在敢於建立親密關係的勇氣;


揪住父母的過錯不放,只會讓自己不得安寧;

 

精彩的人生要不拘一格,敢於嘗試,也要有所堅持,有所承擔。

 

每個人都只能活一次,對於人生的輕與重,願你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圖片:來源於電影《布拉格之戀》劇照及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遇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點擊閱讀原文,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影評《羅丹的情人》:勇敢追求自我卻不被理解接納的一生
    卡米爾·克洛岱爾,她是位天才雕塑家,有其獨特的令人驚嘆的藝術價值,不應像她所在時代一樣仍舊將其依附在另一位名家的光環下。世人一直視她為「羅丹的情人」,然而她一生最想擺脫的就是這個,對她來說,這無疑是過於殘忍。
  • 在戀愛中失去自我,到底有多可怕?
    現在很多談戀愛的人,在戀愛中不知不覺地就失去了自我,一味地遷就對方,滿足對方的任何條件,甚至被家暴或者背叛以及傷害,都可以無原則地原諒對方。這些都因為包麗在戀愛中失去了自我,不斷的滿足牟林翰的無理要求,最後讓自己走上自殺之路。從包麗的悲劇可以看出,在戀愛中失去了自我,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在戀愛中,不管你多愛對方,都需要保持清醒的戀愛頭腦和堅持住自己的底線。那種違背原則和道德底線的欲望是很可怕的,就拿出軌和家暴來說,只有0次和無數次,只要你在戀愛中失去自我的底線和原則原諒了對方,那麼等著你的就是無數次。
  • 失去自我,才能找回自我
    自從我踏入社會,尤其是人到中年,不知道曾經失去了多少自我,還有多少不知道的自我仍要失去。這個問題在我近幾年的工作生活中一直困擾著我甚至有時怨天尤人。直到今年疫情期間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沉澱自己,反省吾身方茅塞頓開。
  • 不要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愛情
    在英國最傑出的作家簡·奧斯汀的愛情觀中,她是如何看待愛情與自我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天妒英才,她才活到四十二歲,一共著寫出六部文學作品。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隨著簡·奧斯汀熱潮的興起,她六部作品中,有四部被改編,然後搬上熒幕。
  • 在戀愛中失去自我,是不是太可怕了?
    我覺得有一位答友"讓心理學走入生活"說得很好:」不用擔心迷失自我 關注點在對方身上那是愛情發生的必經階段會隨著荷爾蒙的消退逐漸變回理性"這個觀點,我非常同意。什麼是失去自我?你把關注點放別人身上,就是想討好對方,就是想無私地對方好,在對對方好的過程中,自己收穫了幸福,怎麼了?會去忘我地愛一個人,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狀態,不是所有人相遇都能遇到的。對,愛情,不是所有人都有幸遇到的。道法自然,在戀愛中,自然而然地去和愛人相處,才能讓難得的、美好的感情,善始善終,如果正好,戀愛雙方都懂得珍惜,你懂得感恩,那麼,就能成為永恆。
  • 西天取經讓孫悟空找到自我/失去自我正方一辯稿
    在此問候主席及到場各位,今天我方觀點為西天取經讓孫悟空找到自我。開宗明義,定義先行,自我亦稱自我意識,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找到自我,則是以本性為基礎在社會規範下追求自我,進行自我覺悟的過程。自我不同於天性的地方在於自我是經過後天的實踐和約束找到的自然本我。
  • 12星座在感情中會被「虐」成什麼樣子?白羊座已經失去自我了!
    12星座在感情中會被「虐」成什麼樣子?白羊座已經失去自我了! 虐他個一百回合: 當天秤座被虐的時候,他不會立即放手,但他們也不會善罷甘休,就這樣彼此虐來虐去,無數回合的戰鬥,最終把雙方都累倒。
  • 最可怕的人生是失去自我,莊子讓我們去宇宙中尋找自我
    最可怕的人生是失去自我,莊子讓我們去宇宙中尋找自我。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租來的出租屋中,身心疲憊,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進入了夢鄉。腦袋裡慢慢浮現出客戶那刁難的嘴臉,老闆那不屑的眼神.....這個冷酷的世界讓我心力疲憊。
  • 戀愛中,女孩子容易失去自我的幾種表現
    一段戀愛中,最害怕的不是失去對方,而是失去自我。戀愛中失去自我通常有這幾種表現:1.習慣性的原諒他遷就他,不斷為了另一方改變自己,最終變成了自己也不喜歡的樣子總是下意識地對別人越來越好,也習慣性地原諒他遷就他,聽他喜歡的音樂,玩他喜歡的遊戲,看他喜歡的電影。
  • 張歆藝談婚後被生活改造,失去自我:女性如何在婚姻中保持自我?
    當她停下時,發現老公袁弘依舊是那個少年郎,愛聽交響樂,閒時看看書,對生活充滿好奇,自己很羨慕。她卻被生活摧毀了一部分自我,婚姻中的兩個人,活成了兩種狀態,一個像陀螺,一個像座鐘。婚姻中想保持自我首先要有獨立的內心和能力二姐是個酷女子,在旅行的車上她對老公袁弘說,即使一個人生活她也會過得很好。
  • 情人的自我修養
    前情回顧:我在明,她在暗等待情趣衣服的那兩天我是緊張又興奮的,以至於家裡有了細微的變化我都忽略了,以至於當敵人靠近我時我都沒有察覺
  • 所謂乘風破浪,是無數次的自我塑造
    她的唱功被人詬病,她的不善應對,被視為耍大牌,而她籤約的公司經營不善,失去了替她修復形象的能力。有5年時間,她陷於沉寂,但5年後,她終於憑藉一個個小角色,以及綜藝節目《百變大咖秀》中的亮相,一點點走出來。尤其令人驚異的是,她的聲音表現力,她的演技,曾經被當做她演藝生涯的最大障礙,但她復出時,憑藉的恰恰是強大的聲音表現力。
  • 所謂乘風破浪是無數次的自我塑造
    她的唱功被人詬病,她的不善應對,被視為耍大牌,而她籤約的公司經營不善,失去了替她修復形象的能力。有5年時間,她陷於沉寂,但5年後,她終於憑藉一個個小角色,以及綜藝節目《百變大咖秀》中的亮相,一點點走出來。尤其令人驚異的是,她的聲音表現力,她的演技,曾經被當做她演藝生涯的最大障礙,但她復出時,憑藉的恰恰是強大的聲音表現力。
  • 開始很自我,感情中又容易失去自我的三大星族,很矛盾,也很真實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非常理智的性格,他們也很擅長以自己為中心做事,從來不會委屈自己迎合別人,時刻清楚自己前進的道路,而當他們進入到一段感情之中,便開始患得患失像是換了一個人。有三個星座的人就是這樣的特點,本身是非常自我的人,在感情關係中又很容易失去自我,滿腦子都是對方的喜好和需求,反而將自己的一切拋在了身後,他們的行為很矛盾,不過也很真實。
  • 放蕩不羈的哈裡王子同樣為放飛自我的她收心了
    在性格上更是看不出是同個媽生的啊,一個內斂沉穩,一個,嗯,放蕩不羈。。。什麼party,什麼模特,襲胸,都不是啥事兒。梅根·馬克爾?她是誰??如果梅根在中國演藝圈發展的話,恐怕早已有無數出版商邀請她出書,揭秘自己的傳奇人生,諸如:《離婚後,如何收穫愛情「第二春」》,《讓王子愛上自己的十個小竅門》,或者就像鄭爽的書名一樣,就叫《梅根的書》,肯定會大銷特銷。「行走的荷爾蒙」愛情產生的第一步——眼緣為愛鋪路!
  • 女人在婚姻中的種種妥協,她該如何找回「失去的自我」?
    很多女人結婚之後,生活中為了息事寧人,圖個安生,就會選擇夾著尾巴做人,在無奈中忍痛放棄原本的自我。這些也許是男人的妒忌、控制欲望、大男子主義等,甚至是因為他認為你們兩人的關係受到了外界的威脅,而你最終選擇了忍耐。很多女人在婚姻中付出和失去的東西大概可以歸為以下四類。第一,目標和志向。很多女人在結婚前就有著很好的學業或事業。
  • 原著與電影版的《小王子》告訴我們回歸童真、追求自我的重要性
    儘管小說和電影在情節和敘述方法上有著顯著的差異,但兩者中所表達的追求自我,回歸童真的主題卻從未改變。01從童話故事到勵志電影:我們為什麼要追求自我,回歸童真小說《小王子》是基於一次成年人對於生命與生活的反思,而並非簡單地為兒童所創造的小說,而由於其有具有幽默性的故事敘說手段,讓它成為一本小孩承認都喜歡的小說。小孩陶醉於其中的故事,成人陶醉於其中的暗含的人性。
  • 致女孩:失去自我有多可怕?
    有些事,要學會拒絕,不然別人當你好欺負」那時候我才明白了,別人需要你時就出現,不需要你時就消失,最後會慢慢失去自我。做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拒絕。後來,那個室友找我幫忙,我能幫的就幫,實在不想幫的就拒絕,拒絕多了,她就不怎麼找我幫忙了。看吧,原來那些事,其實她也能做。我至今還記得一個同班同學對我的評價,那天新學期新課程,老師叫我們自我介紹,以及讓同學來評價自己。
  • 婚內出軌還是追求自我?為何大眾對她格外寬容
    大家似乎遺忘了她是為人妻者、為人母者,就像祝福一個值得愛情的女孩終於找到真愛一樣,這樣由衷地祝福她。大眾為何為佟麗婭格外寬容?不論是無數次被捕捉到的花邊新聞,還是主動在節目上自曝大男子主義的婚戀觀,陳思誠帶給公眾的印象都是自負、不忠誠、花心,而與之相對,佟麗婭則一直保持著賢妻良母、隱忍的傳統女性角色。在自負的丈夫面前,佟麗婭似乎認知不到自己的美,她也屢屢在節目上呈現自己不自信的模樣。她就像許許多多優秀卻不自知、在婚姻裡委曲求全的中國女孩一樣,在女性日漸獨立的今天,令人「怒其不爭」。
  • 自我大覺悟:放棄存在感,追求愉悅感!
    將自我的存在作為我方式的存在是一個大誤會,兩者有天壤之別,意味著絕然不同的兩種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兩者混為一堂,構成人們極大的心理誤區。自我的存在是個人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從自我出發感知到的一切構成一個存在範圍,這個範圍的中心是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