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瑪莎拉蒂醉駕案轟動全國!時隔一年後法院宣判,致使寶馬車裡兩死一傷的被告人譚明明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還有另兩名被告各被判3年有期徒刑,緩刑3年。
譚明明的父親願傾家蕩產賠償受害人,分別賠償兩位死者各200萬,賠償重傷患者600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10日,一輛三輪車撞上了700多萬的勞斯萊斯庫裡南。
這並非不可避免的事故,勞斯萊斯在直道上超越了三輪車後,沒打轉向燈就右拐,致使三輪車來不及剎車而撞車。
汽車安全不容忽視!
即使是百萬千萬的豪車
配備當今最前沿的科技
也會因駕駛不當導致嚴重後果
只有科幻電影中
那些炫酷的無人駕駛汽車
極速馳騁也能毫髮無傷
其實,一百多年前汽車剛誕生不久時,幾乎沒人想到安全,就只想著造會「自動駕駛」的車。所謂「自動駕駛」,是相對於牲畜來說的。因為長期以來,人們對車的固有印象是必須在前方栓一匹馬或一頭牛。
當車不需要牲畜活物在前方牽引時,在當時就顯得非常「科幻」了。從「Automobile」(汽車)的單詞就能看出,「Auto」(自動)的分量有多大。
所以汽車發明數十年,人們一直沉浸於跟馬車對比的「自動駕駛」,沒多少人關注安全。而那時的汽車速度也比馬車快不了太多,所以很多人不重視。直到車速不斷加快,容易出現車毀人亡的事故時,安全才提上議程。
逐漸地,接近上世紀中葉出現了一些安全的裝備,比如電動雨刷(之前都是手搖),到了六十年代出現三點式安全帶,七十年代出現ABS防抱死系統,到了八十年代美國開始強制安裝氣囊,後來越來越多主被動安全技術出現,比如ESP、碰撞預警、坡道輔助、變道輔助、盲點提醒功能等。
豪車往往肩負著普及安全科技的社會責任,會率先用一些前沿的技術讓土豪們買單。比如大部分人坐後排都不考慮系安全帶的時候,奔馳就配備了後排安全氣囊。
大部分人買車還在糾結於要不要側向安全氣囊時,奧迪就推出了自動抬高底盤應對側碰的技術。
不過,安全技術的普及也受限於市場需求,比如防酒駕系統,其實已經研發出來,但卻難以推廣。
防酒駕系統內置於汽車中,與現有的汽車控制系統相結合,通過在啟動按鈕或方向盤上安裝裝置。分別可區分司機與乘客,檢驗司機呼氣,或是通過紅外光照射指尖來測量血液酒精濃度。
該裝置將能在一秒內多次精確測量。當司機血液酒精濃度(BAC)達0.08%時,系統將啟動自動停車。
由於很多車主認為自己不會酒駕,所以就不會為這個功能掏腰包。
總之,雖然汽車變得越來越智能,但人作為一個「掌控者」,仍需要具備足夠豐富的安全知識。下面這些不起眼的小習慣,也有大用處哦。來,看看「資深老司機」給的10條TIPS:
1、雙手一定要握住方向盤9點和15點位置。如果你習慣單手開車,那遇到緊急情況你幾乎無法避讓;
2、開車前一定要調好坐姿。最簡單的方法是伸直手臂後,手腕剛好能搭在方向盤12點,靠背也不要太傾斜。良好的坐姿讓你更快速避開緊急障礙,而且不容易勞累;
3、眼睛看得更遠,看到500米以外。這樣有助於提升你的預判空間;
4、不要輕易使用雙閃燈。比如下大雨或擁堵時不要用,因為後車無法判斷你準備向哪個方向變道;
5、不要在車內戴耳機聽歌。如果你實在不想打擾車內其他乘客,你可以戴一個一個耳機,但另一個耳朵不要戴。而且耳機的聲量不能太高,以免影響安全;
6、如果你買了車載滅火器,最好把滅火器放在前排你方便夠得著的地方,而不是放後備廂。因為當發生自燃時,你可以很快就能拿到滅火器自救;
7、等紅燈時一定要確認掛上N檔或已經臨時駐車。不要僥倖地把腳踩住剎車,如果你不經意拿個東西或手機,你的車可能會向前溜而造成追尾;
8、對於沒有胎壓檢測的車,在上車前一定要環顧四個輪胎的氣壓;
9、如果跑高速突發爆胎,方向盤一定要穩住向前,不要隨意轉動;
10、如果聽到剎車吱吱聲,要檢查下剎車片。如果變薄就及時更換。
不管開多貴的車,都要同樣保持謹慎
安全不容忽視,遵守交規
無論對他人還是家人都是負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