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香港樂壇的黃金時期,前有譚張爭霸,後有四大天王,可謂是爭奇鬥豔。
而在1983年,一支樂隊於此時成立,這就是Beyond,在那個音樂巨頭橫行的時代,他們的組成,可謂是悄無聲息。
當時的他們可能不會想到,在1991年,他們將成為第一支登上紅磡演唱的樂隊。也不會想到,在揚名紅磡後僅僅兩年,樂隊的靈魂黃家駒便溘然長逝。
失去了主心骨的他們,縱有前行,卻最終免不了解散的結局。
縱觀Beyond的發展,跟許多歐美搖滾樂隊的劇本相似,一夜之間不知從哪裡突然冒了出來,迅速躥紅後,沒過多久便會以主幹成員的離世或者隊內不和而陷入低潮或解散,最著名的例子就是Nirvana(涅槃樂隊)
但儘管Beyond解散多年,但在內地卻擁有廣泛的樂迷,民間一直有較強烈的重組呼聲,歌曲至今傳唱不衰。
那麼Beyond為何能夠讓人回憶到現在?
01黃家駒的離世
在最光輝燦爛的時候一下子把生命玩到盡頭,就是永恆。這句話用來形容家駒再合適不過了。
雖然1991年的紅磡開唱為Beyond音樂生涯中的一個巔峰,但Beyond的處境其實並不樂觀。
當時香港樂隊競爭很大,草蜢、太極等樂隊較Beyond更受歡迎,Beyond的生存環境雖然比地下時期有所改善,但仍舉步維艱。
家駒一直認為香港並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便選擇赴日發展,沒想到魂斷富士山,回來的只有三子與他的靈柩。
當時家駒去世的消息引起香港輿論地震,無形中擴大了樂隊的粉絲基礎。
就像梵谷一樣,生前作畫無人問津,死後多年才獲得認可,Beyond亦然,過去香港樂隊草蜢、太極盛極一時,但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樂隊反倒逐漸默默無聞,而Beyond的擁躉卻越來越多。
02Beyond歌詞立意普遍較高
除去輿論因素,一個樂隊最關鍵的還是自身作品,Beyond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的傳唱下去,是因為他們的歌立意很高,雖然當時人氣可能不如其他樂隊,但其立意無疑是鶴立雞群。
相比於其他樂隊情歌泛濫,他們的情歌很少,成名作裡情歌也就《情人》、《喜歡你》、《早班火車》等,僅佔到了一小部分。
如《光輝歲月》、《無悔這一生》、《再見理想》等金曲,這些歌曲的立意深遠,超越了時間與地點的束縛,表達著他們關於理想與奮鬥、自由與博愛的思考。
這些內涵在任何時候都能引起聽眾最廣泛的共鳴,Beyond將歌曲升華到了追問生命的高度,其立意之高涵蓋之廣,當時樂隊難以企及,故能夠成為傳世的經典之作。
03歌曲旋律編配雅俗共賞,非常親民
Beyond的歌曲編配也比較簡單,從商業角度來看,中期Beyond的歌曲商業化明顯,旋律編配走向流行,變得十分親民。
記得黃貫中在一次採訪中說過,早期他們自認為是精品的音樂無人欣賞,而轉向流行後便收穫了大量人氣,諸如《真的愛你》
這與聽眾的欣賞水平密切相關,當時的香港樂壇依舊是流行的天下,beyond最初是想做搖滾、金屬等重型音樂,但卻造成了商業上的失敗,為了樂隊的生存發展,不得不走向流行。
Beyond轉型後無疑是成功的,將流行與搖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簡單的、聽眾能夠接受的旋律,俘獲了萬千樂迷,並引導許多人走向音樂之路。
04香港樂壇相對內地高度發展,統治力極強
Beyond的大量擁躉主要集中在內地,這與內地的環境也有很大關係,現代音樂自80年代才廣泛傳入內地,而80年代,歐美和香港的音樂早已如日中天,流行、搖滾等已經發展成熟。
而內地才剛剛接觸到這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內地音樂落後於港臺地區,這就造成了港臺音樂傳過來後對內地極強的統治力。
相信70後、80後甚至90後都是聽著歐美和港臺音樂長大的吧,早有許冠傑、張國榮、譚詠麟,後有周杰倫等,這裡面Beyond自然要佔有一席之地。
本期內容到此結束,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