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蒂愛,獲取母嬰育兒知識
孕吐又稱為害喜,是指準媽媽在懷孕初期出現的噁心、嘔吐現象。
一般從懷孕的第6周開始,第8-10周達到高峰,懷孕12周之後就自行消失。
有些人甚至還總結出了經驗:下午孕吐的生男孩,早晨孕吐的生女孩。
答案是:無稽之談。
孕吐類型
1、孕吐?不存在的!這一類的女強人約佔20-30%;
2、輕微型。這一類孕媽有時會感覺有點噁心但還不至於引起嘔吐,最多也就是刷牙的時候「意思一下」而已;
3、標準型。吃東西、刷牙、甚至是喝水都可能引起嘔吐,導致食慾下降;這一類孕媽的人數最多;
4、妊娠劇吐。不需要任何刺激就能大吐特吐,完全不能吃東西,體重下降、體液電解質失衡、新陳代謝紊亂。需要住院輸液,發生的概率約為1%。
孕吐的原因
關於孕吐的原因,有下面幾種說法:
最溫馨:來自寶寶的第一聲問候
孕前期,寶寶通過早孕反應向媽媽表達自己的存在,提醒媽媽要好好保護自己。到了妊娠的中後期,就能通過胎動來引起老媽的注意了,這完美滴解釋了孕吐只持續到第12周的現象,Perfect!
最偉大:保護寶寶
孕吐是寶媽們保護腹內胎兒的本能,這種本能能夠讓媽媽們提前察覺可能傷害到寶寶的各種物質,例如含有各種有害微生物或者病原體的食物,保證這些有害物質不會進入體內,避免給寶寶帶來潛在的危險。這也解釋了一些帶刺激性的食物、還有乾菜(含菌多)更容易引起孕吐的現象,Wonderful!
最科學:(劃重點、劃重點)
激素分泌增加
懷孕早期,人體內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雌激素的分泌增多,讓準媽媽們對氣味更加敏感、鼻子更靈,輕微的刺激也能讓人產生噁心的感覺。
腸胃變得脆弱
懷孕之後,由於需要提供給胎兒營養,準媽媽們的抵抗力都會一定程度的下降,腸胃功能也會變得更加脆弱,遭受到一丁點的刺激就可能引起嘔吐。
免疫反應
胎兒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逐漸生成自己的組織器官,這些新生成的組織器官孕媽無法識別,會被當成外來物質而長生排斥反應;
心理因素
部分準媽媽因為懷孕會感到心理壓力過大,所以更容易產生噁心和嘔吐感。反過來,如果經常噁心或嘔吐,又會增加心理壓力。
最無釐頭:寶寶怕被淹
寶寶:我快被水淹了,媽媽,你快吐吐!
孕期飲食習慣調整
嚴重的孕吐會造成孕媽食欲不振、進而影響孕媽的自身健康和寶寶的正常發育。
孕媽應該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做一些積極的改變,以保證自身的健康和寶寶的發育。
1、少食多餐,每隔2-3小時就吃點東西,每次少吃一點,食物的選擇以健康、愛好、不引起嘔吐反應為原則;
2、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咽,因為只有顆粒足夠小的食糜才能有胃進入小腸,狼吞虎咽會導致食物在胃中留存的時間加長,會加重孕吐;
3、多喝水,吸收足夠多的水分才能避免因嘔吐而造成脫水,口水時要小口小口的喝;
4、睡前或者起床前15分鐘,可以吃點蘇打餅乾。晨吐與低血糖有一定的關係,因此睡前或者起床前吃點東西,有利於預防孕吐。
5、保持心情舒暢,房間儘量布置的清潔、安靜、舒適;
6、避免特殊氣味的刺激;
7、飯後多走動走動,有利於胃液向下流而不是向上逆流,能減少飯後嘔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