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時期, 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可謂是非常落後。 一方面,當時我國的東北兵工廠被日軍佔領, 沒有足夠的生產能力製造武器裝備。 另一方面, 我國當時經濟落後、生活水平低下, 工業實力更是十分薄弱, 沒有足夠的技術進行軍備武器的生產。 當時八路軍的主要武器來源, 除了各國的支援外, 就只有從日軍的手中繳獲了。 在眾多抗日軍隊中, 川軍更是以裝備的低劣而著稱, 還出現了一個專門形容這一狀況的詞「窳劣」。 那麼,川軍的裝備真的非常粗糙低劣嗎?
我們平常所說的川軍, 就包括抗戰初期的第22集團軍。 當時這一軍隊的武器裝備確實不足, 只有一個手槍連, 一個迫擊炮連, 沒有炮兵。 全集團軍中, 沒有一門山炮、野炮, 更沒有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 重型機槍的數量也很少, 最多的師只有四五十挺重機槍。 這支隊伍裝備的步槍大多數都是自己製造的, 打擊的精準度、威力就不用說了, 能正常使用的都少之又少。
但是,同樣是川軍的第23集團軍情況就大有不同了。 第23集團軍是由劉湘帶領的這支部隊比起第22集團軍更加正規一些, 當時的第22集團軍的所屬部隊大多都是軍閥混戰的失敗者, 即使在川軍中, 也只能算是雜牌軍, 所以武器裝備無法得到相應的補充。 但劉湘的部隊就不同了, 在抗日戰爭中, 劉湘帶領的第23集團軍可以算作是主力軍之一, 在抗戰中立下了不少功勞, 武器裝備也遠遠沒有想像中那樣粗糙低劣。
事實上,劉湘的武器裝備在整個抗戰軍隊中, 都屬於比較精良的水平。 首先,劉湘曾在二十年代末向外國購買過大量的武器。 當時劉湘進口的槍枝數量達到了兩萬多支, 機槍的數量也有上千支, 還有數十門火炮和大量的子彈。 其次,在軍閥混戰中, 劉湘也獲得了不少武器。 同時,在紅軍入川後, 蔣介石還為劉湘提供過大量的武器裝備。 所以,早在抗戰前, 劉湘的部隊就已經擁有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在抗戰中, 劉湘還自製了大量武器。 不過,這種自製武器和第22集團軍製造的武器也有很大區別, 不僅數量很多, 質量也有一定的保證。 同時,劉湘還委託一些私營的機器工廠防止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 比如法制啟拉利輕機槍等。 至七七事變時, 劉湘的兵工廠已經生產了三千多門迫擊炮, 兩千多挺捷克式輕機槍, 四千多挺衝鋒鎗, 無私多萬枚迫擊炮彈, 還有其他大量火炮、炸彈、手榴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