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川軍的裝備到底是什麼水平?

2020-11-19 天下將令

在抗日戰爭時期, 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可謂是非常落後。 一方面,當時我國的東北兵工廠被日軍佔領, 沒有足夠的生產能力製造武器裝備。 另一方面, 我國當時經濟落後、生活水平低下, 工業實力更是十分薄弱, 沒有足夠的技術進行軍備武器的生產。 當時八路軍的主要武器來源, 除了各國的支援外, 就只有從日軍的手中繳獲了。 在眾多抗日軍隊中, 川軍更是以裝備的低劣而著稱, 還出現了一個專門形容這一狀況的詞「窳劣」。 那麼,川軍的裝備真的非常粗糙低劣嗎?

我們平常所說的川軍, 就包括抗戰初期的第22集團軍。 當時這一軍隊的武器裝備確實不足, 只有一個手槍連, 一個迫擊炮連, 沒有炮兵。 全集團軍中, 沒有一門山炮、野炮, 更沒有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 重型機槍的數量也很少, 最多的師只有四五十挺重機槍。 這支隊伍裝備的步槍大多數都是自己製造的, 打擊的精準度、威力就不用說了, 能正常使用的都少之又少。

但是,同樣是川軍的第23集團軍情況就大有不同了。 第23集團軍是由劉湘帶領的這支部隊比起第22集團軍更加正規一些, 當時的第22集團軍的所屬部隊大多都是軍閥混戰的失敗者, 即使在川軍中, 也只能算是雜牌軍, 所以武器裝備無法得到相應的補充。 但劉湘的部隊就不同了, 在抗日戰爭中, 劉湘帶領的第23集團軍可以算作是主力軍之一, 在抗戰中立下了不少功勞, 武器裝備也遠遠沒有想像中那樣粗糙低劣。

事實上,劉湘的武器裝備在整個抗戰軍隊中, 都屬於比較精良的水平。 首先,劉湘曾在二十年代末向外國購買過大量的武器。 當時劉湘進口的槍枝數量達到了兩萬多支, 機槍的數量也有上千支, 還有數十門火炮和大量的子彈。 其次,在軍閥混戰中, 劉湘也獲得了不少武器。 同時,在紅軍入川後, 蔣介石還為劉湘提供過大量的武器裝備。 所以,早在抗戰前, 劉湘的部隊就已經擁有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在抗戰中, 劉湘還自製了大量武器。 不過,這種自製武器和第22集團軍製造的武器也有很大區別, 不僅數量很多, 質量也有一定的保證。 同時,劉湘還委託一些私營的機器工廠防止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 比如法制啟拉利輕機槍等。 至七七事變時, 劉湘的兵工廠已經生產了三千多門迫擊炮, 兩千多挺捷克式輕機槍, 四千多挺衝鋒鎗, 無私多萬枚迫擊炮彈, 還有其他大量火炮、炸彈、手榴彈等。

相關焦點

  • 所謂「無湘不成軍」,相比川軍和桂軍,湘軍的實力算什麼水平?
    川軍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積極作用,川軍雖裝備簡陋,要不是扛著長槍,恐怕與流民與乞丐無異,但川軍子弟個個忠勇——「拋頭顱,灑熱血」,不畏犧牲。川軍十分團結,聽從中央指揮,當時川軍子弟的理念是:為四川爭氣,為川軍正名。正是因為川軍的神勇,四川在抗日戰爭時期奇蹟般地保留住了這一方淨土,沒有被日本人侵佔。與川軍一樣有名的,還有湘軍、桂軍等。
  • 抗日時川軍是出了名的不怕死,為何打內戰時,川軍戰鬥力那麼弱?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各地的部隊都奮起反抗,堅決要趕走侵略者,川軍便在抗日戰爭時期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戰績、四川一帶大多都是山區,川軍裡面的戰士們都是從大山裡面走出來的,身板看上去瘦瘦小小
  •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如何?
    首先,在那段時期並沒有國民黨軍隊這麼一說,他們被稱之為國民革命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國內軍閥們紛紛帶領自己的人馬加入了抗戰這個隊伍,其中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八路軍、新四軍、川軍、廣西狼兵、桂軍、滇軍、以及西北的馬家軍。這些隊伍在當時大多都在國民革命軍的序列當中,他們這些勇士用血肉之軀,面對日軍的堅船利炮,譜寫了可悲可嘆的英雄事跡。
  • 川軍到底有多能打?歷史上這些戰爭都是以川軍為主力打贏的
    抗日戰爭時候,身處大後方的川軍,主動請纓 ,用最差的裝備,打最艱難的國仗。看過電視劇《川軍團血戰到底》以及《壯士出川》的朋友,無不被川軍的英勇所震撼。而事實上,川軍的輝煌,並不只是表現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列代戰爭中,川軍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時候還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 川軍史上最悲壯的一戰:此戰過後,無人不知川軍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八十多年前那場抗戰時期中,一支來自「天府之國」的軍隊一戰成名的軍隊,他們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川軍。稍微對抗戰歷史熟悉的人一提到川軍,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句「無川不成軍」!
  • 兩個川軍司令,除劉湘外,此人在川抗日時屢立奇功
    抗日戰爭時期,川軍在我軍裝備上相對落後,但在戰鬥中卻毫不含糊,抗日戰爭中傷亡人數佔全軍之首,李家鈺、王銘章等一大批抗日戰爭名將,他們以勇猛頑強,不畏艱險,頑強拼搏,,他們大多是在這段時期犧牲的。今天我們就說川軍的將領,主要是在抗戰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元老級將軍,他的名字叫鄧錫侯。
  • 抗戰史上的四川及川軍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如何做到「無川不成軍」
    而抗日時期川蜀是沒有遭受日軍侵略的,四川人民成功將日軍阻擊在潼關之外。抗日戰爭持續了八年之久,350萬川軍兒郎64萬客死他鄉,他們本來可以選擇在川蜀度過安寧的生活,但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退縮。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是除國民黨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
  • 川軍為什麼打仗那麼厲害?真相很悲壯!
    人們常說無川不成軍(也有說無湘不成軍的),這既說明川軍打仗厲害,也說明川軍是中國軍隊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而這句話的形成,我想跟抗日戰爭有關。在抗日戰爭時期,四川作為少數幾個沒有被日寇侵略的省份,堪稱抗日大後方。
  • 抗戰初期,10多萬川軍出川抗戰,為何卻沒人願意收留他們?
    說到抗戰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川軍,近些年影視劇也越來越多的以川軍為主線進行拍攝,而在抗日戰爭時期川軍確實付出了極大的傷亡,在整個抗日的戰場上全國陣亡的將士中,有接近30%都是川軍,並且在戰爭期間,據統計有350多萬川軍前僕後繼開赴戰場。
  • 唯一寫實川軍抗戰精神電影《九條命》首映 再現川軍「鐵血」精神
    迄今為止唯一寫實川軍抗戰精神的大片,由錢路劼導演,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11月5日下午在成都峨影電影城舉行「致敬英雄」首映禮。電影將於11月13日全國上映。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洪仁,中央黨史辦主任蔣軍等蒞臨首映式。
  •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的三八大蓋到底有多厲害?
    從現代化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出,先進的軍事裝備對於一場戰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即便是並沒有真正出動多少人,也能夠將對面的主力部隊給按在地上摩擦,因此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的研發更加先進的軍事裝備。中國在近代史上為什麼會遭受到西方列強的欺凌呢?
  • 史詩級川軍抗戰歷史大片 真是良心劇
    近年來國內發布過不少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其中抗日戰爭影片較多,可是真正堪稱為上等好劇的並不多,從這方面來說,也算是一種悲哀。其中有部堪稱史詩級影片,這部影片內容真實、感人、痛心 ,展現了軍人的血性——《壯士出川》(又名《壯士一去》)相信很多人看過這部影片,從劇名也能知道,講述的是川軍出川抗日戰爭。
  • 川軍都戴上了德式鋼盔
    我們也才能知道,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何等的來之不易。抗日戰爭中,全國各地區,對於抗日支持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犧牲最大的毫無疑問是四川,從1937年七七事變到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八年期間,四川總共徵兵350萬,死傷65萬人,守了五分之一的國土,參加了28次大型會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川軍中,唯一到過第二戰區的就是第22集團軍,總司令鄧錫侯,他們沿川陝公路步行1500公裡開赴山西前線。
  • 川軍出川血鑄壯歌!百歲老兵助陣《九條命》成都首映,11月13日全國...
    李雨晗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日寇一日不逐,川軍誓不還鄉。抗日戰爭期間,四川有350多萬軍人出川參戰,有64萬多人傷亡,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均居全國之首,血鑄悲壯之歌。11月5日,首部川軍抗戰題材電影《九條命》在成都峨影1958影城舉行首映儀式。
  • 川軍出川血鑄壯歌!百歲老兵助陣《九條命》成都首映,11月13日全國上映
    李雨晗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日寇一日不逐,川軍誓不還鄉。抗日戰爭期間,四川有350多萬軍人出川參戰,有64萬多人傷亡,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均居全國之首,血鑄悲壯之歌。11月5日,首部川軍抗戰題材電影《九條命》在成都峨影1958影城舉行首映儀式。
  • 99歲川軍老兵:抗日劇純屬瞎編 讓我告訴你我們面對的是怎樣的敵人!
    華西都市報記者通過尋訪抗戰親歷者以及抗戰史研究者,真實還原當年中國軍人到底面對的是怎樣的敵人,抗戰到底是怎樣的一段艱辛歷史。戰術篇偵察氣球升空 炮彈像長了眼睛2015年4月,上海大場,高樓林立,一派繁華,看不出有過絲毫的戰爭痕跡。
  • 川軍口碑非常差被貶稱「雙槍兵」,抗戰爆發後為何他們如此勇猛?
    這就有點像春秋時期的「君子戰」了。這種亂戰的破壞性不強,頗具喜劇效果,當地百姓們也喜歡看熱鬧。 但老蔣對這些川軍痞子可沒啥好印象,在峨眉訓練團舉辦時期,老蔣就大罵川軍軍官:娘希匹!某些軍官坐滑竿從我的車旁經過,竟然仰臥倨傲,一點軍人禮儀之泰都沒有,毫無教養,簡直如同土匪!
  • 他是川軍元老,率軍出川抗日時說: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
    抗日戰爭期間,川軍雖裝備落後,但戰鬥時是最拼的一支隊伍,傷亡人數在各省中都是第一位,湧現出李家鈺、王銘章、饒國華、許國璋、柴意新等無數殉國英雄。今日所介紹的,正是在抗戰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川軍元老鄧錫侯。在全面抗戰爆發後,川軍被整編為兩個集團軍,出川抗日,其中第22集團軍司令官鄧錫侯任,另外第23集團軍司令官劉湘任。鄧錫侯率兵出川前,作了一次演說說說:「川軍出川後,如戰而勝,當然是光榮的歸來,戰如不勝,決心包屍還魂!」根據最初的戰略部署,鄧錫侯需要率部沿川陝公路直抵西安,但由於交通不便,鄧錫侯只能步行急行,轉道寶雞乘火車前往西安。
  • 4部關於川軍的抗戰劇,《鐵血徵途》排名第1,王迅成川軍代言人
    文\市儈娛樂川軍是抗日戰爭時期犧牲最大的群體,有350萬的川軍出川請纓作戰,傷亡佔全國的百分之二十,陣亡26萬、負傷35萬、失蹤3萬,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但是國人對這些影響的緬懷紀念明顯不夠,不過,在影視劇裡關於川軍的記錄有不少,而且導演和演員的敬畏之心值得肯定,每一部反應川軍團的電視劇都帶給觀眾感動和震撼。《壯丁也是兵》豆瓣評分6.3分在嚴酷的抗戰背景下感人肺腑的一部抗戰片,它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光輝。
  • 《致敬川軍》350萬壯士出川,悲壯的巴蜀鐵軍
    「無川不成軍」,抗戰期間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佔全國抗戰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350萬川軍將士奔赴前線,他們憑著簡陋的裝備,貧弱的補給,奮勇抗戰,為國戰喋血。新都人王銘章師長從秦嶺出川前,曾在德陽誓師,抬棺遊行,後藤縣一役為國捐軀,成了戰死沙場的第一個川軍將領。楊森的20軍在淞滬會戰中,幾乎全軍覆沒,這是第一次出川的隊伍。楊森曾經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民族,今天的抗日戰爭是保家衛國,這是我們軍人的天職,我們川軍絕不辜負父老鄉親,灑盡熱血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