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和新華社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對朝鮮發出「怒火打擊」的警告後,朝鮮回應稱,正考慮發射中遠程彈道飛彈對關島周邊進行包圍射擊。朝鮮軍方將於8月中旬完成作戰方案,並上報朝鮮最高司令部,朝鮮核武力總司令金正恩一旦做出決斷,方案將隨時付諸實施。
本周,兩架美軍B-1戰略轟炸機從關島空軍基地起飛,飛臨朝鮮半島上空,與日本、韓國戰機進行聯合軍演。
「緊張的對峙已使這個人口僅16餘萬的西太平洋小島成為世界最不穩定的引爆點之一。」英國《每日電訊報》說。
關島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為何會成為地緣政治的「風暴眼」?關島民眾現在處於什麼狀態?
關島的多重身份
從純粹的地理視角看,關島只是一個位於西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的彈丸小島,面積210平方英裡(約549平方公裡)。這裡以碧海白沙著稱,常年保持28攝氏度,氣候宜人,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然而,若置於歷史與地緣政治背景中,關島又具有其他多重身份。關島是美國最西面的海外領土,距離夏威夷檀香山3800英裡(約6115公裡)。《每日電訊報》稱,早在4000年前,查莫羅人在島上繁衍生息,是關島的原住民。而在過去400多年間,關島在西班牙、美國、日本之間先後易手。1898年,在美西戰爭期間,美國從西班牙手中獲得關島控制權;二戰期間曾一度被日本控制,戰後重歸美國,成其領土。關島居民都是美國公民,其中40%屬於土著查莫羅民族。
關島更重要的身份是,它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戰略軍事前哨,號稱「矛尖」。島上擁有安德森空軍基地、關島海軍基地兩大美軍基地,面積佔關島近30%的土地。島上部署核轟炸機、「薩德」反導系統,還有1.3萬名軍事人員及其家屬。美國媒體稱,二戰以來,在日本與韓國分別設有美軍基地後,關島的重要性在日益下降,但是,關島仍在太平洋發揮關鍵作用。美軍配備「宙斯盾」作戰系統的軍艦經常在馬裡亞納群島島鏈上巡航,其中最大的一艘常年在關島附近遊弋。在未來10年,美國還將從衝繩調撥數千士兵駐紮關島。
美國人對關島也很無知
然而,有意思的是,關島是什麼、在哪裡,就連許多美國人自己都不清楚。據《大西洋月刊》報導,在朝鮮宣布要將飛彈瞄準關島時,包括推特在內的一些社交媒體或知識網站突然爆發式地開始向美國公眾解釋這個問題。
當關島當地政府向民眾強調美國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保護關島時,一個頗具「違和感」的事實是,一直以來,關島居民覺得美國本土人並不把他們當回事,只是因為最近出現朝鮮威脅,才引起美國媒體的興趣,轉而關注這個被忽視的小島。
福克斯新聞的一則報導觸怒了島上不同政治背景的民眾。該報導稱,一旦朝鮮對關島發起打擊,預計僅有3831個美國人遇難。許多關島人對此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認為這則報導進一步證明美國「主流媒體」對關島的無知。
雖然關島在美國眾議院中佔有一席,目前由民主黨人波達羅代表,關島也能自己選出總督,但是《大西洋月刊》稱,從技術上說,關島只是美國的「殖民地」。按照聯合國的說法,關島是當今世界殘存的最後殖民地之一。因為它和美國其他領土不同,關島在法律上不能自治,關島迄今並非一個州。
生活照常但內心緊張
眼下正值關島旅遊旺季,據悉,7月的遊客人數創歷史紀錄。關島的機場擠滿了亞洲遊客,大多數來自日本和韓國。對這些遊客來說,要在當地找到一間旅館房間絕非易事。
「目前,關島民眾的生活一切照常。當地餐館依舊生意火爆,座無虛席,電視正在播放朝鮮要打擊關島的新聞,但是幾乎沒人去看。」《紐約時報》說。
關島總督卡爾沃也表示,關島民眾沒有恐慌,關島有強大的美軍作「後盾」。島上的威脅等級仍維持在原有水平,尚無變化。
對島上居民來說,軍隊不是一個抽象概念,是可依靠的堅實力量。很多關島人都在軍隊服過役或正在服役,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關島的參軍率是美國其他州的3倍。
然而,居民喬西·索卡拉的一句話卻傳遞出島民的潛在擔憂。「每個人都像平常一樣工作生活,但是每個人都在談論可能到來的威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儘管大部分關島人對美軍信心十足,但是島民的恐懼感在上升。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淡定。
和島上其他居民一樣,索卡拉的手機裡都是來自美國本土親友的關心簡訊,詢問她會怎麼辦。「每個人都很緊張。」索卡拉說,她在周四清早發現自己竟然一夜失眠。
居民安德裡亞·薩拉斯說,雖然島上有「薩德」作為「保護傘」,但他還是很擔心。「面對飛彈,沒有真正的萬全保護。」
「我們的掩體在哪裡?我們跑到哪兒去躲避核輻射?我們該做什麼?我們有可能採取什麼方式保護自己嗎?」關島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利昂·格雷羅發出一連串質問。最後,她說,「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這就是問題所在。這是很可怕的。」
查莫羅族一位耆宿也警告說,如果關島被轟炸,那將是滅頂之災。「因為關島實在太小,人口也很少。查莫羅人會就此滅絕。」
本地人不怪朝鮮怪美國
對於如何應對朝鮮的威脅,島民也有不同主張。一些人認為川普應該對朝鮮採用更溫和的方式,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味以好鬥言辭挑釁對方。雖然去年大選中關島72%的選票都投給了希拉蕊,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川普的支持者。他們贊同川普對朝鮮釋放強硬信號警告「敵人」,從而保護關島居民,而不像前幾任總統只是無謂拖延。
然而,面對關島當前的緊張態勢,關島人還有「第三種」反應,他們把矛頭指向美國,而不是朝鮮,查莫羅人持這種看法的尤其多。因為,衝突和軍事化在關島歷史和身份塑造以及與美國關係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利昂·格雷羅對於美國「霸佔」關島並攫取島上資源很氣憤。「沒人轟炸我們和我們的群島,除了美國。」她說,美軍在這裡進行海軍演習,曾演練對馬裡亞納北部島嶼的轟炸,一系列軍演對當地環境和古蹟造成嚴重破壞。
當地一些活動人士甚至懷疑,美國正是利用朝鮮的核導技術發展作為藉口,以便使其未來繼續「殖民」關島更具合法性。
佩雷斯是查莫羅族詩人和活動家,他說,聽到朝鮮飛彈威脅的第一感受是擔憂,但接著是憤怒。關島為什麼會被置於「戰爭」的十字路口,成為攻擊的目標,在他看來,美國的軍事存在難辭其咎。「破解困局的真正答案不是『薩德』,也不是更多的武器,而是非軍事化,以及如何在這一地區創造和平,防止核武器擴散。」
(欄目主編:楊立群;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