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看到過雪嗎?下雪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麼事情呢?古時候也會下雪,古人在下雪的時候都會做哪些事情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雖然短小,但含義深刻的文言文《湖心亭看雪》。
不怕嚴寒去看雪,大雪紛紛揚揚地落下,一片片如精靈般純潔的雪花在空中舞動著。雪花,或飛舞,或盤旋,或直直地飄落大地,整個世界都籠罩在銀白的雪的世界裡。多美的雪景。這麼美好的景色,只能在寒冷到透骨的冬季才能夠看到。在這樣一個美好、純淨,卻又無比寒冷的季節,作者張岱獨自外出觀賞雪景,我們不得不感嘆他的勇氣可嘉。
講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卞之琳的一首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首詩告訴我們:世間人物、事物都是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的。張岱看雪,何嘗不是我們眼中的一道風景線?他又是帶著怎樣的心情欣賞眼前的雪景,成為我們眼中的美景呢?
文章中用了一個「獨」字來表達張岱賞雪時的心境。「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這一句中的「獨」字十分特別。「獨」的本義是獨自,它既表明了張岱是單獨一人去看雪景的。而「獨」還有孤獨的意思,這是一份遺世獨立的情感體驗,也是一種不隨俗世的生活方式,表現他的孤高、清高,更深刻地寫出了他的孤寂、寂寞,沒有知音的傷感。這第二個含義就是學習的難點。
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你不能只把眼光停留在難詞生字上,還要真正理解文章的關鍵點,也就是帶有深意的關鍵詞、句。這些關鍵點單從解釋來看並不難理解。但是從作者的思想、情感角度來思考,就會發現其獨特的價值。「獨」就是這樣一個關鍵詞。了解了「獨」的含義,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張岱他看雪時的心情。張岱的一生歷經兩個朝代:明末和清初。他出生仕官世家,年輕時是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山水、音樂、戲曲等都是他的愛好。明朝滅亡後,他再也沒有入朝為官,後半生在創作和勞作中度過。晚年生活困頓,還要親自到田裡澆水、施肥。
儘管張岱晚年的生活極為貧困,但他從來沒有想過在清朝做官。他的心留在了明朝。 這是一個有氣節的文人。從課文第一句話「崇禎五年十二月」就能看出他的品格。這篇文章是張岱晚年才寫的回憶類文章。他寫這篇文章時,已經是清朝了。可為什麼他在文章第一句話用的卻是明朝的年號呢?原因很簡單,他始終把自己當作明朝人,用這樣的方法來紀念自己的故國。
講到這裡,我們來補充一些翻譯的技巧。翻譯有很多技巧,其中有一個技巧是「留」。什麼是「留」呢?就是在翻譯中,保留原文中的語句,直接將原詞寫下來就可以了。比如,「崇禎五年十二月」這句,翻譯時直接寫「崇禎五年十二月」就可以了。那麼,文言文中哪些語句用「留」的方法翻譯呢?年代、月份、人名、地點,甚至是成語等都可以直接寫在翻譯句中,不用逐一地翻譯。這個小方法,你學會了嗎?
現在,我們知道張岱他是一個不怕嚴寒的看雪人,更是一個不怕人生風雪、寒冰的有氣節的文人,哪怕晚年曆經貧困的折磨,也依然醉心於創作。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成為不怕人生風雪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