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電子行業的興衰,看中國電子產業未來道路

2021-01-14 澎湃新聞

日本電子行業的崛起與分化

日本電子行業的復甦與發展

從宏觀背景看,戰後在美國大力支持下,日本經濟全面復甦,尤其是電子行業。在技術上,美國大規模向日本轉移先進技術,1950 年轉移項目只有 22 個,但僅僅 2 年內,轉移的項目就已達到 133 個。在經濟上,戰爭期間美國向日本採購了大量軍用物資,累計高達 10 億美元。

從政策上來看,日本政府高度重視電子行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法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1957 年日本政府制定的《電子工業振興臨時措施法》,通過立法減少電子產業公司的徵稅,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用於研發新技術以扶持電子產業。

自執行該法案以來,日本電子工業產值由 1957 年的 1678 億日元(4.7 億美元)上升到 1971 年的 33516 億日元(94.5 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 23.8%,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電子大國。

隨後,日本的出口產品主要集中於民用電子消費產品,引進吸收了先進技術,民用電子引領日本電子產業強勢復甦。

日本電子企業抓住了美國民用電子市場的空缺。1955-1970 年期間,日本黑白/彩色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吸塵器、收音機等產品基本完成了國內普及,並且大幅對外出口,其中最大的出口地就是美國。

NEC(日本電氣):NEC 成立於 1898 年,在二戰前,NEC 主要從事無線電通信業務,並於 1924 年成立了日本第一家無線電廣播公司。在電晶體技術誕生後,NEC 緊抓科技創新,迅速掌握了電晶體製造技術,並應用於無線電設備生產,公司在上世紀 60 年代開始了全球擴張。

▲ NEC 重要經營歷程

SONY(索尼):如今家喻戶曉的索尼公司也成立於日本電子產業興起的浪潮中,1946 年,盛田昭夫成立了索尼的前身「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成立初期,索尼的經營並不順利。直到1954 年,索尼以兩萬五千美元的低價購買了貝爾實驗室的電晶體專利權。1956 年,索尼開發出了第一臺電晶體收音機「TR-55」。由於電晶體收音機小巧便攜,在市場上一舉成功。1968 年,索尼開發出「Trinitron」的彩色映射管技術,其畫面比起同時代的普通顯示器顏色更加鮮豔。

70年代開始了日本電子行業的黃金時期

70 年代石油危機爆發後,資源依賴型重工業成本普遍上升,日本重工業同樣受到了嚴重影響。此時,日本政府舉全國之力將發展重心向技術集中度高的電子產業轉移。

1970 年,出口佔日本電子工業產值大約為 25%,到了 1985 年,出口佔比接近 60%,出口拉動型的日本電子產業發展迎來了黃金十五年。日本電子產業主要的出口產品集中於兩個方面:動態隨機存取儲存器(DRAM)市場和家用電器市場。

1975-1985 年美國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的市場份額快速下滑,而日本的市場份額快速提高。80 年代初,日本在 DRAM 市場所佔的份額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首位。1986 年,日本企業在世界 DRAM 市場所佔的份額達到了 80%。

▲ 各國家和地區 DRAM 市場份額的變化

在家用電子消費領域,日本電子企業延續了既有優勢,以索尼、松下等為代表的黑電企業開始大舉進軍國際市場,逐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黑電產業的領導者,在彩電、VTR(家用錄像機)以及後期的消費電子領域也都形成了壟斷性的領先優勢。

貿易摩擦背景下日本電子行業的增長轉型

20 世紀 70 年代到 80 年代上半期,全球經濟快速增長,全球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日本逐步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對美出口進一步擴大,1986 年,日本對美出口佔日本總出口的 38.4%。

由於日美貿易的長期逆差,美國對日政策由扶持轉為遏制。1985 年,日美籤訂「廣場協議」,其主旨就是「推高日元,貶值美元」以此來緩解美國的貿易逆差。日元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升值,日本產品的國際價格競爭力喪失,導致以出口為導向的日本經濟受到了嚴重打擊,日本經濟在 90 年代基本陷入停滯。

美對日發起反傾銷訴訟,日本半導體份額被搶佔。1985 年,美國對日本半導體產業發起了低價傾銷訴訟。1986 年,日美籤訂了《日美半導體協議》,該協議限制了日本電子產品在美國的銷售價格和市場份額,同時要求日本開放 20%國內市場給美國電子產品。

1987 年,美國政府以日本未遵守協議為由,對日本部分電子產品徵收了 100%報復性關稅。1991 年,日美續籤了五年期的新半導體協議。這一系列限制性措施使得美國半導體企業的競爭力有所恢復,韓國半導體產品異軍突起。日本半導體的市場份額在 1986 年後停止增長,在 1990 年後,其市場份額迅速被韓國、中國臺灣搶佔。

1985 年「廣場協議」籤訂後的 10 年間,日元幣值平均每年上升 5%以上,日幣升值導致日本電子產品在國外市場價格上升,失去了價格競爭力,直接打擊了出口。在無線通信設備市場,在 1985 年後日本無線通信設備出口基本不再增長。而在日本具有傳統優勢的家用消費電子領域,VTR 產品的出口額驟減,在 1985 年前後形成了「倒 V 型」。

▲ 日本計算機產值、進出口情況

▲ 日本無線通信設備產值、進出口情況

採用獨立標準,脫離全球產業鏈,保護本國市場。日本採取了與國際標準不同的產品設計標準,變向保護了本國市場,卻脫離了全球產業鏈。在國際分工合作的趨勢下,日本喪失了自己的角色,無法參與到國際合作中。在進入 21 世紀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日本手機徹底失去了競爭力,手機產值在 2003 年後逐漸下跌。

▲ 日本手機產值歷史變化情況

從 20 世紀 80 年代後半期開始,世界電子產業出現了設計和製造分工的經營模式。日本企業卻對這種分工方式抱有抵抗心理,固執地堅持縱向聯合和獨立經營。從大型機向個人消費電子產品的轉變是促成設計製造相分離的水平分工模式的一大原因。在大型機時代,由一個企業獨立完成計算機的設計和生產能夠保障大型機的使用壽命和穩定性。

但到了個人計算機時代,產品更新換代更頻繁,用戶對使用壽命的要求降低,對性能的要求提高。硬體、軟體、處理器、作業系統可以來自不同的公司。日本電子產業沒有順應這一趨勢。過時的縱向經營模式使得日本電子企業創新乏力,難以推出具有革命性的新產品。當國外廠商推出智慧型手機、個人筆記本電腦後,日本產品在國內也失去了競爭力。

▲ 縱向聯合與水平分工

日本電子行業衰落與分化

1995-2001 年,全球資本市場經歷了網際網路投機泡沫,大量資本湧入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造成股價虛高,電子產業也受到了影響。2006 年後,隨著智能設備的出現,日本電子產業受到了嚴重打擊,連帶導致日本經濟下滑。

進入 20 世紀後,面臨威脅的日本電子產業尋求轉型。2002 年,NEC 將半導體業務獨立出來成為子公司。2003 年,日立和三菱的半導體業務部門合併,成立瑞薩科技。在半導體成為獨立部門之初,企業都計劃將其轉型為水平分工模式,即工廠單獨分離成代工企業,但這一設想在新公司成立的時候就被管理者否決了,理由是工廠獨立將喪失「製造」優勢。

▲ 2013 年主要廠商半導體銷售額

日本電子產業在 2000 年後經歷了兩次較為明顯的衰落。第一次是在2000-2002 年,由於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導致的電子行業整體產值下滑。第二次是在 2006 年後,隨著智能設備的出現,日本部分電子消費產品被淘汰出市場。

現如今,雖然日本電子產業已沒有在巔峰時的盛況,但日本企業對質量和可靠性的追求,使其在電子元件、材料和精密設備市場仍具有強勁實力。

在電子元件領域,日本廠商在多層陶瓷電容器、電阻和電感市場都有絕對優勢。在材料領域,日本在半導體原材料方面具備技術優勢,日本生產的半導體基礎材料純度高、質量可靠。在精密設備市場,日本在多個關鍵環節具有近乎壟斷的地位。日本電子產業在這三個的市場份額都具有較大優勢。

▲ 2016 年日本廠商電子元件市場份額

▲ 2017 年日本廠商半導體材料市場份額

日本電子行業的啟示

貿易摩擦不是決定性因素

客觀說,美日貿易摩擦對日本電子行業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一方面使得日本電子終端產品出口受到了較大抑制,另一方面對於日本電子產業向上遊零部件、材料領域轉移起到了加速作用。美國通過限制本國技術外流、要求日本放開國內市場、加徵關稅、逼迫日元升值等手段,使得日本電子產品失去了價格優勢,造成過去以終端產品出口為主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

但是,美日貿易摩擦對日本電子產業的衰落與分化不是決定性的。

首先,美日貿易摩擦的時間跨度集中在 1985-1991 年間,同期雖然日本終端電子產品的出口受到了較大抑制,但日本電子行業總體上還是處於上升通道。

從技術水平的提高、新產品的推出、企業的國際化等角度,日本的電子行業在上世紀 90 年代都有大幅的提高。一些生產基地轉移到了海外,這是 90 年代後期日本電子產業產值增長緩慢的另一個原因。日本電子產業真正衰落主要還是 2000 年以後開始的。

其次,從產業結構升級視角看,貿易摩擦後日本電子產業的演進規律是從終端產品向上遊核心零部件以及設備的進化,其本質上是從低端低毛利產品到高端高毛利進化的過程,日美貿易摩擦雖然具有加速作用,但不是這一進化的根本原因。

創新才是關鍵

電子行業是科技行業的基礎與重要分支,科技行業的基本特徵是依賴於創新建立壁壘,從而在競爭中取得先機。縱觀全球電子行業發展歷史可以看到,目前在電子行業領先的國家無不是在創新方面把握住了機遇。

美國在全球電子行業的壟斷地位本質上源於其對技術發展潮流的引領,從電晶體的發明,到計算機的誕生,再到後來網際網路革命與智慧型手機興起,美國一直都是技術創新的引領者。

即便是科學技術水平全球領先的美國公司,其研發支出/營業收入並未隨著行業技術日趨成熟而下降。模式創新同樣會顛覆市場的格局,韓國、中國臺灣電子行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後迅速崛起,一個重要原因是把握了電子行業全球產業鏈分工的機遇,採取了水平分工的模式,從製造環節為切入點,逐漸建立起行業的領先地位。

日本電子產業衰落與分化深層次原因是沒有把握產業創新趨勢。

一方面,日本沒有抓住科技創新的趨勢。在 1985 年之前大型機時代,日本電子製造業處於鼎盛時期,當時日本 DRAM 半導體的全球市佔率接近 70%。

蘋果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更是替代了很多傳統的電子產品,如鬧鐘、手錶、相機、遊戲機、導航儀、攝像機、CD、DVD、錄音筆、電子詞典等,而這些都是日本電子產業的優勢領域,蘋果完成了對日本電子產品的降維打擊。

▲ 美股科技行業長期保持較高的研發費率長期較高

▲ DRAM 行業市場格局

另一方面,忽視產業內水平分工的模式創新是日本電子企業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上世紀 80 年代,電子行業出現了幾種新的分工模式,包括 IDM 模式、Fabless 模式和 Foundary模式。設計與製造的分工逐漸盛行,自身沒有工廠的 Fabless 設計公司和專門提供半導體生產服務的代工企業分工合作的生產方式慢慢地發展了起來。

日本的半導體企業沒有採用這種設計和製造分工的方式,仍然堅持垂直一體化的生產方式。這樣做的結果是當銷售額減少的時候,由於前期的巨額投資,折舊費用依然龐大,導致企業利潤承壓,對後續的生產經營造成影響。

▲ 半導體晶片行業的運作模式

舉國體制是實現追趕的有效方式

1957 年日本政府制定的《電子工業振興臨時措法》,通過立法扶持電子產業,減少電子產業公司的徵稅,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技術。

1963 年,日本政府要求 NEC 將獲得的半導體技術與其他企業分享,由此三菱等企業也開始進入半導體產業。

1971 年頒布《特定電子工業及特定機械工業振興臨時措施法》,強化了發展以半導體為核心的電子產業的力度。

1976 年組建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VLSI)共同研究所,共同研究所涵蓋了當時日本國內最優秀的電子企業,包括日立、富士通、東芝、三菱、日本電氣。這些企業組建了聯合實驗室,打破了企業界限,合力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在共同研究所的推動下,日本的技術創新一直領先於其他國家。

1976 年啟動「DRAM 製法革新」國家項目。

1989 年制定了投資 160 億日元的「矽類高分子材料研究開發基本計劃」,為後來日本在半導體材料領域的領先優勢奠定了基礎。

▲ 日本電子產業主要政策

根據《日本電子產業興衰錄》,日本第二代手機曾在「鎖國」狀態下繁榮發展。彼時,手機具有多種通信技術規格,從全球範圍看,GSM 是主導,2G 技術中80%都採用 GSM 規格。但是,日本卻採用了一種獨特的規格 PDC。獨特的技術規格使國外的手機廠商無法進入日本,日本的手機廠商也很難打開海外市場,在國內市場日本手機廠家的生存環境還是十分安逸。

後來,以美國蘋果手機為代表的智慧型手機進口量從 2005 年左右開始不斷增多,導致無限通信設備的進口額激增,但是出口依然微乎其微,最終導致無限通信設備的貿易赤字在 2013 年左右超過了 2 萬億日元。同期,日本國內無線通信設備的產值快速下降。

▲ 日本無線通信設備的產值、出口及進口額

中國電子行業崛起之路

兩國電子行業不同點

中國電子產業全球競爭力尚不及彼時的日本。日本遭遇與美貿易摩擦時,日本的電子產業已經崛起,電子龍頭企業索尼、東芝、松下等,都在全球享譽盛名。1985 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企業中有五家都來自日本,其中 NEC(第一)、日立(第四)、東芝(第五)、富士康(第六)、三菱機電(第十)。並且日本國內有完整的縱向產業鏈,無需依賴美國的電子產業。

▲ 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商營收排名

中國電子產業仍處於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內電子行業鏈仍不夠完備,在半導體設備、材料、代工等多方面存在卡脖子環節。而且,中國目前重要的企業與日本當時龍頭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 2019 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市佔率

日本的電子產業從一開始就是由美國一手扶持起來的,1950 年以來日本對外依存程度一直在不斷上升,1985 年日本電子製造業的出口金額佔到了行業總產值的 56%。

相反,中國國內市場巨大,自 2008 年金融危機後我國電子製造業的出口比重一路下滑,當前中國出口金額佔行業總產值僅為 40%左右,並且在持續下降。

▲ 2018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市佔率

日本長期堅守縱向一體化生產機制,而中國已經充分融入全球水平分工的產業鏈。

1951 年日本政府宣布「解散財閥」工作結束後,戰前各大舊財閥復甦,並開始競爭。財閥集團狂熱投資電子產業等科技產業,促成了日本大而全的高科技產業鏈,但為了制裁對手只允許集團成員負責所有技術和配件,堅持垂直一體化的生產模式(IDM)。

▲ A股電子產業鏈部分核心供應商

▲ 中日集成電路進出口金額(單位:億美元)

國產替代是國內電子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由於日本的電子製造業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對外依存程度很高,其產業結構導致了其必然將受限於反傾銷調查,美國對日本的貿易控制手段也是圍繞反傾銷和最低價格協定等控制其出口,但日本廠商並不依美國的半導體元部件。

而中國電子行業受制要點是高端材料、設備及晶片的禁運,從華為、中興等事件來看,禁運對中國電子企業影響較大。

▲ 近兩年美國高密度發起對中國科技類企業的制裁及政策

目前我國的電子技術是基於全球化分工下發展起來的,許多關鍵技術均以成品形態購於外國,且我國開啟科技進步的時期比國外晚,導致我國的技術都是從世界已有技術基礎加以發展的,缺少基礎研究和基礎部件。這樣的發展模式使我國陷入關鍵環節缺失的狀態,一旦缺少國外核心技術和部件的提供,整個產業鏈就難以繼續運轉。

儘管我國沒有必要在全球化分工的現狀下完全掌握整個產業鏈技術,但為了防止科學技術政治化的情況下,關鍵技術會危及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有必要在關鍵環節逐步實現國產替代、自由可控。

實現基礎研究和底層創新的突破,才能贏取下一個時代

全球的半導體霸權仍掌握在美國和日本手中,我國尚有三大基礎技術短板。

2019 年全球前五大半導體設備商中有三家為美國企業,而另外兩家日本的東京電子和荷蘭的阿斯麥都受美國把控,而設備這類「一代技術、一代工藝、一代產品」的性質使後進者難以超越。

▲ 2019 年全球設備貢商前十名

目前我國晶片設計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國最大的 EDA 軟體廠商華大九天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僅為1%,美國三大廠商Synopsys、Cadence 和 Mentor Graphics(2016 年被西門子收購)佔據了全球 80%以上的市場。

▲ Synopsys 軟體示意圖

▲ 光刻機示意圖

基礎技術研發是我國電子科技突破口。電子科技強國無一例外都將基礎技術視為掌上明珠,美國從1957年就對大學基礎學科進行財政支持,目前有 7 所位列全球物理學科前十,有 5 所位列全球材料學科前十,有 6 所位列全球數學學科前十。

2018年基礎研究經費佔科研經費比例僅為5%,遠少於美國的17%和日本的12%,我國試驗發展經費佔比卻達到了84%,通過基礎研究向下發展取代國產替代向上突破才是發展電子科技的良方。

▲ 中國與其他國家研發經費對比

中國電子產業和日本80-90年代的情況十分相似,並且都經歷了和美國的摩擦。但是,我國的很多情況和日本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比如中國有著很大的國內市場,並且現階段已經完全融入了全球產業鏈之中。

未來,隨著國內相關產業的加速轉型,中國電子產業勢必迎來新的黃金髮展期。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智東西內參;作者:傅楚雄等

註:文內信息僅為提供分享交流渠道,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2021年,我們攜手共進!

原標題:《從日本電子行業的興衰,看中國電子產業未來道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揭秘日本電子行業的興衰!歷史驚人相似,中國能學到什麼?附下載:智...
    中國和日本,這兩個一衣帶水的國家在許多方面都有著相似性。近些年,中國電子行業突飛猛進,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的強力打壓,而歷史上,日本的電子行業也經歷過一段類似的時期。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以日本為鑑 , 看中國電子行業未來之路》,通過還原日本電子產業的興衰史,看中國電子行業的發展方向。
  • 競鑑未來 2020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年會在廣州隆重召開
    競鑑未來 2020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年會在廣州隆重召開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姆斯特朗雷時間:2020-12-28 分享到: 12月23日,「2020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年會」在廣州市花都區隆重召開。
  • 【市場分析】汽車電子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預測
    市場情況世界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與汽車工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美國、歐洲、日本是全球傳統的主要汽車市場,也是汽車電子產業的技術領先者,掌握著國際汽車電子行業的核心技術與市場發展優勢。目前全球汽車電子產品主要市場仍集中於歐洲、北美、日本等地區,但是隨著汽車製造產業向新興國家和地區的逐步轉移,中國、印度、南美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汽車電子新興市場正快速發展。  當前新能源汽車中汽車電子成本佔比已經達到47%,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逐漸增加,汽車電子單車產值仍將持續提升。
  • 「競鑑未來」2020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年會在花都區圓滿舉辦 多維共建...
    12月23日,由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主辦,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電競競技分會承辦,廣州玖的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融創文旅城、上海黃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競鑑未來」2020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年會在廣州融創萬達文華酒店隆重舉辦。
  • 共襄盛舉 競鑑未來!2020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年會羊城盛大開幕
    12月23日,由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主辦,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承辦,廣州玖的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融創文旅城、上海黃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年會暨2020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盛典」將在廣州市花都區盛大開幕。
  • 行業 | 電競行業新力量——2019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年會全紀錄
    本屆電子競技行業年會由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主辦,上海黃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和四川廣電傳媒集團協辦。以「熊貓版圖成都電競新秀賽」、「電競產業交流論壇」、「中國電競展」、「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年度盛典」等四大板塊為支點,深挖電競產業發展邏輯,分析行業經營方向,展望電競未來機遇,為廣大電競從業者、關注者、參與者提供清晰思路、大膽假設和方向引導。
  • 日本東京國際電子展開幕,哪些技術將引領未來科技走向?
    隨著世界商業合作的擴大化,日本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在電子產業方面,日本的電子產業從「價格便宜質量差」出發,成功地生產出了「質優價廉」的產品。但基於日本對事物的專注性和認真,日本在1970-1985期間,電子產業得到高速發展。
  • 汽車電子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二、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情況(一)行業現狀  市場情況世界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與汽車工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美國、歐洲、日本是全球傳統的主要汽車市場,也是汽車電子產業的技術領先者,掌握著國際汽車電子行業的核心技術與市場發展優勢。
  • 電子信息與電子科技集團深度解析:透過CEC、CETC看信創未來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從時間維度看 CEC 和 CETC 的發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我們成為 CEC)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 發展的過程,也代表了中國信息技術(IT)發展的歷程。
  • 鏈動產業 | 中南高科因城制宜,助力西部電子信息產業軍民融合
    目前已形成以三星、美光、華為、中興、中軟國際等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項目招商團隊對高新區優勢產業電子信息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成立專題招商小分隊,包括集成電路組、雷達及配套設備組、通信設備製造組、電子測量儀器組、電子元器件組、電子信息產品專用材料組等。
  • 日本電子行業平成衰落史:始於iPhone異軍突起 難扛美國制裁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日本電子行業平成衰落史:始於iPhone異軍突起,難扛美國制裁文 | 李海燕上世紀70年後期以來,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一直是日本的兩大支柱產業。在平成時代(1989年-2019年),這兩個行業有著不同的結果。
  • 2015年中國電子裝備產業博覽會
    2015年中國電子裝備產業博覽會 舉辦時間:2015-07-29 ~ 2015-07-31 舉辦地區:廣東 舉辦場館:深圳會展中心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
  • 推動國內大循環,電子產業如何把握當下機遇?
    隨著疫情常態化,中國巨大的電子信息市場需求吸引了外資在國內的投資有增無減,同時也促進了企業和社會的「數字經濟」發展,作為「中國電子信息全產業鏈第一大展」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不僅是展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最新產品和技術的國家級平臺,更是創新技術發展的風向標。博覽會以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使參會人員快速準確了解產業發展行情。
  • 久鈺電子:「未來,我們想成為中國的霍尼韋爾」 | 築夢「十四五...
    久鈺電子:「未來,我們想成為中國的霍尼韋爾」 | 築夢「十四五」 高新再出發 2020-11-26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子產業機遇期 華安基金旗下華安中證電子50ETF正發行
    據了解,華安基金旗下的華安中證電子50ETF正在發行,一鍵布局5G、晶片、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的50隻明星龍頭股,為投資者捕捉行業增長收益。三大周期共振,迎接電子產業黃金時代從產業周期來看,5G時代正式來臨。
  • 亞洲電子音樂行業成功建立在亞洲電子音樂成功的基礎上
    過分地依賴「進口」讓亞洲電子音樂行業是否成功很難得到論證,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亞洲電子音樂活動或其它渠道所形成的經濟體系最終的獲利者仍然是西方人。更通俗而言,雖然是亞洲電子音樂行業,但坐享漁翁之利的常常是西方團隊,內容產出者不一定能夠跟上進度。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180頁報告深度解析:重構與崛起
    6.2 加速追趕,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目前全球半導體正在經歷從中國臺灣向中國大陸的第三次產業轉移,歷史上看,前兩次 的行業轉移分別發生在 20 世紀 80 年代和 20 世紀 90 年代末,分別從美國本土到日本和 美日向韓國、中國臺灣的轉移。目前我們已經看到設計、製造、設備等半導體環節向中 國的轉移已經開啟。
  • 國家加快推動運輸資質證照電子化 電子籤名行業再迎利好
    物流行業全面普及電子籤名近兩年以來,國家持續出臺政策鼓勵物流行業使用電子籤名。2019年7月,交通運輸部公布《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的決定》,更是明確指出「鼓勵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者採用電子合同、電子運單等信息化技術,提升運輸管理水平。」得益於國家政策的鼓勵,物流行業電子合同滲透率持續攀升。
  • 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行業社會責任年會在京召開
    9月1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行業社會責任年會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範斌,電子信息司巡視員胡燕以及部科技司、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江蘇省經信委有關領導出席了會議。
  • 新股協和電子707258行業分析 印製電路板全球市場發展狀況
    行業分析行業情況:1、印製電路板全球市場發展狀況(1)全球印製電路板(PCB)市場進入穩定發展期目前,PCB 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通信設備、消費電子、工業控制、醫療儀器、航空航天等領域,由於使用領域非常廣泛,PCB 產業受下遊單一行業影響較小,主要表現為隨宏觀經濟波動及電子信息產業的整體發展狀況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