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充滿哥特風格和宗教色彩,讓人壓抑又絕望但又不能自拔!

2021-01-09 陋巷老貓

《真探》這部美劇如果你是喜歡「克蘇魯神話」這一類風格的小夥伴你肯定不能錯過。這部電影也對喜歡《csi》這種類型犯罪的觀眾打開了新的世界。

在第一集的時候開頭切入的是審問式的回憶,一具女屍死亡在深林之中,身體被捆綁成臣服的姿勢,頭上還帶有鹿角。這個開頭以及敘事方法都直擊人心,讓人看了十分神秘甚至還有些恐懼。整部劇全部都是充滿了底色調,強對比的調光方法,讓人看了有一種懷舊和復古的感覺相信喜歡偵探推理的小夥伴這正是你們最喜歡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部劇雖然說是偵探劇,不過從頭到尾卻只有這一個案件整整跨越了25年。如果你喜歡那種一集一個案子的快節奏或者是破案的快感,正義伸張的榮耀。那你可能會難受一陣子了。也正是因為這部劇的慢節奏導致了很多人在前三集的時候就已經看不下去了。這也算是這個劇小眾的一個主要原因吧,節奏慢,特別慢。可是當你靜下心來慢慢看卻也能體會出每一個細節的樂趣,通過案件來塑造偵探,也通過偵探來推動案件。這也正是這部《真探》的巧妙之處。

前幾集通過回憶來敘述這個案件也可以說是讓我們觀眾來了解這個案件。本身這部劇講的就是這一個案子,可是中間還摻雜了許多兩位偵探的生活和情感糾葛,其實你如果能堅持看下來就會發現這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為了將這兩位主角的角色塑造的更加豐滿和細膩,這樣你看他們後來的行動也就更加的符合人物的特性。

案件的持續推進更多詭異的符號和奇怪的木架三角被發現。兩位主角馬蒂和拉斯特在案件行進的過程中兩個人也因為各種性格的原因導致了矛盾頻發。最終通過一系列的臥底,推理找出了兇手。當他們找到兇手並且已經控制住的時候,卻因為馬蒂看到了那些被囚禁的孩子。一時衝動擊斃了犯人。當然這也為後來埋下了伏筆。

就如同大多數劇一樣,好人擊敗了壞人。正義戰勝了邪惡。騎士自然就變成了英雄。當初不被人喜歡的拉斯特也被大家眾星環繞。馬蒂就更加喜歡這種感覺了。但是拉斯特覺得案件並沒有結束,依舊繼續調查。當然這也觸動了更多的利益集團也觸動了馬蒂。因為馬蒂不想讓人打破這一切,他喜歡做英雄,他不能接受被失敗。這也就導致了兩人的分離。

當然拉斯特雖然辭職離開了警局但是依舊自己在調查著這個案子。馬蒂也因為接受不了那些案件場景中的「東西」最終辭職當起了私人偵探。回憶的這條故事線終於結束。兩人通過在警局的碰面重新組合到了一起,開始重新破解當年的案子。最終在一所樹木叢生的破舊老宅之中找到了兇手。可謂是變態到了極致。一個極度崇拜的宗教狂熱者。

其實看到這裡那可能還是雲裡霧裡的。並不清楚這些人為什麼殺人。為什麼要去殘害兒童,婦女。其實他們背後的動機那就是宗教因素的存在。「黃袍國王」一個神秘的宗教。對他們來說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循環的開始。如果從頭看,這個故事仿佛就像是拉斯特一個人完成的救贖之路。或者說是拉斯特最終便是這個儀式的結束。這也就印證了最後那個肥宅最後說的那幾句話了。

《真探》這部美劇還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每一個人的人物性格,還有整個故事背後的宗教背景。人們為什麼舉行儀式,人們為什麼要迎接黃袍國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吸引觀眾的地方,這也正是克蘇魯故事吸引人們的地方所在。如果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探索一下克蘇魯神話故事和黃袍國王。

當然看這部劇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的品味不要快進,在現在這個社會什麼都是快的情況下,能有一部劇讓我們慢下來,這種感覺真的很好。雖然只有這一個案件但是是本格派破案,仔細品味很好。

歡迎大家點讚、評論、轉發當然別忘記關注,謝謝啦!

相關焦點

  • 你懂「哥特建築」,可你懂「哥特文化」嗎?
    隨著帝國淪陷的還有羅馬的文明哥特人的文明融入各國的文化之中新的藝術風格開始出現關注宗教象徵和宗教寓意而不是藝術比例和現實當時小說中的很多元素成為了哥特風格的重要特徵影響了後期的文學作品和電影讓人感到壓抑和絕望,表現對死亡和黑色的嚮往富有藝術氣質,冰冷刺骨又帶有精細的美感
  • 以《理髮師陶德》為例,淺析蒂姆波頓的哥特風格
    1990年,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聯手為我們貢獻了一部名為《剪刀手愛德華》的影片,自此,哥特電影復興的大幕就在好萊塢被徹底展開了。今天要講的《理髮師陶德》更是哥特電影中的典型代表。我會結合電影內容,從色彩和音樂來解讀一下這部影片。  什麼是哥特風格呢?現在我們所說的哥特風格是從最早的西歐文化中,提取了他們的殘舊、陰暗的元素而產生的社會上的另一種聲音,一種思想的表現方式。
  • ​哥特風格時裝解構 | 形象顧問
    13到15世紀歐洲服裝中哥特風格最為流行,尖尖的埃寧帽,還有顏色各異的緊身褲,尖尖的翹頭鞋,飾以不對稱圖案的上衣等。而時下的哥德式時裝只是帶有些許哥德式藝術的氣息,風格多變,往往力求塑造奇特、詭異、陰森、悽涼,甚至恐怖血腥氣氛。呈現誇張和另類效果,並帶有明顯的中性感。
  • 攜有諷刺意味的哥特風,為何能從歷史情仇中蛻變成高價值的風格?
    在宗教因素的影響之下,哥德式風格也隨之發展。時代的淘洗之下,一些負面色彩已經褪去,只留下它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藝術價值在閃耀著光芒。除了應用於建築中,哥特風格還運用到西方的通俗文學之中,以黑夜、古堡等為特色,描述的都是黑暗悽冷的環境。18世紀末,哥特風格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小說題材。
  • 哥特風格服裝特點
    哥特服飾永遠的黑色或者是暗色系列的衣服,佩帶著很多顯眼的宗教飾物,但卻幾乎天天改變信仰,永遠不戴金首飾,性格上其實是不善交際的
  • 鬼氣森森的三種文化風格介紹,你所不知道的哥特、賽博、克魯蘇
    所謂「鬼氣森森」也就是哥德式文化、克魯蘇文化和賽博朋克文化。先介紹一下這兩種文化的不同之處,再來介紹作品1.哥特文化哥特是文學派別,起源於18世紀後期的英國,開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爾。哥德式文學興盛於維多利亞時代,大部分都被列入恐怖文學及魔幻小說的行列,其內容以死亡、神鬼、推理、血案、幽靈等為主,有著濃厚的恐怖色彩。哥德式文學,對於黑暗壓抑,死亡美學,宗教情結以及唯美主義,有著一種天生的近乎偏執的極致追求,他總是表現出一種孤僻疏離,陰沉的精神氣質。
  • 真探 第一季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一部劇集節奏超慢,但是卻異常精彩的真探劇。如果你已經厭倦了像夏洛克那樣的「外星人」式的真探,想看點真正有「人性」的真探破案劇。
  • 《真探》:真·探
    真覺得我放假前做過最錯誤的決定就是把真探系列的後兩季下載回來……本以為回到家在沒有各種事打擾的情況下追真探系列會是一個很沉迷 驚悚刺激 儘管可能並不愉快的過程但現實的體驗(第三季第二季果斷棄)只有不愉快不耐煩和只想不斷地快進 果然第一季已經是天花板了無法超越 除卻這些不太愉快的觀感體驗(除了第一季第一季強推) 我還是比較想聊聊真探這個系列劇如其名 真·探
  • 《真探》| 誰殺了我,懸賞一萬美金
    《真探》聽名字像是一部探案題材的劇集,而故事也的確是圍繞一樁兇殺案的調查展開,但當我們深入劇情會發現,這並不是一部典型意義上的偵探片。而《真探》屬於第三類。它既不強調前所未有的故事構思,也不刻意探尋人類精神病理學方面的疾症,而是企圖用這樣一個探案的過程來一塊一塊地拼貼兩個血肉零散的人物。
  • 電視劇《真探》| 高冷逼格的背後,是回歸偵探懸疑的樸素初衷
    這也是《真探》本身的魅力,它摒棄了所有花裡胡哨的操作,把全部的重心都回歸到探案本身,以及兩位主角的化學反應身上。如果說《神探夏洛克》是一部通俗小說,那麼《真探》就是一本略顯枯燥的嚴肅文學。而這樣的嚴肅,是體現在多方面的。拍攝風格首先,《真探》的海報設計就足夠嚴肅。
  • 【人人劇評】《真探》第3季|真相,深藏於時光的幽暗
    雖然美劇中有各種別樣的精彩,但《真探》一定是其中非常另類的一部。喜歡的人會贊它高級冷峻、有哥特氣質,不喜歡的人會嫌它沉悶拖沓故作深沉。《真探》沉悶嗎?我覺得某種意義上說固然是沉悶的,但這種沉悶卻是刻意製造出的,與刻意深沉和故意假嗨相比,製造一種沉悶感實際更難,就像一個辭藻華麗文學技巧高超的作家要刻意製造出一種稚拙的文字風格一樣,這種經過細節精研製造出的沉悶感,反而投射出別具風格的高級質感。
  • 盤點2012年不能錯過的暗黑哥特大作
    2012年又是暗黑哥特風格盛行的一年。黑暗電影、哥特文化和暗黑網遊已有愈演愈烈之勢,在這些光怪陸離的異世界傳說裡,哥特迷們已經開始無從抉擇。現在小編就盤點2012年不能錯過的暗黑哥特大作。賓上映日期:2012年2月24日推薦指數:★★★★推薦理由:《寂靜嶺》很真實地還原了同名遊戲中推理解謎的特點和血腥、骯髒、恐怖、壓抑的環境氣氛。何況無論是電影還是遊戲,《寂靜嶺》都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為渲染恐怖而生的「鬼域」或「血腥美學」,它是一個充滿深刻人文內涵的地方,包括宗教、道德、哲學、性等多種元素和象徵、隱喻、暗示等多種手法。
  • 充滿了濃濃的哥特風格
    這組很有個性的插畫作品是俄羅斯插畫師irenhorrors的大作,充滿幽暗,陰鬱的感覺,頗有一些哥德式的風格,也許不是人人都能接受這樣的風格,但不得不說這是一組很有個性也具備一定質量的插畫作品,這個俄羅斯畫師除了本土題材西方題材的插畫之外,還很喜歡宮崎駿的動畫作品,只是把小魔女琪琪,千與千尋都繪製的如此陰暗真的合適嗎
  • 【服飾風格】二十三種哥特
    外表上看,hodge-podge的許多種類包括:PUNK,RETRO,日式和哥特風格,EMO不可避免的與GOTH在某些方面相融合。 這些EMO人竭盡全力的與GOTH相融合,GOTH範疇可以被定義為:乾枯的黑色頭髮,帶有光澤的黑色指甲,黑色眼線,和對骷髏和穿洞的喜好。
  • 愛倫坡和他的哥特風格
    後來也聽過瑪麗蓮曼森,也看過一些哥特類型的裝束,多半和死亡,黑暗相關,看得嚇人,對於14歲年幼的心靈衝擊太大,所以沒怎麼接觸這個領域。除了中二,感覺無它。哥特風格就好像黑暗版洛圈,看起來非常格格不入。店家還送了我一個很酷的徽章,正面和反面分別是愛倫坡小說中代表的動物:黑貓和烏鴉。徽章到了後也可謂是邪乎,我腳崴了,脖子落枕了,腰也有點拉傷,不過我還是開始讀起了愛倫坡的小說。在懸疑方面,和克蘇魯作品一樣,雖然作者營造出了恐怖效果和懸疑心理,但是在這個恐怖電影遊戲這類代入感更強且逐漸讓人們適應到乏味的年代,其實真的很難讓人覺得很緊張。
  • 【JIAXING PHEBE】嘉興菲芘·6月6日-Gothic【哥特王朝】型男時尚主題大秀!
    哥德式最早是文藝復興時期被用來區分中世界時期的藝術風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頹廢、古堡、深淵、黑夜、詛咒、吸血鬼等為標誌性元素。哥德式風格用黑暗、恐懼、孤獨、絕望的藝術主題。隨著哥特搖滾及延伸的哥特金屬(Goth Metal)和及陰暗浪潮(Dark Wave)音樂的風靡,哥特音樂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樂迷,這些樂迷模仿其喜愛的哥特樂隊,由此形成了暗黑哥特主義的服裝潮流。
  • LOL:聯盟中的哥特文化,獨特的背景,並非只有哥特蘿莉安妮
    哥德式風格用黑暗、恐懼、孤獨、絕望的藝術主題,來往於內心世界神聖與邪惡的邊緣,描繪在愛與絕望之間的掙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在哥特蘿莉安妮這款皮膚的原畫中,可以看到很多與哥特主題相關的元素,哥特蘿莉安妮的原畫經歷過修改,現在各位看到的是最初的原畫,可以在最初的原畫匯總看到例如墓碑,古堡,荊棘等這些元素,傳統的哥特風格有黑髮、深色眼線、黑色指甲油和黑色服裝,但不一定有穿洞。
  • 哥特Lolita|這些黑麻麻的人為什麼這麼美?
    10月28日,和你相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不見不散!本周五(10月13日)晚開票!記得關注哦!下面就是今天的正文啦~大家好,我是yuki,今天帶來的是哥德式風格和哥特lolita的介紹~黑麻麻們,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
  • 這充滿壓抑與絕望的地方,也是他們的救贖
    整部影片背景設定在2028年的洛杉磯,在長期的水資源的匱乏及有效醫療保障的缺乏,社會廣泛處於不公平和動蕩的狀態一家名為阿爾忒彌斯的酒店悄悄的坐落在這個動蕩的城市,而酒店的工作人員是一個老太太護士和一個身材魁梧的護工
  • 沒想到吳昕走哥特風會這麼驚豔…
    因為那一次的主題是宗教,哥特風剛好也是宗教的一個分支,於是我們擁有了美到爆炸的「黑聖母」造型的莉莉·柯林斯:加利亞諾的父親是英國與西班牙混血,母親則是義大利人,他從小住在直布羅陀,直到四歲才回英國。或許是在溫暖的南歐成長之故,加利亞諾的哥特風比麥昆多了一點色彩與東方風。1998的迪奧春夏秀場,加利亞諾設計了一套血紅哥特裝,妝容和感覺都太美了,宛如住在古堡裡不見天日的吸血鬼女伯爵:但是,和歐洲的哥特風脫離不了宗教意味相比,日本的哥特蘿莉就是另一個旁支了,在服裝上更是天差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