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樂川 陳秋陽
本報訊「看到這些老照片,就會讓我想起一些老故事。二三十年過去了,年輕時奮鬥的往事歷歷在目,讓我們感覺到現如今生活是多麼美好!奮鬥的日子是多麼美好!」12月7日,會同縣林城鎮白巖坳金礦家屬區住戶蔣大爺一邊看著小區改造後以工礦企業老照片展示為主要內容的新建文化牆,不時用手指點牆上的照片,心情激動。
老舊小區改造,與民生福祉相連,與城市發展相系,事關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白巖坳金礦家屬區與長田電站家屬區、水泥廠家屬區均集中位於會同縣林城鎮東門社區,分別建成於1997年、1997年、1996年,共有6棟323戶,該處老舊小區改造納入2020年中央補助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範圍,均為省級重點民生實事小區。
由於三個小區建築年代相仿、風格相近、區域相鄰,根據省住建廳鼓勵老舊小區集中連片整體改造的精神,會同縣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決定將這三個小區「三合一」進行改造,通過先行先試,堅持地上地下統籌,裡子面子並重,建設管理並舉,將其打造成為縣裡的工業文明特色小區。
「這三個小區別看現在破舊,在當時都是我們縣裡讓人羨慕的樓房,三個工礦企業也都曾是我們縣裡的龍頭企業,為我們縣裡的工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像水泥廠,在90年代時,產品暢銷湖南、貴州、廣東、海南等地,是湖南省優秀質量管理企業,廠長唐義發還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東門社區黨委書記林澤樹笑著介紹。
老舊小區改造如何才能接地氣、暖民心?「我們充分發動群眾,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小區改造不僅注重硬體改善提升的舒適感,更注重住戶精神上的歸屬感。」會同縣老舊小改造指揮部副指揮長粟燁說。
為進一步引導居民深入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指揮部發起「徵集老照片老故事,留住城市中的鄉愁」活動,收集整理三個工礦企業的輝煌歷史,挖掘集體文化,還原群體記憶。活動共收集到老照片105張,企業相關歷史事跡23條,這些照片和事跡講述著電力發展、黃金開採、水泥冶煉的光陰故事,記錄著廠礦工人的青春歲月,為工業小區的打造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展示老照片,重溫老故事,讓我們這些老同志很有自豪感、認同感。」住戶楊大媽介紹,老舊小區改造,「老」元素的展示激發了大伙兒的「家園情」,煥發出了「新風尚」。針對老舊小區以往管理缺失的情況,住戶們積極主動要求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各樓棟均明確了至少一名責任心強、有號召力的「樓棟長」,號召全體居民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積極協助協調矛盾、維護施工環境、監督工程質量進度,變老舊小區「無人管」為「眾人管」。
會同縣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注重用好「老」元素,彈好「感情」曲,打造「一小區一主題」特色品牌文化,讓居民身有所棲、心有所寄。改造後的老舊小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小區業主公約》,小區內設置標示牌、宣傳欄和文化牆,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凝聚了人心,大大提升了居民文明意識,使老舊小區「今得新桃換舊符」「巧將故事化新風」。
【來源:邊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