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是我無意中寫於2006年的文章,發布後一下子火爆了當年整個中國網際網路。
這把火還很快燒到線下全媒體,甚至得到了多國媒體的關注。
文章中這名出租司機曾給我和我不少朋友們很多啟發。
十多年後的今天,當疫情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時,我期望他仍然能給你,和你的朋友圈好友們一樣的啟發。
讀三遍。讀三遍。讀三遍。
1
我要從徐家匯趕去機場,於是匆匆結束了一個會議,在美羅大廈前搜索計程車。
一輛大眾發現了我,非常專業地、徑直地停在我的面前。
這一停,於是有了後面的這個讓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像上了一堂生動的MBA案例課。
為了忠實於這名計程車司機的原意,我憑記憶儘量重複他原來的話。
「去哪裡……好的,機場。我在徐家匯就喜歡做美羅大廈的生意。這裡我只做兩個地方。美羅大廈,均瑤大廈。你知道嗎?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羅大廈門口兜了兩圈,終於被我看到你了!從寫字樓裡出來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計程車司機,也要用科學的方法。」他說。
我一愣,頓時很有些興趣「什麼科學的方法?」
「要懂得統計。我做過精確的計算。我說給你聽啊。我每天開17個小時的車,每小時成本34.5元……」
「怎麼算出來的?」我追問。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油費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時,平均每小時固定成本22元,交給公司,平均每小時12.5元油費。這是不是就是34.5元?」,我有些驚訝。
我打了10年的車,第一次聽到有計程車司機這麼計算成本。
以前的司機都和我說,每公裡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錢之類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裡算的,只能按時間算。
你看,計價器有一個「檢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詳細記錄。
我做過數據分析,每次載客之間的空駛時間平均為7分鐘。如果上來一個起步價,10元,大概要開10分鐘。也就是每一個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鐘的成本,就是9.8元。
不賺錢啊!如果說做浦東、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飯,做10元的客人連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強!這位師傅聽上去真不像計程車司機,到像是一位成本核算師。
「那你怎麼辦呢?」我更感興趣了,繼續問。看來去機場的路上還能學到新東西。
「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而是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地決定你要去的地方。」
我非常驚訝,這聽上去很有意思。
「有人說做計程車司機是靠運氣吃飯的職業。我以為不是。你要站在客戶的位置上,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
這句話聽上去很專業,有點像很多商業管理培訓老師說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
「給你舉個例子,醫院門口,一個拿著藥的,一個拿著臉盆的,你帶哪一個。」我想了想,說不知道。
「你要帶那個拿臉盆的。一般人小病小痛的到醫院看一看,拿點藥,不一定會去很遠的醫院。拿著臉盆打車的,那是出院的。
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樓的誰死了,明天三樓又死了一個。從醫院出來的人通常會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健康才最重要。
那天這個說: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說他會打車到人民廣場,再去做青浦線嗎?絕對不會!」
我不由得開始佩服。
「再給你舉個例子。那天人民廣場,三個人在前面招手。
一個年輕女子,拿著小包,剛買完東西。還有一對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個是個裡面穿絨襯衫的,外面羽絨服的男子,拿著筆記本包。
我看一個人只要3秒鐘。我毫不猶豫地停在這個男子面前。
這個男的上車後說:延安高架、南北高架~~~還沒說後面就忍不住問,為什麼你毫不猶豫地開到我面前?前面還有兩個人,他們要是想上車,我也不好意思和他們搶。
我回答說,中午的時候,還有十幾分鐘就1點了。那個女孩子是中午溜出來買東西的,估計公司很近;
那對男女是遊客,沒拿什麼東西,不會去很遠;
你是出去辦事的,拿著筆記本包,一看就是公務。而且這個時候出去,估計應該不會近。那個男的就說,你說對了,去寶山。」
「那些在超市門口,地鐵口打車,穿著睡衣的人可能去很遠嗎?可能去機場嗎?機場也不會讓她進啊。」
有道理!我越聽越有意思。
「很多司機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價又漲了啊,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我說,你永遠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你永遠不能提高。從自己身上找找看,問題出在哪裡。」
這話聽起來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影響圈和關注圈」的翻版。
有一次,在南丹路一個人攔車,去田林。後來又有一次,一個人在南丹路攔車,還是去田林。
我就問了,怎麼你們從南丹路出來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說,在南丹路有一個公共汽車總站,我們都是坐公共汽車從浦東到這裡,然後搭車去田林的。
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們開過的這條路,沒有寫字樓,沒有酒店,什麼都沒有,只有公共汽車站。
站在這裡攔車的多半都是剛下公共汽車的,再選擇一條最短路經打車。在這裡攔車的客戶通常不會高於15元。」
「所以我說,態度決定一切!」我聽十幾個總裁講過這句話,第一次聽計程車司機這麼說。
「要用科學的方法,統計學來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鐵站口排隊,怎麼能賺到錢?
每個月就賺500塊錢怎麼養活老婆孩子?這就是在謀殺啊!慢性謀殺你的全家。
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學習知識可以把一個人變成聰明的人,一個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很聰明的人。一個很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天才。」
「有一次一個人打車去火車站,問怎麼走。他說這麼這麼走。我說慢,上高架,再這麼這麼走。他說,這就繞遠了。
我說,沒關係,你經常走你有經驗,你那麼走50塊,你按我的走法,等裡程表50塊了,我就翻表。你只給50塊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說的那麼走要50分鐘,我帶你這麼走只要25分鐘。
最後,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裡,快了25分鐘,我只收了50塊。
乘客很高興,省了10元錢左右。這4公裡對我來說就是1塊多錢的油錢。我相當於用1元多錢買了25分鐘。
我剛才說了,我一小時的成本34.5塊,我多合算啊!」
「在大眾公司,一般一個司機3、4千,拿回家。做的好的大概5千左右。頂級的司機大概每月能有7000。
全大眾2萬個司機,大概只有2-3個司機,萬裡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以上。
我就是這2-3個人中間的一個。而且很穩定,基本不會大的波動。」
太強了!到此為止,我越來越佩服這個計程車司機。
「我常常說我是一個快樂的車夫。有人說,你是因為賺的錢多,所以當然快樂。我對他們說,你們正好錯了。是因為我有快樂、積極的心態,所以賺的錢多。」
說的多好啊!
「要懂得體味工作帶給你的美。堵在人民廣場的時候,很多司機抱怨,又堵車了!真是倒黴。
千萬不要這樣,用心體會一下這個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經過,非常現代的高樓大廈,雖然買不起,但是卻可以用欣賞的眼光去享受。
開車去機場,看著兩邊的綠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裡程表,100多了,就更美了!
每一樣工作都有她美麗的地方,我們要懂得從工作中體會這種美麗。」
「我10年前是強生公司的總教練。8年前在公司作過三個不同部門的部門經理。
後來我不幹了,一個月就3、5千塊,沒意思。就主動來做司機。我願意做一個快樂的車夫。哈哈哈哈。」
到了機場,我給他留了一張名片,說:「你有沒有興趣這個星期五,到我辦公室,給微軟的員工講一講你怎麼開計程車的?你就當打著表,60公裡一小時,你講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錢。給我電話。」
我迫不及待地在飛機上記錄下他這堂生動的MBA課。
劉潤
2006年3月15日
2
今天回想那段經歷(文章爆火後),感覺好像在做夢一樣。
那段時間,全國各大電視臺的編導記者攝影師,假裝成微軟的員工,衝進我的辦公室採訪,或者就把採訪車停在大廈樓下堵截我下班;
我的手機都被報紙、雜誌、電臺的記者每天打爆,被用各種手段、技巧採訪、套話;
然後是《新聞晨報》頭版整版、《新民晚報》二版整版、第一財經《財富人生》、中央電視臺《走進科學》等等等等;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收到不知道從哪裡寄來的雪片一樣的匯款單,各種自說自話的稿費;
多國記者打越洋電話,請求授權把這篇文章翻譯為各種語言;
大量的經濟學家、管理學者把這篇文章寫入他們的教案,而與此同時另外一批人痛罵我是騙子;
無數的段子手腦洞大開,把它改編為各種版本的文字、視頻 ……
3
這個司機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能不能賺到8000元?
很多人以前一直覺得,嗯,文章寫的不錯,但可惜是杜撰的。
看了後續相關報導視頻之後,你會知道,原來真的確有此人。
你也會知道這13年,不斷湧現的《性感女總裁和計程車司機的故事》,《一個月入8萬的小姐給跨國公司高管上的MBA課》,《一個乞丐給小姐上的課》等等等等,都是網友們腦洞大開後,基於這篇文章的演繹。
是的,這篇才是原文。
那麼,我們應該從這位計程車司機師傅身上學到什麼呢?
我學到了:
1)樂觀積極,這世界上沒有平凡的崗位,只有平凡的人;
2)勤於思考,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3)不斷實踐,像阿爾法狗一樣深度學習,自我對弈。那麼你一定可以,獲得你想像不到的成功。
一個出租司機,給中國人上了生動形容的MBA課。
你,學到了嗎?
- THE END -
蘇老溼講乾貨(ID:sulaoshijiangganhuo)
蘇老師自認為:讀書不學古,不如賣紅薯;人在職場飄,不學要挨刀。
換句話說,中國人的幸福公式可以總結為:可持續的幸福=傳統的靈魂+現代的大腦。
因此,蘇老師一直堅持「用國學幫你重塑傳統的靈魂,用管理助你鍛鍊現代的大腦。」
所以,如果你也想進行靈魂和大腦的雙修,也想免費的獲取學習資料,也想參與線上線下的互動活動,那麼就快快來撩那個願意給你講乾貨的蘇老師吧!
現在立即關注『蘇老溼講乾貨』,還可以獲得以下見面禮:
回復【中國瘋】,免費領取「中國人必讀的十本國學經典名著」;
回復【老孫來也】,免費領取《道德經》+《孫子兵法》的獨家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