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
實際上豆瓣的評分能有7分以上就已經屬於還不錯的電影了,天氣之子得這個分數真的差不多。我看完的感受就是,整個電影的情感鋪墊不足,導致後半段男主對女主大吼大叫,死去活來的愛顯得有點莫名其妙。作為一個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情感不夠濃烈,前戲做得太少,直接就會將主題給葬送掉,當然這部電影的音樂和畫面還是搭配的很好的,故事背景設定的也不錯,用失序的天氣來表現現代人的壓抑,這點也很有心。
綜合看下來我覺得給個還不錯的評價是比較公允的。實際上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新海誠的個人風格早在你的名字的時候就已經丟失了,早期欣賞他的電影,主要是因為電影裡那種細膩的表現手法,以及漫溢情絲的景物渲染,讓人看完後仿佛品了一杯淡茶,平淡而回味不窮,現在看新海誠的電影,畫面還是那麼美,故事還是以情字貫穿,但是整體表現的太激進了,就像一杯茶,如果茶葉多了,那也就只剩苦澀的味道了。
先拋去劇情,我們來思考一下關於這裡價值觀的問題。這裡可以看作一個電車難題。是否認為犧牲一個人獲取更多人的存活是正確的?從結果主義的道德觀來看,犧牲一個人救活大多數人可以達到「最大化的幸福」,可是結果主義的論斷會帶來一個問題:生命是無價的,但如果這裡認為犧牲一個人獲得了最大化的幸福,那就是將犧牲者與被救的人的生命量化了,而量化一個人的生命,是很可怕的事情,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拆解一個無辜的人去拯救多個瀕死的病人。如果從絕對主義的道德觀出發,絕對不應當進行殺人這樣的不道德行為,這裡應當不作為。
事實上,如果說「讓你親手推下一個無辜的人去阻攔電車,藉此使得鐵軌上的五個人獲救」,大多數人不會選擇推下去,我們本能的會抗拒殺死一個人,因為絕對主義的道德觀有著一定的生理基礎。可是,相對主義的道德觀又有其社會價值,在一些情況下可以使得我們的幸福增加,在這兩種觀點中,我們選擇哪一種是正確的呢?當我躺在鐵軌上,我身旁是一個決定我和另外5個人生死的拉杆,我是否應當拉下它? 哪種觀念是正確的,本來就沒有答案。
另外,在電車難題中,有人認為牽扯到「利益相關者」的問題。也就是說,有人認為在結果主義的語境下,之所以認為拉下拉杆殺死那一個人是符合道德的,是因為那一個人和這邊的五個人,再加上你和電車,都是這裡事件的利益相關者,而保證這裡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是符合道德的。可是,如果換成讓你推下胖子的模型,胖子是否是利益相關者?他只是路過而已。電影中的女主是否是利益相關者?她並不是災難產生的原因,她也只不過是「路過」而已,所以,讓她自己推下自己,是否是符合道德標準的呢?
本就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又何從說起這裡傳達的三觀「不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