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能源短缺 經濟停滯

2021-03-02 華夏經緯網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5年前曾訪觀塘。(圖/翻攝自蔡英文臉書)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作者 馬淑靜

    

臺「環保署」的環評會突然通過了「臺灣中油公司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的審查,臺灣中油公司可以在觀塘工業區建立天然氣接收站了。「環保署長」李應元說:「這是一個很單純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議題,比起深澳燃煤發電廠單純很多。」

    

蔡當局為了履行「無核家園」承諾,廢除核能發電,但是綠能發電還在商討的過程之中,導致臺灣的供電不足,便逕自大量使用火力燃煤發電。他們要在新北市的深澳,修建規模不小的燃煤發電廠。選舉將近,深澳火力發電廠成為競選話題,民進黨政權執意要啟動這個火力發電廠,周遭居民為了自己家園的空氣免於汙染,群起反對。「行政院長」賴清德說:「將來深澳發電廠使用的是乾淨的媒,汙染量與天然氣差不多。」 賴清德的話立即被專家們駁斥:天下哪裡有「乾淨媒」之說?

    

現在「環評會」突然通過了建天然氣接收站,評論者多認為:這是以「觀塘換深澳」,深澳燃煤發電廠成了民進黨的軟肋,現在通過觀塘天然氣案環境評估,深澳議題可以晾在一邊,有利於民進黨選情。

    

但是「觀塘天然氣接收站案」也充滿爭議性;觀塘工業區位於桃園縣沿海,建立臺灣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危害沿海藻礁、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生態保育。環境評估委員會多次開會,指出有關環境汙染的調查不明確;多位學者質疑,觀塘是北部海上風速最大的地方,不可進港的時間長,海象條件不佳,安全操作天數少,加上腹地小、儲槽數量少,未來接收站的發展空間有限。

    

今年7月環評專家小組會議決議,全案對附近的生態有重大影響,環評會的委員們,包括了許多學者與環保專家,他們多數對這個案子持保留態度,建議退回本案。

    

沒預料到這個案子在9月8日的會議中,經過會議主席李應元的堅持,舉行投票表決;以7票贊成、2票反對,主席未投票,本案通過。裁定這樣的決議後輿論大譁,紛紛質詢,這個投票紀錄能夠代表環評會多數委員的意見嗎?

    

環評會的成員共21人,有14位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專家、教授,官方派七名官員加入環評會。最近賴清德屢屢發言,期待這個觀塘天然氣接收站的環評儘快通過。但是該案的環評調查不夠完備充分,部分委員堅決反對;上級給李應元的壓力大,被迫密集加排環評會會,許多環評委員以不出席表示抗議。

    

但是李應元還是召開會議,硬行表決;此案獲得的7張贊成票,顯然都是那幾名官派委員投下的。案子就如此草率蠻橫地通過執行了,完全不採納民間專家學者的意見,這算是遵行了民主機制、民主程序嗎?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觀塘評估案通過之後提出辭呈。他的辭職聲明長達3000字;指在最近一年,「行政院」可以完整、深入討論政策的機會已大幅減少,「行政院長」對環境評估呂作過度期待的發言,釀成部分委員退席抗議,接著又密集加排大會,讓委員們更加不滿,勉強湊足開會人數通過此案,不僅環評制度公信力盡失,甚至連正常的運作都有困難。

    

詹順貴認為,整體施政或決策,許多面向的價值必須要權衡,不可將單一價值無限上綱。決策當注重價值、優劣比較、輕重緩急、兼顧制度的穩定性,才能建立可長可久的公信力。否則,縱使形式上程序合法,仍會讓制度崩潰,公信力蕩然無存。

    

根據與會者事後透漏:會中有「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大談經濟停滯,她說:「近年來臺灣的經濟成長停滯,外界直指是臺灣五缺所造成。彰化曾爭取設立「臉書亞洲數據中心」,最後新加坡中選,就是因為「臉書」公司擔心臺灣的供電量無法達到需求。此外,「經濟部」估計將有40家臺商回流,決定他們是否回來的重要因素就是要看供電的穩定性。建立這個天然氣接收站,方能確保供電穩定。」

    

蔡當局始終無法解決臺灣經濟停滯的問題,但大家都見到臺灣供電有困難,使投資者卻步。理直氣壯的要振興經濟,什麼保護藻礁、珊瑚等,都給我靠邊站!

    

通過觀塘的天然氣接收站案,臺灣的經濟就脫離停滯狀態了嗎? (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臺灣經濟增長趨緩薪資停滯現象嚴重 原因何在?
    臺灣《工商時報》近日發表社論指出,近10年來,臺灣經濟增長趨緩,薪資停滯現象嚴重,這是由於背後有三座大山。  文章指出,近10年來,臺灣薪資停滯的現象讓社會各界憂心忡忡,尤其是過去幾年起薪太低的「22K現象」更為年輕人詬病。究竟臺灣薪資為何停滯?
  • 林毅夫: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臺灣的經濟就會更好
    當時的臺灣,農業生產停滯、通貨膨脹嚴重、對外貿易幾乎停頓,可謂危機四伏。令世人驚詫的是,國民黨竟然很快在臺灣站穩腳跟,10年間經過一連串大規模財經改革,使臺灣經濟脫胎換骨,從計劃經濟轉型效率高、生產力強的現代化市場經濟。這一連串的改革與轉型,造就了臺灣長達3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並帶動社會及政治的轉型。而今,臺灣已從昔日的「奇蹟典範」變成了現在的「衰退典範」。
  • 林毅夫: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臺灣經濟就會更好
    【本文根據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學演講現場錄音整理而成,演講主題「臺灣經濟發展」,此次發表略有刪節。】 (文/林毅夫) 主辦者希望我今天談談臺灣的經濟問題,我想談兩個問題。我們知道臺灣被認為是亞洲四條小龍當中的一條小龍,它從 50年代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創造了一個經濟增長的奇蹟。我首先想談談臺灣為什麼可以創造這樣一個經濟增長的奇蹟。
  • 日本今夏將迎能源短缺困境 難違民意重啟反應堆
    現在看來,這個島國不得不拿出面對過去20多年來經濟衰退的勇氣來面對福島核事故。  去年9月,野田佳彥接替了菅直人處理這個不幸的危機,12月,野田宣布:「福島問題核反應堆達到了冷停堆狀態,事故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這是日本政府尤其是厚生省希望日本民眾相信的事情,因為這將直接決定著核能在日本的未來。
  • 中國經濟復甦受到物價上漲、工資增長停滯的威脅
    先是疫情,現在又是洪水,今年中國家庭的消費能力被削減,因為收入停滯和成本上升削弱了國內復甦的力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這一趨勢還可能使中國已經嚴重的收入不平等問題更加惡化。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每季度約1000美元--實際上是隨著病毒鎖定而下降的,而且它的恢復速度比平均值慢,這可能表明與中國富人的差距在擴大。
  • 臺灣能源展開幕,重申2025年20GW光伏裝機目標
    ,臺灣當局表示,臺灣計劃發揮其全球電子和製造業熱點地區的槓桿作用以推動多吉瓦清潔能源項目的開發熱潮。出席會議並為展會揭幕的高層官員包括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和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沈榮津, PV Tech也出席了此次會議。在會上,蔡英文表示,臺灣的能源系統今夏獲得了光伏的「巨大貢獻。」在講話中,沈榮津重申了臺灣對實現2025年20%可再生能源目標的承諾。
  • 外媒:大寒潮拉響亞洲能源危機警報
    原標題:外媒:大寒潮拉響亞洲能源危機警報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導路透社倫敦1月14日發表題為《大寒潮暴露了亞洲潛在的能源危機》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東北亞地區的氣溫長時間遠低於正常水平,導致煤炭、天然氣和電力供應的緊張程度達到了極限。
  • 《大停滯》讀後:科技紅利如何影響經濟增長?
    【野叔悅讀】為什麼,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大部分人以為經濟將會較好復甦,而現實卻沒有出現這樣的樂觀場景呢?為什麼,近些年我們上下總是一致認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而在八、九年前卻很少有這種觀點呢?2011年,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系泰勒考恩(Tyler Cowen)教授的英文書籍《The Great Stagnation》出版。2015年4月,它的中文版《大停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國內出版。馬克思基本原理認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 經濟差不敢生 臺灣生育率全球最低
    臺灣生育率是全球最低,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今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現人口負增長,即出生率低於死亡率。若綜合第一季來看,臺灣總人口數已減少6553人。島內年輕人向大公報表示,臺灣薪資停滯十幾年,樓價不斷上升,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哪敢生小孩?
  • 蔡英文拍胸脯;三招扭轉經濟五困境
    作者 馬淑靜    過去二十年來臺灣經濟一直陷入停滯狀態;「GDP」成長緩慢,今年連保1%都危險、受薪階級的工資長年不調整,通貨膨脹卻年年增長,實際可以使用的收入逐年降低、靠外貿支撐經濟成長的臺灣,外銷訂單一連衰退了十五個月,創下史上最長的衰退紀錄,本年上半年的訂單貿易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4%。
  • 中國優質工程建設發展計劃—能源與動力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致力於傳統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開發,和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傳統能源,也包括核能、風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來將廣泛應用的氫能。動力方面則包括內燃機、鍋爐、航空發動機、製冷及相關測試技術。
  • 新黨籲兩岸統一共享能源:臺灣難不成真靠愛發電?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6月4日訊 鋒面來襲,豪雨肆虐臺灣,各地傳出災情。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日上午,臺灣核一廠2號機因大雨造成電塔倒塌。對此,新黨發言人王炳忠表示,很多人又會說擔心核安問題,所以更反核電。但如果要「臺獨」,怎麼能不擁有獨立能源?難道真的靠愛發電,高喊「愛臺灣」就會有電嗎?
  • 印度清潔能源發展受阻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印度現有發電能力近50吉瓦的在建可再生能源項目出現供應鏈中斷★因項目延遲投產,可再生能源投資商面臨著一系列債務問題★銀行為印度能源轉型提供資金支持的信心也可能受到打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經濟發展放緩,進而推動交通運輸和工業生產碳排放減少的同時,也影響到了清潔能源供應鏈,還使得電力需求下降、油價暴跌。
  • 民進黨「綠委」稱口罩短缺是因臺灣人喜囤東西?臺網:都是百姓的錯
    民進黨"綠委"稱口罩短缺是因臺灣人喜囤東西?臺網:都是百姓的錯疫情期間,臺灣地區的人民也陷入到了口罩短缺的危機當中。臺灣當局立馬進行了限購規定,每個人因為身份的不同而限制口罩的購買數量。相關部門的發言人鄭運鵬更舒適表示如今臺灣地區的口罩短缺是因為臺灣地區的民眾喜歡囤積貨物,不少的民眾對於他的言語都表示不滿。開學的日子也即將要到來了,不少臺灣地區的家長都十分的擔心,因為孩子只能擁有到一個星期四個口罩的配額。這對於孩子來說必然是不夠的,而鄭運鵬卻將口罩的短缺歸因到了臺灣地區的民眾囤積貨物上。
  • 書評 臺灣經濟發展的歷史解讀——評郭岱君《臺灣往事:臺灣經濟改革故事》
    1949年的臺灣可謂百弊叢生,所承接的絕不僅僅是國民黨政府從大陸搶運來的黃金、白銀、美鈔及文人墨客,還有威權體制、腐敗機構和統制經濟。軍事、政治和經濟上的全面失敗使得敗退臺灣的國民黨統治集團意志消沉,派系鬥爭更無章法,經濟改革難以突破。外部環境上,美國放棄臺灣已然成為政策選項,而大陸上解放軍的勢如破竹亦使得黨國朝野無心長期經略臺灣。
  • 福建經濟總量首次超越臺灣 聊一聊臺灣經濟發展史
    其二,臺灣人口增長過快,農業人口大量過剩,構成沉重壓力。其三,臺島自然資源有限,能源和原料供應緊張,而且,1965年後,美國「無償援助」改為貸款,並將中止。於是,臺灣開始採取出口導向戰略,以發展對外貿易帶動經濟發展。第一,調整臺幣匯率。
  • 美聯儲哈克:缺乏財政支持 美國經濟正陷入停滯
    來源:金融界網站美國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派屈克-哈克(Patrick Harker)周三表示,隨著新冠病毒的傳播和政府財政支持的減弱,美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一些永久失業的工人將面臨特別艱難的復甦。哈克表示,他預計「今年餘下時間和2021年一季度經濟將實現溫和增長」,並仍保持在新冠疫情前水平以下。「實際上,我們目前正看到經濟停滯的跡象,」哈克在一場在線討論的講話中稱,「這歸因於新冠病毒的持續傳播和政府財政支持的『蒸發』。」
  • 臺灣宣布成立與澳大利亞國會友好聯誼會 重申能源...
    臺灣宣布成立與澳大利亞國會友好聯誼會 重申能源合作與牽制中國威脅 文/editor2020-11-20 14:27:12來源:FX168擔任副會長的民進黨人蔡其昌期盼能促成臺灣與澳大利亞的價值同盟,重申澳大利亞是能源轉型最佳夥伴,並指相信澳大利亞也能感受到中國的「不友善性」。澳大利亞駐臺灣代表Gary Cowan參與會議時強調,臺灣與澳大利亞多年來都是很好的朋友,都是印太地區的成員,會持續與臺灣展開能源轉型的合作。
  • 我反對「2025非核家園」的躁進政策 ▏國民黨新晉鐵娘子洪秀柱的能源政見
    內容中鮮明、務實的兩岸政策、能源政策都非常搶眼,為她順利通過民調打下基礎。臺灣對核電、尤其是核四存廢的爭議是過去幾年臺灣政治的核心問題之一,而儘管大部分民眾都傾向於棄核政策,不過洪秀柱在政見陳述中明確表態,反對民進黨提出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
  • 「空心蔡」,放過臺灣吧
    如果這三年來只是泛藍陣營對蔡當局不滿,那還情有可原,但親綠機構也顯示蔡英文的民望只有兩成多,自家人都不支持她,足以顯示臺灣社會對蔡英文政府是多麼失望。      蔡英文炫耀的「政績」包括「加薪減稅」、「擴大投資」、「產業升級」、「非核家園」、「綠色能源」、「年金改革」、「長照託育」、「社會住宅」、「防務自主」、「扞衛主權」等十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