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裡的盛明蘭,性格極其複雜的一個姑娘。
原著裡的她,是穿越女,小小的身體,大大的靈魂,所以沒有任何求生意志。本已經在現代生活中熬出了頭,奈何又要到古代求生存。
她認為老天虧待了她,如果死亡是註定的,那她也應該投生在一個更好的身體裡才是,憑什麼華蘭如蘭甚至墨蘭都能夠千嬌萬寵,她卻要重新開始奮鬥人生?她要熟悉這個陌生的世界,去討好並不是她親生母親的王氏,估計忍氣吞聲是免不了的,受些委屈也是正常的,學著去看人臉色,重新學習古代女子的生存技能。
面對現狀,她並不樂觀,剛剛去世的小娘,子女眾多且她並不得父親喜歡,強勢又狠毒的嫡母,將來嫁人沒有發表權力的意見,丈夫有外遇仍要接受,甚至有可能自己並不能成為正室嫡母。
對於一個已經具有現代思想,內心渴望女權獨立的盛明蘭來說,她是不能接受這次投胎的。因此,她對於自己的即將到來的人生極度抗拒。
安慰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比,拿比她更慘的人生經歷來對比。
盛明蘭的求生意志就是在這樣的對比當中被激發的:
林小娘一個出身官宦人家的小姐,雖然落魄了,然養尊處優了十幾年,她有勇氣這樣當著下人的面表決心表痴心,說跪下就跪下,該求饒就求饒,哭就哭,爭就爭,為什麼自己就如此懦弱,不肯面對現實呢?不就是投了一個不咋地的爛胎嗎。
在林小娘強烈的求生意識下,她也有了想要在這個陌生世界求生存的欲望,但是她的前景並不好,內宅之中,她安生立命,靠著的是自己的籌謀。
而治癒她心靈創傷的,是偏愛,是那獨一份的好。
盛華蘭,一個富有長姐情結的小大人,她的誤打誤撞,讓盛明蘭有了一個好身體。
盛家三男四女,華蘭對於盛明蘭最特殊,不是因為特殊關愛,而是因為她內心的長姐情結。盛華蘭有著嫡親的弟弟妹妹,卻對盛明蘭最上心。
在明蘭身體最弱的時候,是盛華蘭強迫她每天鍛鍊身體;在她受到如蘭欺負,讓她剝橘子時,也是盛華蘭教訓如蘭,給予她依仗;在她不肯吃藥時,非要強迫她喝下。
她的這份關心,是盛明蘭穿越而來的第一份溫暖。
對於盛華蘭而言,弟弟盛長柏比自己還成熟,妹妹如蘭脾氣驕橫自己也管不到,至於長楓和墨蘭,她更是不屑於去照顧,只有盛明蘭,可以讓她充分發揮她的長姐情結。
能夠得到照顧的人,是很幸福的,但是對於有大多數施以照顧的人,也是很享受那份依賴的。盛華蘭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的誤打誤撞,不僅讓明蘭身體好轉,更讓她有了陪伴。
正因為如此,明蘭在後期才會對華蘭施以援手,她們之間的感情,會更勝於親妹妹如蘭,因為在華蘭的真實內心裡,本就待明蘭格外不同。
除了盛華蘭的長姐情結,盛長柏的偏愛,更是治癒了盛明蘭。
明蘭設計除掉嫡母和林小娘安排在自己身邊的丫頭時,她最感到抱歉的是盛長柏。但在這件事情的受害者當中,不僅有盛長柏,更有盛長楓,林小娘母女,甚至還有王大娘子,但她唯獨覺得對不住盛長柏。
因為盛長柏對她的好,也是獨一無二的。
盛長柏少年老成,是盛府的一朵奇葩,不苟言笑,為人嚴苛,但唯獨對這位庶出的妹妹格外優待,他會時常關照明蘭,連親妹妹如蘭也不及她討喜。
明蘭偶爾也會抱怨兄長對自己管教太過囉嗦,但大多愛你的人,都是願意在你面前囉嗦的。
盛長柏和盛華蘭的偏愛,是盛老太太不能給予的,也正是這些偏愛,讓她有了在面對其他不幸的時候,有了底氣。
顧廷燁曾說明蘭活的很艱辛,但她也有著自己的幸運,那就是遇見了盛老太太。
和康家隨意被打罵的庶女比起來,盛明蘭的命運倒不是最差的。老爹雖然不是很喜歡她,但好在為人正直,苛刻庶女的事情也做不出來,她在盛家,或許沒有那麼艱難。
遇見了盛老太太,改寫了她一生的命運。
盛老太太的存在,是她做一切事情的底氣,不管她做了什麼樣的事情,她都知道有一個人在背後支持著她,這種感覺,是被偏愛的感覺。
孔嬤嬤來到盛家,在與盛老太太閒談時說起她格外偏愛養在自己身邊的小姑娘。
「少給我裝蒜,適才一頓晚飯,你往她碗裡添了幾次菜?隔一會兒,就囑咐一句『明丫兒,多吃點兒』,再隔一會兒,再一句『不許挑食』,她往哪個菜多伸一筷子,你身邊的房媽媽就暗暗記了,你當我是瞎子!她才睡覺,你把我撂在這裡半響,定要看著她吃藥就寢,估計等她睡著了才來的吧。」
孔嬤嬤曾說,大家族的子女,最是要一碗水端平,盛老太太的偏愛,是不公平嗎?
不是。
如蘭有親母親照拂,墨蘭有小娘籌謀,而盛明蘭有盛老太太在身邊照料,每個人都有親近的人偏愛,才是真正的公平。
沒有人能夠得到所有人的偏愛,我們終其一生,所求的也不過是那一兩個人的偏愛,而正是那些偏愛,會成為我們前行路上的底氣。
盛老太太對於明蘭的偏愛是肆無忌憚的,對於其他人來說,是羨慕和嫉妒,但對於盛明蘭來說,那種被偏愛的感覺,很好。即使她知道盛老太太作為祖母,要公平對待每個姐妹,但自己可以這麼想,盛老太太的偏愛依舊會讓她覺得溫暖。
再堅強的人,也會被偏愛暖化。
齊衡、賀弘文、顧廷燁三個男人,最終她選擇了二婚的顧廷燁,也是因為那份獨一無二的好。
盛明蘭的婚姻觀,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
齊國公府齊衡,對盛明蘭很好,但做不到對盛明蘭全心全意。
他心中顧念太多,有著母親平寧郡主的期待,也有著整個齊國公府的興衰榮辱,他心中想要裝下的東西太多,就不會有盛明蘭的一席之地,即使有,也無法顧慮周全。
齊衡,並非盛明蘭的良配。
他的那份愛,無法落到實處,宣之於口的愛並不如豁出一切的努力。不能否認齊衡對明蘭的愛意,但這份愛意摻雜了太多無奈,正因為如此,即使他愛的慘烈,盛明蘭依舊避之不及。
賀弘文,是盛老太太和盛明蘭自己都看重的良配,在原著當中,盛明蘭對於賀弘文是很上心的,已經做好了託付終身的準備,甚至為了這段姻緣,去爭取過。
曹錦繡的出現,也沒有讓她退縮,作為未出閣女子,她可以為愛爭一口氣,但打敗她的,是賀弘文的態度。賀弘文對於曹錦繡即使沒有愛情,但有感情,而這樣的感情,是盛明蘭不能忍的。
賀弘文心軟,曹錦繡愛的死心塌地,這樣的以後,盛明蘭不敢想像。她在意的不是一世一雙人,她在意的是賀弘文的態度,嫁給顧廷燁以後,她會主動的幫他納妾,是因為顧廷燁對那些妾並不在乎。
所謂偏愛,大概也就是這樣一種態度。
偏愛,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愛了吧。
所有的不公,都是因為自己不是那個被偏愛的對象。
我們不求能夠得到所有人的偏愛,只要有那麼一兩個人便好。
而那些偏愛,也是需要回應的,盛明蘭回應給盛華蘭的是出謀劃策幫她擺脫惡婆婆,回應給盛長柏的是同樣的偏愛,而給盛老太太的是全心全意。
更重要的是,你要配的起那份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