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的三國時期,也是歷史上能人輩出的一個時代,文臣武將層出不窮。兵法謀略、爾虞我詐,你來我往,形成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一直為後世所津津樂道。
而謀臣是參與和策劃這部歷史大舞臺的主導力量,他們的計策甚至能夠左右對未來的走向。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三國時期最強的謀士排名:
第一名、老成謀國—司馬懿:魏國頂級謀士,能文能武,熟悉兵法,老謀深算,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鬥智鬥勇,雖然略遜一籌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是也擋住了諸葛亮六次北伐,最終用時間活活拖死了諸葛亮和蜀漢。
隱忍到最後被曹操託孤,耗死了三代魏帝,之後發動政變,獨攬朝政,其孫司馬炎取代曹魏江山建立西晉,追尊司馬懿為晉宣帝。果然是苟到最後方為王。
第二名、天嫉英才—郭嘉:魏國頂尖謀士,人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一出,誰與爭鋒」潁川陽翟大才。
最初投於袁紹,見袁紹不重用而離去,經荀彧推薦投奔曹操。多謀善斷,為曹操策劃官渡之戰,打敗袁紹、袁譚、袁尚,奠定了中原霸主地位,封洧陽亭侯。因才比天高,故被天地所不容,隨軍徵討烏桓時病死於大漠,年方三十八歲。如果多活幾年三國時代可能提前幾十年結束。
第三、多智近妖—諸葛亮:蜀漢丞相,琅琊郡人,號「臥龍先生」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出任劉備的軍師。策劃隆中對,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聯合東吳策劃赤壁之戰打敗曹軍,為蜀漢爭得喘息之機。
劉禪繼位後被封為丞相,封武鄉 侯,領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六出祁山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發明「諸葛連弩」武器,傳遞軍情的「孔明燈」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蜀漢自從一蹶不振。
第四、火燒連營—陸遜:吳國頂級謀士,第三任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八百裡擊敗蜀國,氣死劉備。使得蜀國元氣大傷,只能龜縮一隅無力再爭霸天下。
吳黃武七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拜為丞相。
雖然大敗了蜀國,東吳最終還是被曹魏所滅。如果是聯合蜀國沒有火燒連營,沒準會逐鹿中原,取得天下也未可知。
第五、王佐之才—荀彧:曹魏謀士之首,和郭嘉是同鄉,都是潁川世家大族出身,最早從袁紹那裡轉投曹操,荀彧名滿天下,為曹操吸引了一大批智謀之士,舉薦了包括荀攸、郭嘉、程昱、鍾繇、司馬懿在內的智囊團。
他平身為曹操六出奇計,其他的更是多不勝數,曹操對他幾乎言聽計從,「深根固本以爭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先滅呂布後滅袁紹、四勝四敗之說力勸曹操對決袁紹、官渡之戰勸堅守以待敵之變、勝利之後建議平定河北以免二袁養成氣候、陰出陽、業迫使劉琮投降」等。可以說沒有荀彧就沒有以後的魏國。
第六、毒計百出—賈詡:賈詡是曹魏後期最重要的謀士,先在李 、郭汜帳中任謀士,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後他則歸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堅壁清野,赤地千裡的毒計。
此人為達勝利不擇手段,比諸葛亮的火燒藤甲軍更傷天合,也許是他對魏國貢獻太大吧,曹丕稱帝後,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屬於壽終正寢。
第七、智冠三國—徐庶:潁州人。三國少有的奇才,與諸葛亮,龐統同出一門。智謀不在諸葛亮之下。曾投劉表,劉表被滅後轉投劉備任軍師,在新野之戰中幫劉備擊敗曹仁。為蜀國贏得了足夠的發展時間。
後被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綁架徐庶的老母,勸說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最終鬱鬱寡歡而死,徐庶臨別時為劉備推薦了師弟諸葛亮。也算是對劉備有所交代吧。
第八、智謀百出—龐統:蜀國頂級謀士,人稱「鳳雛」,與諸葛亮的「臥龍」齊名,「龐統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投靠劉備後為僅封縣令,諸葛亮出山時曾言:龐統之才不下於我。
因為顏值不高,相貌醜陋被劉備所嫌棄。一身的才能得不到發揮。 後經諸葛亮再三推薦之下才得到重用。在建安十九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年僅36歲。空有一身才能還沒一展身手就英年早逝,實在是可惜。
第九、深謀遠慮—程昱:魏國頂級謀士,為人智謀百出,精通兵法。官渡之戰曹操大破袁紹後,程昱又獻十面埋伏之計,大敗袁軍。
曾用計將徐庶從蜀國騙來曹魏。使得蜀國失去臂膀。赤壁之戰時曾提醒曹操防東吳火攻,曹操不聽,結果是慘敗而歸。
第十、大智若愚—荀攸:魏國頂級謀士,潁川潁陰人,荀彧之侄。投奔曹操後勸說曹操遷都許昌,之後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徵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
在官渡之戰中,計斬顏良,又計斬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又力勸曹操採納許攸之計奔襲烏巢,勸說曹洪接納張郃、高覽,為魏國定鼎中原立下了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