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不興,三國時著名畫家,吳國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平不詳。善畫龍、虎、馬及人物,始繪佛像,是文獻記載中最早的佛像畫家,被稱為「佛畫之祖」。
佛教在東漢時傳入中國,三國時由僧人支謙和康僧會先後傳入江南。相傳康僧會攜佛像遊歷至吳,孫權為之建造建初寺,並令設像行道。曹不興看到西方佛像,便據以繪之,由此佛像盛傳天下。這是中國佛像繪畫最早的作品,曹不興也成為我國最早的佛像畫家。
曹不興最擅長的是人物畫,他曾把五十尺絹連在一起,畫一人像,無一毫失誤。南朝齊畫家謝赫《古畫品錄》載:「江左畫人吳曹不興,運五千尺絹畫一像,心敏手疾,須臾立成。頭面手足,胸臆肩背,無遺失尺度。此其難也,唯不興能之。」
謝赫有一次在藏有曹不興畫作的秘室中,看到曹不興畫的一隻龍頭,栩栩如生,疑為真龍。事載《古畫品錄》:「曹不興,五代吳時事孫權,吳興人。不興之跡,殆莫復傳。唯秘閣之內一龍而曹不興已。觀其風骨,名豈虛成!」 謝赫在《古畫品錄》中將前代畫家評為六品,曹不興列為一品。
裴松之注《三國志》引《吳錄》:「曹不興善畫,權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以作蠅。既進御,權以為生蠅,舉手彈之。」說的是曹不興為孫權畫屏風時,不小心誤落筆墨,靈機一動,將墨點繪成一隻蒼蠅。孫權觀看畫好的屏風時,以為是蒼蠅飛到了畫上,便舉起手想把蒼蠅轟走。這就是著名的落墨為蠅的故事。
由於曹不興高超的畫藝和巨大的聲譽,時人將其列入「吳中八絕」(皇象的草書、嚴武的圍棋、鄭嫗的算相、吳範的候風氣、趙達的算術、宋壽的解夢、劉敦的天文)。
由於時代久遠,曹不興的繪畫作品今已無存。《貞觀公私畫史》載,隋時宮內藏有曹不興所畫的官本《龍頭樣》四卷、《清溪側坐赤龍盤龍圖》二卷、《南海監牧進十種馬圖》一卷、《夷子蠻獸樣》一卷。《歷代名畫記》中也有著錄,但傳至唐代後都佚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