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京的地標建築,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鳥巢、水立方、大褲衩……
而在文青眼裡,
北京當代MOMA才是真正的地標建築,
甚至成為很多人到北京必去的地兒。
第一次聽說北京當代MOMA,
只知道趙薇、陳坤、李小璐、蔣雯麗、周迅等明星都住在這兒,
以為就是個明星扎堆的土豪小區。
再一次知道,
才了解到它是有著與鳥巢和央視大樓相同美譽的建築,
07年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世界十大建築奇蹟」之一。
地處東二環的核心腹地的北京當代MOMA,
四合院式的環形圍合式設計為鬧市營造出一片靜土。
它的個性來源於美國著名設計師斯蒂文·霍爾的傾力打造,建築設計靈感來源亨利·馬蒂斯傳世名畫《舞蹈》。
細數北京大小商圈和生活區,
很少有一個能像當代MOMA一樣別具一格。
斯蒂文·霍爾希望創造更多人性化的公共空間,增加鄰裡的交往,緩解困擾現代都市疏離、冷漠等問題。
為此,他奇思妙想地把8棟大樓以空中連廊的形式連結到一起,使當代MOMA所有建築不再孤立、零散。
這也成為了這裡最突出的設計亮點。
除了設計上的成就,
這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社區綜合體,
還會給你帶來其他驚喜!
來當代MOMA,
一定要去文青聖地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
電影中心位於建築樓群的中心,
如同鑽石般漂浮在水池上。
充滿金屬質感的外牆在夜晚可以當成巨大的幕布,
投映電影視頻,影像同時又倒影在水中,
三維立體空間功能與建築造型得以完美結合。
北京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藝術影院,同時也是現時香港獨一無二電影文化地標的百老匯電影中心在國內的第一家藝術中心。
你在這裡不僅可以欣賞到高品質的國內外影片,
還可以看到別家看不到的獨家優質電影;
經常舉辦各種國外新電影展映;
同時還為國內青年導演提供放映和實驗的平臺;
這可比一般的電影院高出不止一個Level。
說不定你還能發現坐你旁邊的個人,
竟然就是正在屏幕上的那個人...
如果你特別熱愛電影,不妨辦一張會員卡,
因為二樓的會員區域你一定也不想錯過。
二樓的會員區域包括
一個小型的電影圖書館及小型放映室。
圖書館現40多種不同國家的電影類雜誌,
100多種原版英文電影專業書籍,
還有大量的原版DVD,
電影原聲供會員免費借閱。
如果你喜歡自己拍攝小短片什麼的,
這裡甚至還可以幫你免費放映。
簡直就是電影愛好者的天堂~
電影中心的一樓,
是從香港遠道而來的庫布裡克書店。
如果你是資深電影愛好者,
應該立馬能猜到店名就是借用了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的名字。
這裡專營各種電影書籍及海報,
書籍按照國別分類擺設著,很容易查找,
看似雜亂地堆疊在一起有種安靜的沉澱感,
一進去就不想離開了,完全愛上…
咖啡空間,
造型別致的沙發、古樸的圓桌,
布滿電影海報的牆壁,
每個角落都別具匠心。
如今這裡已經發展成為多元化的文化聚集地。
除了售賣圖書、咖啡及碟片,
這裡還是一個交流分享的空間,
音樂會、講座、詩會、一人一故事劇場……
許多很贊的分享活動等著你來參與。
書店咖啡館與藝術電影中心的結合,
讓您在看完電影後意猶未盡之時,
有一個消磨時光的好去處。
除了百老匯電影中心,
小有名氣的後山藝術空間也隱藏在北京當代MOMA裡。
它由<冥想> 空間(劇場、LIVE HOUSE)
和 <竹想> 空間(藝術會所)兩部分構成。
<冥想> 空間裡全部配備了進口音響燈光硬體設備,常年會有各種音樂會、演唱會、音樂節等等一些小眾的國內外演出,喜歡live、熱愛音樂的你,不妨也來感受下~
<竹想>空間則是全曲線硬體建築結構+全景式落地玻璃構造,特別適合各種展示,所以這裡經常有畫展、藝術展、發布會等等。
「空間+藝術+流動」,
後山藝術空間就是藝術家及藝術創作力的一個匯聚地,
當你走近,便能瞬間被這裡的藝術氣息所感染。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
北京當代MOMA就像一個還原者,
把藝術再還給了生活。
在當代MOMA你可以輕鬆打發一天的時光,
享受藝術的薰陶。
上午,你可以去山谷音樂,
聽聽那些經典的CD ,
看能不能喚回記憶深處的些許回憶.
你也可以去庫布裡克書吧,
看看那些普通書店尋覓不到的小眾外文書籍.
中午,藝術感十足的SO餐廳,
一邊享受午餐,
一邊享受這份靜謐與高雅.
下午,你可以去英國屋逛上一逛,
欣賞欣賞來至歐洲的古董家具,
體驗歐式生活方式……
接著再來一場下午場的電影就最好不過,
你可以感受到百老匯與眾不同的觀影體驗,
特別是夜幕降臨,水幕電影.
午夜徘徊在後山藝術空間,
如果碰巧有live,
不妨去聽上一聽,
說不定還能結交三五個好友,
一起去那小小的酒吧檯聊上一聊。
有愛的小貼士
店名:北京當代MOMA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香河園街1號院
撰稿丨aniu。 .
記者丨幕後抄手
. 攝影丨許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