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編輯:老道有話說#賺錢#
導讀: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財富的誘惑越來越高,豪宅、豪車、衣著光鮮、出入豪門等等,這些令人羨慕的生活品質和享受,都要靠財富作為基礎,所以很多人在努力在打拼,為的就是有一天可以出人頭地,做個讓別人羨慕的「人上人」,但是越努力越發現,有錢人總是會越來越富有,而自己拼命付出的辛苦,到頭來也許都換不回富人的一頓晚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而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的咱們,是否還有機會逆天改運,做個有錢人呢?請看本期詳情!
「有錢人越來越富有」,對這句話的解讀有很多,
尤其一些成功學,網絡雞湯等等都對變富有這個現象進行過解讀。
大部分都是例如有錢人和窮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格局不一樣,
還有什麼富人眼界更高、人脈更廣、受到的教育更好等等,
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忽悠人的,是那些成功學賣弄噱頭的點而已。
那麼,有錢人越來越富有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其實拋開那些無用的表面現象,用一句專業術語很容易解答,
就是,在量化寬鬆的周期裡,資本效率>勞動效率。
說的通俗點,大家都能明白,
這個意思就是,用資本賺錢遠遠比用勞動力賺錢更高效。
自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以美國和美聯儲為首,
已經開啟了一個超級印錢的時代,也就是大量印刷鈔票。
而我們把這個不斷印錢,鈔票變得很多的過程,成為「量化寬鬆周期」。
其實咱們在小學課本裡都學過,
勞動人民依靠勞動力來賺錢,而資本家依靠生產資料來賺錢,
而「錢」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一種生產資料。
因此一旦開始大規模印錢,那麼獲得鈔票這種生產資料的成本就會降低,
所以,如果通過「鈔票」這種生產資料來賺錢,遠比通過勞動力賺錢來的容易。
也就是說,在「大印鈔票」這個過程中獲取到大量財富的人,
都是先想辦法獲得錢,因為這種獲取方式的成本足夠低。
例如向銀行貸款,途徑越來越多樣化,利率也很低,
然後用貸出來的錢再去投資做生意、開廠房等等方式去賺錢,
所以,其實這個賺錢法則的本質已經變成了,
誰能首先拿到更多的錢,誰就有機會進一步賺取更多的財富,
而作為一個富人,無論在貸款還是融資能力上,都遠遠強於窮人,
所以,富人在這個量化寬鬆周期裡,獲得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多。
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上市公司,大型企業,他們的負債比公司的資產還高,
很多名流首富,其實也是「首負」!
當這些富人們用「錢生錢」的方法變得越來越富有,
那麼剩下那些用勞動力賺錢的人,會變得越來越不滿,
這也就是為什麼西方、歐洲很多國家的「政治黑天鵝」事件頻發的原因,
當然,咱們在這裡不討論這些話題,繼續說賺錢的事。
其實,無論西方國家多麼沸沸揚揚,作為中國人的咱們,還是值得慶幸的,
因為中國幾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上升通道還沒有關閉的超級大國,
也就是說,在中國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
還是有很大的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從平頭百姓變成一個「有錢人」的。
那到底該怎麼去做呢?個人有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一、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
在資本效率遠遠大於勞動效率的當今,
如果僅僅靠普通工資收入,是無法跑贏通貨膨脹的,
所以選擇趨勢和行業的重要性,就遠遠大於獲得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
你也用不著被自己那些所謂的辛苦而感動,
每天加班到半夜,早起趕公交地鐵等等這些辛苦行為,
其實遠遠趕不上思考帶來的累,
認清形勢、找對方向、把穩機遇等等,這些看似坐著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其核心價值要遠遠高於肉體的勞累與辛苦。
二、在細分的領域更專注!
社會已經把行業分工做到很極致了,
任何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小行業都有無限發展的可能,
你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領域裡精益求精,
但同時要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緣,
在當今時代,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稀缺性和獨特性,
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到無可替代,
但一定不要停止觀察自己周圍的變化,
根據市場和環境調整方向,培養自己的多元化競爭力,
否則很容易陷入「局部最優」的誤區。
三、教育比資產更重要!
當我們遠離校園,再也沒有機會安靜學習的時候,
也許只有靠閱讀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
所以說,投資什麼都不如投資自己,
有句名言說得好,「一個人永遠也賺不到他認知之外的錢」,
即便有人憑運氣賺了錢,往往也會通過自己的實力虧回去,
如果你的認知配不上你的財富,那麼這個世界有無數種方法收割你,
所以努力提升自己的認知才是王道!
以上就是本期話題,希望能對讀者朋友有所啟發!
我是「老道有話說」,全文原創手打。
歡迎訂閱關注,更多社會熱點話題,新聞資訊評論,獨到認識見解,第一時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