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北大清華講座】加關注,知識改變命運!
提到克裡斯託夫·巴拉蒂,也許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相信大家絕不會對他的電影長片處女作——《放牛班的春天》感到陌生。
當年,這部電影成為了法國票房冠軍,很多投資方找到巴拉蒂導演拍續集,面對更多的商業利益,巴拉蒂選擇了維持電影的藝術品質,並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他一一婉拒了所有投資方,轉而去籌備其他長片,不斷突破自己。如今,巴拉蒂已經成為了法國數一數二的電視電影導演。
法國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
不過,他並沒有放下「放牛班」的故事,2017年,他將它改編成了音樂劇,搬上了巴黎的舞臺。他不僅親自為音樂劇編寫新內容,還請來了電影版的編曲人譜寫新歌曲,音樂劇上演後,收穫了媒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不少人走出劇場後表示,即便看過電影,這部音樂劇版的呈現仍然是驚喜連連。
法語原版音樂劇劇照
今年五月,七幕人生攜手巴拉蒂導演製作的中文版音樂劇也即將在北京上演。而現在距首演還有大半個月,大部分場次就幾近售罄。為了讓更多的同學能夠走進劇場重溫經典,主辦方特別加開了5月7日晚場,目前僅剩少量低價票可以購買,目測搶購現場會很激烈,建議大家儘快下手。
很少有導演憑藉處女作就蜚聲國際,畢竟電影這條路太長,太難走,也太講究運氣,少數者要麼天賦異稟,要麼得領路人相助,法國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算兩樣都佔的。在中文版音樂劇上演之前,巴拉蒂再次與中國觀眾暢談了他的創作歷程,他表示,讓《放牛班的春天》重生,音樂劇或許就是最好的呈現形式。
法國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先導宣傳片
「放牛班」的故事,
是我對童年的記憶
2004年3月17日,《放牛班的春天》在法國巴黎上映,隨後大獲成功。不僅在法國電影凱撒獎上拿到8個提名,還成為了當年的票房冠軍。同年,美國藝術院線上映了這部作品,吸引了無數美國觀眾走進影院觀看。這部作品後來還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長片,雖然沒有拿獎,但它那時已經名聲大噪。
這部電影在中國的上映時間較晚,然而它給中國觀眾帶來的影響,似乎比其它地區都要深遠。
巴拉蒂導演說:「在巴黎的中國朋友常向我提起這部電影。」3年前,他應央視邀請,來中國指揮一個合唱團,那時《望望你的路途》這首歌已經家喻戶曉。在電影上映15年後的今天,仍有許多年輕人因為《放牛班的春天》了解到巴拉蒂導演,找他要籤名。
巴拉蒂導演工作照
在《放牛班的春天》之前,中國人對音樂電影的概念並不清晰。與美國經典歌舞片邊唱邊跳的氣質不一樣,源自法國的「放牛班」的音樂是渾然天成於電影故事的。片中一群無可救藥的「放牛班」孩子,因為音樂老師的愛與執著,學會了唱歌,組成了合唱團,也找到了自我。
影片中很多橋段都妥帖地搭配了動人的歌曲。電影配樂家布魯諾·庫萊斯的創作,加上導演巴拉蒂敏銳的古典音樂觸覺,讓《放牛班的春天》的音樂從配樂到歌曲都與電影的調性保持了統一,洋溢著清新、充滿希望的感覺。
很多觀眾之所以被這部電影吸引,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片中的童聲合唱。其背後的法國聖馬可童聲合唱團正是導演巴拉蒂一手發掘的,他在其中挑出了不少出色的演員,包括飾演片中主角莫朗奇的尚-巴堤·莫裡耶。
尚-巴堤·莫裡耶
對於一位初出茅廬的導演來說,和大批孩子一起工作是一件極富挑戰的事情。但巴拉蒂表示,「放牛班」的素材來源,就是他對童年的記憶。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時他會另闢蹊徑,與童聲合唱團合作了。
《放牛班的春天》幾乎是中國觀眾對天籟童聲的初印象。從形式到內容,「放牛班」都很適合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和文化習慣,電影的原聲大碟至今也仍活躍在各大音樂平臺的推薦頁面。
我不為熱度拍續集
對於巴拉蒂來說,《放牛班的春天》是和他本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的。巴拉蒂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異了,他也在六、七歲左右時被送去了寄宿學校念書,在那裡,他遇見了一位像馬修老師一樣改變他一生的音樂老師。當他把自己的這段記憶拿出來,變成自己的作品《放牛班的春天》,並進一步影響更多人時,這部電影也成為了他的代表作,他的導演生涯也正式開啟。
巴拉蒂導演工作照
電影走紅之後,有投資方找到他拍續集,但巴拉蒂仔細考慮後拒絕了這一提議。「電影取得成功後,有人提議我拍第二部,但我很快回絕,因為不知道第二部還能說什麼故事」,巴拉蒂不認為《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商業電影,也不認為續集會比第一部好。
幾年後,來自法國頂尖娛樂傳媒集團的製作人維卡裡奧找到巴拉蒂,與他商談將「放牛班」改編成音樂劇。巴拉蒂認為他們有兒童舞臺劇方面的演出經驗,也注重原創故事,就答應推出音樂劇版。
2017年,音樂劇版本在法國巴黎上演,巡演近120場,吸引了近20萬觀眾觀看。對於這部籌備3年,克服了諸多困難的音樂劇來說,觀眾在走出劇場後驚喜的表情無疑是對這部作品最好的嘉獎。
法語原版音樂劇劇照
「音樂劇是一次再創造,而不是故事的續寫。」走進劇場的觀眾都認可了巴拉蒂的這句話。
為了這部音樂劇,巴拉蒂重新編寫了劇本,加入了新的場景和人物,有些場面他甚至覺得比電影還要好。除了保留電影中的全部曲目,他還繼續邀請到了布魯諾·庫萊斯編創了一些新曲目。(這裡可以了解庫萊斯更多:因為他,一部電影連名字都有了BGM)
布魯諾·庫萊斯
「我們讓孩子們上臺表演,甚至在一些容納三千人、四千人的劇院表演,那些看起來還很稚嫩的孩子們向全場觀眾傳遞著令人心顫的情感。」
對觀眾而言,現場體驗並不只是重溫一個熟悉的故事,它還包含著與「現場」相關的更強大的情感共鳴。
法語原版音樂劇劇照
「演出帶來的欣喜無法改變人的一生,但至少在幾個小時的演出時間內,觀眾們可以看到這個世界更好的一面。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世界,但如果我們可以稍微改變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或許能夠收穫更多的平靜和喜悅。」
能夠再次參與「放牛班」的相關創作,讓巴拉蒂感到十分興奮,當然也意味著,他要再次接受與眾多孩子們共事的挑戰。而且,在音樂劇中與孩子共事不同於電影,前者情況更加複雜。
與孩子共事,
對我來說是一件愉快的事
由於法國法律規定兒童不能每晚都工作,因此音樂劇需要組建至少3個兒童合唱團,並保證他們的演出水平相當。
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工作,一般會比較累,但巴拉蒂研究出了一套舒適的相處方式。「孩子們的天性是顯而易見的,應當要遵循這種天性,而不是主觀說服自己。」
在進入排練階段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合適的兒童演員,挖掘他們的天性,接下來就是導演與孩子們的「玩樂」。孩子們很真實,也愛玩,對於演員來說,角色扮演也是一種「遊戲」,因此對於孩子們來說,上臺演戲也像是一場遊戲。導演需要做的,就是在他們的「頭兒」和他們的「朋友」之間找到平衡。
「我們的職責是『jouer』(雙關:法語動詞 jouer 可同時表示「演出」和「玩耍」),在這點上,還有誰會比孩子做的更好?」
同時指導三個合唱團對巴拉蒂來說是一件愉快的事。「這樣一來,每晚我都能面對不一樣的孩子,聽到不一樣的歌聲。我相信成年演員也跟我一樣受到孩子們的激勵,他們每晚都跟不一樣的孩子一起上臺演出,這要求他們時刻保持清醒,從不感到厭倦。即便是在一百場演出過後,他們在某場演出的某一時刻仍會為孩子們的表演感到驚喜。」
法語原版音樂劇劇照
參加過中文版音樂劇的小演員選拔後,巴拉蒂對於中文版《放牛班的春天》的呈現表現出了極大的信心。「中國的孩子非常勇敢,有上臺的欲望,有些孩子在看到的第一眼就令人心動。」這還僅僅是第一場選拔活動。
巴拉蒂導演參與「放牛班」中文版
北京站小演員海選
《放牛班的春天》的主旨是成長和教育,從電影到法語音樂劇再到中文版音樂劇,我們也見證了它的成長。
五月的春天,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即將上演,一切都令人期待。
【演出信息】
法國音樂劇
《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
北京 | 保利劇院
2019年5月3日-5月12日
票價:880 / 580 / 380 / 280 /180
套票優惠火熱進行中
上海 | 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2019年8月8日-8月25日
票價:880 / 580 / 380 / 280 / 180 / 80
套票優惠火熱進行中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票
匯聚、分享、交流、碰撞。北京高端名家講座、文化活動第一發布和交流平臺!2010年誕生於北大清華校園中,涵蓋人大、北師大等北京各高校、及社會最高品味的開放免費講座和活動,9年90000場。名校課表共享每1年數萬門。經濟人文、社科管理經典,學術思想前沿。大師身邊宜聆教,未來精英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