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正義聯盟》也許是華納在2017年最心疼的一部電影,花費三億美金結果票房徹底翻車。
全球票房僅僅6.58億美元,如果算上宣發費用的話,保守估計華納虧了將近一億美元。
在他們原本的計劃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正義聯盟這個IP原本比復仇者聯盟更加響亮。
可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華納想要打造DC電影宇宙的計劃實際上已經失敗。
雖然看起來其他的電影還算可以,但是整體風格已經徹底偏離的原來的計劃。
而這一切都是華納的無奈之舉,因為DC電影宇宙幾乎被逼到了絕路之上。
雖然這樣說有一些誇張,但是在《海王》大獲成功之後,
華納開始著手打造跟海王相關的電影了,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們真的是失敗怕了!
第一次失敗實際上還是在當年的綠燈俠身上,這部電影讓華納虧了幾乎兩億美金。
綠燈軍團的重啟計劃在今年似乎已經緩緩的啟動了,但是具體能不能看到這部電影真的是有生之年了。
但是在這部電影的失敗之後,華納也一直想要找到一位靠譜的導演,
當諾蘭導演拒絕繼續拍攝超級英雄的電影之後,扎克·斯奈德似乎成為了DC最後的王牌。
2013年《超人:鋼鐵之軀》的橫空出世似乎已經打響了DC電影宇宙的第一槍,
而這部電影也奠定了後續大部分作品的黑暗風格,一個與眾不同的超人,
一個戰鬥場面現在依然帥氣無比的巔峰之作。
鋼鐵之軀的硬傷也很明顯,雖然扎導在整體風格上的把握非常在行,
動作場面確實令人熱血噴張,除了本身具有一點劇情上的硬傷之外,這部電影在我看來依然不夠黑暗!
超人雖然是一個非常光明和善良的超級英雄,既然要在原英雄的基礎上進行突破,那就要打破超人本身的界限。
《蝙蝠俠大戰超人》這部電影的失敗其實只有一個原因,華納太著急,而扎導太貪心了。
這部電影的市場是151分鐘,而導演剪輯版實際上長達三個小時。
整個電影想要敘述的故事實在是太多,幾乎都能剪輯為兩個電影了。
如何控制電影時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一個爆米花電影的時代,
除了復仇者聯盟4這種鋪墊了10年的大結局,誰會在電影院看一場三個小時的電影呢?
華納削減電影時長也是無奈之舉,但是剪輯這樣一部電影真的太難了。
到處都是劇情,到處都是關鍵,甚至在這部電影中還有致敬《亞瑟王:鬥獸爭霸》的彩蛋。
這部電影口碑兩極分化的原因確實在華納身上,這樣龐大劇情量的劇本到底是如何通過高層的審查的?
閃點大事件的預告,正義聯盟的預告,神奇女俠的出場……
正義聯盟依然犯了這個毛病,所以這部電影成為了真正的悲劇。
而在華納和扎克·斯奈德的完整構想之中,正義聯盟將會是一個龐大的三部曲故事。
《正義聯盟2》:正義聯盟雖然擊敗了天啟星的第一波進攻,但是荒原狼在新神中並不最強大的一位。
當達克賽德出現在地球上的時候,即使是鋼鐵之軀也不得不臣服於他的腳下。
正義聯盟剛剛組建就遭遇了團滅危機,而無窮無盡的類魔大軍最後還是佔領了地球。
地球被天啟星徹底統治,超人黑化,類魔橫行,不義聯盟......
而拯救這一切的只有一個人——蝙蝠俠。
在《正義聯盟3》的劇情中,蝙蝠俠不僅拯救了正義聯盟,他們和綠燈軍團一起反攻天啟星。
這個三部曲計劃雖然看起來激動人心,但是算上其他的電影的話,最少也要將近十年的時間。
如果華納高層有一份完整的電影開發計劃,他們的目的就是打造一個無比黑暗和真實的DC電影宇宙。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龐大的三部曲計劃變成的兩部曲,兩部曲又削減成了一部電影。
在正義聯盟的徹底失敗之後,整個黑暗版的「DC電影宇宙」已經永遠的停留在計劃階段。
新的DC一哥變成的了海王,而溫子仁導演或許才是DC宇宙的崛起之光。
而扎導也徹底擺脫了超級英雄電影帶來的陰影,開開心心的去拍攝新片去了!
其實我也非常心疼扎克·斯奈德導演,他當年拍攝的斯巴達300勇士讓人記憶猶新。
這部電影被稱為「2007年最受期待的一部電影!」
但是自從跟超級英雄打交道之後,除了《守望者》這部電影之外,
扎導的電影一直無法讓所有人滿意,但是並不是暗黑風格的原因。
因為他想要還原漫畫的場面,又想要拍攝出一部有內涵的電影。(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除了《守望者》這種神作之外,其實絕大部分的超級英雄都是有些中二的故事,
也許爆米花電影才是最適合超級英雄的模式,畢竟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阿蘭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