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遭家暴逃離,父親上電視逼她回丈夫家」:「守婦道」比命更重要?

2021-02-11 味姨

央視拍攝的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最近翻車得厲害。

主持人坐鎮,邀請素人嘉賓講出感人肺腑的故事,然後發動全媒體力量,尋找嘉賓丟失的親人。

節目主打「團圓」「溫馨」「感人」,也做出不少貢獻,幫很多被拐孩子找回父母,丟娃父母找到孩子。

我和我媽一起看,10分鐘保準哭一個。

比如這個故事:

男孩被陌生人騙上大巴車,拐到偏遠地方一家老屋,一個男人笑眯眯對他說:以後你就叫我爸爸。

他很想回家,那個叫「媽媽」的女人動不動就打罵他,誣陷他偷錢,想盡辦法把他趕走。

可20年過去了,他還是沒能離開,因為他已經忘了父母的臉,找不到真正想回的家了。

不得不說,倪萍煽情厲害,男孩講完往事,她一句「你在哪兒,你的孩子在想你,盼你,等你接他回家」,我立刻淚腺不受控制。

但成也煽情,敗也煽情。有幾期尋人節目,結局驚人反轉,簡直顛覆三觀:

一位被尋母親竟是被拐婦女,她有幸逃出生天,一見到孩子,就會想起過去那些屈辱,因此不願再見。

倪萍卻對著鏡頭呼籲:母子團聚心連心!甚至放出被拐婦女的身份信息。

婦女花了20年來治療傷痛,至今不愈。

節目用1分鐘揭開舊傷疤,還讓所有人都知道:原來我認識的那個女人被拐過,還生了個娃。

呼籲被拐婦女回到綁架犯身邊,不回就曝光身份信息,我沒見過比這更惡臭的煽情,仿佛找的不是母親,是「生育機器」。

然而此類故事,《等著我》裡竟然不止一期。

一對父女來到《等著我》現場,渴望找到女兒的親生母親。

女兒是父親認養的,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感恩養父,心疼他10多年獨自把自己拉扯大。

養父只是一個貧困的莊稼漢,家徒四壁,但養女要什麼給什麼,寧可只吃一粒米,也給養女一碗粥。

女兒對鏡頭說:

「我不求團聚,只求她(生母)給養父這麼多年的付出道一聲歉。」

矛頭直指生母沒良心,是拋家棄子的惡人。

但緊接著,倪萍一句話顛覆了整件事的性質。

她問養父:你不會也是買的媳婦吧?

養父點頭,辯解說:那會兒沒辦法。

隨即,節目一點點揭開真相:

女孩生母是被拐賣婦女,被拐到養父家時,已經懷孕四個月。

生下女兒後,她不想把自己葬送在這個地方,強撐產後虛弱,逃了出去。

聊起那段往事,她聲音微微發抖。

但女兒,執意要母親道歉。

嘉賓張寶豔女士質問女兒:

「如果當初被拐賣的人是你,你是選擇逃跑,還是選擇被賣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活下去?」

嘉賓鬱鈞劍男士反駁她:

「養父和女孩沒有血緣關係,他養大女孩很了不起,女兒可以替母親做決定,要求她道歉。」

最終,母女握手言和,母親沒有道歉,女兒也不強求團圓,母女關係在舞臺上熱烈了一場,又回歸到白水一樣淡。

還有一期,是父親尋女兒。

女兒結婚後長期遭遇家暴,有一次丈夫喝醉酒,一腳把她踹下二樓,差點身亡。

為了避難,她回到娘家養身體。

父親卻逼女兒回到女婿家,因為「兒女離婚父母特別沒有面子」。

女兒一想到丈夫那些暴力折磨,怎麼也不想回去。她說「你不叫我在這兒住,我就走。」

第二天,女兒離家出走,整整5年沒有音訊。

倪萍問父親是否後悔,他哭得齜牙咧嘴,但擠了半天,只擠出一句「不怪她」。

女兒露面後,對父親說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我錯了」。

她解釋離家5年的原因:「我害怕我爸不原諒我,不敢聯繫」。

老父親留下感動的眼淚,整張臉都是「知錯能改」的欣慰。

屏幕前的我,卻看得一陣膈應。

幸好在場公安補了一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暴法》,女兒遭受家暴,不應逼她回去」,不然這節目三觀歪到天上去。

可即使官方普法,也難以掩蓋《等著我》濃濃的「爹味」。

婦女權益被壓縮到最小,被壓迫女性成了煽情工具。

父權聚光燈下,誰都能替女性發言,至於她們內心的真實感受,無人願知。

可讓我疑惑的是,即使無視女性權益,節目依然有大批熱衷受眾,而且中老年女性居多。

為什麼?

我姨媽就是一個忠實粉絲。

她對《等著我》十分感同身受,看到倪萍呼籲被拐婦女回家:「無論你去哪裡,孩子都扯著你」,她擦擦眼淚,連表贊同。

「哪個當媽的不把孩子當第一位?再苦再難,一想想孩子,就可以忍。」

我眼睛瞪得銅鈴一樣:「她被拐了啊?怎麼可能愛強姦犯的孩子?」

說完我就後悔了,一連串的:

「你沒當媽不知道」

「那還不是她的孩子」

「當了媽就把孩子放第一」

「你這觀點不對」

……

姨媽像連珠炮一樣反駁我。

母親對孩子愛得深沉,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孩子是母親的全部價值,這一點我深表懷疑。

尤其是姨媽那個年齡段的女性,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

她們是時代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活在壓迫約束的環境裡,舉止不符合女性規範,少不了一頓打。

長大以後,沒有人再打她們,可傷害已經內化。沒有人打,就意味著沒人愛,為了讓心裡踏實,她開始「自己逼自己」。

另一邊潛意識卻想:苦嗎?苦就對了,舒服是留給男人的。

網易工作室曾講過一個「越南新娘」的真實故事:

越南女孩阿梅被拐賣到中國,嫁給大她12歲的男人。有一次她生病住院差點死掉,丈夫全程缺席,還說「你要是死了,就丟垃圾桶裡」。

她想方設法逃走,為此學會了中國話,村子裡有好幾個「越南新娘」,沒有一個逃跑成功,她想著「等等看」。

等啊等,沒等來生機,反而等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降生。

孩子出生後,她不再被監視,逃跑回了越南,待了幾天,又不顧家人阻攔回到中國。

「我在中國有兩個孩子,能跑到哪兒去?過一天算一天吧。」

她安心過起了日子,還幫越南的姐妹找到婆家,張羅婚禮,漸漸成了當地賢良淑德的典範。

她的女兒以為,母親留在中國,不止放不下孩子,也放不下丈夫,他們之間是有愛情的。

直到母親和一名叔叔私奔到重慶,她才意識到,母親真的只是放不下孩子。

她把大半輩子都獻給「強姦犯」,如今兒子成人,女兒也考上大學,想著「是時候勇敢活出自己了」。

結果村裡人閒言閒語,說她「不守婦道」,用盡惡毒的話,把她描述成一個忘恩負義狼心狗肺的蕩婦。

最終,她還是回到患病的丈夫身邊,照顧他直到出院。

被拐賣女人這一生,是被捆綁的一生;沒有被拐賣的女人,又何嘗不是被生活捆綁著。

「女人就得聽父母的,聽丈夫的。」

「錯的不是別人,是我自己。」

「我命不好,怪不了誰。」

就像阿梅,一輩子活在陰暗處,唯有親生女兒出生成人,考上大學,遠走高飛,她才感到「仿佛重新投胎了一次」。

撇開物化和捆綁女性,《等著我》的心理內核,其實是一個「疼」字。

其他女性越慘,她們越覺得自己的「疼」被看到,被認可。

我和姨媽圍繞《等著你》展開辯論,姨媽打電話給我媽告狀。

我媽聽完就笑了:「你倆都對,各有各的好,你咋跟小孩較真?」

姨媽特委屈:「你教教她呀,她都多大了,還跟我頂嘴,我哪兒不對了?」

我聽完也笑了。

原來,姨媽不是在氣我,她是在氣那個不被認可,不被接納,不被讚美,卻苦了大半輩子的內在自我。

我安撫姨媽:

「姨媽,你為了孩子,委屈了幾十年,現在沒有幾個女人能做到你這樣了。

但是如果你可以選擇,和一個不尊重你的男人結婚,還是換一個更愛你的丈夫,過一段更好的人生,你一定也想選後者。

我不理解你,是因為我可以選擇;

我現在理解你,是因為我發現,如果我是你,我活在那個年代,不見得能做出比你更好的選擇。」

姨媽聽完拉著我的手,良久說不出話來。

我知道,她心裡是暖的,只是苦難已經磨去了她表達感受的能力,她只能用「罵」和「沉默」來表達自己了。

姨媽是典型的「依從型人格」,長年累月的壓抑,使她心裡產生一股非理性的強迫性動力,既要滿足屈居下位的心理需要,又要滿足超越他人的需要。

「依從型人格」的特點,在於她的心理需求是荒謬且無法滿足的「依賴又超越」。

她通常只看得到「依賴」的一面,對於自己超越他人的渴望,一無所知,只通過偶爾的辯論體現出來。

她的依賴,源自熱愛自己的無助和絕望,相信只要找到一個愛她勝過一切的人,就不再處於危險中。

對於婚姻不幸的女人而言,這個人往往就是孩子。

所以,無論孩子父親是強姦犯,家暴犯,還是殺人犯,她都不會切斷母子紐帶,她總覺得靠自己無法逃出生天,孩子才是解決她的唯一希望。

但依賴的另一面,是超越。

她越是依賴孩子,越是渴望超越自己,期望像阿梅一樣「通過孩子重新投胎」。

依賴和超越兩股力量,驅使她們堅信「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無論丈夫多糟糕,孩子早晚會帶自己脫離苦海,為此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常有子女疑惑:

父親吃喝嫖賭一應俱全,母親為什麼就是不離婚?

母親苦了大半輩子,為什麼老了還是喜歡為難自己?

答案是:

她們在等。

像阿梅一樣,等一個逃出生天的機會。

並且這個機會不由她們自己創造,而由別人(兒女)創造。

機會來臨之前,她們會一直活在苦難裡。仿佛苦難越大,幸福的勝利就越大。

被時代捆綁的女性,揣著這樣的潛意識,把自己捆在磨盤上,年復一年轉圈,日復一日被奴役。

《等著我》中的女性,仿佛時代群像,每一個女人都深沉得好像大山,又脆弱得好像野草。

如同一張張老照片,警示著這個時代的女性:

活出你自己吧!因為你尚有選擇。

依靠誰,我們都是時代的孤兒;

抓住時代的饋贈,爭取不一樣的人生,才能真正脫胎換骨。

點個「在看」,願你這一生精彩瀟灑,不留遺憾。

關於作者:芒來小姐,資深男女觀察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新書《姑娘,活得大氣才夠精彩》全網火熱銷售中,51個活得大氣的故事和心得,告訴你長得漂亮不如心態漂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點一彎鉤(ID:sandianyiwangou)在這裡,從「心」出發,轉載已獲授權。

主編:味姨

撰稿:三點一彎鉤 | 圖片:網絡

小助理:weiyidaodao44

相關焦點

  • 「女兒遭家暴逃離,父親上電視逼她回丈夫家」:央視《等著我》翻車!
    比如這個故事:男孩被陌生人騙上大巴車,拐到偏遠地方一家老屋,一個男人笑眯眯對他說:以後你就叫我爸爸。他很想回家,那個叫「媽媽」的女人動不動就打罵他,誣陷他偷錢,想盡辦法把他趕走。可20年過去了,他還是沒能離開,因為他已經忘了父母的臉,找不到真正想回的家了。
  • 白冰冰嫁日本丈夫遭家暴出軌,27歲臀部被砍,42歲女兒遭綁架慘死
    人生總會經歷一些挫折和苦難,但對於白冰冰來說,她的人生卻經歷了太多的不幸,身體上的傷口可以痊癒,但精神上的打擊卻是致命的,她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總有這麼多磨難,還要牽扯到無辜的女兒,人生真的好難!家貧兄妹多,沒事她自力更生,總還有活路,異國結婚遭家暴背叛,離婚終究還能擺脫苦難,拼命賺錢卻被人當街砍殺險喪命,只要活著就好,但為什麼她辛辛苦苦獨自養大的女兒,卻會遭人綁架殺害,想要找尋失去的女兒,等待她的又是一個個殘忍的騙局……她叫白冰冰,世界就給她冷冰冰的遭遇,把她的心也凍成堅冰,眼淚一滴滴流下,痛苦和折磨成為了她人生的主旋律
  • 為了給母親治病,女星17歲嫁給粉絲,遭丈夫家暴兩女兒也不認她
    ,就有「飛天神童小秀麗」的稱號,在母親的薰陶下,她從小就在戲曲上展現出了過人的天分,可在那個年代,即使你小有名氣,有些時候還是得向生活低頭。歲的時候,一場重病差點要了母親的命,而孝順的李如麟,為了給母親籌錢治病,逼不得已嫁給了追求自己三年的粉絲,本以為能進入豪門被寵成公主,卻不知噩夢即將到來。
  • 為了給母親治病,女星17歲嫁給粉絲,卻遭丈夫家暴兩女兒也不認她
    雖然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認識李如麟,但是在臺灣戲曲界她可是名聲在外。在她三歲的時候,就有「飛天神童小秀麗」的稱號,在母親的薰陶下,她從小就在戲曲上展現出了過人的天分,可在那個年代,即使你小有名氣,有些時候還是得向生活低頭。
  • 16歲女孩中考前被父親殺害:長期遭家暴 被催去打工
    6月7日,初三女孩楊瑞立在家中遇害,殺人嫌犯是她41歲的父親楊愛靜。楊瑞立死後,在坊間的傳聞中,她被描述成一個「極度叛逆」的女孩,而她的父親則是在「極度憤怒」下行兇。這是楊瑞立身邊人所不能接受的說法,她的母親李美芝(化名)說,在遇害之前,這個16歲的女孩因為遭遇父親的家暴,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回過家了。
  • 遭日本丈夫家暴,女兒被強姦致死,綜藝一姐在苦難中活出堅強
    今天我們來講位遭日本丈夫家暴,女兒被強姦致死,綜藝一姐在苦難中活出堅強的,她就是白冰冰。白冰冰,1955年6月28日出生於臺灣。本名白月娥(後改名為白雪嬅),中國臺灣歌手、主持人、演員。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畢業,以歌唱起家,曾到日本學習歌舞。演過電視劇、電影,並曾擔任節目主持人。代表作品《周六滿點秀》、《冰冰棒棒》、《姐姐妹妹向錢衝》。
  • 20歲成名,卻因在浴室遭父親家暴、離婚陷抑鬱,死後3天才被發現
    1984年,劉玉璞回臺灣出演電視劇《倚天屠龍記》,聲名大噪。雖然年少成名給劉玉璞帶來了很多物質上的回報,但顯然不能彌補她自幼的心靈創傷,反而是娛樂圈的非轉流雲更加劇了她內心的不安全感,久而久之,劉玉璞開始尋求逃離。欲彌補心靈創傷,自然沒有比宗教更好的形式,很早開始劉玉璞心情煩悶時就會到一位牧師那裡傾訴,久而久之,牧師成了她的男朋友,後來又成了她的丈夫。
  • 張培萌家暴事件大反轉,逃離家暴的女性更應該感恩自己?
    來源:野馬財經上個月,短跑名將張培萌妻子張漠寒控速丈夫出軌及家暴一事引起不小的轟動,「家暴」又一次得到大家的關注,張培萌也因此被冠上「渣男」的標籤。事件發酵一個月後,前幾日張培萌終於對此事做出了詳細的回應。
  • 婚後遭丈夫家暴,中年喪女,葉嘉瑩非中國國籍卻為中國裸捐3000萬
    她的父親葉廷元博覽群書,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她的母親李玉潔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還曾經在大學任教。葉嘉瑩的痛被寫進一首《哭母詩》中:「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竟不還。悽絕臨棺無一語,漫將修短破天慳。」婚後遭丈夫家暴,中年喪女,葉嘉瑩非中國國籍卻為中國裸捐3000萬。
  • 歌仔戲天王李如麟,前夫家暴女兒不認她,含淚長嘆:想要一個家
    不過李如麟的感情生活卻異常坎坷,在她17歲時,就曾經被養母因為5000塊錢而被逼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結婚以後更是受不了丈夫和婆婆的家暴,而離婚後就連自己的親生女兒也不承認她是媽媽。李如麟 在三歲的時候就被送到戲班學戲,失去了上學的機會,而且養母還好賭成性,每當輸錢之後就會打她來出氣。
  • 劉玉璞:被父親毒打,遭丈夫家暴,死後3天才被發現,悽慘一生
    有人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可是劉玉璞小時候卻完全沒有這番待遇。她的父親是一名軍人,脾氣非常暴躁,而劉玉璞,非常不幸的成為了他發洩的對象。但凡有一些不順,父親就會將她作為出氣筒,拳打腳踢。但即使她努力討好父親,還是沒有換來疼愛。父親依然如惡魔一般折磨著她。更恐怖的是,劉玉璞時刻都必須處在父親的視野中,就算是洗澡也不能例外。如果不照做,父親就會衝進來對她一陣打罵。
  • 劉玉璞:被父親毒打,遭丈夫家暴,死後3天才被發現,悽慘一生
    對於劉玉璞來說,她的童年何止不幸,簡直就像是身處地獄般。有人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可是劉玉璞小時候卻完全沒有這番待遇。但凡有一些不順,父親就會將她作為出氣筒,拳打腳踢。這讓劉玉璞養成了唯唯諾諾的性格。但即使她努力討好父親,還是沒有換來疼愛。父親依然如惡魔一般折磨著她。更恐怖的是,劉玉璞時刻都必須處在父親的視野中,就算是洗澡也不能例外。如果不照做,父親就會衝進來對她一陣打罵。
  • 她是張藝謀的大女兒,23歲嫁外國人遭家暴,31歲才願意與鞏俐和解
    她是張藝謀的大女兒,23歲嫁外國人遭家暴,31歲才願意與鞏俐和解大家對張藝謀應該很熟悉,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導演,他所執導過的電影在電影史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父親,張末自然也不差,她上小學時就已經開始寫文章,還登上了多本雜誌和報刊,前途無量。
  • 被出軌、遭家暴,在丈夫葬禮上笑出聲的女人,被郝蕾演活了
    由趙薇執導的女性獨白劇近日終於播出了最後一集,這集聚焦在了女性被家暴方面,講的是郝蕾飾演的馮愛梅遭受了丈夫長期家暴後,終於因為丈夫的過世而解脫,卻在葬禮上笑出聲。憑藉強烈的共情能力和極富感染力的臺詞功底,郝蕾獲得了諸多好評,有人甚至把這一集歸結為《聽見她說》系列目前為止的最佳。
  • 女子被家暴19年燒死丈夫:他不把我當人看
    結婚19年後,重慶市石柱縣的李某縱火燒死了丈夫,結束了這段痛苦的婚姻。2000年8月22日,李某和丈夫秦某登記結婚,但婚後不久,兩人的關係便緊張了起來,並最終演變成了家暴。"從我六七歲起兩人經常吵架,吵架後父親就會動手打母親,母親不敢還手。"李某的女兒是這樣形容父母之間的關係的。
  • 盤點9部家暴題材電影,血淋淋的家暴,傷害的不止是肉體!
    小兒子因為受父親教導也對女人極不尊敬。懦弱並逆來順受的母親,被父親侮辱而懷孕的大女兒,以及不諳世事的小女兒。故事的最後,大女兒在極度絕望和恐懼的支配下放了野女人,野女人殺了她的父母和弟弟,帶走了她的妹妹。本片以不太恐怖的氛圍,卻深刻的暗喻了一個至今仍然存在的嚴重的社會現象,男人應該如何看待女人,女人應該如何正確扮演家庭中的角色。
  • 36歲二胎媽媽被丈夫砍殺:單身時被催婚,結婚後遭家暴
    遭家暴要離婚的女人今天看到一條新聞,整個人都不太好了。一個叫迎春的女人死在了丈夫的斧頭下,在那之前,她起訴離婚,甚至已經預知到自己可能會兇多吉少,留下遺書——2021年才剛剛開始,她就被結束了一生。根據報導,迎春在2014年結婚,當時她將近三十歲,家人催婚,她在相親時認識了餘曉斌,並沒有多喜歡這個男人,到最後還是不太情願地結了婚。婚姻僅僅維持了兩年的平靜,在2016年二女兒出生後,迎春就屢次遭到丈夫的家暴,甚至有非常嚴重的程度。她並沒有像一些遭遇家暴的女性那樣「羞於啟齒」,而是向家人、警察求助過,但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 《不完美的她》揭開家暴的面紗:女人要有隨時離開一個人的能力
    因為父親長期家暴,母親不得不拋棄她,讓她陷入自我懷疑的深淵。劇中,最令人心疼的是7歲的小女孩穆蓮生。蓮生的親生父親在她出生前就死了,媽媽穆靜帶她和繼父尚武生活在一起,尚武卻對她百般虐待。更讓人憤怒的是,蓮生媽媽的態度。為了討好尚武,她默認了男友對女兒的虐待。當蓮生不堪折磨喊"媽媽救救我"時,穆靜卻眼睜睜看著女兒被虐待、毆打,不聞不問。甚至,尚武暗示蓮生是拖油瓶時,她還想過要拋棄蓮生。如果說尚武是施暴者,那麼穆靜就是他最大的幫兇。也正是因為她的沉默,讓蓮生一而再地被折磨。
  • 秦怡:婚後遭家暴,被女兒怨恨,53歲被兒子打罵,現身患絕症
    婚後遭家暴,被女兒怨恨所以他一直在忍讓,知道女兒出生之後,本以為會讓丈夫有所收斂。結婚之後的日子過得也比較好,而且也有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女兒卻不同意了。因為當時和第1任丈夫離婚時,女兒總覺得是自己的母親不對,非常怨恨母親。所以和母親總是有很多誤會,甚至想要逃離母親。
  • 莆田又一次被全國討伐上了頭條,女子產後8天遭丈夫婆婆家暴...
    小分不能接受,令人氣憤的是,丈夫對此毫無異議,小分稍有反抗,便是拳腳加身。更心寒的是,公公婆婆不僅沒有勸阻,有時甚至上前幫手毆打!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婆婆第二天一早竟然讓小分去打胎,還說會幫她做小月子!小分氣憤不已,收拾東西準備回娘家之際,卻發現放置自己所有首飾的保險箱鑰匙已經不翼而飛!小分無奈之下,只能先行回娘家。料想不到,兩家商討離婚事宜時,婆家竟然倒打一耙要小分退還聘金首飾!  肚裡胎兒已近5個月,小分捨不得打掉,決定生下來自己撫養。離婚事宜等到孩子出生再辦,未曾想,就是這個念頭害了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