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鎌倉為什麼能成為日本三大古都之一?

2021-03-05 讀懂本星球

★成為讀懂本星球特別讀者:

點擊上方「讀懂本星球」→右上角菜單欄→設為星標

作者▏桃桃莉絲

 出品▏本星君

人們常說,日本有三個著名的古都,分別是京都、奈良和鎌倉。

聽起來並不多,不過對於一個面積不大的島國來說算挺正常,何況日本還素有天皇「萬世一系」的說法,認為所有的日本天皇都出自同一支皇室宗族。雖然這種觀點存在很多爭議,但總體來說,日本確實沒有像中國一樣頻繁地改朝換代。

▲日本歷代天皇圖鑑

這就意味著日本的古都不會太多,六朝古都、十三朝古都這些是不用想了,而一個朝代中間也不會有事沒事就遷都,所以自古至今,日本歷代的正規都城也就局限在這麼幾個:藤原京、平城京和平安京,當然,還有現在的東京。

藤原京和平城京都位於現在的奈良縣,而平安京則是京都的古稱,它們都曾是國都。等等,好像出現了一個華點,這裡並沒有鎌倉的名字。

如果鎌倉並不曾擔任國都一職,那麼就算它歷史再悠久,又憑什麼與京都、奈良同稱為三大古都?

▲比起歷史悠久的古都,人們印象中的鎌倉,更多的是一個文藝的海邊城市(上圖為因為灌籃高手動畫片而變為網紅景點的鎌倉江之電高校前站)

而且就城市規模而言,鎌倉也遠不及另外二位:京都和奈良的人口數量均超過140萬,鎌倉卻不過18萬,只是一座小城

那麼,這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它經歷過什麼,又是怎樣成為日本僅次於京都和奈良的古都的呢?

▲如今的鎌倉城

日本的三大古都中,鎌倉是最特別的一個。

這種特別倒無關乎歷史感和知名度,而在於政治地位——以常規思維和嚴格意義來講,鎌倉甚至不算一個正經古都,畢竟這個稱呼與古城不同,通常只有古代王朝的都城才會被稱為古都。

京都和奈良都是不同時期日本天皇選定的國都,自然名正言順,而鎌倉並不曾中選,似乎不符合基本條件。

▲位於京都中心的京都御所,曾是日本天皇的居處,這是雜誌封面的京都御所

但鎌倉依然躋身三大古都之列,只因它還有另一層重要身份,就是武家的古都

所謂「武家」,對立於天皇為代表的朝廷「公家」,指的是武士系統的家族與人物。日本武士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回平安時代,他們原本是莊園領主和地方豪強的私人武裝,後來在戰火紛飛中不斷強大,慢慢演變為一種制度化的軍事組織。

大約在公元10世紀,以作戰為職業的「兵」(つわもの)、保護達官貴人的「侍」(さむらい)、以武力服務官衙的「武士」(もののふ)逐漸合流,組成了後來的武士階層。

他們開始應朝廷的要求,參與到內外部的政治鬥爭中,成為日本天皇爭權奪利、鎮壓叛亂的工具人。而作為回報,武士階層正式得到了官方的承認。

▲在戰火中保護皇家馬車的武士們

隨著武士階層的不斷崛起,一些身份較高的沒落貴族和官僚也開始加入武士的行列,並形成了武士團,武士團又在鬥爭和合併中形成了武士集團。

當時日本最出名的兩大武士集團是平氏與源氏,他們的首領都擁有天皇血統,可以算作貴族,但整體來說,武士集團還是以質樸、粗陋的平民為主,也因此充滿著鄉野氣息。

公元1192年,源氏武士集團的首領源賴朝擊敗了其他的武士集團,受封徵夷大將軍,並在鎌倉建立起了將軍幕府。

自此,武士階層走上了歷史的巔峰、舞臺的中央,開啟了由武家政權主導國家權力的時代,朝廷和公家則暫時唱罷離場。

▲鎌倉幕府首任徵夷大將軍、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源賴朝

值得一提的是,幕府的上位並不是一種更具風險的、取而代之的方式,而是非常聰明的把朝廷變成了一顆棋子——幕府將軍由天皇冊封,幕府權力也來自天皇的委託,這樣一來,幕府的掌權就具有了合法性,可以理直氣壯討伐所有的反對者。

▲描繪了1190年源賴朝上京場景的圖畫。當時源賴朝徵討奧州成功,受封右近衛大將一職,已經在名義上成為武家的統帥

由於天皇已經淪為了傀儡,那麼作為傀儡的國都,平安京的地位自然也一落千丈。而真正掌權者的所在地,原本不過是一個小漁村的鎌倉從此搖身一變,成為足以與國都相提並論、甚至更勝一籌的第二都城,是名副其實的政治中心。

▲描繪鎌倉鶴岡八幡宮的畫

當然,鎌倉變為鎌倉幕府並不全是一個天上掉餡餅的故事。

與別的小漁村相比,鎌倉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除了南部臨海以外,它的其餘三面全都環山,只有狹窄的谷道與外界相連。

▲俯瞰鎌倉,鎌倉的北、東、西面都環山,而南面臨水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攻難守易的絕妙堡壘,可以帶來更多主動權。而此處相對封閉,也會有利於文化培育和精神統治。也許這才是源賴朝選擇鎌倉建立政權的潛在原因。

鎌倉幕府的建立,正式將日本推入持續近700年的幕府執掌政權、天皇作為象徵、武士成為特權統治階級的武家政權時代。

就算鎌倉幕府衰亡了,它所開創的幕府制度以及形成的精神文化,也將依然深深影響著日本的歷史進程。

說起鎌倉幕府的傾覆,倒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鎌倉幕府的第一代將軍源賴朝去世後,他的妻子北條政子與嶽父北條時政便把持了朝政,成為幕府的實際掌權者,並由此開啟了屬於北條氏的時代。

又值得一提的是,北條氏的奪權方式與當年的幕府幾乎如出一轍——雖然幕府早已掌握統治實權,但其合法性卻需要天皇確認,由於日本天皇並沒有給予北條氏將軍身份,所以北條氏只能一直以「執權」的身份掌權,並架空了將軍。

▲源賴朝的妻子北條政子。北條政子在丈夫去世以後便出家為尼,但在暗中卻又掌握著幕府的實權,被稱為尼將軍

而就在北條氏的掌權期間,蒙古發動了「文永之役」與「弘安之役」。

公元1274年,在幾次要求日本向蒙古納貢稱臣均遭拒絕後,蒙古大汗忽必烈派出了一大批艦隊前往日本,準備收拾一下這個不知好歹的小國。

▲蒙古國的可汗、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正是他在位時發動了兩次元日戰爭

於是無往不利的蒙古鐵騎們信心滿滿地出發了,隨後就在海上遭遇了滑鐵盧——據說元軍在博多港口登陸時,夜間忽然颳起一陣大風暴,使許多船隻觸礁、兵士葬身海水,元軍損失慘重,僅僅堅持了一天便不得不退兵。

▲這幅畫作的名字叫:忽必烈汗和他失落的海上艦隊

公元1281年,忽必烈再次東徵日本。這一次的規模更加龐大,共有十數萬人及上千艘戰船參戰。只可惜結果還是鎩羽而歸——他們再次遭遇了大風暴,狂風怒吼、巨浪滔天,元軍的絕大部分船隻都被摧毀殆盡,數萬人喪生。

▲日本繪製的第二次元日戰爭(即弘安之役)中,元軍的參戰兵力及構成

關於這兩次東徵失敗的原因,日本民間流傳著一個充滿玄學的說法:許多日本人堅信,元軍入侵時遇到的這兩次風暴並不是巧合,而是神靈在保佑他們,於是他們創造了「神風」的概念,並開始舉行大規模的拜神活動。

究竟是不是神風保佑尚且不論,但非常可笑的一件事是,日本人一邊認為自己是受到「神風」庇佑而免遭侵略的國家,一邊卻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用神風之名,命名了一支充滿諷刺的「神風敢死隊」,妄圖扭轉太平洋戰場的敗局。也不知神風有靈,會作何感想,但幸好奇蹟絕不會屬於侵略者。

▲日本「神風敢死隊」出發前的合照,他們將作為自殺式飛行員,帶著裝滿炸藥、額外燃料和特殊飛彈的飛機撞向敵艦

雖然蒙古東徵日本均以失敗告終,但這兩次元日戰爭還是對日本歷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地抵禦元軍的入侵,鎌倉幕府從朝廷處獲取了向公私有住宅徵收軍糧稅,以及從非幕府的領地上徵兵的特權,因此就短期來看,鎌倉幕府在戰後進一步強化了自己的權威和獨裁。

但從長遠的角度考慮,獨裁的加強也造成了鎌倉幕府的內部矛盾不斷激化。

尤其是鎌倉幕府在戰後不僅沒有主動嘉獎有功之臣,甚至都沒有承擔高昂的戰爭成本,這就使許多失去了領地和財富的御家人,也就是與將軍保持直接從屬關係的武士們感到非常失望。於是鎌倉幕府逐漸被孤立,並開始走向衰弱。

公元1333年,在後醍醐天皇討伐鎌倉幕府的號召下,武士新田義貞率領軍隊攻破鎌倉,末代執權北條高時火燒官邸,帶領族人和家臣自盡於葛西谷,鎌倉幕府就此滅亡。

▲位於葛西谷的東勝寺,這裡是北條一族數百人的自盡之所

鎌倉幕府傾覆後,鎌倉的影響力便隨著政權的更迭而衰弱了,而接下來爆發的內戰、火災、海嘯等各種意外,更是使這座城市的人口迅速下降。

一直到江戶時代,鎌倉才作為靠近首都的旅遊中心,再次繁榮起來。加上城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群,鎌倉最終成為了繼奈良和京都之後的又一座知名古都。

雖然鎌倉幕府僅維持了不到150年便走向衰亡,但屬於鎌倉的故事遠沒有結束。

前段時間有個好玩的新聞,說的是一位日本遊客在自拍時,意外和鎌倉大佛「交換了臉」。這個故事不僅告訴我們要謹慎使用相機的換臉功能,同時,也讓我們記住了鎌倉的這尊露天大佛。

其實這尊佛像原本並不是露天的,只是在一次海水倒灌中,佛像所在的大殿皆被衝毀,佛像本身卻完好無損,這才從此露天供奉。日本著名詩人正岡子規有俳句曰:火焚而不毀,雨淋而不朽,鎌倉露天大佛,或許是永恆的佛。

▲ 鎌倉「沒有換臉」的露天大佛

而這也正是鎌倉留給日本人的一份精神財富:禪宗。

日本禪宗在鎌倉時代由中國傳播而來,因為它能夠將深奧複雜的佛教教義通俗化、日常化,所以受到了大眾的歡迎,很快就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宗派,並在發展和流行的過程中逐漸與日本的本土文化相融合。

這個過程似乎不太容易。當時鎌倉這片土地上,已經隨著幕府的建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武家文化,它與京都的高雅貴族文化截然不同,是粗鄙而簡素的。因此很難想像禪宗與武士道,這一文一野究竟要如何和諧共存,甚至互相交融。

▲幕府時代,各地紛紛建起寺院,而鎌倉更是成為禪宗重地,建造了著名的五大官寺

但這沒有成為阻礙,原本禪宗就是拋棄了苦行,倡導「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的思想本性。它認為吃飯睡覺、飲茶作畫這些日常生活都是禪,那麼武士所行的戰鬥、拼殺自然也是禪;人人皆有佛性,那麼武士自然也有成佛的可能。而禪宗的許多思想更是為武士們的精神陶冶和武藝鍛鍊提供了支持和依據。

以武士道中最出名的切腹文化為例,日本武士們講究剖腹開肚、立地成佛,他們認為切腹只是表面的死,卻是實質的生,他們用切腹的極度痛苦來展現自己的勇武和無畏,這其實正應和了禪宗中一切皆空、無念無相、拋卻生死的主張。

▲屬於日本武士的「切腹」自盡方式,旁邊的介錯人是指被找來作為助手,以便在其最痛苦的一刻替切腹人斬首的人

與此同時,新興的鎌倉幕府也迫切需要宗教的力量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新引入的禪宗,來與京都貴族階層的舊佛教宗派勢力相抗衡。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藉助禪宗思想的觀念和教義,引導武士們心甘情願地效忠主君,並在戰場上勇敢拼殺、不懼生死。

就這樣,在鎌倉幕府的推崇和倡導下,在「武士好禪」的大環境中,武士們所遵循的武士之道越來越多地吸收了日本禪宗的思想和理法,豐富著武家文化的核心內容。一直到鎌倉幕府倒下了,它都還在延續,不斷指示著武士們的道德修養和精神情操,也影響著近現代日本人的國民性格、道德規範以及價值觀念。

▲日本武士之道中的精神

而鎌倉,這個住在海邊,擁有了海的胸懷的城市,也因為禪宗、武士道、融合了禪宗的武士道而一舉成名。雖然沒有明說,但許多影視作品的細節都在暗暗顯露著日本人們對於鎌倉的印象——

電影《鎌倉物語》中,鎌倉是陰陽死生的交界之處,所有人類、妖精、神佛、幽靈都可以在這片土地上和諧共存;《海街日記》裡,住在鎌倉老舊住宅裡的香田三姐妹接納、包容著同父異母的妹妹;而《灌籃高手》中的鎌倉高校前站,則模糊著現實與動漫的界限,更是所有美好故事的開始…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中,四位同父異母的姐妹在一起放煙火的場景

今天的鎌倉,已經看不到往日的刀光劍影、風起雲湧,只有露天供奉的大佛,和歷經歲月保留下來的宅邸,依然在海浪的周而復始中,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進入近代後,鎌倉北邊的橫濱港發展起來,成為東京大灣區的重要城市,人口已達370萬,城市經濟的虹吸效應使鎌倉失去了成為近代大城市的可能,因此鎌倉至今仍然是個小城,但它卻是日本古都之一

本文4675字,感謝閱讀,喜歡請給個三連(點讚、分享、在看)吧。

相關焦點

  • 漫步古都鎌倉,拍一輯純美櫻花寫真
    MV觀賞鎌倉曾是日本的古都,產生了盛極一時的鎌倉時代,如今這裡安靜且富有禪意,於此欣賞櫻花飄落更有意境。鶴岡八幡宮是一座位於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的神社,也稱為鎌倉八幡宮。它創建於康平6年(1063年),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其本殿與若宮都已被指定為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
  • 日本古都鎌倉,在東京近郊,因是《灌籃高手》的原型而引人憶青春
    日本這個鄰國雖然跟我國的歷史淵源一言難盡,但近年來由於日本文化輸出,對我國一代人都是有很大影響的。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原因,日本常年是中國遊客出境遊最愛去的國家之一,每年都有大量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江島神社很多初次去日本的遊客,往往會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既想在東京瘋狂購物,感受日本摩登現代的一面,又想感受日本的古韻。可日本兩座著名的古都——京都和奈良,距離東京都不近。
  • 鎌倉的海,四季溫柔
    這裡是浪毛線的旅途見聞,有趣的靈魂期待路上見 鎌倉,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重要城市。12世紀幕府時期,成為日本政治中心。14世紀,隨著幕府滅亡鎌倉就此衰落。江戶時期又以旅遊瀏覽地得以復興。它是日本僅次於京都、奈良的一座古都。
  • 「深度·日本」《你的名字》聖地巡遊,暴走東京鎌倉,追憶那些年一起看片的日子!
    是否羨慕過像日本校園一樣難忘的畢業旅行?是否幻想過自己有某天醒來能成為二次元裡的男女豬腳?如果沒有,你直接點退出或看其他的精彩推薦~如果有,請繼續往下拉!本文的內容你絕對不捨得錯過!對嘛,我就知道你有想過~那走起!
  • 百鬼夜行的鎌倉古都!堺雅人這部新片簡直是《聊齋》+《尋夢環遊記》!
    鎌倉是日本著名的古都,僅次於京都和奈良。相傳日本有八百萬的神明,也有百鬼夜行,他們匯聚在鎌倉古都裡,與人類和平共處。但是也有一些眷戀親人不願意前往黃泉之國的人,他們遺留在人間,向「死神局」申請成為幽靈或魔物,從而繼續生活在人間。《鎌倉物語》開始就創立了一個妙趣橫生的奇幻世界。
  • 日本鎌倉 灌籃高手就在這個海邊小城,老式房屋、復古電車、美麗海岸…
    這才是你去日本最不該錯過的地方!    說起日本旅行,很多人想到是東京、京都等地。東京的繁華、京都的古樸,構成了大多數人眼中的日本印象。然而日本這個海邊小城,才有著我們印象中最相似的樣子。這裡就是鎌倉。
  • 日本鎌倉這個地方不是只有「灌籃高手」…
    鎌倉是神奈川縣的一個臨海城市,也是僅次於京都、奈良的一座古都,所以去日本旅遊,鎌倉是不可缺少的行程之一。除了「鎌倉高校前站」,再給大家推薦幾個非常值得去的地方,感受一下鎌倉不同的魅力。第一個是江之島電鐵線,有必要乘坐一下,因為沿線風景是極好的。
  • 速讀電影《鎌倉物語》&《小城之春》
    影片那點事1.日本電影對於「生死」的態度(日本人的生死觀)鎌倉是日本電影的地標式意象。在這裡取景的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和這部《鎌倉物語》都有著日本電影中蘊含的日本文化對生死的態度,這兩部電影裡都有對日常的品味、對死亡的緩緩接納。
  • 鎌倉之美,這些景點去過了嗎?
    美麗的鎌倉三面環山,面朝著汪洋大海,氣候宜人,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背景,曾經是日本一段時期的政權的中心地,從而這裡有著武士們居住的遺址和宅邸,無不顯示了這裡曾經的繁榮,和在日本極為重要的政治地位。作為古都的這裡當然是古蹟遍布啦!美麗錯落的院落、神社,和佛教的寺廟,古道山林之上四季應時的各種各樣的花卉草木,美不勝收!
  • 《鎌倉物語》獻給成年人的治癒童話
    暖心治癒系電影《鎌倉物語》近日正式宣布定檔9月14日,該片由山崎貴執導,堺雅人、高畑充希、堤真一、安藤櫻領銜主演,講述了連通兩個世界的古都鎌倉中發生的一系列奇妙治癒的愛情故事
  •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故事的舞臺「鎌倉」這樣玩!
    鎌倉,與京都、奈良並稱日本三大古都。八百多年前,源賴朝在鎌倉開創了「鎌倉幕府」時代。這裡有著許多的神社佛寺,還是「鎌倉文士」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它歷史悠久,是鎌倉的象徵,也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源氏的首領源賴義於1063年,為了從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宮,迎接神佛之靈而修建。其後代源賴朝,在這裡開創了日本第一個幕府時代——鎌倉幕府。鶴岡八幡宮以欣賞自然美景著稱,春有櫻花和藤花,夏有蓮花,秋有紅葉,四時之景各不同。
  • 鎌倉親情故事 | 海街日記
    他是電影節的寵兒,首次執導劇情長片即在威尼斯電影節嶄露頭角,之後更成為日本為數不多在各大電影節閃耀的中堅力量。2016年,他憑藉《海街日記》獲得了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導演獎,入圍了最佳編劇的提名。
  • 日本的三大古都之一,以小鹿聞名,日語「再見」也源於這裡
    奈良是日本的三大古都之一,雖然作為政治中心,只有短短的70多年,但留給日本的文化財產,是無法用時間來衡量的。奈良跟京東一樣,也是一個比較有文化、比較有歷史的一個城市。城市雖然不大,但是給去過的人,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 沒愛上櫻木花道,你也會愛上鎌倉,因為…
    除了匆匆忙忙在電車站前合影留念你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溜達如果能閒散地呆上幾天或許更能感受鎌倉作為一座沿海小城的美妙以及千年歷史古城的魅力所在讓我們漫步鎌倉盡享海街古城的好日子吧~江之島江之島是從湘南海岸到相模灣之間突出的陸系島
  • 鎌倉吃貨物語,XFun微信獨播,正在熱映中!
    當然除了細膩的情感、緊湊的情節、十分震撼的畫面,還有一點給我很大驚喜,就是鎌倉這座既有歷史又不乏現代感的古都,因為劇中人妖共存的環境設定,變成了魔幻之城。導演山崎貴用獨特的手法,讓我們從另一種角度看到了鎌倉的魅力。
  • 日本鎌倉一日遊攻略!
    有同學點名鎌倉啦!那小編就給大家推薦鎌倉一日遊小計劃,希望能幫到大家。
  • 來東京必去鎌倉,灌籃高手打卡地,日本女孩拍照竟四季都露腿
    鎌倉是神奈川縣的一個臨海的城市,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上一次來東京沒有機會去,這一次很緣分來到了這裡,鎌倉興建於公元12世紀,作為當時的政治中心,佛教文化繁榮。鎌倉幕府時代結束後,城市一度衰落,但是保持了相對完好的古建築群。
  • 「鎌倉物語」日本老奶奶每個季節都為小麻雀換新衣服,暖心極了!
    它是小清新的代名詞,唯美夢幻的自然風光使它成為不少影視的取景聖地,成就了一部部優秀作品。每一次定格畫面都能像是打了一劑治癒劑,讓我們沉醉在對自由的幻想之中。在東京,乘坐小田急電鐵或JR東日本國有鐵路,轉乘江之電都能到達江之島,車程大約在2—3小時間。
  • 陣容這麼強大的《鎌倉物語》,可惜拍成了「四不像」
    在鎌倉,人和怪物可以同處一室。電影根據西岸良平的同名推理漫畫改編,至今已銷售900萬冊。鎌倉和京都、奈良並稱日本三大古都,中國觀眾熟悉的《灌籃高手》的鐵道口就在鎌倉,如今也成了旅遊打卡聖地。電影《鎌倉物語》前半部分,就有不少發生在鎌倉的小故事,都來自日常生活,走的都是溫情向。
  • 日本鎌倉:管你哪一系,都有你的戲!
    12世紀末由源氏創建的鎌倉幕府使得鎌倉也一度成為日本政治文化的中心,而鎌倉幕府的建立者——源賴朝,在日本則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就如中國無人不曉秦始皇。▽公元1191年,鎌倉幕府的創立者源賴朝將神社位置移到如今的神社所在地,改為供奉武士信奉的武運之神「弓矢八幡」的神社,作為日本三大八幡宮之一,曾受到過鎌倉幕府的推崇,被視為源式武運的源泉,後來又作為武士的守護神受到商會尊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