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美國舉行的第40屆世界口哨大賽上,曹慶躍帶領弟子們包攬少兒級個人全能冠亞軍。
說起「口哨王」曹慶躍,老青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將普通的口哨吹出了大名堂——在2008年第35屆世界口哨大會上,一舉拿下了男子成人組藝術類比賽第一名,流行音樂第二名,個人全能第三名,曹慶躍也成為第一位在世界口哨舞臺上領取獎項的中國人。之後的2013年,曹慶躍又獲得了在美國舉行的第40屆世界口哨大賽個人全能冠軍,並帶領他的弟子們包攬了少兒級個人全能冠亞軍……距離當年的輝煌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現如今的曹慶躍已經成為了自己口中的一位「退休老頭」,可是對於口哨的熱愛卻並未因此而擱置,相反,他以更為年輕、時尚的姿態傳播著這一門口哨技藝:「唇粹」公眾號上一曲《出埃及記》有著10萬+的傳播度,而抖音短視頻上的直播也在不間斷地進行著,一個小時吹奏16首口哨作品,也是別人難望其項背的紀錄……
從街頭小技到口哨藝術
口哨到底是一門怎樣的技藝?似乎沒有人能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就連現如今被譽為「口哨藝術演奏家」的曹慶躍,當年也是摸索中延續著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1984年,曹慶躍參與青島港務局藝術團的一場演出,為舞蹈《梁山伯與祝英臺》伴奏時,一時興起加入了一段口哨吹奏,這是曹慶躍口哨藝術的啼聲初試,雖然觀眾們的掌聲雷動,但是臺下的領導對他雖沒有批評但也沒有表揚,只是說 「下次別吹口哨了。 」這樣的反應倒也不足為奇,在上個世紀80年代,口哨經常是與街頭混混這樣的詞彙聯繫在一起,更多的人將其定位於「不著調」「流裡流氣」,但此時,真正的口哨藝術卻在世界上日漸成熟且受認可,鍾愛口哨藝術的曹慶躍將閒暇時的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口哨藝術的探索上。
曹慶躍告訴記者,在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有一位叫愛麗斯·肖的女士曾是世界最著名的口哨藝術家,她的口哨聲曾飄蕩於音樂廳、演講堂,風靡歐美,一位評論家描述她的口哨「是一樣最有表現力的樂器,能吹出加強音、抑揚音、斷音、顫音,音域涵蓋兩個半八度音程」。另一位評論家則把她的口哨喻為「魔笛」,「其音色猶如畫眉鳥的鳴囀,又像晚間的清風那樣幽幽沉寂。 」而在1985年美國內華達州卡遜舉行了第八屆國際口哨大賽,其空前盛況更是讓曹慶躍躍躍欲試:51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口哨藝術家在一個陽光和煦的周末,聚集在卡遜市立公園的木棉樹下嘬口而吹,爭奇鬥勝。他們用口哨吹出巴赫和貝多芬,歌劇、爵士樂、百老匯舞臺劇、波爾卡舞曲、50年代的流行歌曲,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有一個人甚至能吹出搖滾樂。賽場上既有嘬口而吹者,也有用喉嚨吹者,以及利用手和指頭做出共鳴箱的吹者……
一人樂隊技驚四座
來源於民間的藝術一定在民間擁有著天然的擁躉。 1994年,當時還是名不見經傳的曹慶躍與當時國內的藝術大腕同臺參加在濰坊舉行的國際風箏節,並在迎賓晚會上進行表演,他的一曲口哨演出《多瑙河之夜》技驚四座,觀眾們的熱烈掌聲盛情難卻,當場加演了一曲《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曲子中含有很多跳音、顫音,器樂演奏時就有相當的難度,而曹慶躍的嘴唇替代了龐大的樂隊,反而帶出了更多的精彩,就連見多識廣的老藝術家們對此也讚不絕口,當時中國廣播說唱團團長侯耀文迎上來對他右肩親切地擂了一拳:「太棒了!你這麼吹,吹破了天,下面讓我們怎麼演啊?」演出結束後的晚宴上,侯耀文即興為曹慶躍寫了三個字「吹破天」;德高望眾的老藝術家駱玉笙讚揚曹慶躍對曲子中的音階把握得非常準,技巧嫻熟,她為曹慶躍題詞:「向你學習藝術基本功」……
在曹慶躍看來,口哨藝術更像是一份「內心深處那種自然、毫不做作的樂趣」,而為了這種樂趣,他的「臺下十年功」反而更令人敬佩:他可以在近四個八度的音域中演奏中外名曲,令人稱奇的是他精湛的吹吸結合技法。在吹氣演奏的同時,吸氣也能演奏而且音色不變,解決口哨的換氣問題,一吹一吸都能運用自如。他優美的音色,將高雅音樂、流行音樂展示給人們,快速吐奏猶如是小號般的高亢清脆,在節奏感強的曲子中充分展示了他口哨技巧的底韻。此外,他還自學了鋼琴,「口哨跟聲樂相比,可能要更困難些,聲樂利用氣息的控制實現各種音色的變化,而口哨全靠嘴唇控制,強弱、快慢,還有音準等,吹著玩可能很簡單,但是要把口哨吹專業了,好聽入耳,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
■
心聲
讓更多的人認識口哨藝術
將兒時喜歡的口哨一吹吹了50多年,並吹出了大名堂,曹慶躍說,「我覺得我最大的成就是,口哨這個可能之前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街頭文化,我把它變成了藝術,甚至可以與高雅藝術同臺。 」的確如此,盤點一下曹慶躍的藝術履歷,幾乎包攬了這一藝術門類的所有獎項,開過口哨獨奏音樂會,將世界口哨大會引入國內並在青島成功舉行……近些年來,曹慶躍鮮有參加比賽,他說,「大家都已經認可了,就沒必要一直參賽一直拿獎,我希望我的徒弟或者學生,甚至更多喜愛口哨藝術的人,都可以多來參加比賽,用實力證明自己。 」
現如今,已經退休的曹慶躍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推廣、普及他所熱愛的口哨藝術。從2009年11月開始,曹慶躍便開始擔任鄭州路小學課外口哨興趣班教師,義務教授口哨藝術,青島市鄭州路小學也成了全國第一所擁有課外口哨培訓的學校。說起鄭州路小學的結緣,曹慶躍說,「鄭州路小學以打工子弟子女居多,很多學生家庭條件負擔不起樂器之類的培養,而吹口哨在投入上很小,但卻能帶給孩子同樣的童年趣味,有音樂的陪伴,他們可以更快樂地成長。」當鄭州路小學的小學生和曹慶躍聯手搭檔演繹《夜空中最亮的星》並登上達人秀的舞臺時,所有人都為之感動和震撼。此外,曹慶躍受邀擔任棗莊學院客座教授,培養出的學生在國際比賽少兒組別中也佳績頻傳。
曹慶躍說,中國口哨藝術的發源地就在青島,我們的孩子學習才藝都要往北京、上海跑,去找老師學習專業課,唯獨口哨藝術,天南海北的孩子都找到青島來,應接不暇。今年受疫情影響,曹慶躍暫停了線下授課,反而在線上找到了更多的知音,「我就是一個口哨藝術的傳播者,無論是抖音,還是公眾號,亦或是為老年大學錄製口哨藝術視頻課,這些陣地都是為了傳播口哨藝術,不太會去考慮粉絲黏性之類的東西,就是想讓大家知道真正的口哨藝術是怎樣的。 」回首這些年來的「唇粹」之路,曹慶躍說,如果說自己在這一方面取得了一點成績的話,那絕不僅僅是將難登大雅之堂的口哨吹出了世界冠軍的名號,而是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口哨藝術,「口哨人人都會吹,但是能夠將其吹奏成一門藝術,這個過程,跨越的不僅僅是技藝的修煉,更是世俗和偏見的顛覆。 」
本版撰稿 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