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古代其他王朝相比,清朝最後走向滅亡還是比較平和的,這裡面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愛新覺羅氏一族沒有遭到屠戮。雖然如今全國各地都出現了自稱愛新覺羅氏的後代,但是有不少都是打著這個名頭行不軌之事。
「愛新」是滿語裡的族名「金」的意思;而「覺羅」是姓氏,是以努爾哈赤最初居住的地方「覺羅」(今黑龍江省依蘭一帶)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裡。愛新覺羅這一姓氏的含義是,像金子般高貴神聖的覺羅族。自從當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溥儀退位清朝滅亡時,共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
據有關專家統計愛新覺羅家族經歷了12位皇帝之後,愛新覺羅家族僅男性就有近3.4萬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按照男女比例,當時愛新覺羅家族人口應該接近14萬人。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中國最後一個滿清後裔村落的故事。
明朝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在現在的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下,埋著清太祖努爾哈赤六位祖先(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和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們的福晉)的陵墓建築群落成,這就是清永陵。
清永陵建成之後這裡逐漸形成了一個專職守護清永陵的機構,最巔峰時這裡的守陵人人數達到了3000多人,因此這裡形成守陵人的村落。「守陵並非簡單地看護陵寢,他們的工作非常繁雜,並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機構體系,猶如一個小社會。當年,清政府為守護皇陵專門設立盛京三陵總管衙門、內務府衙門、關防衙門、禮部衙門、戶部衙門、工部衙門、兵部衙門、刑部衙門,主要負責對永陵的保護、修葺和祭典。」
1911年辛亥革命後,隨著清朝的滅亡永陵的守陵人這一身份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永陵的守陵人多數還是選擇繼續留在埋著祖宗陵寢旁的村莊住。目前在新賓縣的永陵、下營子、嘉禾、上夾河、下房子等地都有守陵人後裔居住。特別是上夾河腰站村和勝利村,守陵人阿塔的六大支脈後裔人數眾多,其中腰站村人口的70%都是守陵人後裔,是全國唯一一處愛新覺羅氏聚居的村落。
雖然守陵人的職責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當地一些老人正試圖恢復傳統的祭祀禮儀,「祭祀祖先的禮儀和習俗不應該被忘記,這也是咱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