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國的人權紀錄_滾動_新聞_中國政府網

2021-01-09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 

2014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5年6月

 

目錄

導言

一、關於公民權利

二、關於政治權利

三、關於經濟和社會權利

四、關於種族歧視

五、關於婦女和兒童權利

六、關於侵犯他國人權

 

導言

美國國務院於當地時間6月25日再次發布「國別人權報告」,對世界許多國家人權狀況評頭論足,而偏偏對自己糟糕的人權紀錄,毫無反省改進之意。大量事實證明,2014年,以「人權衛士」自居的美國,舊有人權問題未見改善,新的人權問題不斷出現,自身人權狀況更加堪憂,侵犯他國人權更加肆無忌憚,在國際人權場合被亮更多「紅牌」。

美國槍枝泛濫,暴力犯罪猖獗,公民權利受到嚴重威脅。發生在美國的謀殺案件中有69.0%使用槍枝,搶劫案件中有40.0%使用槍枝,嚴重暴力襲擊案中有21.6%使用槍枝。(1)警察過度使用暴力造成多人死亡,引發民眾強烈抗議。密蘇裡州弗格森鎮手無寸鐵的18歲非洲裔青年麥可·布朗遭白人警察達倫·威爾遜六槍射殺。密蘇裡州大陪審團和紐約州大陪審團相繼作出白人警察無罪的判決後,引發全美超過170餘座城市大規模的示威抗議運動。(2)

美國濫用酷刑,中央情報局使用的酷刑手段令人觸目驚心。中情局為獲取情報對所抓獲的恐怖和極端組織嫌疑人實施酷刑,使用禁止睡覺、水刑、長期單獨幽禁、將囚犯頭部猛力撞牆和抽打乃至死亡威脅等審訊手段,甚至還有「直腸補液」等駭人手段。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和禁止酷刑委員會等聯合國人權條約機構,對美國包括死囚拘留條件惡劣、濫用酷刑、秘密關押、無限期任意拘留以及非法監聽侵犯公民隱私權等在內的諸多問題給予關切,並特別呼籲美國「對警察所有野蠻行為和濫用武力情況進行迅速、有效和公平的調查」(3)。

美國種族歧視極其嚴重,少數族裔繼續遭受系統性歧視。警察執法和司法中存在嚴重的種族偏向。少數群體和土著人在環境、選舉、醫療、住房、教育等方面遭受不公正待遇。2014年8月,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審議美國履約報告時,對美國侵犯種族、土著、移民等少數群體權利,特別是少數族裔群體的成員更易受到逮捕、監禁並被判處嚴厲的刑罰等問題提出集中批評。(4)

金錢主導美國政治,公民政治權利難以保障。中期選舉花費創歷史新高,公民投票率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新低。「暗錢」湧入選舉,少數族裔等群體的投票權受到刻意壓制,少數有權勢的利益集團控制政府決策。有學者一針見血指出,美國的民主體制正在面臨嚴重的代表性危機。「普通公民感到民主成為了一個幌子,政府被各路精英們暗中操縱,不再真實地反映大眾的利益訴求。」(5)

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但公民的經濟和社會權利卻難以得到充分保障。在經濟復甦過程中收入不平等繼續擴大,無家可歸者基本生存狀況惡化,醫療服務系統運轉糟糕,普通民眾的受教育權受到侵害。2014年10月,聯合國特別報告員批評美國底特律市規模空前的斷水現象不成比例地影響最弱勢、最貧困人群,構成對享有飲用水和其他國際人權的侵犯。

美國婦女兒童的權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婦女在工作場合遭受歧視,家庭暴力情況經常發生。平均每年有約210萬名女性遭到男性攻擊,每天有3名女性被其伴侶殺害,有4名女性死於遭受虐待。女性在軍隊中遭受性侵的報告數量上升,告發後遭到報復的比例升高。美國有數百萬兒童無家可歸,每天有3名兒童死於遭受虐待,校園暴力和性侵廣泛存在,槍擊案頻發。

美國國家安全局等情報機構長期大規模監聽他國領導人及普通民眾。美國仍不批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兒童權利公約》等核心人權公約。對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專門工作組、特別報告員等對美國的人權狀況提出的批評,美國政府經常採取拖延或不合作態度。

一、關於公民權利

美國在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方面存在的問題依然嚴重,槍枝嚴重泛濫,暴力犯罪頻發,警察過度使用暴力侵犯公民人身權利醜聞迭出,當局非法監聽侵犯公民隱私權引發廣泛批評。

暴力犯罪猖獗嚴重威脅公民權利。美國聯邦調查局發布的2014年《統一犯罪報告》等資料顯示,2013年美國共發生1,163,146起暴力犯罪案件,平均每十萬居民中發生367.9起暴力犯罪案件。其中,謀殺、誤殺和過失殺人案件14,196起,強姦案件79,770起,搶劫案件345,031起,嚴重暴力傷害案件724,149起。(6)《市場觀察》評出美國十大最危險城市。其中,排名最低的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市,每十萬居民中發生1,345起暴力犯罪案件;而排名最高的底特律市,每十萬居民中則發生2,072起暴力犯罪案件。(7)2014年,洛杉磯市總體犯罪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6%,平均每個月大約發生1,500起暴力案件。(8)美國幫派勢力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約有170萬黑幫成員分布在美國各地。(9)

槍枝泛濫未見改善。雖然美國聯邦調查局建立了全國購槍背景即時審查系統,但是地方執法機構卻並不將相關資料提交聯邦調查局。因此,有成千上萬被通緝的暴力犯罪者和其他重罪犯得以順利地通過背景審查買到槍枝。(10)據統計,發生在美國的謀殺案件中有69.0%使用槍枝,搶劫案件中有40.0%使用槍枝,嚴重暴力襲擊案中有21.6%使用槍枝。(11)在芝加哥,曾有一周3天中發生了30起槍擊案。(12)2014年前10個月,有2,215人被槍擊。(13)

執法機關不作為甚至放任逃犯。警察常規性地忽略性侵犯罪。據紐奧良市警務總督察2014年11月提交的報告,2011年至2013年間,在分派給5個紐奧良警探的1,290個涉及性侵報案電話中,有840個未採取任何行動。在立案調查的450個報案電話中,有後續記錄的只佔電話報案總數的大約一半。(14)警察和檢察官縱容成千上萬的犯罪嫌疑人因逃往他州而逃脫審判。在聯邦調查局中記錄的此類案件共有186,873件,其中包括3,300人被控犯有性騷擾,還有78,878名其他重罪嫌疑人。警察通常不願花錢到另一個州追捕這些逃犯。(15)

注(1)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4年9月24日。

注(2)《紐約時報》網站(cn.nytimes.com),2014年11月25日。

注(3)聯合國網站(www.un.org)

注(4)聯合國人權條約機構網站(tbinternet.ohchr.org)。

注(5)《外交事務》,2014年(9月/10月)。

注(6)美國聯邦調查局報告,見www.fbi.gov。

注(7)《市場觀察》網站(www.marketwatch.com),2014年11月20日。

注(8)《洛杉磯時報》,2014年10月4日。

注(9)Insidermonkey網站(www.insidermonkey.com),2014年11月1日。

注(10)《今日美國》,2014年4月23日。

注(11)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4年9月24日。

注(12)半島電視臺網站(projects.aljazeera.com),2014年11月19日。

注(13)Insidermonkey網站(www.insidermonkey.com),2014年11月1日。

注(14)《紐約時報》,2014年11月13日。

注(15)《今日美國》,2014年3月12日。

警察執法過度使用暴力。《華爾街日報》2014年12月3日報導,美國許多執法部門未將警察在執法中殺人的數據提交聯邦調查局。2007年至2012年,美國105個執法部門至少發生了1,800起警察殺人案件。(16)美聯社2014年12月7日報導,美國警察每年在執法過程中都至少致死400人,大多被免予起訴。有的警察屢查屢犯。紐約市警察局有55名警察曾經被起訴10次以上,排在首位的警察竟然曾被起訴28次。《洛杉磯時報》2014年9月14日報導,自2004年以來,相關機構共審議了809起關於美國警察在美墨邊境執法過度使用暴力的投訴,但沒有任何人因此受到處罰。(17)

2014年7月17日,幾名紐約白人警察在逮捕非洲裔男子埃裡克·加納時,使用被明令禁止的鎖喉動作致其窒息死亡。死者未攜帶任何武器且全程高舉雙手,在多次申訴無法呼吸的情況下,仍被從後邊勒住脖子不鬆手,頭被擠向人行道,最終失去知覺並導致死亡。(18)2014年8月9日,美國密蘇裡州弗格森鎮手無寸鐵的18歲非洲裔青年麥可·布朗遭白人警察達倫·威爾遜六槍射殺,這一事件在當地引發了持續的騷亂和暴動。(19)密蘇裡州大陪審團和紐約州大陪審團相繼作出對白人警察不予起訴的決定後,引發全美超過170餘座城市大規模的示威抗議運動。(20)當局對此予以嚴厲打壓,警察甚至攻擊性地逮捕街頭市民,弗格森地區的一些居民在回家的路上被警察非法逮捕和關押。(21)2014年8月以來,大約300名弗格森當地的居民、活躍分子以及外地來的組織者、記者被逮捕。(22)「弗格森事件」就是警察暴力執法侵權惡果的一次集中爆發。另據《紐約每日新聞》2014年10月8日報導,兩名警察用手槍柄擊打一名16歲男孩卡裡姆·特裡布爾,並對其進行毆打。特裡布爾被打斷了幾顆牙齒,嘴部腫脹。(23)另一起事件中,紐約一位警官從被檢查者身上偷走1,300美元,當被檢查者和其姐姐提出指責並要看他的警徽號碼時,該警官向他們的臉上噴射胡椒水,旁邊的另一位警察置若罔聞。(24)2014年11月23日,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一名12歲的男孩因持玩具槍被警察擊中死亡。(25)

安全部門非法監聽侵犯公民隱私權。國會獨立機構「隱私權與公民自由監督委員會」研究報告認為,國家安全局大量收集電話通訊記錄是違法的。(26)據《赫芬頓郵報》2014年2月27日報導,美國地方法院法官威廉·馬提尼駁回了8名穆斯林的相關訴訟,裁定紐約警察局有權監視新澤西穆斯林社區,招致了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在內的一些人權團體的指責。(27)「稜鏡門」(28)事件進一步發酵披露,那些代表外國政府處理與美國貿易糾紛的美國律師事務所,也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的範圍之內。2014年7月16日,時任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皮雷在出席發布《數字時代的隱私權》研究報告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某些國家」的大規模監控活動及相關政策嚴重缺乏透明度,包括強迫私營部門在客戶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況下提供大量個人信息和數據,違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文書關於保護隱私權的規定。(29)

監獄人滿為患且獄內暴力事件和死亡人數攀升。據美國司法統計局2014年發布的《監獄服刑人員報告》,截至2013年12月31日,美國州和聯邦監獄中關押著約1,574,700名服刑人員,較2012年增加4,300人。(30)一些地方監獄因過分擁擠,不得不提前釋放犯人。2014年,加州每個月大約有13,500名囚犯被提前釋放,比此前3年增長了34%。在洛杉磯縣,被提前釋放的男性犯人只服了其應服刑期的10%,女性犯人只服了刑期的5%。(31)監獄疏於管理,暴力事件頻發。2012年,有4,309名在地方監獄和州監獄服刑的人員死亡。在地方監獄死亡的人數從2011年的889人增加至2012年的958人。(32)在紐約最大的裡克斯島監獄區,自2004年以來的10年間,獄警使用暴力的情況幾乎增長了240%。(33)在阿拉巴馬州的朱莉亞·塔特懷勒女子監獄,有大量的囚犯投訴涉及性侵犯和性騷擾,大都涉及獄警和監督管理人員,而調查人員卻一次又一次地將這些投訴認定為「未發現」或「未經證實」,而不再採取進一步行動。(34)

注(16)《華爾街日報》,2014年12月3日。

注(17)《洛杉磯時報》,2014年9月13日。

注(18)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4年12月3日。

注(19)《紐約時報》網站(cn.nytimes.com),2014年11月25日。

注(20)英國《鏡報》網站(www.mirror.co.uk),2014年11月25日。

注(21)路透社網站(www.reuters.com),2014年12月2日。

注(22)《芝加哥論壇報》網站(www.chicagotribune.com),2014年12月1日。

注(23)《紐約每日新聞》,2014年10月8日。

注(24)《紐約每日新聞》,2014年10月9日。

注(25)福克斯新聞網站(www.foxnews.com),2014年11月23日。

注(26)《紐約時報》,2014年1月23日。

注(27)《赫芬頓郵報》網站,(www.huffingtonpost.com),2014年2月27日。

注(28)稜鏡計劃(PRISM)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該計劃正式名號為「US-984XN」。

注(29)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網站(www.ohchr.org),2014年7月16日。

注(30)美國司法統計局報告NCJ247282(www.bjs.gov),2014年9月16日。

注(31)《洛杉磯時報》,2014年8月17日。

注(32)美國司法統計局報告NCJ247448(www.bjs.gov),2014年10月。

注(33)《紐約時報》,2014年3月19日。

注(34)《華盛頓郵報》,2014年10月6日。

二、關於政治權利

有國際知名政治學者指出:「美國政治制度日漸腐朽。政黨分歧尖銳,分權體制給了利益集團和政治活動組織過度的話語權。」(35)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也批評說,世界見證了一個「失靈的民主政體」。(36)這揭示了美國公民政治權利未能得到有效保障的制度根源。

金錢依然操縱美國政治。2014年美國中期選舉中,眾議院和參議院選舉的總花費接近40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次中期選舉。(37)有政治訴求的院外組織的投入佔選舉總費用的比例變得更大,來源不明的競選贊助費增多。普通美國人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在縮小。(38)華盛頓「K街」成為美國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權力中心」。(39)遊說合法化的背後是金錢、資本對政治的操控。缺乏約束的企業政治捐款成為一種「合法化的行賄」。(40)據《今日美國》2014年9月10日披露,自聯邦最高法院2010年的裁決開啟了政治捐款的閘門之後(41),非法的「暗錢」不斷進入選舉中,本次競選季「暗錢」的額度更是創下紀錄:2010年只有1,600萬美元,而2014年已經超過5,300萬美元。(42)「大錢」、特殊利益集團、電視廣告攻擊,競選的亂象也傳染了法官競選。相比於2002年之前,2012年院外集團花費在法官推選活動中的資金增長了8倍。(43)有學者指出,有錢有勢的利益集團能輕易地以合法方式影響國會,只需先捐款,然後坐等不確定的回饋到來,得到政策上額外照顧。民主程序業已腐化或被金錢「綁架」。精英們嘴上滿口「自由」,實際上卻滿心樂意享受特權。(44)

少數族裔等群體的投票權受到壓制。美國的選舉權受到經濟收入、種族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公民被排除在外。相比於2012年的總統選舉,2014年的中期選舉非洲裔參選率從13%下降到12%,拉美裔參選率從10%下降到8%,亞裔參選率從3%下降到2%。(45)選民身份立法在2014年依舊得到聯邦最高司法機構的支持,最高法院允許德克薩斯州在11月的選舉中繼續施行有爭議的選民身份法。大約60萬選民,大多數是非洲裔或拉美裔,因為沒有合格的身份證明而無法參加投票。(46)這些摻雜社會經濟因素和種族因素的限制,受到選民權利倡導者竭力反對。(47)另外,美國多數有犯罪前科的公民也被排除、隔離在選舉程序之外。多達585萬的美國人因為犯過罪而不能投票,其中,愛荷華州、肯塔基州和佛羅裡達州實行的政策最為嚴苛,剝奪任何曾被判決犯罪者的公民權。(48)

美國公民對選舉政治越來越失去信心。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民眾對2014年的選舉活動感到失望和厭倦。三分之二的民眾認為國家走在錯誤的軌道上。(49)據《赫芬頓郵報》2014年12月2日報導,中期選舉的幾周前,國會的民眾支持率僅有9%。(50)與選舉花費高昂形成對照的是,本次中期選舉的投票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歷次選舉最低。截至2014年11月3日,僅有36.4%的選民參與投票。印第安納州僅有28%,為全國最低。(51)

三、關於經濟和社會權利

儘管2014年美國經濟有所復甦,但是失業和貧困依然威脅民眾的基本生存權,無家可歸者生存狀況持續惡化,不平等的分配結構導致收入和財產差距不斷拉大,醫療和教育更傾向於服務富裕階層,普通民眾的健康權和受教育權得不到充分保障。

失業威脅民眾基本生存權。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2015年1月美國的失業率為5.7%,約900萬人處於失業狀態,其中280萬人處於超過27周的長期失業狀態,青年失業率上升,佔失業總人口的18.8%。(52)2014年美國的失業率雖然有所下降,但有700萬人只能找到兼職工作,比經濟衰退開始時高出50%,且30%左右一年中至少有3個月處於失業狀況。(53)失業迫使更多人不得不從事危險的崗位。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有734名合同工在工作中喪生,比2011年增加了35%。自2004年起,保護美國勞工法案不斷提交國會,但一直未獲通過。(54)

貧困率居高不下。研究顯示,2013年有超過14.5%的美國人(約4,50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包括27.2%的非洲裔(約1,100萬人)。大約42.5%的非洲裔單身媽媽家庭和14.6%的老年人(約650萬人)生活在貧困中。(55)過高的貧困率導致了14%的美國人依賴食物救濟。(56)在紐約,靠食物救助站和流動廚房來解決吃飯問題的人數在5年間增長了20萬人,達到140萬人,這相當於每5個紐約人中就有1人吃飯要靠慈善施捨。(57)佛羅裡達州北部的17個縣有32.2萬人仍然靠食品救助站和食品救助項目來養活自己及家庭,其中29%是18歲以下的兒童。(58)2014年10月20日,聯合國安全飲用水和衛生問題特別報告員和住房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均對底特律市無力支付水費的家庭被大規模斷水表示關切,認為這構成對享有飲用水和其他國際基本人權的侵犯。

無家可歸者基本生存狀況惡化。據統計,美國無家可歸的人數在2014年達到61萬多人,包括有大量的小孩、青年及退伍軍人。(59)據無家可歸者聯盟2014年11月發布的《紐約市無家可歸者基本情況》,2014年9月,紐約市無家可歸者的人數達到了58,056人,為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高點,其中包括24,631個兒童。(60)在華盛頓特區,大約有850個家庭在冬季仍然無家可歸,比2013年度增加了16%。(61)然而,發布法令禁止留宿車輛的城市,從2011年的37個上升為2014年的81個。發布法令禁止在公共空間席地而坐或躺臥的城市,也從2011年的70個上升為2014年的100個。(62)根據無家可歸者聯盟的報告,已經有21個城市通過法律,禁止或限制在公共場合給無家可歸者發放食物。(63)加利福尼亞州聖荷塞市號稱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但該市及周邊的聖克拉拉縣有大約7,600多名無家可歸者。2014年12月初,聖荷塞市政府決定永久關閉無家可歸者在該市一條小河岸邊搭建的宿營地,在此居住的無家可歸者表示「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64)

收入不平等持續擴大。據報導,過去10年間,最富有的美國人的收入增長了86%,而其他所有人的收入只增長6%。(65)皮尤中心調查顯示,將自己定義為中產階級的人數比例從2008年的53%降到了2014年的44%。而那些將自己劃分到下層或中下層的人數從2008年的25%上升到了2014年的40%。(66)2013年貧富收入差距幾乎達到了過去80年中的最高值。(67)2014年有65%的美國民眾認為收入不平等在持續擴大。(68)

注(35)《外交事務》,2014年(9月/10月)。

注(36)《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3年10月11日。

注(37)《洛杉磯時報》網站(www.latimes.com),2014年10月28日。

注(38)《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11月2日。

注(39)華盛頓「K街」位於美國國會山和白宮之間,是美國著名的「遊說一條街」。

注(40)《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3年10月11日。

注(41)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2010年1月21日對「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委員會案」(Citizens United v.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作出判決,認定限制商業機構資助聯邦選舉候選人的兩黨選舉改革法案的條款違憲。

注(42)《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9月10日。

注(43)《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10月28日。

注(44)《外交事務》,2014年(9月/10月)。

注(45)《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11月5日。

注(46)英國《每日郵報》網站(www.dailymail.co.uk),2014年10月18日。

注(47)美國合眾國際新聞社網站(www.upi.com),2014年11月3日。

注(48)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網站(www.aclu.org),2014年11月17日。

注(49)《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11月2日。

注(50)《赫芬頓郵報》網站(www.huffingtonpost.com),2014年12月2日。

注(51)《今日美國》網站,2014年11月2日;《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4年11月10日。

注(52)美國勞工局2015年1月就業狀況統計(http://www.bls.gov)。

注(5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財經頻道網站(money.cnn.com),2014年11月20日。

注(54)世界社會主義網站(www.wsws.org),2014年10月15日。

注(55)《赫芬頓郵報》網站(www.huffingtonpost.com),2014年9月16日;老年人新聞和信息網(seniorjournal.com),2014年10月17日。

注(56)《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8月17日。

注(57)《紐約每日新聞》,2014年3月17日。

注(58)FeedingNortheastFlorida網站(www.feedingnefl.org),2014年8月27日。

注(59)半島電視臺美國頻道網站(america.aljazeera.com),2014年5月28日。

注(60)無家可歸者聯盟網站(www.coalitionforthehomeless.org)。

注(61)《華盛頓郵報》,2014年10月14日。

注(62)《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7月16日。

注(63)英國《衛報》網站(www.theguardian.com),2014年11月30日。

注(64)《洛杉磯時報》,2014年12月4日。

注(65)半島電視臺網站(www.aljazeera.com),2014年1月8日。

注(66)《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9月25日。

注(67)《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4年9月2日。

注(68)皮尤中心網站(www.pewtrusts.org),2014年6月11日。

醫療服務系統未能廣泛保障公民健康權。根據共同財富基金的調查,在11個同水平國家中,美國的醫療服務體系效率最低、最不公平、醫療產出最差,美國的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均為最高,60歲人群的健康狀況最差。但與在上述其他國家生活的人相比,美國人民卻要負擔高出兩倍的醫療費用。(69)

數據顯示,美國每年約有4,250萬成年人(約佔總成年人口的18.2%)遭受抑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折磨。(70)370萬患有嚴重精神疾病、心理困擾、物質濫用障礙的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71)每13分鐘就有一人自殺,每年有近4萬人自殺,自殺成為15歲至34歲人群的第二大致死原因。(72)一方面是缺乏醫療保障;另一方面,自2010年以來,美國先後關閉了43個鄉村醫院。每個被關閉的醫院所服務的居民大約有1萬人,他們是社會最弱勢的群體。(73)

普通民眾的受教育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新美國基金會的研究表明,2012年,69%的私立大學開出的學費金額,超過年收入在3萬美元以下家庭的收入的一半。由於高額的學費,入學機會更多地分配給了那些富裕的人。(74)據統計,在當代美國年輕人中,受教育程度低於其父母的達到29%。在早期教育方面,經合組織國家參加教育項目的3歲兒童數量平均達到70%,而美國只有38%。(75)

四、關於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是美國人權的痼疾。少數族裔面臨就業和薪酬歧視,處於更加貧困的境地,2014年,多起警察濫殺非洲裔事件引發大規模抗議浪潮,再次拷問美國的種族「平等」,增加了種族仇恨因素。

執法和司法中種族偏向性明顯。相對於其他族裔人群,美國非洲裔更有可能成為警方槍擊的受害者。警察執法殺害非洲裔幾乎成為美國的「常態」。美國聯邦統計數據分析顯示,非洲裔青年男性被警察射殺的風險比白人同類要高出21倍。取自聯邦統計數據的2010年至2012年1217個警察射殺案例顯示,15歲至19歲的非洲裔男性被射殺率高達百萬分之31.17,而同樣年齡段的白人男性則僅為百萬分之1.47。(76)2014年幾起引發全球關注的警察執法致人死亡案件,受害者都是非洲裔。前文提到的「弗格森事件」暴露了由美國制度化的種族歧視而引起的美國人權問題的特殊性、嚴重性和複雜性,實質上也是種族歧視問題在執法、司法層面的一次集中爆發。美國各地示威遊行活動針對暴力執法和司法不公,深層次更針對種族歧視。美國前政要評價道,這些案件中美國國家刑事司法體系失去平衡。(77)在舉國抗議有關案件判決不公之際,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又發生白人警察打死無辜非洲裔男子布裡斯邦事件。有評論說,「這似乎是一個殺害非洲裔男性的開放季節」。(78)

針對少數族裔使用執法圈套。在緝毒行動中,美國酒精、菸草和火器管理局使用執法圈套鎖定的犯罪嫌疑人中,91%的是少數族裔,幾乎全部都是非洲裔和拉美裔。(79)在波士頓,非洲裔不足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被波士頓警察局攔截盤查的公民中63%是非洲裔。(80)非洲裔的被捕率遠高於美國其他種族。全國至少有1,581個警察局中非洲裔的逮捕率高於其他種族的3倍,其中超過70個警察局非洲裔逮捕率高出其他種族10倍以上,迪爾伯恩警察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地非洲裔的被捕率是其他種族的26倍多。(81)據「薇拉司法研究所」的研究,在曼哈頓,種族幾乎在刑事訴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從保釋到協商認罪、量刑。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專家說:「非洲裔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公民。非洲裔、尤其是年輕非洲裔被假定為罪犯,隔離在充分享有公民權的邊界之外。」(82)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扎伊德·海珊就此敦促「美國官方在聯邦和州政府層面,深入審查種族問題如何影響執法與司法公正性。」(83)

少數族裔面臨就業和薪酬歧視。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10月,白人失業率為4.6%,而非洲裔失業率為10.7%。(84)在德克薩斯州,18歲至34歲的青年中,白人的失業率為7%,非洲裔的失業率則高達18%。(85)在就業中,宗教信仰歧視嚴重。穆斯林就業申請者被僱主聯繫的可能性最小,無神論者和無宗教信仰者也不受僱主歡迎。(86)非洲裔主要集中於低聲望和低工資行業中工作。(87)高科技行業中非洲裔和拉美裔處於絕對劣勢地位。幾乎沒有非洲裔和拉美裔在大科技公司的管理團隊中佔據職位。據調查,在22家公司的307位管理者中有6位非洲裔和3位拉美裔,所佔比例不到3%。(88)谷歌的技術勞動力中非洲裔僅為1%。(89)在薪酬方面,拉美裔、亞裔和非洲裔也普遍遭受歧視。根據美國經濟研究所發布的研究報告披露,在高科技產業中拉美裔每年的收入比非拉美裔同事的平均年收入少16,353美元。在計算機編程員和軟體開發員這樣的高科技職位中,亞裔的年收入比白人的平均年收入少8,146美元,非洲裔的年收入比白人平均年收入少3,656美元。「在僱傭程序的每一個環節,隱藏的偏見都會滲入。」(90)

少數族裔的貧困狀況更為嚴重。拉美裔僅佔美國人口總數的17%,卻佔4,500萬貧困人口的28.1%。1,450萬貧困兒童中有37%是拉美裔。在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中,拉美裔比其他任何族裔的貧困率都高。其老年人貧困率為20%,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91)近60%的收容所居住者是少數種族。與美國整體人口相比,非洲裔美國人無家可歸的比例高出3倍。緊急避難所中5歲以下的非洲裔兒童是白人同類群體的29倍。(92)

種族歧視成為種族仇恨犯罪的社會土壤。美國南方貧困問題法律中心數據顯示,美國國內的仇恨團體數量從2000年的602個增加到2013年的939個。美國司法部對刑事案件受害者的年度調查顯示,2012年共發生29.3萬多起仇恨犯罪,相當於每天發生800起,其中超過20%的仇恨犯罪的實施者是17歲及以下的青少年。(93)2014年4月13日,73歲的白人至上主義分子弗雷澤·格倫·克洛斯在堪薩斯城猶太人機構附近槍殺3人。(94)

2014年是美國《民權法案》頒布50周年。根據皮尤中心對美國種族關係現狀調查,只有4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在種族平等方面有了進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部的調查則顯示,46%的人認為種族歧視將長期存在。(95)

注(69)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4年6月24日。

注(70)《新聞周刊》網站(www.newsweek.com),2014年2月28日。

注(71)皮尤中心網站(www.pewtrusts.org),2014年4月8日。

注(72)《今日美國》,2014年10月10日。

注(73)《今日美國》,2014年11月14日。

注(74)美國《商務周刊》網站(www.businessweek.com),2014年9月18日。

注(75)《紐約時報》網站(cn.nytimes.com),2014年10月29日。

注(76)ProPublica網站(www.propublica.org),2014年10月10日。

注(77)《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4年12月4日。

注(78)《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12月4日。

注(79)《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7月20日。

注(80)《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4年10月8日。

注(81)《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11月18日。

注(82)英國《金融時報》網站(www.ft.com),2014年8月17日。

注(83)聯合國網站(www.un.org),2014年11月25日。

注(84)美國勞工統計局報告USDL-15-0158(www.bls.gov),2015年2月6日。

注(85)《休斯敦紀事報》網站(www.houstonchronicle.com),2015年1月6日。

注(86)《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4年6月18日。

注(87)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節目網站(www.msnbc.com),2014年8月6日。

注(88)《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11月13日。

注(89)《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4年5月29日。

注(90)《今日美國》,2014年10月10日。

注(91)皮尤中心網站(www.pewresearch.org),2014年9月19日。

注(92)《基督教郵報》網站(www.christianpost.com),2014年11月27日。

注(93)《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4月16日。

注(94)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4年4月14日。

注(95)皮尤中心網站(www.pewresearch.org),2014年4月9日。

五、關於婦女和兒童權利

美國漠視《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和《兒童權利公約》。在美國,婦女遭受貧困、職場歧視、家庭暴力以及性侵的情況堪憂;兒童受到校園暴力、性侵和槍擊案以及危險工作環境影響,生命和健康權受到威脅。

大量婦女和兒童生活貧困。據統計,約4,200萬婦女(約佔美國婦女的三分之一)及2,800萬兒童生活在貧困條件中或瀕臨貧困。(96)根據無家可歸者國家中心的報告,每30個兒童就有1個無家可歸,31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無家可歸兒童的數量在不斷上升。(97)

婦女在職場面臨薪酬歧視。在按最低工資標準獲取工資的人群中,婦女佔近2/3,她們在病假期間往往沒有工資。女性工資平均僅為男性工資的77%,而非洲裔婦女和拉美裔婦女的工資更低。非洲裔婦女的工資僅為白人男性工資的64%,而拉美裔婦女的工資則僅為白人男性工資的55%。(98)女性在各個類型工作的平均工資都低於男性,即使是在像護士等工資較低而且以女性為主的職業中,女性的工資依然低於男性。(99)

女性軍人遭受性侵報告數量攀升。在美國軍隊中,平均每天至少有16起性襲擊事件被報導。根據蘭德公司所做的一份調查,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的12個月中,有13,000件「非自願的性接觸」事件未被報導。(100)依據美國國防部所發布的報告,截至2014年9月,美國軍隊中性侵事件2014財政年度達5,983件,比2013財政年度增長了8%。(101)62%女性受害者因向上級舉報性侵害而遭到了報復。(102)

家庭暴力問題普遍。根據美國司法部司法統計局數據,美國每年的家庭暴力數量約為96萬起。家庭暴力受害者85%為女性。平均每天有3名女性被其伴侶殺害,有4名女性死於虐待,有3名兒童死於虐待,每年有約210萬名美國女性遭到男性攻擊。(103)2014年以來,加州1,000多件有關虐待寄養兒童的投訴沒有辦結。(104)

校園槍擊、性侵問題嚴重。在2014年初的6周內,就發生了13起校園槍擊案,其中包括8天內發生在高中以下學校內的4起槍擊案。(105)2014年1月17日下午,在費城的學校發生了兩起槍擊案,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遭到了槍擊,二人均為15歲。(106)美國高中性暴力現象令人震驚。美國大學女生協會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58%的七年級到高三的學生在一個學年裡經歷過性騷擾,五分之一的高中女生表示曾在學校被性侵犯過,八分之一的高中女生表示曾被強姦。有關專家指出,該調查揭露出「這一問題令人震驚的廣泛性」。(107)美國大學校園瀰漫著性暴力文化,像一朵「黑雲」籠罩著校園,卻從未得到美國任何高等教育機構的適當應對。(108)

童工從事危險工作。美國勞工法允許年紀幼小者參加工作,只要他或她的父母同意且該工作不與其學校學習時間相衝突。這意味著,一名12歲的兒童在菸草農場課餘時間每周工作50或60小時是完全合法的。(109)根據對美國四個最大的菸草生產州(北卡羅來納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和維吉尼亞州)141名7歲至17歲的兒童菸草工人採訪,近四分之三的受訪兒童表示感到身體不適:噁心、嘔吐、頭痛、暈眩、呼吸困難或在菸草農場工作時出現的其他嚴重症狀,其中許多症狀都與急性尼古丁中毒的臨床反應一致。

六、關於侵犯他國人權

在國際人權領域,美國長期不批准聯合國一些核心人權公約,對聯合國一些重要人權決議投反對票。而且美國依然變本加厲地侵犯他國人權,其中包括海外監聽項目侵犯他國公民隱私權,無人機襲擊造成他國大量平民傷亡,以及海外駐軍強姦和殺害當地人等。

美國中央情報局濫用酷刑。截至2014年12月,在關塔那摩監獄仍有136名囚犯被關押。(110)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2014年12月9日公布的報告披露,中情局向一家公司支付了8000萬美元請其設計酷刑。中情局為獲取情報對所抓獲的恐怖和極端組織嫌疑人實施酷刑,使用剝奪睡眠、水刑、長期單獨幽禁、將囚犯頭部猛力撞牆和抽打乃至死亡威脅等審訊手段,甚至還有「直腸補液」等駭人手段。(111)在阿富汗的一個拘禁點,其中一名囚犯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遭受水刑達183次。(112)根據中情局的記錄,對被拘押人施加水刑的特工,很多人都「感到要吐了」,「有些人甚至想哭並覺得自己要窒息了」。(113)有的在押人員還遭遇性侵。缺乏證據、未經任何法庭審判而被關押長達12年的穆罕默杜·烏爾德·斯拉伊出版了自己在獄中寫的日記。據德國《明鏡》周刊登載的日記內容顯示,斯拉伊遭受了各種折磨,包括毒打、飢餓、不準祈禱甚至性虐待。(114)《洛杉磯時報》發表社論稱,報告展示了「後9·11時代」美國的恥辱和令人反胃的酷刑細節。2014年4月9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在處決墨西哥公民哈米諾·埃爾南德斯·亞納斯過程中,未遵照《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確保其獲得領事協助。2014年4月11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發言人表示,美國在剝奪獲得領事協助權利的情況下處決外國公民構成任意剝奪生命行為,違反國際法,包括美國已批准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大規模海外監聽項目侵犯他國主權和公民權利。自2013年6月愛德華·斯諾登曝光美國的「稜鏡」項目以來,美國當局被揭露出的監聽項目不斷增多,範圍不斷擴大,甚至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德國總理、巴西總統等多達3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115)2014年1月2日,《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為「攻克難關」的量子計算機研發項目,目的就是為了破解目前全球網際網路常見的各類密碼,竊取政府、企業、銀行等機構的加密信息。(116)另一個代號為「量子」的項目,通過「間諜、電腦生產商或不知情使用者」等渠道,把微型電路板或USB存儲卡安裝到全球近10萬臺目標電腦之中,再通過接收這些設備發出的無線電波,獲取電腦中的數據,並用來針對目標電腦發起網絡攻擊。(117)「碟火」和「優選」項目,每天搜集來自全球各方的多達2億多條手機簡訊,以獲知手機用戶的所在位置、聯繫網絡或信用卡詳情。(118)

頻繁使用無人機造成他國大量平民傷亡。據統計,截至2014年11月24日,美國無人機在針對41人的襲擊中卻導致了1147人死亡,相當於每殺死一個「壞傢伙」,就會導致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28名平民的死亡。(119)在葉門,自2014年初至4月中旬,美國的無人機轟炸和空襲已經導致約753到965人的死亡,至少81名平民被炸身亡。(120)

美國海外駐軍侵犯人權事件時有發生。2014年7月25日,駐紮在義大利北部維琴察附近的美軍士兵格雷·拉馬庫斯和艾德思·麥克考夫被控強姦、毆打一位懷有六個月身孕的羅馬尼亞婦女。(121)10月15日,菲律賓警方指控美國海軍一等兵約瑟夫·斯科特·彭伯頓謀殺一名菲律賓變性人。(122)

對待國際人權法我行我素。迄今為止,美國仍然不承認發展權是一項人權。在2014年9月人權理事會第27次會議通過有關「發展權」的決議時,美國再一次成為唯一投反對票的國家。(123)美國雖然在1977年就籤署了《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但至今沒有批准該公約。美國儘管宣稱重視保護婦女兒童的權利,但籤署《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已經34年卻遲遲不予批准,籤署《兒童權利公約》19年後亦未批准。此外,美國為了迴避自身責任,在外債與人權問題上態度消極。2014年3月和9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25次會議和第27次會議先後兩次通過「外債對人權影響」的決議,美國均投了反對票。(124)

注(96)《時代》周刊網站(time.com),2014年1月13日。

注(97)英國《衛報》網站(www.theguardian.com),2014年11月17日。

注(98)《時代》周刊網站(time.com),2014年1月13日。

注(99)《思考進步》網站(thinkprogress.org),2014年4月8日。

注(100)《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4年11月7日。

注(101)半島電視臺美國頻道網站(america.aljazeera.com),2014年12月4日。

注(102)英國廣播公司網站(www.bbc.com),2014年12月5日。

注(103)美國司法統計局網站(www.statisticbrain.com),2014年9月5日。

注(104)《洛杉磯時報》,2014年9月13日。

注(105)Everytown網站(everytown.org),2014年2月5日。

注(106)《華盛頓新聞報》,2014年1月18日。

注(107)半島電視臺美國頻道網站(america.aljazeera.com),2014年11月14日。

注(108)《華爾街日報》,2014年9月30日。

注(109)《政治》雜誌網站(www.politico.com),2014年9月16日。

注(110)《洛杉磯時報》,2014年12月8日。

注(111)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報告(www.intelligence.senate.gov),2014年12月3日。

注(112)福克斯新聞網站(www.foxnews.com),2014年4月1日。

注(113)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報告(www.intelligence.senate.gov),2014年12月3日。

注(114)德國《明鏡》周刊網站(www.spiegel.de),2015年1月20日。

注(115)英國《衛報》網站(www.theguardian.com),2013年10月25日。

注(116)《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4年1月2日。

注(117)《華盛頓郵報》,2014年1月14日;《赫芬頓郵報》網站(www.huffingtonpost.com),2014年1月14日。

注(118)英國《衛報》網站(www.theguardian.com),2014年1月6日。

注(119)英國《衛報》網站(www.theguardian.com),2014年11月24日。

注(120)《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4年9月11日。

注(121)THEDAILYBEAST網站(www.thedailybeast.com),2014年7月25日。

注(122)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www.cbsnews.com),2014年10月15日。

注(123)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二十七屆會議關於發展權的決議(A/HRC/RES/27/2),(daccess-dds-ny.un.org)。

注(124)聯合國文件編號A/HRC/RES/25/16

相關焦點

  • 美國自詡為人權衛士,肆意攻擊中國的人權狀況,卻「忘了」自己犯下...
    賈春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近年來,美國反華勢力枉顧當前新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民生改善的事實,圍繞涉疆問題在國際社會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炒作抹黑浪潮,將攻擊矛頭指向中國政府的治疆政策,炮製出「再教育營」「強迫勞動」甚至「種族滅絕」等異常拙劣的謊言
  • 國新辦發布《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批駁美國人權狀況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今日,國新辦發布超兩萬字的《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從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有名無實、經濟和社會權利缺乏基本保障、少數族裔飽受欺凌排斥、婦女面臨嚴重歧視與暴力、弱勢群體處境艱難、移民遭受非人道對待、肆意踐踏他國人權七個方面,揭露了美國一邊自欺欺人標榜自己是所謂的「人權楷模」,一邊肆無忌憚在人權問題上玩弄雙重標準
  • 中天新聞進入關臺倒計時,民進黨吹噓「人權升級」被批:打著人權...
    據臺灣《中國時報》10日報導,中天新聞52頻道進入倒數階段,將推出「倒數42小時」不斷電活動,從10日清晨6時至11日23時59分59秒,中天主播馬拉松接力播報。11日晚6時,當家主播盧秀芳將最後一次在52臺播報晚間新聞,中天新聞當家節目《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也將於晚10時加入倒數;倒數最後一小時,中天新聞臺將邀請觀眾與臺內475名員工細數26年來的榮耀與紀錄,最後跟大家道別。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10日在臉書感嘆,「我的心情很沉重」,尤其在「國際人權日」的今天,內心更是惆悵,「但中天的光不會滅」。
  • 《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3日發表《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全文如下: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年3月英國《鏡報》網站2019年12月30日報導,根據「槍枝暴力檔案室」的數據,2019年美國共發生415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平均每天超過一起,達到自2014年統計該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相比之下,2014年美國共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269起,2015年為335起,2016年為382起,2017年為346起,2018年為337起。
  • 網絡大電影:且行且珍惜 _ 滾動新聞 _中國政府網
    網絡大電影還屬新生事物網絡大電影(以下簡稱網大)是2014年才出現的一個新概念。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網大是指時長超過60分鐘,製作水準精良,具備完整電影的結構與容量,並且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以移動和網際網路發行為主的影片。通常網大的前6分鐘可以免費觀看,其餘部分需要付費。自2014年起,網大備受資本市場和影視媒體的熱捧,2015年,網絡電影上線622部。
  • 中天新聞進入關臺倒計時 民進黨吹噓「人權升級」被批
    據臺灣《中國時報》10日報導,中天新聞52頻道進入倒數階段,將推出「倒數42小時」不斷電活動,從10日清晨6時至11日23時59分59秒,中天主播馬拉松接力播報。11日晚6時,當家主播盧秀芳將最後一次在52臺播報晚間新聞,中天新聞當家節目《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也將於晚10時加入倒數;倒數最後一小時,中天新聞臺將邀請觀眾與臺內475名員工細數26年來的榮耀與紀錄,最後跟大家道別。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10日在臉書感嘆,「我的心情很沉重」,尤其在「國際人權日」的今天,內心更是惆悵,「但中天的光不會滅」。
  • 中天新聞進入關臺倒計時,民進黨吹噓「人權升級」被批
    11日晚6時,當家主播盧秀芳將最後一次在52臺播報晚間新聞,中天新聞當家節目《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也將於晚10時加入倒數;倒數最後一小時,中天新聞臺將邀請觀眾與臺內475名員工細數26年來的榮耀與紀錄,最後跟大家道別。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10日在臉書感嘆,「我的心情很沉重」,尤其在「國際人權日」的今天,內心更是惆悵,「但中天的光不會滅」。
  • 自詡「人權衛士」的美國,被聯合國人權專家點名了
    當地時間27日,多位聯合國人權專家表示,美國政府必須立即通過可用的方式,取代過度擁擠、衛生不佳的移民監禁中心,以降低新冠疫情傳播風險。聯合國移民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莫拉萊斯(Felipe González Morales)表示,「在過度擁擠的監禁設施內很難保持必須的身體距離。這些移民中沒有一個是因為違法犯罪而被囚禁的,他們遭到關押只是為了等待有關移民申請的裁決。」
  • 挪威殺人狂布雷維克控告政府侵犯人權勝訴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2011年7月22日,布雷維克先是在奧斯陸政府區引爆一枚炸彈,導致8人死亡,之後又前往於特島,槍殺了參加社民黨青年夏令營活動的69名成員,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2012年,布雷維克被判處有期徒刑21年。服刑期間,布雷維克被挪威最好的大學——奧斯陸大學錄取。但有別於普通學生,布雷維克不得到校區就讀,且不能上網,只能在牢房裡接受教育。
  • 習近平在安徽考察_滾動新聞_中國政府網
    今年7月20日,王家壩閘時隔13年再次開閘蓄洪,有效發揮了錯峰減壓功能。在王家壩防汛抗洪展廳,習近平詳細了解淮河治理歷史和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情況。他強調,淮河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70年來,淮河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洪體系越來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要把治理淮河的經驗總結好,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淮河治理方案。
  • 美國參議院通過制裁全球反人權者法案
    綜合美媒報導,美國國會參議院本月17日通過了一項制裁全球違反人權者的法案,欲授權美國政府對世界各國違反人權者進行制裁。 這項法案全稱為《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觀察者網註:the 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由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首席民主黨參議員本·卡登(Senator Ben Cardin)發起。 法案名稱中的「馬格尼茨基」涉及到美俄的一段「恩怨情仇」,一起來回顧一下。
  • 【中英文對照】201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全文)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與《紐約時報》2015年5月4日聯合發布的調查顯示,61%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的種族關係差,這是1992年以來的最高點,大多數非洲裔和白人美國人均認為美國種族關係處於糟糕狀態。(注46)《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2015年12月的聯合調查顯示,認為美國的種族關係處於良好狀態的美國人從2009年1月的77%下降到34%。
  • 「國際銳評」所謂新疆「人權」問題是個政治謊言
    美國近日發布所謂「2019年度國別人權報告」,再次攻擊中國人權狀況和治疆政策,污衊中國將維吾爾族人關押在「拘禁營」等。這些謬論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代表在日內瓦聯合國人權會議上對中國的詆毀一樣,毫無事實依據,實質是政治謊言,目的是幹擾新疆反恐努力、阻礙中國發展。
  • 國際新聞_中國江蘇網
    [查看詳細]2020-11-17 13:39中國新聞網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 1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 2019年美國的仇恨犯罪數量升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時聯邦官員記錄的仇恨謀殺案數量...
  • 這部紀錄片,再揭美國和西方人權虛偽面紗!美西方主流媒體集體沉默
    賈春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6月19日,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播出紀錄片《巍巍天山—中國新疆反恐記憶》,這是CGTN半年來推出的第三部展現新疆反恐真相的紀錄片。如將新疆的反恐維穩污衊為「打壓少數民族的人權和宗教自由」,將新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污衊為「再教育營」「拘留營」甚至「集中營」,將新疆的脫貧攻堅、推動少數民族就業污衊為「強迫勞動」等。近日,美國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將所謂「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籤署成法,打著「人權」「宗教自由」的幌子對中國政府的治疆政策和新疆的人權、宗教狀況橫加指責、造謠抹黑。
  • 社評:國際人權日,今年最該面壁的是華盛頓
    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今年如果找全球的人權窪地,美國無疑是塌陷最明顯的國家。就在星期三,美國新冠肺炎單日死亡人數達到3011人,超過了「9·11」的死亡2977人。美國的政黨政治導致對抗疫的體制性放棄,形成了草菅人命的巨大人道主義悲劇,這一屆美國政府犯下的實為反人類罪行,歷史終將對他們進行道義審判。
  • 韓國「光州事件」紀念基金會褫奪頒給翁山蘇姬的人權獎
    【編譯/觀察者網郭涵】 自2016年以來,西方國家、媒體與人權組織不斷批評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稱她面對若開邦羅興亞人遭受的人道主義災難「無動於衷」。 上月1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還在新加坡的東協峰會上當面批評她「迫害羅興亞」。昂山則回擊道,「我們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了解緬甸」。
  • 美國這次輸得徹底!法媒曝出一則大新聞:中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美國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疫情面前中國的擔當是世人有目共睹,中國在抗疫方面捐錢捐物,分享抗疫經驗。 美國感染新冠肺炎人數猛烈增長,死亡人數超36萬人。疫情嚴重困擾美國經濟,威脅美民眾生命安全。中方動員能力極強,將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短時間內控制病毒蔓延,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本國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 幹涉西藏事務,美國限制部分中國官員籤證
    (觀察者網訊)繼因涉港問題對相關中國官員實施籤證限制後,美國變本加厲轉向粗暴幹涉中國西藏事務。 當地時間7月7日,打著所謂「尊重人權與支持西藏自治」的幌子,美國國務院就國務卿蓬佩奧的決定發布官方聲明,宣布對相關中國官員實施籤證限制措施。 蓬佩奧在聲明中妄稱,中國政府持續阻礙美國外交官、官員、記者和遊客前往西藏。
  • ...美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人數近900萬,川普政府也好意思拿人權來...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稱選舉結果證明美國退出人權理事會的決定是正確的,「美國是世界上一股向善的力量,且永遠都會是如此」。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道,蓬佩奧的說法十分荒謬,美國無權指責人權理事會的決定,並敦促美方關注本國人權問題,勿繼續將人權作為政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