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空中大灌籃》(Space Jam)
由麥可-喬丹領銜主演的《空中大灌籃》是一部科幻電影,講述了一群來自外太空的「怪物奇兵」綁架了華納兄弟公司的所有動畫角色,企圖將它們送到另一個星球去供人們娛樂。雙方交涉後達成的協議是,「怪物奇兵」與全體動畫角色打一場籃球賽,以勝負定去留。於是,動畫人物只好求助於「超級外援」麥可-喬丹。身手矯健的喬丹帶領一群完全不會打籃球的卡通人物擊敗了來自星際之外的挑戰者,小傢伙們最終留在了地球。這部電影票房大賣,但是喬丹的表演和劇情被批得狗血淋頭。
19、《霹靂硬小子》(Above The Rim)
卡爾是高中籃球隊的天才型球員,他的最大願望就是有朝一日能打NBA。原本前程似錦的他,受到朋友的引誘,加入地方幫派擁有的球隊,與罪犯同流合汙。所幸學校的警衛湯姆-謝普不忍心見他誤入歧途,挺身而出開導凱爾,與他並肩對抗黑道勢力,後來謝普身受幫派槍擊,但他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凱爾終於被大學球隊吸收,在大學聯賽中嶄露頭角,踏出邁向NBA職籃的第一步
18、《心靈訪客》(Finding Forrester)
勞勃-布朗是一位領獎學金的體育系學生,是個天生的運動員,有潛力成為籃球界的明日之星 。當他與知名作家威廉-佛瑞斯特(肖恩-康納利飾)結識後,後者發現他在寫作方面的天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教導勞勃並激發出他潛藏的寫作才華。佛瑞斯特和勞勃之間一段短暫卻彼此信任的師生情誼,讓他們在了解對方的同時,也更認識了自己。最後,作家將協助勞勃找出自己真正的未來之路,勞勃也幫助作家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17、《愛情與籃球》(Love & Basketball)
影片講述了兩個美國黑人青年因酷愛籃球而引發的曲折而浪漫的故事。昆西-麥考爾(奧馬爾-埃普斯飾)和莫妮卡-賴特(桑娜-萊瑟)自小在一起長大,從孩童時起,彼此一直了解對方。長大成人後,一對兩小無猜的年青人相愛了,他們不但擁有愛情還同時擁有一個共同而強烈的愛好——籃球。儘管他們並沒有太多的天賦,卻夢想著有朝一日能進入職業聯賽的殿堂,成為一個籃球明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有了各自的努力方向……
16、《姚明年》(The Year of the Yao)
《姚明之年》是一部紀錄片,詳細記錄了姚明首個NBA賽季的經歷。從成為NBA狀元秀,到最初表現糟糕,再到適應NBA後的爆發,影片沒有錯過姚明成長初期的任何一個階段,其間還穿插有巴克利預言落空親吻驢屁股、「姚鯊對決」的臺前幕後等花絮。與此同時,影片還反映了姚明在翻譯科林-潘的幫助下努力學習,跨越語言和文化障礙,適應比賽和生活環境等內容。
15、《極致喬丹》(Michael Jordan To The Max)
這次紀錄片的主角換成了麥可-喬丹,1998年的NBA季後賽是上天賜給好萊塢的最好劇本,電影公司當然不會錯過這麼好機會,製作了這部名叫《極致喬丹》的影片,並成為當年票房前10名的作品,成為體育紀錄片的奇蹟。影片講述的是喬丹在1998年季後賽的傳奇故事。通過許多轉播中看不到的場邊境頭,展現了喬丹的不同側面。精心處理的聲效以及電腦特技的運用使《極致喬丹》被譽為體育人物紀錄片的經典。特別是影片最後一個鏡頭,從芝加哥聯合中心球館拉出到一個全景,許多小孩子在露天的籃球場上鬥牛——意味深長,且極其漂亮。
14、《女籃辣哥》(Juwanna Mann)
本片講述了一個籃球場上的喜劇,一個蠻橫無理的NBA球星,終於因為過於乖張的舉止,而被法庭勒令禁賽。一心想打球的他,只能化裝成一個女人,試圖加入一支美國女子職業籃球協會(WNBA)的球隊。沒曾想,要實施這個計劃要付出如此多的心血。當終於成功地回到了籃球場上時,他日夜擔心東窗事發,暴露身份……
13、《籃板球》(Rebound)
脾氣火爆的籃球名教羅伊在在輸掉一場大學聯盟比賽後被迫降級,去執教一隻屢戰屢敗的高中球隊。在第一堂課上,羅伊眼看著孩子們輸掉109分,而且似乎這還不是最壞的……羅伊只能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教起,過人、搶籃板球、漏球、投籃,他似乎帶給這個球隊很多魔力,球隊也在他的帶領下越打越順,而羅伊也在教授這些孩子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籃球帶給他的那種久違的快樂……
12、《教會籃球》(Church Ball)
這次丹尼斯在教會裡接受的召喚還真是前所未有的難搞。他不僅要負責組隊訓練那群教堂裡對籃球一竅不通的教徒,牧師還要他帶領球隊贏得籃球錦標賽冠軍。因為據說據上天的指令,今年是他們最後一年參賽。前十九年他們連輸十九次,林德曼牧師無論如何不想再以失敗告終。原本是為了強身健體和弘揚兄弟情誼的活動,反而暴露了這些教徒陰暗面。丹尼斯必須找到讓他們團結起來贏得冠軍的方法,否則將會是教會球賽史上最失敗的球隊。
11、《酷越街球》(Crossover)
午夜時鐘滴答作響,籃球「砰砰」地撞擊著地面,熱火朝天的街頭籃球讓地下車站煥發出無盡地青春活力。這群生龍活虎、無所畏懼的年輕人既不為校隊也不為職業隊打球,他們只為街道、為地下「球場」而戰。諾亞-克魯斯及特克都是天才街球手,在兩人各自愛上瓦妮薩和伊波妮後,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徹底變化。諾亞與特克將與詹維茲率領長期稱霸街頭籃球的冠軍球隊一拼高下,只有發揮出他們最大潛能才有取勝希望……
10、《火爆教頭草地兵》(Hoosiers)
影片以5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籃球教練的故事。金哈曼作為美國印第安那一所高校的籃球隊的教練,他只有最後一個機會,金哈曼面對雙重挑戰:既要令該校的球隊在金州比賽中奪得錦標,又要挽回自己作為籃球教練的聲譽。影片難得地深入到了球隊內部——如果《洛奇》是一個人的奮鬥史,那麼本片則強調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這部電影成為後來很多體育題材電影的母本。
9、《灌籃高手》(Air up There)
全片取景主要在南非和肯亞,講述了一個來自美國的白人教練指導非洲當地一土著王子打球的故事。一籃球天才碰到一惜才的教練,作為部落首領的父親面臨內憂外患,堅決拒絕兒子出國打球。面對敵人的挑釁,部落的命運將最終由一場籃球賽來決定……
8、《日落公園》(Sunset Park)
日落公園高校的小隊員雖然天賦異稟,可惜缺乏組織紀律性,尤其是當一名白皮膚女老師接任為新教練時,這群黑人男生就顯得更叛逆。雖然女老師從未當過籃球教練,不過在對付叛逆男生方面卻很有一套。她明白球隊想脫穎而出,成為高校中最棒的,首先需要隊員們懂得如何團結,發揮合作精神……
7、《鐵血教練》(Coach Carter)
本片根據高中籃球隊教練肯-卡特(Ken Carter)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卡特熱愛籃球熱愛比賽,甚至現在還保持著學校多項記錄。但卡特卻堅信,是教育而非籃球,引導他走到了今天,卡特希望能夠為人們留下些有用的東西。倡導人們把受教育放在其它娛樂事情之上。希望隊員們能夠看更遠,看到當他們結束夢想之後的未來。卡特1999年賽季中以球隊隊員校成績太差為由將先前已經13場不敗的球隊隊員全部罰到了板凳上,他也因此舉受到了廣泛爭議……
6、《光榮之路》(Glory Road)
作為風靡全美的運動,成為職業籃球運動員及球星更是無數美國少年的夢想。丹-哈斯金斯(喬什-盧卡斯飾)年輕時在大學校隊,及職業籃球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歲月不饒人,退役後,哈斯金斯像大多數其它優秀運動員一樣成為了一名教練。由他訓練的隊伍取得了198戰157勝的佳績,這樣的勝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此的成績註定他不會只停留在這個等級的執教場上。不久,哈斯金斯再次回到了大學校園,繼續著他的「光榮之路」,直到一場改變他人生的球賽來臨……
5、《真正的朋友》(Inside Moves)
自殘後的羅裡(沙維奇飾)主要泡在酒吧裡,當他得知侍應生傑裡(摩斯飾)入選勇士隊後,羅裡既為他高興也害怕傑裡忘了他,但真正的朋友豈會因此而變心……本片真實地反映了70年代的NBA生活,而且有前勇士隊球員克福德-雷、約翰-盧卡斯等9人參演。
4、《黑白遊龍》(White Men Can’t Jump)
比利(伍迪-哈裡森飾)和希德尼(韋斯利-斯奈普斯飾)是一對愛打籃球的難兄難弟。希德尼有一張看起來愚笨的臉,和松垮邋遢的穿著,然而這正是比利用來幹下他們倆此生最大騙局的利器,看他們如何用高超的球技,高明的騙術,來愚弄鎮上的每一個傻瓜!
3、《籃球夢》(Hoop Dreams)
影片講述的是兩個來自芝加哥貧民區的黑人少年威廉-蓋茨(William Gates)和亞瑟-阿奇(Arthur Agee)的成長曆程。他們具有非凡的籃球才能,卻只能在街頭籃球賽中大展身手,直到被一名球探發現,他們的人生由此改變。兩個人的經歷與NBA中很多球星的奮鬥歷程十分相像:靠著天賦和努力從貧民區中一步一步地奮鬥,最終獲得成功。影片還探討了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問題,指出現存的「精英教育體制」忽視了貧民區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向人們展示了年輕的黑人為生存而奮鬥的艱苦。
2、《火爆教頭》(Blue Chips)
一名大學籃球隊教練本來用正規方法訓練他的球員,可是在他輸掉了生平的第一個球季之後,他開始採各種火爆手段來刺激那群菜鳥球員以爭取勝利。本片寫出了不少大學籃球賽的黑幕,對這個校園運動系統的醜陋面有所諷刺。不少NBA明星客串亮相演出,是本片的一大亮點。
1、《單挑》(He Got Game)
丹澤爾-華盛頓在本片飾演一位初次犯案的囚犯,典獄長提出一項交易——他要去說服全國高中籃球賽冠軍隊的兒子,加入州政府指定的大學(州立大學),事成之後便有機會得到減刑。NBA球星麥可-喬丹,查爾斯-巴克利和雷-阿倫均傾情出演。華盛頓和旅館的妓-女的關係到最後發生衝突,他們之間的對手戲是全劇中最棒的部份。最終,全劇從父子的爭吵到典型的阿倫和經紀人為權益而起衝突的劇情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