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說起商社都會想起三井財閥,坂本龍馬的海援隊,巖崎彌太郎的三菱財閥。但是,小編還是想從一個叫做金子直吉的日本商人與鈴木商店的故事開始說起
慶應2年(1866年),一個孩子出生在土佐藩的商人家庭。而正是這個出生平凡的孩子,日後將成為打敗三井財閥,住友財閥,三菱財閥,帶領鈴木商店走上巔峰的商界拿破崙-金子直吉。
鈴木商店本來是一家在神戶地區小有名氣的砂糖貿易商。然而,明治27年(1894年),當家鈴木巖治郎的去世卻成為了鈴木商店叱吒風雲的起點。當時,面對店內大佬們希望結業的壓力,巖治郎的遺孀鈴木よね力排眾議,以女子的身份繼承了鈴木商店的產業,並啟用當時只是一名鈴木商店普通員工的金子直吉為番頭(類似總經理),開始了鈴木商店傳奇般的發展史。
三分天下?唯我獨尊!
金子直吉在上任之初就明銳地捕捉到了國際市場上對於樟腦的大量需求而開始將事業重心由砂糖轉向樟腦。明治32年(1899年),直吉與當時的臺灣總督後藤新平達成協議,直吉取得了臺灣樟腦油65%的販賣圈。於是,直吉開始從臺灣大量向日本本土輸入樟腦油,通過日本的技術改良臺灣樟腦油的品質,並轉賣給歐美各國。這筆樟腦的生意給鈴木商店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使鈴木商店完成了從砂糖貿易商進化為綜合商社的前期資本準備。但是,直吉並沒有止步不前,他在明治36年(1903年)收購了住友樟腦製造所,在明治38年(1903年)收購了小林制鋼所(現在的神戶制鐵所),並在大正4年(1915年)收購了米澤的紡織品工廠(現在的帝人),使地鈴木商店的事業覆蓋輕工,重工,「從衣料賣到戰艦」。
當然,提到1915年,敏感的讀者一定想到了那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而直吉更是沒有錯過這個大時代的機會。直吉在1914年11月給鈴木商店的倫敦分店發了一份著名的電報:「BUY ANY STEEL, ANY QUANTITY, AT ANY PRICE」(不惜代價買取市場上所有的鋼鐵)。接著,一戰勃發,鋼鐵價格驟騰,即便直吉已經買取了大量的鋼鐵,日本國內的製造業(尤其是造船業)仍然出現了鋼鐵不足的情況。而此時的直吉再一次發揮了天才般的營業能力,竟然和美國達成「已鐵換船」(美國為日本供給鋼鐵,日本為美國供給船艦)的協議。如此,直吉一下子同時獲得了資源和市場,完成了鈴木商店在一戰中另人瞠目結舌的增長。當時的直吉曾這樣說過:「我們要利用這次大戰,爭取徹底壓倒三菱三井,至少也要和他們三分天下!這是鈴木商店全員的理想所在,而為了這個理想,折壽5年10年我也願意!」結果,1919年-1920年度,鈴木商店的貿易額達到了16億日元,佔到了當時全日本GDP的10%,遙遙領先於三井物產和三菱商事,並且,當時10艘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商船中就會有一艘是鈴木商店的船。在鈴木商店的鼎盛時代,與其說是三分天下,倒不如說是鈴木商店唯我獨尊。
天要亡我,非戰之罪
但是,盛極必衰似乎是每一個時代註定的終篇。1918年的大米騷動,一戰結束後的資產結構危機,一個又一個危機衝擊著鈴木商店。雖然直吉的存在使鈴木商店得以跨過這些危機,但是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卻徹底傷到了鈴木商店的元氣。最後,給搖搖欲墜的鈴木商店致命一擊的,居然是1927年日本大藏相片岡直溫的一句關於銀行破產的失言。片岡的失言直接導致了昭和金融恐慌爆發,而這次金融恐慌導致大量銀行破產,也使得鈴木商店的資金流斷裂,最終破產。鈴木商店的子公司後來輾轉變成了日商巖井,而日商巖井後來則又變為了現在的綜合商社雙日。
隨著鈴木商店的破產,一個偉大的時代也落下了帷幕。而小編每次回看這段故事的時候,總是要為金子直吉嘆息一聲:天要亡我,非戰之罪。
好了,故事說到這裡,下面就讓我們從這個故事裡來看看商社的主要業務,獲利模式吧。
「從拉麵賣到飛機」-商社貿易業務。商社,如其字面意思,指「經商的公司」,就像鈴木商店「從衣料賣到戰艦」那樣,只有哪裡有商機,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綜合商社。承擔著日本「貿易立國」理念的商社模式簡而言之就是把各種資源運到日本,然後加工成工業製成品後出口到世界各國。
寒冬時代下的變化-商社物流業務。隨著生產商的實力壯大,各生產商開始開闢各自獨自的海外銷路,削減被商社抽取的利潤,這導致商社突然進入了所謂的「寒冬時代」。如何在這樣的時代變化中生存下去就成了當時商社的最大課題。在不斷地嘗試中,商社通過提高被稱為「供應鏈管理」(Value Chain)的物流網絡的效率,以及充分運用在海外積累起來的關係網向國內外企業投資等方式,逐漸成功地實現了收益的回覆,這也是商社能夠發展到現在的原因。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長久以來以貿易和銷售業務為主的商社業務已經消亡,事實上,貿易和銷售仍然還是商社的主要業務。
盛夏的時代-商社的能源農業業務。近年,商社隨著能源價格的上漲而再次飛速發展。甚至在政府在經濟年報中明確指出雖然商社靠著能源賺了很多錢,然而也因此出現了對於能源服務依存的問題。對此,2013年,伊藤忠和丸紅分別收購了美國的農業相關的公司,而雙日則是正式進軍印尼的蝦養殖事業。
總的來說,由於商社一直以來經營著多種商品,所以使得人們經常覺得「搞不明白商社都在做些什麼」。此外,隨著時代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商社的企業體系也在逐漸多樣化。所以即便是商社內的員工,恐怕也難以掌握整個商社業務的全貌。
然而,不管再怎麼變化,商社的核心仍然是不變的。在各個商社的說明會等場合,商社在對自己的事業體系進行說明時,經常會用到「貿易和事業投資這兩個車輪」的提法。
貿易和事業投資其實非常容易理解。首先,貿易,是指把既有的物品從一個地方賣到另一個地方,也就是投機倒把。像鈴木商店的故事一樣,把臺灣的樟腦賣到全世界,就是非常典型的貿易實業。
另一方面,事業投資,是指商社向國內外的企業提供資金,輸送人才,把貿易事業運營中積累的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各類項目的經營中,然後隨著自己提供幫助的企業的不斷成長,從企業的增值和分紅中獲得收益。鈴木商店對各種企業(帝人,神鋼等)的併購就類似於項目投資。當代的例子來說的話,比如三菱商事希望在中國發展鋼鐵事業。那麼,為了打造一條將鐵板高效地運輸到中國各地工廠的物流網,商社就需要給當地的物流相關企業提供資金,並派遣員工到現場進行指導,來經營相關的業務。
為了讓大家更加直觀的理解,讓我們來看看具有代表性的事業投資的案例來輔助說明。
薩哈林項目指的是俄國政府主導的,在薩哈林進行油田和天然氣田開發的項目。這個地方開發項目下的主要項目之一——「薩哈林Ⅱ」的負責者是薩哈林能源公司。這家公司背後,就有三菱商事的10%出資,三井物產的12.5%出資。因為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如何調配各種資源,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生存問題。而由於薩哈林項目的所在地離日本較近,作為日本的原油或是LNG(液化天然氣)的調配地非常合適,所以這次兩大商社的出資,對於日本的能源戰略中也佔有重要的影響。
作為日本最大的有線電視供應商,提供了高速網絡接入和多頻道電視等服務的Jupiter電信,其超過40%的股份掌握在住友商事手裡。住友商事是商社界中少見的國內業務實力力很強的商社,特別是擁有Jupiter電信和United Cinema,ASMIK王牌娛樂(電影製作公司。最近上映的電影《挪威的森林》在此製作)等傳媒事業,在媒體業界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像這類離普通消費者很近的娛樂行業,商社也有所涉及。
伊藤忠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擅長纖維製造,跟別的公司相比,服飾是它的強項。一個簡單的例子便是DESCENTE。DESCENTE是在日本國內經營運動服的大型企業,這個公司製造和銷售包括UMBRO和Le Cop Sportif,以及與公司同名的DESCENTE等各種運動品牌的服飾。現在伊藤忠商事向DESCENTE投資,成為它的關聯企業。
作為近年來商社事業的發展趨勢,許多商社將目光投向被認為利潤穩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上。特別是能夠運用日本先進科技的水事業,被認為最有前景。其中對水事業給予最大關注的是丸紅。丸紅在去年年末給安徽省一家著名的廢水處理公司注資,開始進入中國的廢水處理行業。這是日本企業在國外的初次嘗試,也是決定今後亞洲水事業走向的重要標尺。
結語在多個大型跨國項目中,決定其能否實現的,就是「商社」。下次,我將會更進一步深入探討商社的業務,內容從前輩訪談到筆試,面試對策,逐步延伸。
作為支援中國學生在日本就職的專業機構「職得JAPAN/職得日本」,官網中有更多日本生活情報,前輩就職經驗,就職信息以及企業人事高端訪談,並可在線進行適職測試,更多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