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影響深遠的經典韓劇,《大長今》一定榜上有名。
《大長今》是韓國2003年MBC出品的韓劇,劇情講述了一代奇女子徐長今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朝鮮王朝歷史上首位女御醫,被中宗賜於「大長今」稱號的故事。該劇獲得2004年度韓國收視率冠軍,並形成收視熱潮,席捲亞洲。這部劇是不少觀眾看的第一部古裝韓劇,可謂是經典之作。
《大長今》雖然是部歷史古裝劇,但敘述重點不是宮廷鬥爭、不是帝王將相,而是一個底層女性的成長、奮鬥歷程,開創了韓劇史上大女主劇的先河。
《大長今》能夠獲得巨大成功,除了劇集本身的「故事好、結構好、畫面好、演技好」,還在於主人公長今個人獨特的光輝藝術形象,她的身上包含了一個完美女性具備的許多品質:美麗、智慧、真誠、上進、堅韌。
長今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她自始至終以一顆仁愛之心化解身邊恩怨,用努力換取成果。即使經歷磨難無數,也永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對使命的堅守。長今追求美好純真,在逆境中勇敢拼搏,用自己的努力收穫了事業和愛情上的成功。
《大長今》的一個顯著藝術特色就是對儒學思想的成功詮釋。這部劇將傳統的儒學思想融入到長今的個人形象塑造上,使得儒學魅力在無形之中為觀眾所接受,並產生了對傳統美德以及儒學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儒學起源於中國,古代中國的主流思想正是儒學文化。中韓兩國自古以來,山水相連,文化交融。韓國的文化,受到我國傳統文化深遠的影響。如今的韓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公認的「儒學樣板國家」,「儒家文化國家的活化石」。
作為韓國文化的輸出者,韓劇將儒學的魅力展現的淋漓盡致。韓劇的儒學魅力是融合了歷史傳統與現代自由民主於一體的魅力,是包含民族性與世界性於一體的魅力。
本文將從韓劇《大長今》中主人公長今的個人形象出發,來闡述淺析經典韓劇裡的中國傳統儒學魅力。
長今的孝與悌:儒家「孝悌之義」思想下的情感表達
儒家十三經之一《孝經》裡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孔子也說過:「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孝悌」更是作為仁之根本,可見「孝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非常重視孝悌,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孝」,是指晚輩對長輩、子女對父母的尊重與孝順;「悌」,則是指同輩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的友愛。
「孝悌之義」被韓國人視為傳統美德,這一美德在韓劇《大長今》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長今為什麼從小就堅持一定要進宮當宮女,而且立志成為御膳房的最高尚宮?因為是受父母的臨終遺命。
長今的父母因為宮廷鬥爭蒙受不白之冤,遭人迫害。長今的母親臨終之前,將自己所受的冤屈寫在了一封書信裡,希望長今能夠做到御膳房的最高尚宮,有朝一日為自己平反昭雪。另外長今母親也在宮廷的退膳間裡藏有自己的飲食手札,希望長今也能夠沿著自己的夢想之路走下去。母親雖然不在了,但每當長今看到這份飲食手札時,就會感受到母親的氣息,仿佛母親就在身邊。
長今將母親的臨終遺命牢牢記在心裡,時刻不忘為母親洗刷冤屈的志向,這是「孝之始也」。而當她通過不懈努力成為朝鮮王朝歷史上首位女御醫,用自己的力量為母親平反昭雪、恢復名譽,這是「孝之終也」。
長今的「孝」還體現在與韓尚宮的師徒情深上。韓尚宮是長今母親生前的摯友,一直給予長今溫暖的呵護。她也是一位可敬的老師,充分培養長今在廚藝上的潛力,教她做人做事的道理,這一切都在長今的人格養成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對於長今來說,韓尚宮除了是老師,還是她的另一位母親,愛如山、恩如海。長今對韓尚宮極為尊重和孝順,兩人的關係就如同親母女一般。長今將恩師當做母親一般孝敬,這也是「至孝」。
長今的「悌」表現在她與連生的姐妹情深上。連生是和長今一起在宮中長大的姐妹,她對長今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長今能一路走來,這位閨中好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力量。
連生為了長今可以付出一切,而長今也為了保護連生甘願受罰。在連生遭遇難產,有生命危險的時候,又是長今的細心照料令連生脫離生死難關。
長今曾對連生說過:「因為有你的笑容,才讓我覺得未來還有希望。」她們之間這份至純至善至真的友情,令人感動不已。
長今身上的「孝悌」魅力,潛移默化的向觀眾傳遞了儒家「孝悌之義」的思想觀念。只有親其親,才能親他人,敬其親,才能敬他人。「孝悌」是個人修養的基本準則,也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
這樣富有內涵的主人公魅力,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心靈上的收穫,更有生活中的啟發和道德上的提升。
長今的守禮:儒家「以禮待人」思想下的行為舉止
《論語》中說:「人無禮,無以立」。「禮」在儒家思想中也極其重要,因為「禮」乃立身之本。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互促進,互為因果。以禮待人,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尊敬你。
以禮待人是韓國人生活中的基本準則,不僅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夫妻相敬、父慈子孝,在社會上的公共場合中,尊敬長者、禮重前輩、男女有別也成為人們自覺遵守的行為秩序意識。
這在《大長今》中,也有著十分清晰的體現。
長今在做御膳廚房的宮女時,對待每一位尚宮前輩,都做到尊敬敬重;即使是同輩的宮女,她也以禮相待,敬語相稱。在面對她成長道路上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樣優秀的崔今英時,依舊做到「以禮服人」,從來沒有想過用不正當手段去打壓對方。後來她跟著首醫女張德學習醫術時,即使被對方屢次無理刁難,她還是彬彬有禮,以禮相待。
甚至在對待食物和食客的態度上,長今也懷有一顆守禮、重禮之心。
劇中有一個情節是明朝使臣來到朝鮮王朝訪問,御膳廚房的其他人都是準備的大魚大肉來款待,但長今聽說使臣患有「消渴症」(糖尿病),不宜吃過油過甜的食物。細心的她為使臣的身體狀況充分著想,給使臣做了利於他身體健康的食物。長今說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呈上對吃的人有害的飲食,這份「以禮善待食客之道」令使臣大加讚賞。
在愛情中,長今對內心所愛慕的閔正浩,也做到「發乎情,止乎禮」。兩人雖然互相深愛對方,但從來沒有逾越禮數的舉動。長今和他對視一下都會臉紅,最大的尺度就是擁抱對方。長今和他相知相惜,看似意味深長的對白是他們的情深義重和心有靈犀。
長今身上的「守禮」魅力,潛移默化的向觀眾傳遞了儒家「以禮待人」的思想觀念。「禮者,人道之極也。」以禮待人,是道德中的頭等大事,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只有明禮,才能做個有教養的人。
「禮」的魅力更像是無形之中的章法,約束著人們的行為舉止,使整個社會文明有序、秩序井然,人與人互相尊重。
長今的仁愛:儒家「仁者愛人」思想下的博愛之心
《論語》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念, 是中國儒家學派道德規範的最高原則,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
沒有了「仁」,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奉儒學為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的韓國,當然要在韓劇中大力傳播關於「仁」的儒家思想。
所謂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是具有大智慧、善良人格的人。關於仁的內涵,孔子認為主要有兩層:一是克己復禮;二是仁者愛人。對內克己,對外愛人,最終在思想和行動上符合禮的要求。
在長今的性格中,「仁」的體現可謂無孔不入。
她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身邊的一切,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勇於挑戰自我、磨鍊自我。
為了精進廚藝,長今會在宮裡搞各種研發。食材的搭配、營養價值,她都要仔細研究。學習醫術的時候,她跟著首醫女張德四處義診,攢積經驗。
當百姓和皇族遇到疑難雜症時,長今臨危受命,為了天下人民的福祉,以一顆仁愛之心,捨命嘗試那些前人沒有經歷過的治病方法。
長今的一生遇到過許多挫折和坎坷,但她從來不氣餒,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她持之以恆,堅定信心,激發自我的潛能,最後憑藉堅韌的毅力戰勝逆境。
長今的「仁」還體現在對待傷害自己的敵人的態度上。在自我成長、職位升遷、為母報仇、洗刷長輩們的冤情上,她的所有反擊手段都是光明磊落的,沒有公報私仇,沒有陰謀詭計,她用正義戰勝所有迫害和不公。
而到最後,長今放棄了身為宮廷女御醫的所有名利,選擇和丈夫女兒一起回歸平凡生活,於人生中尋求一份淡泊名利的平靜。
以上的所有,也正是「仁」之思想的深層次體現。
長今身上的「仁愛」魅力,潛移默化的向觀眾傳遞了儒家「仁者愛人」的思想觀念。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這種「仁」的魅力深深感染著我們的心靈,不僅能從主人公的身上學到堅韌的意志、仁愛的品質,更能在追名逐利的當下尋求一份返璞歸真的美好。
長今的「和合」: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和諧之道
《論語》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人合一的觀點是儒家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基本的思想。
「天」代表「真理」、「法則」,「天人合一」就是與人與先天本性相合,回歸自然、回歸大道。如果彼此間的平衡關係被破壞,那麼必將影響事物的發展。
在現代社會,無論是生態文明建設還是經濟文化發展中,「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依然被世人所推崇。這道儒家思想也被韓國人融入到韓劇中,並希望憑藉這種方式將「和合」理念傳播到每個人的心中。
「和」,指和諧、祥和;「合」,指結合、融合。「和合」的理念,是人類追求的自然、社會、文明中諸多元素之間的理想關係狀態。
《大長今》中,長今的許多學習故事,都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道。
長今剛成為御膳廚房的小宮女時,有一個用松針穿松子的練習,她選擇用心去體會和感受松針與松子之間的接觸,來訓練手上的力道和感覺。
長今還是御膳廚房內人時曾參加過一場御膳競賽。其中一道題目是用普通百姓都丟棄不用的食材來做出美味佳餚,以此來鼓勵收成不好的百姓。長今因為急於求勝而投機取巧,結果輸掉這場比賽。韓尚宮看出長今因為自負才氣而驕傲自滿,於是把長今派遣出宮,自行反省。
長今則從雲巖寺的處士那裡領悟到,美味佳餚其實並沒有什麼所謂的秘方,而是要回歸自然,用真誠的心做出來的。
再後來,長今通過醫女的考試接受培訓時,申必益醫師帶領她們去山裡,讓她們呼吸山野的清新空氣,將體內的濁氣排出,和自然之氣相通。
以上這些劇情,都是在傳達「和合」理念,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道。
長今身上的「和合」魅力,潛移默化的向觀眾傳遞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
「和合」的魅力傳遞出了人們親近自然、珍愛自然的觀念。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才能夠領會生命的語言,時時刻刻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結語
在韓劇《大長今》中,美麗、智慧、真誠、堅韌的長今,這個光輝奪目的藝術形象讓我們看到了韓劇中的中國傳統儒學魅力。
這份儒學魅力融合了歷史傳統與現代自由民主於一體,包含民族性與世界性於一體。中國的文化和世界的文化是相通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