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大清。
在美國人的主導下,英國在上海修建了長14.5公裡的吳淞鐵路,這也是中國的第一條鐵路。但是,在當時一些官員眼裡,鐵路破壞風水,還可能滋生叛亂。總之,危害「國家安全」。
後來,清政府花了20萬兩銀子贖回鐵路並將其拆除。
2020年,美利堅。
美國議員19億美元拆除華為、中興設備:
風水輪流轉,只是沒想到144年後給轉到美國去了。最主要的是,這筆錢還是從新冠疫情救濟款項裡拿出來的,用於資助美國境內的電信運營商,支持其移除華為、中興的電信設備。花救命的錢也要打壓中國科技公司,這很「人權」。
丨網際網路巨頭與網絡貧民
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篇用「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來描述當時的英國社會。而這句話也可以套用來形容美國:
這是最好的美國,這是最糟的美國
一方面,美國引領了網際網路的發展,擁有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世界級網際網路企業。另一方面,在美國,有那麼一群人卻很難享受到網絡帶來的紅利。在展開討論之前,需要說明的是,美國作為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領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請不要拿中國的數據和其對比。接入網際網路有兩個渠道,一是寬帶,二是行動網路。寬帶方面,美國的寬帶覆蓋一直是個問題。這在疫情期間尤其突出:
疫情期間4千4百萬學生家庭無法使用持續使用電腦在線學習
百萬學生在家無網可用......
這篇報導提到,在5200萬家庭中,7%的家庭(370萬戶)有時、很少或根本沒有網絡可用。在Statista.com統計的美國家庭寬帶使用排名中,倒數十名依次分別是:
波多黎哥,密西西比、新墨西哥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西維吉尼亞州、阿拉巴馬州、南卡羅來納州、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拋開飛地波多黎哥,其他九個州的位置分別如下:
圖中的綠色表示農業用地,顏色越深比例越大。再結合Statista.com2017年的人口密度分布(按縣劃分):
可以看出,這幾個州都屬於人口密度相對較大,農業用地相對較多的地區。用不上寬帶,用流量總可以吧。但其實,手機上網的體驗也不太好。去年,一名浙江傳媒學院赴美訪問學者「失聯」近50個小時,家人都急得報警了。後來,她在朋友圈澄清:
這麼來看,美國恐怖電影裡手機一直沒信號的橋段還是很寫實的。 農村信號不好,城裡的日子也不見得好過。前幾年中國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人家美國人地鐵上都在看書啊,中國人就知道玩手機」的言論。但事實是,不是美國人不想玩,而是沒法玩。上面浙傳學者「失聯」事件後,央視新聞《熱評》特約評論員徐德智就在紐約實測了一把網速。結果是,街頭、影院的信號和網速都比較差,時代廣場AMC影城裡網速只有28KB/S,基本的網頁瀏覽都做不到。行動網路不好,修基站啊!
丨1:1000手機信號和網絡,基本都是由運營商決定的,運營商修的基站越多,信號的網絡就越好。全世界有約600萬座4G基站,其中有460萬座在中國,約30萬座在美國。在人口大國中,中國的基站覆蓋率絕對是第一名。按美國總人口3.30億(截止2019年1月)計算,基站數量和人口比達到了1:1000。美國目前有三大電信運營商,分別是:AT&T、Verizon、T-Mobile。你可能還聽過Sprint,但它已經在今年4月與T-Mobile合併,並保留後者的名稱。它們在美國的信號覆蓋差不多是這樣:Verizon
AT&T
T-Mobile
以上數據來源:nperf.com
從圖上可以看出,各大運營商的覆蓋率在中西部都不是特別高,其中甚至留下了大片空白。歸根結底,美國的運營商都是私企,其基站的分布都是按照人口和市場來的。在大城市或者人口較密集地區才能保證利潤。這種思路與中國三大運營商不同,移動、聯通、電信歸根到底是國企,除了利潤還必須承擔一定社會責任。
因此,這三家也會在偏遠地區修建基站,前段時間他們還把5G基站修到珠峰上去了。當然,中國面積很大,在某些地區雖然可能無法保證上網體驗,但基本通話應該是沒問題的。美國私企沒有這種覺悟,畢竟不能做賠本的買賣,這也是美國信號覆蓋率低的根本原因。但是,肉雖然被巨頭吃完了,剩下的湯和骨頭也還不錯啊。所以,在巨頭不遠觸及的農村市場,一些小運營商就來接盤,他們也成為了廣大農村地區上網的希望。
丨骨頭難啃,但味道不錯美國的小型運營商非常多,按照維基百科的統計列表,粗略算下來有74家。這些小型運營商的業務非常「專注」,服務的範圍通常都很小。以其中規模較大的US Cellular為例,其覆蓋範圍也還是比較小:
nperf.com
有的運營商則只做某個特定州的業務,比如Union,其覆蓋範圍僅在懷俄明州和科羅拉多州部分地區:
nperf.com
再小型一點的,有的乾脆只做某個市或者縣的業務。從留存率來看,這些公司活得都不錯。只要存在規模需求,實現盈利還是能做到的。在用戶有限的情況下想要賺錢。就需要在成本上下功夫。小公司覆蓋範圍雖然不如三巨頭鋪得那麼大,但是該花的錢一分都少不了:通信設備、運輸、人工、維護等等。其他方面怎麼削減成本的我們不知道,但是在設備方面,這些小運營商都選擇了中國公司的設備。這些小運營商組成了鄉村無線通信協會,其中有大約1/4在使用華為設備。有一說一,華為和中興在通信設備領域做得還是不錯的,在一些細分領域都保持了可觀的市佔率。通信設備細分來說,一般包括以下領域:
比如,華為在企業和服務提供商(SP)路由器領域的份額以及接近三分之一:
據國外權威市場調研機構Dell'Oro Group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華為、中興聯手拿下了全球通訊設備市場43%的市場佔比。華為則以30%的市場佔比成為全球通訊設備市場銷量第一。至於美國政客們所說的安全問題,用郭德綱常說的這句「人嘴兩扇皮,反正都使得」來看就再合適不過了。去年,美國政府把安全問題炒得火熱,新華社看不下去,就採訪了一家小型運營商LHTC寬帶公司。LHTC總部位於賓夕法尼亞州西南部的斯塔爾斯敦鎮,為周邊7000餘個家庭和小企業提供電話、電視和寬帶網絡服務。其中有1600個服務對象完全依靠華為設備。總裁詹姆斯·凱爾對華為設備的使用體驗是:安全沒問題、性能挺可靠、價格很實惠、服務有保障。
中國公司的通信設備另一優勢在於:便宜。2012年的時候,中興和華為的無線網絡設備就因為價格比市場價低35%而受到歐盟的傾銷指責。價格一低,美國的小運營商們自然就趨之若鶩,因為他們的客戶很多都是「價格敏感人群」。美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在沒有接入網絡的人群中,有34%的人是因為價格太高。同時,接入網絡與否和收入密切相關:
便宜的設備能降低成本,還能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這不是雙贏是啥?
丨拆除通信設備,影響的不止網上衝浪美國政府在拆中國公司通信設備這件事上早有預謀,不僅自己拆,還攛掇自己盟友拆。從扣押孟晚舟開始,美國對華為動刀已經兩年了,除了將其加入各種黑名單,美國還遊說各國盟友,拉出了一條「統一戰線」抵制中國公司。拆設備要花錢,而且是一大筆錢,比如,俄勒岡州東部電信表示,更換價值50萬美元的華為設備可能要花費多達150萬美元。這種成本比對小型運營商來說是真的承擔不起。這也是散落美國各地小運營商們遲遲不下手的原因。這次美國政府幹脆拿出19億美元補貼運營商。但是,這筆錢多半是不夠的。況且,按照美國的行政效率,等資金到帳怕就要好幾年。畢竟,前兩年美國就在說要花錢拆除華為設備,而現在才決定掏錢。其實,美國自己是有通信設備生產商的,那就是通信市場的前霸主思科。不過,它的產品較於華為要貴,而價格問題又是運營商的死穴。即便找到了合適的代替產品,經過合同籤署、運輸、安裝、調試等步驟,最終完成時間可能需要3到4年。在這段時間裡,本就脆弱的運營商們或許會因此破產,而那些本來已經實現「網絡脫貧」的農村人口,怕是又要一下子返貧了。至於那些依賴農村運營商網絡的小企業,以及其創造的工作崗位,在美國政府看來或許沒有「國家安全」來得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