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我不太會欣賞電影,或者《八佰》沒用3D這種特效吧,看著場面沒有特別大的視覺震撼——很多人都說這部電影是戰爭題材的標杆。不過講的故事還不錯。
這部電影畢竟上映有十幾天了,網上專業的評論都存在。我只是說點簡單的感想。
這部電影爭論比較大,而且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是小資。
稱讚這部電影的,指責批評者是小資,說批評者活在幸福的生活中,完全忘記了老一輩的革命精神,所以看電影沒有任何感受。這些人裡面,包括一些退役的軍人。
批評這部電影的,指責稱讚者是小資。意思是說,導演管虎拍《八佰》是強行煽情,尤其是綁手榴彈炸鋼甲烏龜陣。第一個是去炸的,那叫犧牲。後面的那叫煽情了,因為不符合軍事常識。等等。說我們現在的導演,是為了拍抗戰題材強行煽情。
其實小資與小資,不只存在於電影領域,就是寫作領域也存在。
我並不覺得,寫底層百姓生活的作品,就是好的。我們其中的一些小資作家,因為生活得太幸福,不知道寫什麼題材了,所以就開始拼命地去寫底層,寫北漂,寫農民工,寫他們過得日子是多麼苦。強行煽情。
很多讀者就買帳,因為畢竟是寫了底層百姓生活嗎?畢竟反映了他們的生活,反正就是一個慘。只要突出底層百姓的慘就可以了。
但是你要寫校園欺凌啊,寫點出軌之類的事情,某些人就會說你是小資。校園欺凌算啥,老一輩受過的委屈多了,你被欺負一下就喊疼喊癢,矯情。你這樣的,就應該出生在60呢,知道什麼叫受苦。
出軌?就應該使勁批判,寫小三?應該寫她們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