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巨匠米開朗琪羅

2020-12-23 心之讀歷史

近幾個月來,誰也不知道在佛羅倫斯的一個院子裡發生了什麼事。人們在院子圍牆外經過時,總是能聽到鐵鑿敲打石頭的叮噹聲。在這個院子裡,放著一塊兒奇特的大理石。那還是以前的一位雕刻家雕鑿報廢后扔下的。石頭底部還鑿開了一個三角形的裂縫。儘管有幾個雕刻家曾來看過石頭,想把它利用起來,但都感到無從下手,又搖著頭走開了。一個尋常的星期1。1501年9月13日上午

一個叫米開朗琪羅的年輕小夥子手持鐵鑿大步來到這塊兒大石頭跟前。此次他在那裡苦幹了兩年半的時間,得到的報酬是400個金佛羅琳。市政府的官員對作品很滿意,決定將它放到市政廳的廣場上。40個人動用絞盤和滾木幹了四天,才把這尊叫大衛的塑像,移到了廣場。大衛是聖經中的以色列民族英雄。你們看到這是一尊高達5.3米的大理石裸體男子立像米開朗琪羅把牧羊少年大衛雕刻成一個即將出徵的健美的青年形象

他雙目炯炯,凝視前方,左手握著投石器,右手拿著一塊石頭,準備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米開朗琪羅將石塊上的缺陷都加以利用。石頭又高又薄,正好雕刻勇士的高大的身軀。而底部的三角形裂縫,又恰好成了兩條粗壯大腿中間的空隙。大衛雄健四肢上的每一塊肌肉,每一條血管都雕刻的維妙維肖。人生仿佛可以看到熱血正在勇士的軀體裡奔流。他是文藝復興時期對人的尊嚴和力量的頌歌。米開朗琪羅一四七五年出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卡普樂斯鎮

父親是鎮上的官員。他六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米開朗琪羅在學校的學習很糟糕,但愛畫畫兒回到家裡還往牆上畫,為此挨過父親的多次打罵。米開朗琪羅13歲的時候,被父親送進佛羅倫斯的一個畫室學藝。有一天,幾個學徒在欣賞老師的一幅婦女肖像畫時米開朗琪羅拿起鉛筆在畫上改了幾筆。老師雖然發現這魯莽的孩子改的很對卻不能容忍畫室有這樣一位天才的學生,於是把他趕出了畫室。他又來到佛羅倫斯富商美麗其開設的一個雕塑工程學藝。這是一所真正的藝術學校,收藏了大量的古代和現代的雕塑作品

經常有學者大師來此工作。米開朗琪羅在這裡學習了三年,接觸人文主義學者學習和臨摹藝術大師的作品。他在這裡學到了柏拉圖的偉大思想,熟悉了但丁的非凡詩曲。也受到了主人洛倫佐美第奇的器重。1492年洛倫佐去世,他的兒子不知道給米開朗琪羅安排什麼工作。一個冬天的早晨,他竟讓他在花園裡堆一個大雪人。於是年輕的雕塑家匆匆離開了佛羅倫斯,流落到羅馬。在羅馬離開朗琪羅完成了他的一件傑作,哀悼基督。聖母瑪莉亞的膝上抱著死去的耶穌給人的感覺是既悲哀又優美。

當這件雕塑陳列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時全城為之轟動。 人們認為這一傑作一定出自名家之手,絕沒想到,是一個剛滿25歲的青年的作品。於是呢,開朗琪羅在夜裡偷偷溜進聖彼得大教堂在雕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這是一尊唯一由米開朗琪羅籤名的雕塑。1508年,羅馬教皇公眾的心斯廷教堂要畫壁畫。這時的米開朗琪羅已是著名的雕刻家。一些嫉妒他的人故意向教皇提議讓米開朗琪羅來畫企圖讓他出醜。米開朗琪羅一再聲明自己是雕刻家,繪畫不是他的本行

但教黃固執的堅持要他來畫。米開朗基羅推辭不過被迫接受的任務。這是一項令人望而生畏的繪畫任務。

西斯廷教堂像一個黑暗狹窄的盒子,高度超過寬度。天花板被屋頂天窗分割的支離破碎,形成許許多多不規則的曲線和三角形。所有的800多平方米的天花板都要繪上宮廷畫在四年的時間裡,米開朗琪羅攀著梯子爬上腳手架,仰面朝天的躺著作畫。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像服苦役一樣的心情創作,常常廢寢忘食

當1512年底,最後完成這幅作品時年僅37歲的米開朗琪羅頸變成了一個彎腰弓背的老頭兒。這幅巨型繪畫取材於聖經創世紀,名稱就叫創世紀。人們抬頭觀看這部巨畫時好像看見聖經中上帝創造世界及人類始祖的故事正在天空中上演。意思是上帝創造天地人類墜落大洪水的故事。畫面上有300多個主要人物,個個莊重威嚴,栩栩如生,每幅畫都充滿著雕塑般的力量。創世紀轟動了整個義大利,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美術作品

1516年,米開朗琪羅完成了又一件著名雕塑摩西。摩西是古代猶太人領袖,帶領在埃及受奴役的猶太人逃出埃及。

摩西雕像雄偉異常。他的一條腿縮向後面,手裡握著銘刻著法典的石板,仿佛馬上就要從座椅上站起來,率領人民投入戰鬥。據說米開朗琪羅完成這尊雕像後,用木錘敲了他一下命令到好啦你站起來吧。米開朗琪羅60多歲時又開始新的工作當建築師。他設計和主持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工程

其中的大教堂圓屋頂是他的代表之作。直到今天這座高達133米的教堂圓頂,幾乎在羅馬城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1564年2月,雕塑家繪畫家建築師,米開朗琪羅死在自己的工作室,終年89歲。教會原想把他安葬在聖彼得教堂。而米開朗琪羅故鄉的人們設法把他的遺體偷偷的運了回去,隆重的安葬在佛羅倫斯的名人墓地聖克羅切教堂

相關焦點

  • 【文萃畫材】之藝術分享——米開朗琪羅雕塑作品鑑賞
    「我不是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我是米開朗琪羅.博納洛。」 米開朗琪羅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拉斐爾·聖齊奧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1564年在羅馬去世,時年88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以表達後人對他的尊敬。
  •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天才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朗琪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
  • 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達文西的藝術成就
    對,就是雅典人建造了很多精美雕塑和建築物的那個時代。這些耐得住寂寞的藝術家給世界藝術史帶來又一次的輝煌:他們建造了宏偉的建築,絲毫不遜色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廟和宮殿;雕塑家們製作的雕像幾乎和菲狄亞斯的雕像一樣美麗;古希臘作家的作品再次獲得世人的關注,被大量印刷。這種情景似乎讓我們又回到了雅典,回到了伯利克裡時代。所以,人們給這個時代起名為文藝復興時代。
  • 天水藝術 | 大師鑑賞 · 米開朗琪羅 · 文藝復興盛期的璀璨之星
    在此,他跟隨貝爾託多·迪·喬萬尼學習雕塑,並成為多納泰羅的學生。貝爾託多最先主要以青銅為雕塑媒介,後來米開朗琪羅宣布已經通過自學研習美第奇收藏的古典塑像而能夠創作大理石雕刻。不久米開朗琪羅離開美第奇家。此時恰值世紀之交,也是米開朗琪羅的早期創作階段。他早年的代表作品是大理石雕塑《哀悼基督》,訂件人是一位法國天主教徒。雕塑作為紀念碑被置於梵蒂岡老聖彼得的墓室之上。
  • 天水藝術|大師鑑賞 · 米開朗琪羅 · 文藝復興盛期的璀璨之星
    在此,他跟隨貝爾託多·迪·喬萬尼學習雕塑,並成為多納泰羅的學生。貝爾託多最先主要以青銅為雕塑媒介,後來米開朗琪羅宣布已經通過自學研習美第奇收藏的古典塑像而能夠創作大理石雕刻。不久米開朗琪羅離開美第奇家。此時恰值世紀之交,也是米開朗琪羅的早期創作階段。他早年的代表作品是大理石雕塑《哀悼基督》,訂件人是一位法國天主教徒。
  • 米開朗琪羅不到20歲時創作的作品,其簡潔與逼真令人心生震撼
    米開朗琪羅,《酒神》1496—1497,大理石雕塑,高207cm這座華麗絢爛的大理石雕塑是米開朗琪羅在不到
  • 異域檔案暹羅密碼:解讀雕塑中的經典
    異域檔案之暹羅密碼前一陣子播出的異域檔案之暹羅密碼中加入了鮮明的雕塑元素,使得這部劇有了一絲藝術氣息,劇中的雕塑個個都是藝術界無法超越的經典,小編帶你來走進第一個雕塑《大衛》(1501-1504)大衛全身,歷時三年,這是一座雲石人像《大衛》作者: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是一位偉大的雕塑家、畫家,也是詩人。
  • 恢弘與悲憫 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
  • 挑戰米開朗琪羅的天才貝尼尼:賦予大理石肉感,讓雕刻充滿人性
    他也表明了雕塑家一種新態度:不應該追求完美精緻的模仿工藝,而是在經過恰當規劃、草稿練習後,將最本能的動物運動最有力地釋放出來。明顯可以感受到米開朗琪羅的大衛,是靜止又完美的。他作為優秀的畫家,堅持認為雕塑可以像繪畫一樣,可以將抽象的感覺變為可見和可感的視覺效果。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當下的溫度與生動。而他的第三層身份——戲劇作家,讓他去思考,如何將雕塑轉化為一種展示身體戲劇的藝術表現形式。
  • 500年前,誰比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更受歡迎?
    按照12世紀的知識分類,繪畫、雕塑和建築都屬於重複性的「機械學科」,也就是那種聽著歌就能完成的沒技術含量的活。在人們眼中,畫家出售畫作,和雜貨商出售貨物沒什麼區別,他們都是身份卑微的人。人們甚至認為繪畫骯髒,一個貴族絕不會讓顏料弄髒雙手 。
  • 《孤注一擲值千金》記臺灣美女雕塑巨匠——廖迎晰
    尤其是雕塑家的作品一般費時費力,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值得慶幸的是,藝術家廖迎晰的經歷是可以用來被效仿和學習的。廖迎晰自嘲本科並非雕塑專業的,而是油畫。畢業以後做的第一份工作是設計。但是早在大學期間就喜歡做雕塑,及時是工作以後也依然在堅持。她的很多小件作品被策展人看中邀請參展。但是她想做大件的作品有沒有那麼多錢,家庭條件也一般,一事湊不出來。
  • 為中國精神造像 ——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
    這就要求雕塑家意在筆先、成竹在胸,內心世界裡預先就要有一個完整的美的形式,所以在創作的時候要非常果敢果斷,敢於把那些不應有的東西拿掉,正如米開朗琪羅所講的「從石頭中解放出生命」。而塑的過程,就是添加的過程,是加法,加上原本屬於作品的那部分。一般用石膏、泥巴等可塑的材料進行塑造。在無數次的、不斷的塑造過程中,雕塑家把自己的感覺、感受、感動、感悟塑造進去。
  • 西安大唐不夜城裡的大國巨匠都有誰?(最後一部分)
    音樂廳、美術館、影城、大劇院下面的塑像群是「武后行從」雕塑,這組雕塑向您展示的是以唐代著名畫家張萱的《武后行從圖》為創作藍本的武則天宮廷巡行的情景,中間被簇擁的便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施行統治期間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的選用人才,使唐朝國力不斷上升,這組雕塑連接貞觀廣場和開元廣場之間,上承貞觀之興,下啟開元之盛,完整地展示了大唐盛世氣象。我們還在雕塑四周安裝了祥雲氛圍裝置及立杆宮燈,融入新元素和新內涵,使街區藝術氛圍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更能彰顯唐代皇家氣派。
  • 義大利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十六句名言,創作與激情伴隨一生
    米開朗基羅(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
  • 【專訪】一代雕塑巨匠朱銘:大巧若拙 一生修行
    朱銘的雕刻人生,經歷了師從傳統廟宇雕刻大師李金川到中國臺灣現代雕塑大師楊英風的轉折,經歷了鄉土情懷到太極澄懷,從自然到人間的轉化,藝風雖變,初心不改,正如他所言「藝術即修行」,道在自然,心源為歸。朱銘《太極》,青銅,41×23×18cm,1995年30歲時朱銘拜入中國臺灣現代雕塑大師楊英風門下,開始了從傳統工藝雕刻到藝術創作的躍進。
  • 從天才到巨匠——畢卡索
    16 歲時的畢卡索,他開始不相信身邊人對繪畫的信口雌黃,在繪畫上,他心中的英雄是委拉斯開茲,在雕塑上,他的偶像是米開朗琪羅。不論是在藝術的學習創作上,還是自己人生的規劃上,年輕的畢卡索永遠不願和別人不一樣,他自信,有主見,有積極的計劃。 30 年代,西班牙爆發內戰,畢卡索的連續性的版畫《弗朗哥的夢幻與宣言》在這個時候誕生,表現出他對弗朗哥的痛恨和譴責。
  • 美國有個玩雙截棍的叫米開朗琪羅,日本的有雷歐,中國的經典
    本篇我們分享的主題是「美國有個玩雙截棍的叫米開朗琪羅,日本的有雷歐,中國的經典」!現在出現了很多精彩有意思的動漫和動畫片,漫漫君是從小看到大的,什麼動漫動畫片都看過。日本的、美國的、國產的都看過很多,而在其中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 (聚焦名家)一代雕塑巨匠朱銘:大巧若拙 一生修行
    工作中的朱銘  周迅在電影《撒嬌的女人最好命》裡感慨:「以前學雕刻時喜歡朱銘,因為他下刀極快,沒有絲毫思索。」然而大巧若拙,朱銘的那些看上去沒有思索沒有猶豫的利索,背後卻蘊含著他人生的曲折與厚重。  朱銘《太極對勢》,立體銅雕,左74×50×33cm,右61×69×43cm,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