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你決定了孩子學習各階段能否過好!當爹的都好好看看

2021-01-08 澎湃新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

小學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

小學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

小學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

初高中階段: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

中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價值觀比較研究報告》同時表明,這一現象在中國尤為明顯:

四國高中生認為對自己人生觀影響最大的是父母,把爸爸和媽媽排在第一位合計最高的是中國(75.7%),其次是美國(62.4%)、韓國(49.2%)和日本(39.8%)。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高中生把爸爸排在第一位(39.3%)的比例最高,是唯一超過媽媽(36.4%)的國家。

爸爸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孩子的人生方向需要爸爸幫著做出正確的「導航」,用理性的父愛去幫助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母愛給滿足感,父愛給方向感

父親和兒子之間確實有一種屬於父與子之間的語言。他們在一起可以不分長幼地打鬧、可以不斷觸碰對方的身體……

行為學家表示,父與子在打鬧中所進行的身體之間的接觸是父子之間所進行的一種深層次的溝通。

正是由於這種深層次溝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將要成長為像父親那樣的男人。

在父親身上,他們能看到自己的未來,他們會自覺地以父親為榜樣。

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家長的愛,但父愛與母愛完全不同。母愛細膩、溫柔,在母愛中,男孩能得到滿足感;而父愛博大、粗獷,在父愛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個小男孩長時間接觸不到父親,或者感受不到父愛,他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會迷失方向。

例如,長期接觸不到父親的男孩會產生女性化傾向。另外,在長期感受不到父愛的情況下,很多小男孩為了使自己有機會與父親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常常會用一些壞行為,如撒謊、偷盜、打架等,來吸引父親的眼球。當然,還有很多小男孩不惜傷害自己,以贏得父親的關注。

男孩是需要父親的,他們需要從父親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們需要模仿父親的行為來使自己成長為男子漢。

所以,為了男孩的健康成長,父親千萬不要以「工作忙」為理由而忽視了兒子。

父親的行為、語言以及思想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男孩,但並不是所有的父親都能成功地承擔「兒子榜樣」這一角色。

很多父親就常常在無意識中把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傳達給了兒子。

生活中,如果父親很少幫妻子做家務,那麼當母親要求男孩幫自己做一些家務時,男孩就會理所應當地拒絕。

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產生了這樣的思想:做家務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權不去幫忙。

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能飛多高

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孩子會下意識的去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後,會努力去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就是一個例子,曾紀澤以父親為榜樣,為人處世、做官做事都向父親學習。其後入朝為官,在政治事務中表現出不亞於其父親的能力。

曾國藩在處理外交事務——「天津教案」中,處置失當,名聲跌落谷底,曾國藩意識到外交的重要性,於是常常告誡曾紀澤要開眼看世界。

曾紀澤就學習外語,勢要在父親跌倒的地方爬起來。果不其然,曾紀澤在後來的外交事務中發揮出色,在新疆的領土爭端中捍衛了國家利益,成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外交家。

而且相對母親而言,父親一般不會溺愛孩子,他們往往給孩子指明一個方向,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達。孩子有較大的空間去發揮,也可以鍛鍊自立的能力。

所以,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無巨細的體貼照顧,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一個好的父親,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

孩子性別不同,父親角色不同

作為男孩的父親,如果你對做男孩的榜樣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妨借鑑以下幾種觀點和方法:

面對青春期的男孩,讓他們感覺到道德約束的力量。

大家都說青春期的男孩容易變「壞」,有心理學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會變「壞」,與他們是否與父親在一起有很大的關係。

對男孩來說,父親是強大的象徵,孩子會崇拜父親,對於青春期的男孩來講,父親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時刻束縛著兒子的行為。

男孩進入了青春期,母親的管教似乎已經對他們不起作用了。

有時,為了讓母親看清這種局勢,他們甚至常常向母親的權力挑戰。這時候,父親最需要做的是與母親站在一起,兩個人用同樣的態度教育兒子。

對於青春期的女孩,父親的影響比母親要大,除了父親的勇敢、寬厚等特點適應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徵外,女孩還可以從父親身上找到理想化的異性形象,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

一個缺乏父愛的青春期女孩,更容易從家庭之外的男性身上尋找父親般的關愛,特別是當這份關愛又突然失去時,孩子很難面對這種創傷和打擊。

孩子99%的成功來自爸爸1%的改變

從小到大,我爸爸一直信奉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爸爸!在我叛逆逃學的時候,他把我從「壞孩子」的邊緣拉了回來。

爸爸是車間配件工人,每天有上千個小配件需要處理,分配、檢查、出貨,早上5點多就要去上班,晚上經常還要加班到很晚。

特別是冬天,我醒來上學的時候,他早就已經走了,我準備睡覺的時候,他才躡手躡腳地進門,一個月幾乎都看不見爸爸幾次,那個時候我開始對爸爸心生不滿!

到了青春期時,身邊的小朋友幾乎個個和家裡做對,稍不順心就離家出走,我當然也要跟上夥伴地步伐。不寫作業、在學校和老師頂嘴、經常請假、甚至逃學……

終於有一天,逃課在網吧玩的時候被爸爸抓到了,他把我帶回家,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對我說了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爸爸!我知道問題出在我的身上,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接送你上學!」

就這樣,爸爸改變了十幾年來早已習慣的作息時間,實現了自己的承諾,這讓我再次感受到了爸爸的溫暖,因為爸爸那幾年無時無刻的陪伴,才讓我最終考上了重點大學。

如果你認為孩子有很多不好的習慣,要記住「想要孩子改變,首先要自己改變」。

孩子叛逆時,首先要自我反省,是不是花了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是不是真的花了心思去了解孩子。

孩子犯錯時,要先問清楚原因,然後再去解決,千萬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去責罵孩子,要學會給孩子留面子,做一個看似糊塗卻清醒的爸爸!

給青春期孩子父親的10個建議

當一個好爸爸從來不是輕鬆的事,你會需要更多責任感、鼓勵、溝通,以及家人、朋友、同事的幫助和諒解。

更重要的是加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下面十個建議適合家裡有青少年的家庭。

1.務必要儘可能發送簡訊、微信或電子郵件給他們

內容簡短而且重心放在他們和他們的生活上(考試結果如何?你跟XXX最近如何?新的老師教得如何?功課上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嗎?)。

他們剛開始可能不會有太大反應,但你只要持續做下去,他們會很重視的,儘管嘴裡可能不說。

2.加入社交網(微信、微博、QQ等)並且把青少年子女「加為好友」。

如果他們沒有立刻把你加入好友的話,不要在意,因為這種事情通常需要一些時間。

還有,儘量不要批評,因為社交網絡內容有時可能會有點不靠譜(大部分孩子不會去控制其他「朋友們」回復的東西)。

記住最重要的是,在千裡之外建立與加強你們的親子關係。

3.了解他們喜歡的遊戲

這年頭大部分網路遊戲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人對戰。如果你家青少年喜歡玩網路遊戲,那麼你可以和他們一起玩,甚至還可以和其他父子一起比賽。

4.寫一本簡短的書《給親愛的兒子(或女兒)的人生課》

每星期寫一些你從人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課程。別忘了寫下你如何學到這些教訓,這會使他們看起來倍感有趣,可以幫他們更了解你。

每寫完一章,就給他們看。務必讓內容個人化,並且適合孩子的閱讀年齡。你的子女需要從你的智慧中學習,而這是一個和他們分享的好方法。

5.支持他們的活動

假如青春期子女即將面臨一些大活動(例如畢業典禮、大型比賽或畢業晚會),不妨給他經濟支持,讓他能用非常特別的方式慶祝一番。

務必附帶一封信,說明你有多麼以他為榮,以及在這種大活動裡舉止得體有多麼重要。

6.儘量給孩子精心準備飯菜

一位爸爸從女兒上初二開始給她做早餐,一路堅持,直到高三了。

油條、稀飯、包子,一開始,他的目標是讓女兒「吃飽」。到後來,怎麼讓女兒「吃好」,成了他的「課題」。

每天,被幸福的味道叫醒,女兒說:「總是充滿期待。」5年來,女兒的性格越來越像他:樂觀、開朗、幽默,個子長到一米七多,早餐功不可沒。

7.每周有個愉快的交流時間

大到世界局勢、智能時代、工作困惑、學習瓶頸,小到喜歡的女孩,瑣碎的日常,每周空出一個小時的時間,破除父子的身份阻礙,像哥們也一樣來一場交心的談話吧,相信兩個人都能從中受益良多。

8.一起計劃下一次家庭旅行

想想在一起時要做什麼,同時也讓青春期子女參與計劃。一起做這些事情感覺會更好。

9.建立儀式感

在當地報紙或高中校刊上登一則廣告,傳達一個特殊的『我愛你』信息給子女。

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儀式感,傳遞出你想表達的信息。

10.務必讓生日特殊一點

這點適用於所有年齡的孩子(妻子也一樣)。儘管有時候青少年會表現出一副生日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樣子,特別是爸爸或媽媽不在身邊幫他們過生日時。

每一個人,即使青少年也一樣,都喜歡有人幫他過生日。一年只有一次,而且那一天永遠不會再回來,所以好好慶祝吧。

聲明

轉自家教智慧。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原標題:《父親,是你決定了孩子學習各階段能否過好!當爹的都好好看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1個好父親=200個老師,當爹的都好好看看
    從父親的身上,孩子觀察到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同時會思考什麼是獨立和勇敢。可以說,父親是孩子的獨立宣言,父親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父親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1、爸爸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爸爸的素質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高。
  • 1個好父親=200個老師,當爹的都好好看看!
    從父親的身上,孩子觀察到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同時會思考什麼是獨立和勇敢。
  • 要開學了 你和孩子準備好了嗎?一起來看看各階段老師們的建議
    距離秋季開學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如何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近日,記者採訪了不同階段中小學校的老師,看看他們都給出了哪些建議。  生活準備  各年級孩子都應該在家長的陪伴下共同選擇生活用品,包括書包、飯盒、水杯等,做到簡單、實用、美觀,不鋪張,不浪費,不攀比。尤其是一年級的新手爸媽,可以在學校的指導下為孩子準備相關的生活用品,並教會孩子管理好自己的物品,不丟三落四。  學習準備  其他年級的孩子,應該一如既往地在老師的指導下準備好所需的學習用品。
  • 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小貓動物觀察日記範文合集10篇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這一天裡都收穫頗豐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在心智成熟之後,會努力去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就是一個例子,曾紀澤以父親為榜樣,為人處世、做官做事都向父親學習。其後入朝為官,在政治事務中表現出不亞於其父親的能力。曾國藩在處理外交事務——「天津教案」中,處置失當,名聲跌落谷底,曾國藩意識到外交的重要性,於是常常告誡曾紀澤要開眼看世界。曾紀澤就學習外語,勢要在父親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 家長在孩子英語學習的各階段的角色與作用
    ■腦中有理論■ 心中有目標■ 手中有資源■ 腳下有路線1. 3-5歲啟蒙階段在啟蒙階段,家長要參與得多一些,越大就越放手。家長自身要對學習英語有熱情。家長的熱情和要求是孩子學英語的第一動力。在有條件的家庭,家長要身體力行,在情境中跟孩子說一些簡單的生活日常用語,繪聲繪色地給孩子讀分級讀物。
  • 致父親節:怎樣才能做一位好父親?優秀的父親都經歷過這四個階段
    ,去別人家菜園拽黃瓜吃、拔大蔥,這些看起來很不「淑女」的行為,我都做過,而且不止一次。媽媽不在了,但我的父親,卻給了我雙倍的愛,溫柔中藏著堅定,或許這就是單親家庭中,父愛的特殊表達方式吧!好父親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是優秀的父親、好父親呢?不知道你心裡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但我知道,不會有統一標準答案的。
  • 孩子的英語學習你規划過嗎?注意好這5個階段,成就中英雙語精英
    文 ▎Hi說英語圖 ▎圖蟲創意及自創親愛的朋友,如果說「用10年時間,培養一個精通中英雙語的孩子!」你願意接受這個使命嗎?10年,3650天,87600小時,想想我們的英語學習之路,對於80後來說,都是初一開始,初一到大學畢業剛好10年時間,這10年你的英語學的怎麼樣?
  • 孩子是父親的影子(爸爸必讀)
  • 李玫瑾坦言:孩子能不能「學習好」,看看就知道,原因挺真實
    實際生活中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全發麵的培養,成績不能當成唯一評判孩子的標準,畢竟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有很多,不但但只能怪孩子。每個孩子在學習上面的天賦也各不相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可能他們會有屬於自己的其他領域也說不定。要如何看出來孩子適不適合學習,從這些行為出發就很容易理解。
  •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父親的愛決定母親的情緒!
    在公眾號下方的自定義菜單裡哦 01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最好的母親,應該是什麼樣子? 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個詞怎麼都繞不開——情緒穩定。
  • 孩子9歲前有30個敏感期,看看你的孩子正在哪個階段
    孩子已經開始運用自己觀察入微的能力了,如果他想攥什麼就讓他攥著吧,這可為孩子以後的探索能力打下了好的基礎哦!孩子的表現:語言的學習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這個階段,孩子會熱衷學舌模仿,也會有突飛猛進的語言表現力。建議:孩子一直在積攢語言的力量,從看爸爸媽媽說話的口型直到突然開口說話,這是自然賦予孩子的力量,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 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沒攤上好爹好媽!
    最近,嘴硬了很久的鄭爽家人終於出面表態,鄭爽爸爸道歉,說自己沒有好好的引導孩子,沒起到好的表率作用。也不知道是真的反省了,還是迫於輿論和官媒的壓力。鄭爽爸爸道歉的姿態依然高高在上,翹著二郎腿,好像一個老幹部在發出什麼通告,不得不說,一言一行中充滿了表演的含義,讓人感覺不舒服。百度App發文就此前在「鄭爽父親道歉視頻」擺放平臺logo一事致歉。
  • 都上初中了還不知道好好學習?這是孩子的問題,更是家長的問題
    如何讓一個不好好學習的初中生開竅?好多初中生,面對中考無動於衷,每天就知道玩。要讓孩子從不好學習到熱愛學習,這有一個過程,也有方法。初中階段的孩子,原本是對學習非常專注的,也對所學科目興趣濃厚。問題出在很多外界的人與事物,對孩子的學習產生了不利影響,其中最大的源頭有兩個:一是父母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與做法,另一個是手機、遊戲的影響。父母都希望孩子好好學習,為何卻成了阻礙孩子學習的因素?正是父母過於在乎孩子的學習,以至於將孩子的生活學習化,眼裡只有學習,久而久之,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與恐懼,學習主動性喪失。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請你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愛學習的天使
    沒有天生不愛學習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著無限的潛力,他探索簡單而有效的學習方法,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終身閱讀」、「親手勞作」、「以運動為本」等課程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能夠立刻實踐,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實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老師親自為這本書寫序,她驚訝於」教師原來可以這樣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
  •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決定他的命運是好是壞,不信看看你自己
    其實,這些都不是。上初中的時候,最好的朋友自殺沒了。她父母對她很疼愛,她自己學習也很好,以至於我很長時間都不知道她為什麼會想不開。她每天那麼喜歡笑,喜歡小動物,活的像一個太陽。很久之後,我才明天,她沒有一個健康的內在模式。在這個人人皆可能抑鬱的年代,每個人的生命都好像很脆弱,像是一陣風,一下子就沒了蹤影。
  • 12個習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有5個你就省心了
    為什麼孩子的成績總是上不去?那您有沒有想過,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差別在哪?首先,肯定不關智商的事!因為真正的問題出在孩子習慣上。  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 心理問答| 快期末考試了,孩子還不好好複習,我好生氣
    我總是跟他講,社會重視努力和競爭,你需要為自己負責,要上進。說的時候,他也聽得進去,可是過了一兩天就又回到老樣子了。我在單位執行力很強,偏偏對孩子的學習束手無策,真的很挫敗。回答:孩子快要期末考試了,本來應該認真備考的,卻混混沌沌,不似大人希望的有打算又肯努力,這讓你很焦慮。我想這種情況在父母中還是比較常見的。
  • 做個好孩子,每一天都應該是父親節
    今天是父親節,祝所有已當爹、即將當爹或者準備當爹的同學節日快樂。
  • 小學的閱讀能力,決定了孩子以後的學習能力372
    4 閱讀能力決定未來高度 這種損失到了初中就開始顯現出來,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那些小學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奪來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小學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
  • 好好做父親, 是男人最有價值的投資!
    作者: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本文來源:@孫雲曉的博客,出自孫雲曉和李文道合著的《好好做父親》(中信出版社)。我完全相信,絕大多數男人在做了父親之後都會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30年前,我有過這種強烈的體驗,緊緊抱著女兒柔弱的身體,無法不產生要保護孩子的天然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