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照鏡子都感覺自己在開直播。——黛西小姐,海外留學生,25 歲最近放在門口鞋櫃當鑰匙門卡收納(以及出門之前檢查一下眼屎)——Zoe,公關,34 歲給我安全感,妝容會更精緻,眼妝細節也更到位。——小鳴,廣告銷售,28 歲上淘寶搜鏡子,淘寶給我推了可以發光的這種,就貴 20 塊,我就買了。不化妝,擠痘痘也好用。——樹先生(男),網際網路公司戰略,30 歲不用這個鏡子化妝就是眼瞎,晚上還可以當床前燈。——季小安,博士在讀,29 歲最後能不能成為美妝博主我不知道,反正補光鏡我先配上了。——斑斑,美妝博主,22 歲
用別的鏡子,在家裡看著美美的,出去粉底都沒塗勻不是很尷尬嗎?——七妹,內容營銷&種草博主,25 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面 LED 化妝鏡成為了電商主播、美妝博主的標配,既能看清妝面,也能用來在鏡頭前補光。
在他們的帶動下 ,也有越來越多人將這類產品加入了購物車,LED 化妝鏡似乎成為了吹風機、電動牙刷乃至口紅一樣的化妝檯必備單品,僅在天貓平臺,這個品類在最近三年的增長都超過 100%。
傳統鏡子會有光源顏色、光線的偏差,有時無法看清細節和顏色,會出現妝容不均勻、化妝不夠精細、卸妝有殘留等問題,而 LED 化妝鏡則主打精準顯色、真實還原。
消費者千人千面,網紅單品的反饋也各不相同,有些消費者用過 LED 化妝鏡以後愛不釋手,發現自己從沒有這麼清晰地看過自己的臉,也有些消費者試用過發現用處不大,只把它當一面普通鏡子來用,還有相當一部分反饋是「沒法接受鏡子中的自己」。當然,還有更多消費者對 LED 化妝鏡的認知還停留在「直播裡見過」。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人間像素(ID lucanighttalk)本期「紅了」將講述的,就是這一面「魔鏡」背後的故事。
七妹第一次用上 LED 化妝鏡,是七年前在英國讀書時,被 YouTube 上的美妝博主種的草。
「我當時就一直覺得,我在宿舍裡看著很漂亮,怎麼出去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看了博主的介紹她才知道,是因為室內的光源和室外不一樣,妝化出來就不均勻。
博主當然也給了解決方案,一個自帶 LED 燈環的化妝鏡,售價 200 美元起。
「一開始我想我的天,什麼鏡子要 200 刀?」儘管價格超出預想,熱愛嘗試新鮮事物的七妹還是咬牙買了一個,從此就養成了用發光化妝鏡化妝的習慣,「用別的鏡子,在家看著好好的,出去一看粉底都沒打勻,多尷尬。」
甚至七妹後來畢業回國,也把那面鏡子仔細包裹好,塞在行李箱裡帶回了國。
回國後七妹在一個女性消費社區做運營,每天上天入地找新鮮的消費品分享給愛玩愛買的用戶。曾經用過的鏡子出了 400 美元一面的新品,七妹找來圖片和介紹分享在社區裡,也算是「種草」成功。
但是,那個品牌在國內沒有購買渠道,再加上價格昂貴,即使在主打高端消費的線上社區裡,這款 LED 化妝鏡也還算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單品。
五年前,市場還是一片空白
差不多在七妹回國的同時,廈門的一個原創設計品牌 MUID 已經開始琢磨,怎麼說服天貓上的燈具賣家,在店裡賣他們研發的一款新品:LED 化妝鏡。
「2015 年之前市面上有帶燈的化妝鏡,但結合的形式比較簡單,要麼是中間一面鏡子,兩邊加一些燈泡,燈和化妝鏡的結合比較分離,我們可能是第一家把燈跟鏡子結合到一個產品當中、使這個產品更家居化的。」MUID 合伙人陳貴文回憶說。
在研發出化妝鏡之前,MUID 的主營產品是夜燈,除了給淘寶、天貓店鋪供貨,也承接禮品貼牌的業務。做 LED 化妝鏡對當時的 MUID 來說,是因為一個偶然契機開始的設計,也帶著一些冒險的性質。
當時市面上帶燈的化妝鏡大多是不鏽鋼材質,平均售價僅為幾十元,他們設計的新款採用 ABS 材質,加上 LED 技術的迭代,單價一下子拉到了兩百元。
這款外觀設計在 2015 年拿下了專利證書,但不少經銷商拒絕了 MUID,有一位經銷商則試著將這款產品送上了淘寶眾籌。大家都沒想到的是,一下子就爆了。
僅第一批眾籌,銷量就超過了 30 萬。
那可能是中國消費者第一次在大眾平臺上了解到 LED 化妝鏡,一些美妝博主、消費 KOL 則將使用體驗發到了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媒體,一個原先不存在的市場,開始萌芽。
接下來兩年,MUID 都在解決供應鏈的難題。
電子產品的工廠幾乎都集中在廣東,但這個新出世的品類,沒什麼工廠有太多經驗,產能、良品率、技術迭代……MUID 的 2016 和 2017 年就這麼過去了。
除了給經銷商供貨,陸續有品牌找到 MUID 做貼牌加工,那兩年和 MUID 合作過的品牌有浦發銀行、百度、飛利浦、潮宏基等,將化妝鏡作為贈送給客戶的禮品,歐緹麗、瑪麗黛佳等美妝品牌則嘗試將 MUID 的產品和自己產品結合在一起,做成禮盒售賣。
只不過那時,找上門來合作的品牌,更多地稱呼這面鏡子為「化妝鏡檯燈」,在天貓上被歸入的品類還是家居產品。
而埋頭設計產品的 MUID 團隊,還沒來得及考慮自己做 C 端品牌。「團隊一年出 4-5 款產品,兩年也就十款,很難支撐起一個天貓店鋪。」陳貴文說;「那兩年僅僅是那一款產品就生產不過來了,當我們有足夠的產品數量的時候,做品牌就水到渠成了。」
資本來了
我們的視角從廈門再轉向深圳,另一個化妝鏡品牌 AMIRO 的故事則從深圳南山華僑城的一座民宅開始。
王念歐畢業與浙江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在職業生涯的最初幾年,他經營著一家工業設計諮詢、研發公司,為各種電子消費類公司做產品設計,服務過 50 多個量產電子產品。
那幾年的家用電子產品的趨勢之一,就是專業領域的家用化,比如電動牙刷原先是口腔診所裡用的儀器,被飛利浦做成了每天都用的產品,無人機原本是影視拍攝時才用的大型設備,被大疆這樣的品牌做成了個人消費品。
2015 年,他發現越來越多工業設計師開始關注女性市場,團隊決定要從化妝這條賽道切入電子產品。調研發現,80%的用戶平均要在鏡子前花上 20-30 分鐘。就像脫毛儀、美容儀從美容院走向家用,接下來的問題就變成了:如何讓專業化妝間裡的鏡子如何走向家用?
王念歐的想法打動了徐小平,獲得了真格基金的支持。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AMIRO 從一張概念圖逐漸成為量產的產品。經過了「光學公式」到-「光學工藝」-「光學產品」的過程,終於打造出了還原明星化妝室光效的高清日光鏡。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AMIRO 從一張概念圖逐漸成為量產的產品。產品正式上線之前,AMIRO 團隊找來小紅書上的美妝達人內測,邀請她們成為鏡子的「首席調光師」,將鏡子的幾檔光源調到最適合化妝的光源,最後定了正午太陽光、辦公室冷光源、約會光三檔。
用首席設計師酈軻寫在設計手記裡的話說:「女生化妝護膚離不開鏡子與燈光對於容顏的精準反饋,這就像植物生長離不開太陽。」
也是在社交媒體獲得一定曝光的同時,AMIRO 積攢下了早期的天使用戶,也開始了收穫消費者認知的旅程。
2017 年 8 月,AMIRO 的天貓旗艦店上線,產品就一款:LED 化妝鏡,品牌自己叫它「小白鏡」。
同年 10 月,AMIRO 完成由小米科技、順為資本領投的 Pre-A 輪融資,一年不到,AMIRO 又拿下了一輪清流資本和清晗資本的共同投資。
大品牌來了
市場並不會一成不變地等待新品牌長大。
2018 年雙十一,對 AMIRO 來說是一個裡程碑節點,單日銷量破千萬。
「天貓給我們評價非常高,說這是國內第一個品牌,能夠把一個新的品類做起來,就開始重視我們。」王念歐回憶道。
那個雙十一是天貓第十年做雙十一,天貓請來十位參與過雙十一的人,用「十年十人」的故事串起雙十一的十人,其中就有一年後爆火的「口紅一哥」李佳琦。
那時淘寶直播還沒火出圈,在場的媒體還不太認識李佳琦是誰,對李佳琦的帶貨能力幾乎沒有什麼概念,更多人記住的是李佳琦和馬雲 pk 直播賣口紅的那支視頻,擺在兩人面前的那面鏡子,就是 AMIRO 的小白鏡。
△馬雲 pk 李佳琦,面前擺著的就是小白鏡
雙十一結束之後,天貓做了一件事,將 LED 化妝鏡劃出單獨的分類,並將這個分類從家居生活轉到美妝個護。
從商品分類來說,這是從拖把、燈具、收納盒的分類,轉向了彩妝、脫毛儀、美容儀的分類,從客單價來說,這是從平均幾十元量級轉移到百元甚至數百元的量級。
一個新興的市場分類從萌芽、成型到爆發,也不過是一年之內的事。
AMIRO、MUID 等新品牌直接進入市場的同時,小家電巨頭美的、美妝品牌 3CE 等都在各自的天貓旗艦店推出了化妝鏡,光學技術領下的松下則乾脆在天貓開了一個新的旗艦店,專門銷售 LED 化妝鏡。
很少有人記得,這個連續三年在天貓保持翻倍增長的品類,五年前這還是一片完全空白的市場。
剩下的 3.93 億美妝用戶
AMIRO 有 75%甚至 80%的訂單都是在天貓、淘寶的渠道完成的,這並不是無心插柳。
從一開始,AMIRO 就決定將天貓店鋪作為形象展示的核心,品牌形象、產品理念都在天貓上發表。「要去女性消費者集中的地方,在這一點上,天貓和我們非常契合。」王念歐說。
找到和消費者溝通的方法,在王念歐看來和好產品一樣重要,進駐天貓讓他們在觸達消費人群上少走了不少彎路。
當年七妹斥「巨資」購買的化妝鏡品牌 simplehuman 將代工廠放到了中國,也開始嘗試著在天貓上銷售。而七妹自己,則是在 AMIRO 上線之後,第一時間買入了第一版產品,填補 simplehuman 壞掉之後只能在窗邊利用自然光化妝的空白。
留給整個化妝鏡市場的空白仍然巨大——佔據了天貓化妝鏡品類一半份額的 AMIRO,2019 年賣出了近百萬臺產品,但整個天貓的美妝護膚消費人群至少有 4 億。
在我們的調研中,隨手買了一個幾十元的發光化妝鏡,充過一次電後再沒記得用的消費者大有人在,聽說過、沒嘗試過的消費者也佔相當的比例。
「我的好姐妹跟我安利了很久,趁著這次搬家我才買了一個。」做廣告銷售的小鳴,從種草到實際購買,中間隔了一年時間。
不管是品牌還是天貓本身,都希望這個品類能更快滲透到主流消費人群。剛剛過去的兩天,天貓超級品類日推出了智能化妝鏡專場。剛剛度過自己五周年的 AMIRO 在兩天時間裡獲得超過 1 億用戶曝光。
正在開闢第二職業的國企職員斑斑在專場的「必買清單」裡給自己挑了一臺小黑鏡,最近開始嘗試做美妝視頻的她,把智能化妝鏡當作補光燈來用。「普通的環形燈也沒法看見自己,反正每個美妝博主都有,我就先配上。」
按照消費者在鏡子前停留的平均時長計算,LED 化妝鏡的未來,遠比化妝鏡更為廣闊。陳貴文認為,未來這類產品會更智能,比如根據當天的天氣、光線自動調整鏡子燈光。王念歐也提出,在光學科技這個領域上,品牌還有更多用戶需求可以挖掘、滿足。
而從天貓上成長出的新品類、新品牌,這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紅了」是我們的一個新欄目,挖掘那些「網紅」背後的推手故事,有什麼想在這裡看到的「網紅」景點、單品、流行語……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