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段子:
新賽季的曼聯,大家都覺得這也不行,那也不好,一句話,就是不夠行,不夠好,然而,罵著罵著,踢著踢著,我們居然發現,曼聯少賽一場,竟然排到英超第三了。
吃瓜群眾這樣說,曼聯名宿加裡·內維爾也如是想,在一片質疑聲中,我們仿佛又夢回了曼聯的魔性時代,只不過,這個魔性有點兒怪。
看曼聯的比賽,總覺得不那麼穩當,更不敢有過高的期待。
你說曼聯踢得差吧,曼聯晃晃悠悠,卻總能拿下比賽,我已經數不清曼聯本賽季有多少場次完成逆轉了,我甚至懷疑,曼聯的比賽,只需要看下半場。
說曼聯踢得好吧,關鍵時刻又接連掉鏈子,歐冠小組賽自毀長城的表現,很難不讓曼聯球迷踢桌子,摔椅子,英超這麼多球隊,只有曼聯歐戰小組賽鎩羽而歸,上賽季那麼費力博得一個歐冠名額,最後居然還是要去踢歐聯,換誰誰不生氣?
曼聯的表現,就像是坐過山車,不同之處在於過山車的軌跡比較固定,曼聯的狀態曲線,很難猜得透。
可偏偏這樣讓大家猜不透看不懂的曼聯,竟能夠收穫一場又一場逆轉的比賽,不僅沒有在殘酷的搶位戰中掉隊,反而一掃賽季初期的頹勢,不聲不響攀到了英超第三把交椅的位置,這是為何?
好多人或許都忽視了一點,曼聯的陣容雖然不夠好,但是並不算差,最重要的是曼聯的陣容厚度,尤其是中前場人員的儲備,也是英超首屈一指的存在。
現在的曼聯,陣容厚度真的很強。鋒線有馬夏爾、拉什福德、格林伍德、詹姆斯、卡瓦尼……而且大多數是可以支持快打旋風的速度型突擊手,在密集賽程下,至少體能是有所保障的。
中場有博格巴和B費這樣的雙核大腦,新賽季更引入了範德貝克作為補充;後腰位置則是麥克託米奈和弗雷德這樣不惜體力奔跑的掃蕩型戰士;除此之外,陣中更有馬蒂奇和馬塔這種經驗老道的家中至寶。單看這些中場的名字,也是好多球隊羨慕不來的。
只有後防線上的人員儲備稍差,不過好在曼聯的中後衛組合,本賽季出勤率還是蠻高的,馬奎爾和林德洛夫的組合,雖算不上頂級,但是敢說比他們好的球隊,也不多。
曼聯賽季初期表現不佳,一是因為賽前集訓做得不夠,球隊進入狀態較晚;二是因為B費驅動的模式開始被對手針對。
然而,隨著賽程的深入,曼聯陣容厚度的優勢就漸漸顯露出來了。當曼聯中場沒有博格巴的時候,依舊可以排出弗雷德+麥克託米奈+B費的鐵三角;擁有博格巴,中場更是蘊含一些變化,既可以讓博格巴繼續和弗雷德+麥克託米搭檔,就像他在法國國家隊那樣出任左中場,又可以安排博格巴和馬蒂奇出任雙後腰。
前場球員的搭配形式也相當豐富,格林伍德和詹姆斯可以輪換一條邊,老將卡瓦尼也可以當個替補奇兵出任一下單箭頭,馬塔更可以在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盤活一下前場進攻。
人員儲備上的充足,讓曼聯很少會在排兵布陣上出現捉襟見肘的情形,索爾斯克亞不是一直在強調「幸福的煩惱」麼?
然而,兵精糧足的曼聯也絕非沒有隱憂,曼聯雖然陣容厚度足夠,但是前場同質化卻過於嚴重,除了老將卡瓦尼,任何一名前場球員,其實都是缺少背身拿球能力的。
博格巴雖然對於豐富戰術體系作用不小,位置上卻仍然顯得尷尬,和馬蒂奇搭檔雙後腰,後者已經從駿馬變成了老馬,覆蓋能力大不如從前,博格巴始終是個定時炸彈;和麥克託米奈+弗雷德搭檔三中場的話,曼聯鋒線的壓迫能力又不足夠,中鋒和邊路,總要缺一個人;不上博格巴,B費的單核驅動帶不起節奏的時候,越來越多,這都是問題,而且有些相衝。
細思起來,曼聯陣容方方面面的小問題其實不少,我們還沒有考慮到曼聯邊後衛孱弱的助攻能力,假如不上麥克託米奈+弗雷德,整支球隊的跑動能力也會大打折扣。
儘管曼聯能夠受益於陣容的厚度,一次又一次完成大逆轉,但是由於一些明顯的短板存在,如果球隊沒有進一步的升級改造動作,其高度終歸還是有限,歐冠小組賽出局雖然有其自身挖坑的因素,更多地還是其整體能力水平不足以支持其始終保持高水準的競技狀態。
但問題在於球隊這些年的引援操作,總感覺就像蓋一座沒有設計圖紙的大樓一樣,整體架構邊建設邊構思,蓋好了陽臺卻發現沒有衛生間,慌忙補上了衛生間,卻發現門是開在外邊,修修補補之間,發現這座樓居然還在重建。然後,總有一些捨不得丟棄但效果又不那麼明顯的貴重材料,曼聯的樓,不好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