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新手媽媽留言,詢問母乳餵養雙胞胎的經驗。如果你不把它當成是艱巨的任務,而是一種順其自然的彼此適應,那麼這段生活將是人生中絕佳的神奇體驗。所以,這篇也是寫得最走心的一篇,還被推薦到了水木首頁,受到了很多媽媽的好評。應邀舊文重發,歡迎轉載,感謝喜歡。
「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容易吧?」
「不,當然不是。」
西爾斯醫生說過:「寶寶最終會斷奶,有一天他會徹夜睡覺,這種高需求的育兒階段很快就會過去。寶寶在你床上的時間,在你懷裡的時間,吃奶的時間在人的一生都非常短暫的,但是那些愛與信任的記憶會持續一生。」 我不是超級媽媽,做不到全母乳雙胞胎到三歲。我更不是母乳黨,從不認為奶粉和國產鮮奶是洪水猛獸。我只是個平衡型媽媽,母乳雙胞胎一年,自然離乳。有奶就全力以赴,沒奶就順其自然。母乳結束後孩子以奶粉餵養為主,兩歲半以後主要以國產液態鮮奶為主。下圖是我的母乳餵養階段,相信您會做得比我更好。 寶貝剛出生,我所在的醫院只允許媽媽親喂,奶瓶發現了要沒收。孩子要盡力吮吸,如果實在不夠,可以把衝好的奶粉放在注射器裡,在媽媽親餵時,將導管同時插進孩子嘴裡輔助餵奶。在最初的十幾天裡,我的初乳是這樣金黃色的,嘗了嘗,橘子味。
我的臨床新媽媽,因為有輕微乳頭凹陷,便痛快花了一桶奶粉錢,請了醫院的開奶師調理,滿月便全母乳了,餵奶時奶水經常噴灑到孩子臉上。
我沒有做人工開奶,打算先喂喂看。兩個孩子奶量需求很大,雙胞胎又有追趕生長的特點。所以,我回家後混合餵養了很久。出院到家,不忍心看著娃餓得直哭,我便趕忙加了奶粉。朋友說雙胞胎同時母乳很難,你不如選擇一個瘦弱點的母乳餵養,強壯些的奶粉餵養。可是,看著他倆嗷嗷待哺的小樣兒,選擇誰呢?雖然哥哥出生時稍微重幾百克,但倆人都是瘦瘦的皮包骨頭,比同齡單胎寶寶來說都算偏弱。所以我決定還是儘量均衡吧,有福同享,有奶同食。剛抱著寶寶出門曬太陽。分別見到一個月大的小花包被弟弟和三個月大的藏藍包被哥哥。大家一聽我是雙胞胎都羨慕不已,一旁哈欠連天的我只能無奈苦笑。我想,如果我的寶寶明白羨慕是怎麼一回事,他們也許更羨慕被全母乳餵養和全天候呵護的寶寶,不用等待、不用忍耐、不用被別人的哭聲驚吵了美夢。
為了克服母乳混淆,我橫下決心,把奶瓶收起來,對寶貝採用「掛餵」的方法,用嬰兒背巾把寶貝掛在身上,娃只要想吃,不管你餓不餓,隨時可以供應母乳。媽媽累得像被掏空一般。飢餓才是人類進食的信號。即使是珍饈美味,設若無論你餓不餓只要抬嘴就能吃到,也不會太珍惜吧。可當時被無休止的勞累整得暈頭轉向的我,竟然沒有意識到這麼簡單的道理:
「掛餵」勢必產生厭奶。
由於掛餵產生了過度餵養,寶寶一直都是吃得很飽很撐的狀態。甚至消化不良發低燒兩天。退燒之後,孩子徹底厭奶了。作為新手媽媽,我不知應該少食多餐還是一頓餵飽。少食多餐寶寶睡得少,總是餓。一頓餵飽有時候連玩帶哭抱餵躺餵能持續一個小時,倆寶加起來就是倆小時有時候夜裡起來親餵不吃瓶餵不吃奶粉不吃就吃手....你們是上天派來故意玩兒我的吧?雖然是賭氣的話,倒是點醒了我。對啊,寶貝餓一會兒也餓不壞,撐著倒容易生病。於是,我們嚴格限制餵奶時間和間隔,一次餵奶限制在20分鐘,不管吃了多少就停止,間隔三小時再喂。最開始,寶貝哪裡習慣,一個小時後就開始吭嘰,兩個小時就開始大哭。我忍不住想抱起來趕緊喂,爸爸堅持原則,抱起孩子輕拍他的背安撫:
「寶貝,我知道餓的滋味不好受,肚子裡空空的,對吧?你要記住這個感覺。你看,你已經忍耐了一大半時間了,還有一小會兒就可以吃奶了。這次要很認真地吃啊,儘量快快地多吃一點,要不然一會兒又有餓的感覺了!」
寶貝在他的安撫下,哭哭停停,到最後已經沒力氣了,趴在爸爸肩頭無精打採地半眯著。
終於熬到三個小時,我趕緊接過孩子餵奶,寶貝就像幾天沒吃飯的小狼,拼命吸吮,二十分鐘已經把奶全吸空了。吃飽了以後,迷迷糊糊地睡了三小時,睜眼又是一頓狂吃,管你是親餵還是瓶餵呢。幾天下來,厭奶和混淆的霧霾,很快就被飢餓的大雨洗刷乾淨了。我並不認為全母乳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但增加奶量的確對寶寶和媽媽都好。所以,有一些增量經驗分享:
孩子吃完,我通常都會把剩奶用吸奶器吸乾淨,讓大腦永遠感覺泌乳量供不應求,刺激分泌,保持全空全滿的狀態。我習慣一邊用單邊電動,一邊用手動。比雙邊電動要節約很多,卻靈活好控制。電動吸奶器不便宜,但比喝奶粉便宜得多哈。
很多育兒書裡寫增加母乳最好的方法是充分休息。我一直想不通徒手養育雙胞胎的母乳媽媽,上廁所都像打仗,如何「充分休息」?
如果睡眠不足真的會降低產量,我至少可以保證醒著的時候要精神放鬆。放鬆就會產奶。在育兒的手忙腳亂中,心情要跳脫出來,想想再怎麼累也是越來越好。別看現在孩子們一副熊樣,三五年後兩兄弟就會穿著整潔的白襯衫攜手上幼兒園,多麼令人欣慰,眼前這點小困難就算不了什麼了。推著寶寶出去散步的時候,沐浴和煦的春風,跟老公嘻嘻哈哈地聊會兒天,再順道買點兒鮮亮的瓜果梨桃;寶貝睡了以後上網買兩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吸奶時順便看兩眼我是歌手;上廁所時翻一頁村上春樹……
你去查吧,甭管什麼東西,只要能入口,都有人說它會回奶。即使像我這樣真的吃了韭菜、燕麥之類第二天泌量明顯減低,只要停食兩三天就能恢復。 產假休完,我要去上班了。朋友建議我:你應該申請多休息一段,不然一上班奶量肯定減少了。你家離單位又遠,中午沒法回來餵奶,很快就沒法全母乳了,到時候娃還得加奶粉。夜裡四點半,小二醒來吃奶。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迷迷糊糊一睜眼,發現他已經頭歪著睡著了。給他擦擦小嘴,他忽然醒了,睜著眼睛看著我,黑夜裡閃爍著一點點光芒。我輕輕地說:睡吧?寶寶。他竟然衝我甜甜一笑,似乎在感謝似的,然後滿足地閉上眼睛睡了。
頓時困意全無,心都融化了。好吧,一切都值了。
孩子經過出牙期的焦慮不安後,安穩地睡整覺了,不需要夜裡再醒來喝奶。白天他們主要用奶瓶喝奶粉,最後幾滴母乳也完成歷史使命。乳腺專家來單位講課,說不用特意回奶,就這樣慢慢地讓身體吸收吧。於是我把吸奶器消毒打包送給了剛生寶寶的同學。
現在回憶起母乳時光,我覺得很感謝寶寶們。你們從沒有用小牙齒弄傷我,似乎學會了如何溫柔地索取。你們是那麼自然地經歷離乳,沒有用哭鬧拒絕奶粉或液體奶。現在你們兩歲多了,有一次躺在我身邊指著我前胸,好奇地問:「這是什麼呀?」我知道,你們忘記了。是的,我不需要你們記得,那些拼盡全力的日日夜夜,我已經享受過了。我只希望,在你們長大後,無論飛躍廣袤世界,以及歷經生活滄桑,都會在心底保有一份最初的芳香,那是母乳流淌在你們身體裡的,溫暖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