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篇看哭了你的水木十大:雙胞胎媽媽的全母乳之路

2021-02-19 雙胞胎協奏曲

  最近有不少新手媽媽留言,詢問母乳餵養雙胞胎的經驗。如果你不把它當成是艱巨的任務,而是一種順其自然的彼此適應,那麼這段生活將是人生中絕佳的神奇體驗。所以,這篇也是寫得最走心的一篇,還被推薦到了水木首頁,受到了很多媽媽的好評。應邀舊文重發,歡迎轉載,感謝喜歡。

「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容易吧?」

「不,當然不是。」

  西爾斯醫生說過:「寶寶最終會斷奶,有一天他會徹夜睡覺,這種高需求的育兒階段很快就會過去。寶寶在你床上的時間,在你懷裡的時間,吃奶的時間在人的一生都非常短暫的,但是那些愛與信任的記憶會持續一生。」  我不是超級媽媽,做不到全母乳雙胞胎到三歲。我更不是母乳黨,從不認為奶粉和國產鮮奶是洪水猛獸。我只是個平衡型媽媽,母乳雙胞胎一年,自然離乳。有奶就全力以赴,沒奶就順其自然。母乳結束後孩子以奶粉餵養為主,兩歲半以後主要以國產液態鮮奶為主。下圖是我的母乳餵養階段,相信您會做得比我更好。  寶貝剛出生,我所在的醫院只允許媽媽親喂,奶瓶發現了要沒收。孩子要盡力吮吸,如果實在不夠,可以把衝好的奶粉放在注射器裡,在媽媽親餵時,將導管同時插進孩子嘴裡輔助餵奶。在最初的十幾天裡,我的初乳是這樣金黃色的,嘗了嘗,橘子味。

  

  我的臨床新媽媽,因為有輕微乳頭凹陷,便痛快花了一桶奶粉錢,請了醫院的開奶師調理,滿月便全母乳了,餵奶時奶水經常噴灑到孩子臉上。

  我沒有做人工開奶,打算先喂喂看。兩個孩子奶量需求很大,雙胞胎又有追趕生長的特點。所以,我回家後混合餵養了很久。出院到家,不忍心看著娃餓得直哭,我便趕忙加了奶粉。朋友說雙胞胎同時母乳很難,你不如選擇一個瘦弱點的母乳餵養,強壯些的奶粉餵養。可是,看著他倆嗷嗷待哺的小樣兒,選擇誰呢?雖然哥哥出生時稍微重幾百克,但倆人都是瘦瘦的皮包骨頭,比同齡單胎寶寶來說都算偏弱。所以我決定還是儘量均衡吧,有福同享,有奶同食。
  西爾斯的育兒手冊裡介紹了同時母乳的橄欖球法。媽媽腋下夾著寶寶,雙手分別託住兩個寶寶的頭,參見下圖。  我覺得這可能適用於有些力氣的嬰幼兒。可是對於滿月寶寶,他們連尋找奶源並且牢牢銜住都很費勁,更別提那些高難度動作了。我幾乎用上了所有的枕頭墊著,弓著腰,託著兩個小腦袋,動都不敢動。一會兒,左邊滑出來了,一會兒右邊又吃不著了。急得兩個小傢伙哇哇大哭,我也筋疲力盡。
  經過親身試驗發現,輪流抱著餵並不適合雙胞胎這種作息神同步的生物。寶貝經常同時餓哭,那架勢好像半分鐘也等不得。於是,我用吸奶器把母乳事先吸好,放在奶瓶裡。若是娃同時餓了,一個親喂,一個由家人幫忙用奶瓶餵母乳。下個時段再換過來。
  為此,我要準備吸奶器、溫奶器、儲奶瓶等。雖然麻煩點,但兩個小傢伙都能美美地喝飽母乳。
  更為重要的是,爸爸不會只在一旁束手無策,而可以親自參與餵奶了。沒有什麼比這個互動更親密溫柔的了。  看了很多親餵慣了不吃奶瓶的經歷,我本以為瓶餵母乳能為日後上班背奶做準備,誰知道還有母乳混淆這回事。寶寶發現用奶瓶喝奶比較痛快省力後,便開始拒絕親喂。每次費力吸幾口發現流量不多時,立刻撇嘴大哭。後來發展到一碰我就扭臉掙扎,一碰奶嘴就咕咚咚猛吃。我傻了,被動物貪婪趨利的屬性驚呆了。

  剛抱著寶寶出門曬太陽。分別見到一個月大的小花包被弟弟和三個月大的藏藍包被哥哥。大家一聽我是雙胞胎都羨慕不已,一旁哈欠連天的我只能無奈苦笑。我想,如果我的寶寶明白羨慕是怎麼一回事,他們也許更羨慕被全母乳餵養和全天候呵護的寶寶,不用等待、不用忍耐、不用被別人的哭聲驚吵了美夢。

  為了克服母乳混淆,我橫下決心,把奶瓶收起來,對寶貝採用「掛餵」的方法,用嬰兒背巾把寶貝掛在身上,娃只要想吃,不管你餓不餓,隨時可以供應母乳。媽媽累得像被掏空一般。

  飢餓才是人類進食的信號。即使是珍饈美味,設若無論你餓不餓只要抬嘴就能吃到,也不會太珍惜吧。可當時被無休止的勞累整得暈頭轉向的我,竟然沒有意識到這麼簡單的道理:

  「掛餵」勢必產生厭奶。

  由於掛餵產生了過度餵養,寶寶一直都是吃得很飽很撐的狀態。甚至消化不良發低燒兩天。退燒之後,孩子徹底厭奶了。作為新手媽媽,我不知應該少食多餐還是一頓餵飽。少食多餐寶寶睡得少,總是餓。一頓餵飽有時候連玩帶哭抱餵躺餵能持續一個小時,倆寶加起來就是倆小時有時候夜裡起來親餵不吃瓶餵不吃奶粉不吃就吃手....你們是上天派來故意玩兒我的吧?
  娃爹看著我被兩個小傢伙搞得精疲力竭,有點生氣地說:「他們飯來張口慣了,乾脆多餓一會兒!」

  雖然是賭氣的話,倒是點醒了我。對啊,寶貝餓一會兒也餓不壞,撐著倒容易生病。於是,我們嚴格限制餵奶時間和間隔,一次餵奶限制在20分鐘,不管吃了多少就停止,間隔三小時再喂。最開始,寶貝哪裡習慣,一個小時後就開始吭嘰,兩個小時就開始大哭。我忍不住想抱起來趕緊喂,爸爸堅持原則,抱起孩子輕拍他的背安撫:

  「寶貝,我知道餓的滋味不好受,肚子裡空空的,對吧?你要記住這個感覺。你看,你已經忍耐了一大半時間了,還有一小會兒就可以吃奶了。這次要很認真地吃啊,儘量快快地多吃一點,要不然一會兒又有餓的感覺了!」

  寶貝在他的安撫下,哭哭停停,到最後已經沒力氣了,趴在爸爸肩頭無精打採地半眯著。

  終於熬到三個小時,我趕緊接過孩子餵奶,寶貝就像幾天沒吃飯的小狼,拼命吸吮,二十分鐘已經把奶全吸空了。吃飽了以後,迷迷糊糊地睡了三小時,睜眼又是一頓狂吃,管你是親餵還是瓶餵呢。幾天下來,厭奶和混淆的霧霾,很快就被飢餓的大雨洗刷乾淨了。
  羅伯特哈夫說:「沒有人能一貫正確,大部分時間能夠正確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經常用這句話安慰自己。對於我所走過的諸多彎路,我並不感到懊悔。更何況壞事可能會變成好事。例如厭奶期寶貝需要的奶量較少,我的糧倉得以休養生息,而後成功實現了全母乳餵養。
  到四個月時,我的奶量已經達到每天2000mL。餵過兩個小男孩夜奶之後,睡幾個小時還能吸出500mL來。

  我並不認為全母乳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但增加奶量的確對寶寶和媽媽都好。所以,有一些增量經驗分享:

  孩子吃完,我通常都會把剩奶用吸奶器吸乾淨,讓大腦永遠感覺泌乳量供不應求,刺激分泌,保持全空全滿的狀態。我習慣一邊用單邊電動,一邊用手動。比雙邊電動要節約很多,卻靈活好控制。電動吸奶器不便宜,但比喝奶粉便宜得多哈。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多喝水就能增加泌乳量。白水即可,當然還可以木瓜燉牛奶、甜酒湯圓、鯽魚湯等。  除了多喝水,還要吃好三頓飯。因為有夜奶的消耗,我會在早餐吃得最多,例如下圖:  每個人增加母乳量的營養食品不同,找到最適合你的。比如我喝過羊肉湯後第二天就會井噴。
  優質蛋白有很多載體,不一定非喝豬蹄湯。我喝了一些,真的會發胖。
  我的同事全母乳二寶到三歲,她保持母乳量的方法是喝紅棗銀耳湯。又不增肥,味道還好。

  很多育兒書裡寫增加母乳最好的方法是充分休息。我一直想不通徒手養育雙胞胎的母乳媽媽,上廁所都像打仗,如何「充分休息」?

  如果睡眠不足真的會降低產量,我至少可以保證醒著的時候要精神放鬆。放鬆就會產奶。在育兒的手忙腳亂中,心情要跳脫出來,想想再怎麼累也是越來越好。別看現在孩子們一副熊樣,三五年後兩兄弟就會穿著整潔的白襯衫攜手上幼兒園,多麼令人欣慰,眼前這點小困難就算不了什麼了。推著寶寶出去散步的時候,沐浴和煦的春風,跟老公嘻嘻哈哈地聊會兒天,再順道買點兒鮮亮的瓜果梨桃;寶貝睡了以後上網買兩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吸奶時順便看兩眼我是歌手;上廁所時翻一頁村上春樹……

  你去查吧,甭管什麼東西,只要能入口,都有人說它會回奶。即使像我這樣真的吃了韭菜、燕麥之類第二天泌量明顯減低,只要停食兩三天就能恢復。  產假休完,我要去上班了。朋友建議我:你應該申請多休息一段,不然一上班奶量肯定減少了。你家離單位又遠,中午沒法回來餵奶,很快就沒法全母乳了,到時候娃還得加奶粉。
  我想了想,沒事吧,孩子已經添加輔食了,奶量需求減少。我只要堅持晚上親餵白天按時吸奶,應該不會有大礙。
  於是我背上冰包和吸奶器就歡歡喜喜上班去了。乘坐地鐵不用過安檢,一句「您好,瓶子裡是母乳。」就能順利通關。一見到同事,心情大好;每天上班午休時去健身房跑步或瑜伽,這些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彌足珍貴,我真是掰開揉碎了過。
  後來,工作逐漸繁忙,有時候一開會就錯過了吸奶時間,漸漸地奶量果然減少了。眼看著家中冰箱凍奶告急,我便在母嬰店買了幾桶奶粉回去。混合餵養的寶寶也很健康,我也不必太強求自己追奶啦。畢竟除了餵奶,媽媽還要做很多事,把每件事做得比較好也就行了吧。
  但是我還是期待自然離乳,而不想去人為回奶。哪怕只能餵一頓,或哪怕只能在夜裡起到一點安撫作用,也繼續餵下去。孩子在六七個月的出牙期,夜裡經常煩躁不安地醒來,喝幾口奶好像就能緩解牙齦的不適,我便在半夢半醒中把哭鬧的寶寶攬在懷裡。摘自那時的微博:

  夜裡四點半,小二醒來吃奶。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迷迷糊糊一睜眼,發現他已經頭歪著睡著了。給他擦擦小嘴,他忽然醒了,睜著眼睛看著我,黑夜裡閃爍著一點點光芒。我輕輕地說:睡吧?寶寶。他竟然衝我甜甜一笑,似乎在感謝似的,然後滿足地閉上眼睛睡了。

  頓時困意全無,心都融化了。好吧,一切都值了。

  

  孩子經過出牙期的焦慮不安後,安穩地睡整覺了,不需要夜裡再醒來喝奶。白天他們主要用奶瓶喝奶粉,最後幾滴母乳也完成歷史使命。乳腺專家來單位講課,說不用特意回奶,就這樣慢慢地讓身體吸收吧。於是我把吸奶器消毒打包送給了剛生寶寶的同學。

  現在回憶起母乳時光,我覺得很感謝寶寶們。你們從沒有用小牙齒弄傷我,似乎學會了如何溫柔地索取。你們是那麼自然地經歷離乳,沒有用哭鬧拒絕奶粉或液體奶。現在你們兩歲多了,有一次躺在我身邊指著我前胸,好奇地問:「這是什麼呀?」我知道,你們忘記了。是的,我不需要你們記得,那些拼盡全力的日日夜夜,我已經享受過了。

  我只希望,在你們長大後,無論飛躍廣袤世界,以及歷經生活滄桑,都會在心底保有一份最初的芳香,那是母乳流淌在你們身體裡的,溫暖和善良。

相關焦點

  • 雙胞胎媽媽所經歷的睡眠故事
    小土叨叨:這是篇雙胞胎媽媽的分享,作者是兜兜娃娃媽,很多人都羨慕雙胞胎,但雙胞胎也辛苦加倍
  • 【慶福媽媽愛心號召】你們家寶貝喝不完的母乳,能幫助到這對失去母親的雙胞胎兄弟
    有一對失去母親的雙胞胎兄弟需要母乳哺喂,親愛的慶福媽媽,如果您還在母乳哺餵並且有多餘的母乳,請聯繫我們留下您的姓名
  • 雙胞胎早產一個多月 30多位哺乳媽媽接力供奶(圖)
    自從5個月前,張晏早產誕下一對雙胞胎兒子,這位高齡媽媽就面臨著奶水不足的問題。為了實現母乳餵養,她不得不求助其他哺乳媽媽們。「母乳餵養是對寶寶最好的禮物。如果不是30多位媽媽無私的愛,我的寶寶早就斷奶了。」張晏說,等將來孩子們懂事了,她一定會告訴兄弟倆,他們身上匯集著30多位「媽媽」和她們的家庭濃濃的愛心。
  • 雙胞胎寶寶,六個月後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差別很大
    小麗和丈夫戀愛多年,在結婚不久,小麗就懷了寶寶,在產檢的時候,還被查出來是雙胞胎,小麗一家特別高興。小麗的老公很喜歡女孩,所以小麗在懷孕的時候就希望是女孩,最後小麗生下一對雙胞胎,一兒一女,讓很多人羨慕不已,兒女雙全,小麗的丈夫也是很激動,興奮了好多天,不過新的問題來了,普通人母乳都不夠兩個孩子,何況小麗很瘦弱,所以小麗的奶水,餵養兩個孩子根本不夠。
  • 乳頭凹陷母乳不足,我家寶寶母乳餵養的坎坷路
    寶寶出生第一天,我躺在病床上,護士過來說寶寶吸吸媽媽母乳,於是就把寶寶抱到我眼前吸母乳,結果寶寶張開小嘴含來含去就是含不住,嗷的一嗓子哭了……護士過來一看,直接說,你這是有些內陷,寶寶含不住,先餵奶粉和水吧,別出黃疸。當時我直接楞掉了,什麼乳頭內陷?從來不知道還有這個說法(原諒我的無知吧),於是眼睜睜的看著寶寶被餵了奶粉。
  • 我不會告訴你媽媽經歷的這些,只因為你叫我媽媽.這些媽媽的哺乳照和母乳餵養故事
    ‍恩茵媽媽  母乳餵養時間:目前556天「我開心的給你乾淨的肚臍裡擦碘伏,突然好難過,竟然把眼淚流下來,你從此就完完全全是個獨立的小人了吧寶貝,這個我在你身體裡唯一的印記也不見了,你那麼清晰的開始長大了,別太快了,媽媽想多陪陪你,寶貝聽話。」
  • 【範瑋琪曬冷藏母乳】氣溫升高,哺乳媽媽凍存母乳注意4個要點
    範瑋琪表示,之前看到別的媽媽整個凍庫的母乳存活,自己卻只能夠兩個寶貝吃,真的是羨慕不已。不過作為雙胞胎的媽媽,範瑋琪還能有多餘的母乳能夠凍存,已經很厲害啦。中國農業大學功能乳品實驗室胡長利博士也建議哺乳媽媽可將吃不完的母乳,用吸奶器吸出來冷凍保存,留給寶寶以後食用。39育兒提醒哺乳媽媽,凍存母乳是好事,但在凍存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以免母乳被汙染,影響寶寶的健康。1.注意不同條件下母乳的保存時間母乳因為營養豐富,很容易變質,因此一定要注意保存時間。
  • 什麼牌子的奶粉最接近母乳?能恩全護解決媽媽的後顧之憂
    寶寶6個月之後,由於產假放完了,所以我就踏上了我的職場媽媽之路了。在還沒有正式開始之前,我還一直覺得自己是可以寶寶、工作兼顧得很好的,但萬萬沒想到真的是累成了淚人~可能因為壓力太大又加上上班了就吃飯不定時,自己營養不足夠了,奶水自然也越來越少。
  • 為愛出發,我是母乳指導——雙蛋媽
    照顧倆男娃,上門幫助媽媽解決問題,回家轉換成媽媽的角色陪伴寶貝,學習的時間全在深夜。看書、聽課、看文章,但是居然不覺疲憊,充滿好奇和鬥志。是你們給了我成就感和職業自豪感,和不斷前行的動力當乳頭凹陷的兩位媽媽發來成功的親餵的文字和感受時,我真的哭了,特別開心。光著膀子加油幹,成了我字典裡的名言
  • 寫滿小字的母乳袋,那是媽媽的味道
    四川新聞網消息(杜爽 杜佩聰 許可 文/圖)不足月就出生的小豆芽,剛來到這世界就住進了眉山市人民醫院的新生兒監護室,還沒好好在媽媽懷裡躺會兒就暫時被分開,這的確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小豆芽32周就早產,身體各個器官都尚未發育成熟,所以,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滿足其生長發育,促進各組織器官的成熟,還要預防治療過程中出現營養缺乏和過剩,保證神經系統正常發育,所以,我們希望儘量用母乳餵養孩子。」 主管醫生鄭莉佳告訴家長。為了讓孩子快些回家,寶媽寶爸也非常配合,每天準時給孩子送上帶著媽媽味道的新鮮乳汁。
  • 【感動520】母乳媽媽「餵」愛表白,哪一句觸動了你的心?
    每個新生命的來臨,都會喚起媽媽們從心底深處蔓延而來的無盡感動。那一刻,她們篤定將為寶貝傾其所有。
  • 雙胞胎媽媽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然而媽媽可不是這麼容易噠~更何況還是雙胞胎的媽媽!今天速報醬就為所有準媽媽,準爸爸們備上一份日本孕婦產品List,還不快來買!買!買!每一頁上面的文字會告訴你當周寶寶的情況,以及你身體的變化。孕媽媽可以在書籍中記錄這特殊的9個月,書籍共40頁,每頁代表一周,隨著頁面的的翻閱,肚子慢慢的擴大隆起,準媽媽可在空白的地方隨意塗寫記錄懷孕過程中的幸福、擔憂及激動。
  • 寶寶「犯奶癮」的樣子,只有母乳媽媽才懂:又哭又鬧往媽媽懷裡鑽
    寶寶「犯奶癮」的樣子,只有母乳媽媽才懂:又哭又鬧往媽媽懷裡鑽!前一陣子,有位母親,單單給孩子戒奶,便覺得心煩意亂,吃盡了苦頭。尤其夜裡孩子飢餓時,喊著哭著要奶吃,做母親的既心疼又無奈,就鐵著心不去管他,結果孩子踉蹌著爬到她身邊,一直往她懷裡鑽,她看著心疼孩子,但又狠下心來,不去管他。
  • 不餵母乳的媽媽都是「假娘」?這三類媽媽不適合母乳哺育,別強求
    婆婆見狀冷嘲熱諷地說:「天天雞湯、魚湯喝了不少,可你這奶水一點也沒漸長,孩子餓成這樣,你這當媽的也太不負責任了,不知道還以為你是個假娘呢」。聽到婆婆這麼說,閨蜜內心很是難過,誰不願意讓自家孩子吃飽飽的,奶水不足自己也是很著急。
  • 我是母乳媽媽,我不需要你的同情!馬伊琍一篇長微博戳中無數媽媽的心
    脹奶後胸硬如石那又麻又重又酸的痛,乳腺塞住時的乳腺炎,讓母乳媽媽全身酸痛、發燒、忽冷忽熱的折磨;等孩子長牙時,被小牙齒磨出傷口,即使每餵一口都像刀在割,還是得熬過去的皮肉痛,媽媽們都得一關一關撐過來……還有上文提到大家對馬伊琍胸部下垂的吐槽。在這些吐槽裡,不乏旁觀者的唏噓之聲:「為了孩子,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為了餵個奶,連形象都不要了,也是拼了……」No!
  • 新生兒多久餵一次母乳?如何判斷是否吃飽?迷茫的新手媽媽看過來
    昨天去表妹家看表妹和新生寶寶,正好遇到寶寶再哭,舅媽讓表妹給寶寶吃奶,表妹婆婆說還差5分鐘才2個小時,等2小時再給寶寶吃奶,因為表妹婆婆的一句話,寶寶只好不停地哭。舅媽向我抱怨,表妹的婆婆規定2個小時給寶寶餵一次奶,有的時候,寶寶睡得正香,為了給吃奶,只好開啟各種逗醒模式,彈腳底、捏耳朵,寶寶是醒來了,但是也會哭一場。
  • 長篇總結|從開奶到斷奶過程22個問題全解讀 讓母乳餵養之路走得更...
    耗時大半個月的時間,看了三本育兒書,100多篇文章後,結合自身經驗體會,終於整理完了這篇文章。文章中很多內容都是在不同醫生科普文章中進行再三求證的結果,因為實在太擔心好心辦壞事了,這樣的事情每日都在發生,我不想成為其一。
  • 美德樂吸奶器丨與時俱進,用實力和品質守護媽媽們的母乳餵養之路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媽媽可以學到更為科學的育兒知識,全社會對母乳餵養也越來越重視。更多人願意選擇一款吸奶器,作為母乳餵養的得力助手。選擇哪個品牌,成為媽媽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作為吸奶器行業的鼻祖,美德樂一直與時俱進,用實力和品質守護媽媽的母乳餵養之路。
  • 白白的分娩日記(三)母乳之旅
    >這篇日誌拖了好久,也醞釀了許久。我記得看寶寶第一次吃奶粉時,我在一旁哭了,因為她剛開始很不願意吃,阿姨餵的時候她特別不情願,吃的時間也特別特別長…或許在有的媽媽看來,我太感性了,沒什麼可哭的,奶粉又不是毒藥。但也許有的媽媽能懂這份心情…就是覺得自己很沒用。
  • 女人的這種痛苦就連章子怡也躲不過 | 純母乳兩年到自然離乳的曲折之路
    珍貴的初乳倒掉了熬過手術臺上的艱難數小時後我被迷迷糊糊推到了MICU護理,當初因術後持續輸液消炎,母乳無法給寶寶喝。即使再了解初乳的重要性,和出生時開奶的注意事項也無用武之地。真可謂人算不如天算,你熟記排練好了再多劇本,生活也不一定按你預想中來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