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財力的有機結合,需要匯聚各方力量。企業家是社會化扶貧的重要力量,扶貧濟困更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為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貢獻企業力量,國內普惠金融踐行者PPmoney萬惠集團日前深入鄉村一線考察,為集團三農業務板塊尋找新的優質項目。
7月6日上午8時,PPmoney萬惠集團三農事業部負責人俞蘭帶領工作人員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何琳及博士程碩一同前往廣東雲浮市雲城區南盛鎮開展考察調研。
此次考察調研是PPmoney萬惠集團與高校合作的又一新動作。「在和何琳教授商討過程中我們發現,因為高校的性質,她能有效對接到一些有需求的鄉村資源,而我們企業方則可以利用這些渠道,通過科技金融手段實現精準助農,為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不到、服務不好的中小農戶,解決生產資金和銷售渠道的困難。通過校企雙方的合作,共同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萬惠三農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說。
當天,調研組一行在南盛鎮黨委書記餘淇興、副書記鄒鈺鑫等人的帶領下,參觀了南盛鎮大窩村、黎明村兩個村落。了解當地農作物種植情況的同時還對銷售、推廣工作提出建議。
參觀大窩村辣木種植基地時,萬惠三農事業部工作人員發現,雖然當地種植的辣木有頗高的主營養價值,但知名度卻不高,針對這一問題,萬惠三農事業部工作人員建議,藉助平臺力量幫助產品進行品牌推廣,提升農產品知名度,擴大銷量。「辣木的枝條可以做成煲湯料,葉子可以做成辣木茶,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產品。現在人們都著重養生,農戶做好食品相關安全認證。並使用正規包裝,我相信平臺推廣能給農產品帶來更大銷量。」
一直以來,農村金融都是金融服務實體農業經濟的重要戰場,也是企業履行社會公共責任的重要渠道。針對鄉村振興工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明確提出,要建立有效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
作為「網際網路+信用三農」模式的倡導者,萬惠三農致力於踐行國家普惠金融理念,打通農村金融服務。萬惠三農以「投資收益+實物獎勵」的創新模式,在黔東南、韶關南雄、雲浮羅定等地進行項目實踐落地,並根據農戶、農企的不同需求量身打造不同項目,如單純資金募集、精品農產線上展示等,幫助農戶、農企融資,打通農產品銷售和推廣通路。據最新數據顯示,萬惠三農上線項目超過50個,為諸多農戶、農企融資超過650萬元,間接受益農戶超2000戶。
萬惠三農始終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念,投入大量資源推動農業生產者「觸網」,幫助農戶、農企完善農業「網際網路+」的銷售環節,切實幫助弄齊農戶脫貧致富,以實際行動推動鄉村振興。目前,集團在廣東、廣西、貴州、河南等地均落地了一些支農助農項目,足跡遍布十多個大中城市,行程超過26萬公裡。
天河區第九屆人大代表、PPmoney萬惠集團董事長陳寶國表示,推動鄉村振興需要「政產學研金服用」各方攜手參與,近期PPmoney萬惠集團在踐行普惠金融的道路上和不少高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互動,今後集團將持續加強在這一領域的投入,不斷以實際行動服務三農、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