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幫扶補短板 加力築牢脫貧路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知心幫扶補短板 加力築牢脫貧路

——廣東中山紮實推進與雲南昭通扶貧協作紀實

永善縣雲南菜人家食品公司車間。餘兆宇攝/光明圖片

鹽津縣中和鎮艾田村石壩子三角梅基地,農作人員在幹活。餘兆宇攝/光明圖片

雲南昭通靖安新區的搬遷群眾在製作奶茶。新華社發

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

光明日報記者 王忠耀 吳春燕 張 勇

「外出務工人員超過200萬人的昭通市是勞動力輸出大市,也是人才弱市,將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迫在眉睫。」雲南省昭通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琴的一席話,道出了昭通市人才短板和困境。「雖然昭通市擁有豐富的勞動力,但人才力量較弱,在一些關鍵領域,仍面臨著缺乏人才支撐的困局。人才是昭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實現從接受『輸血』到自主『造血』的關鍵要素。」張琴說。

2020年10月,廣東省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症施策,組織中山市專家、博士走進昭通。5天行程裡,中山市專家、博士團分組行動,深入走訪當地產業和民生項目,行走裡程近1000公裡,為當地發展把脈。

在對口幫扶的昭通鹽津、大關、永善和綏江四縣全部脫貧摘帽後,中山市出臺了《2020年中山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全面加力行動方案》,打通補平短板弱項,著力鞏固脫貧成果。截至2020年11月,中山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1.92億元,實施「兩不愁三保障」協作項目434個,選派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483名,引進43個產業項目落戶昭通,援建產業園區6個,建設扶貧車間31個,實際完成投資26.85億元,採購和銷售昭通農特產品6.19億元,幫助31763名貧困群眾實現就業增收。組織全市25個鎮街及社會各界力量結對幫扶昭通16個鄉鎮、38所學校、13家醫院、182個深度貧困村,實現對口幫扶縣、縣級學校、縣級醫院和182個深度貧困村「四個結對幫扶全覆蓋」,幫助當地24.76萬貧困群眾擺脫貧困。

中山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1.92億元,實施「兩不愁三保障」協作項目434個

中山選派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483名,幫助昭通建設扶貧車間31個,31763名貧困群眾實現就業增收

中山組織全市25個鎮街及社會各界力量結對幫扶昭通16個鄉鎮、182個深度貧困村,幫助當地24.76萬貧困群眾擺脫貧困

 1.精準拓寬求職出路

來自昭通市綏江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龍泉偉,是2020年春節後第一批到中山市的務工人員。2月中旬,他乘坐中山昭通兩地免費接送專車,和100多名老鄉一起抵達中山市南頭鎮,進入廣東奧馬冰箱有限公司生產一線工作。

這是龍泉偉第二次來到中山務工。2018年,剛滿18歲的龍泉偉就曾在奧馬冰箱工作過。今年春節期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龍泉偉滯留在家,當得知中山市派出專車接送昭通務工者返崗時,他毫不猶豫選擇回到中山。當來自中山的勞務機構到村裡做宣講時,龍泉偉更是現身說法,向村民們推薦中山。這次同行到中山的老鄉中,就有4位是經他介紹的。

「當地群眾外出工作的意願比較強烈。」中山市志合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綠娥從2017年起就通過中山駐外勞務工作站,參與中山昭通兩地的勞務協作工作,在昭通走村入戶,開展招聘會和就業政策宣講活動,將一批批務工人員送進中山企業工作。

在與企業對接過程中,李綠娥發現企業出於社保購買條件等考慮,普遍將招聘年齡設定在48歲以下,這就將大批有外出務工意願的當地群眾排除在外。「在實際招聘中,『超齡』務工人員的求職意願更為強烈。」李綠娥說,經過溝通,中山企業對昭通老鄉們的入職條件也放寬了,50歲以上的人員也可以在中山企業找到適合的崗位。

中山市給昭通群眾帶來的,不僅是就業機會,更是授人以漁的發展技能。

吃飯時間到了,位於中山市東區的海港城酒樓迎來客流高峰,後廚裡,只見廚師用大鐵勺翻炒著鍋中的食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式陸續上碟。這裡也是昭通學子學習粵菜技藝的地方,此前,已有多批來自昭通市貧困縣的學子到此學藝。

來自昭通市鹽津縣的周永丹志在成為一名「粵菜師傅」。2017年,通過中山市幫扶,周永丹從昭通來到中山市技師學院旅遊服務系烹飪專業學習,成為首批進修學習粵菜烹飪技巧的昭通學子。

「來之前沒有吃過正宗的粵菜,來了之後通過學習已經愛上了粵菜。」由於家庭原因,周永丹初中畢業後就不再升學。2017年,當中山市職業教育扶貧工作隊伍來到鹽津縣招生時,求學心切的周永丹馬上報了名,如今已取得了中式烹飪中級工的資格,近期正準備高級工的考試和成人高考。

從2017年起,包括周永丹在內,中山市技師學院旅遊服務系烹飪專業已招收了3批次30多名昭通學生。針對昭通市每年有近4萬名初中畢業生不能進入高中學校就讀的實際,中山市9所公辦職業學校從2017年起,每年招收昭通學生到中山市免費就讀,畢業後可在中山市推薦就業。

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科科長鄧新山表示,4年來共有2703名昭通籍學生在中山市9所公辦職業學校就讀,2017年首批入學的531人今年畢業,已走上工作崗位。

2.把車間、醫院開到家門口

早上8點鐘,在海拔1400多米的山腰上,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壽山鎮麻柳灣社區的頤壽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熱鬧了起來。

安置點居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光琴來到小區生產車間。這裡是中山市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頤壽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的所在地。2020年6月,楊光琴和母親加入這個扶貧車間工作,與她們一起工作的還有70多名來自安置點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周邊居民。「新社區、新工作,日子過得也有了新盼頭。」楊光琴眉宇間洋溢著信心。

與楊光琴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家住昭通市靖安新區合順社區的李英。李英的老家在大關縣翠華鎮興隆村,距離昭通市區有4個小時左右的車程。2016年,水泥路才通到興隆村村委會,但是從村委會到李英家,還需要步行40分鐘。全村沒有幼兒園,只有一所小學和一所衛生院,教育條件和醫療條件相對落後。「最擔心的是老人生病,因為村裡的衛生院只能治療感冒發燒這樣的小病。」李英說。

2019年12月,李英和興隆村的村民們興高採烈地搬進了靖安新區嶄新的安置房。新家的左鄰右舍依然是過去的鄉親,走門串戶拉家常依然方便。

更讓她感到安心的是,社區衛生院就在家門口,社區還配套建設了一家二級甲等醫院和一家幼兒園,由中山市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援建的靖安新區中山博愛小學也很近,未來社區還將配套初中、高中。

「搬到這裡,好像一切都是為我們專門準備的。」李英介紹,之前在老家的大山上,自己只能用山溪中的水洗衣服,搬進新家後,自己和其他大關縣易地搬遷戶一樣,都收到了中山市企業捐助的全自動洗衣機,這種便利是過去想都沒有想過的。

2020年,李英成為社區的樓棟長和信息員。每天早上,她都會到社區工作站報到,併到所負責的樓棟進行巡樓,聽取居民訴求,及時向社區反映,解決他們的困擾。這樣的工作,為她帶來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

自2016年與昭通市結對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中山市創新實施民生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項目,帶動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大關縣從根本上「拔窮根」,中山與大關兩地扶貧幹部帶領建檔立卡貧困戶下山上樓易地安家,讓他們既能在家門口就業增收,也有了外出務工的更多選擇。

3.用教育援助鋪就希望之路

吳權明來自中山市港口鎮大南中學,是廣東省第六扶貧協作工作組派出的第三批長期支教隊隊員之一,自2019年9月起到鹽津縣柿子鎮柿子中學支教,為期1年。

柿子中學的學生來自柿子鎮各地,學校上課期間,學生在校寄宿,僅在節假日回家。為深入了解學生情況,吳權明利用周末等節假日時間,到學生家中進行家訪。「第一次去的那位學生家在高山山頂附近,我們從山腳走到山頂,走了一個半小時還沒到,走得很辛苦。」吳權明說:「對於有的學生來說,家訪可以說是挽救其學業的關鍵。」

到鹽津支教,吳權明除了參與教學管理,在學科教學方面還注重為支教學校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技巧。對近年來柿子中學學生的成績進行分析後,吳權明與當地老師一起制定了鹽津縣柿子中學「臨界生管理」跟蹤活動計劃,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教育扶貧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有時候不可能立即見效。」吳權明表示,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動,在思想觀念上給當地師生帶來觸動和改變。

與吳權明懷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昭通學院附屬中學副校長李宇。剛到附中,李宇就感覺到這裡的學生「苦學」、教師「苦教」現象突出。「學生早上6點20分起床,到晚上11點鐘熄燈睡覺,中午只休息1個小時。教師每人每周上30節課是正常現象。」

通過1個月的實地調研,李宇制定了1年期的教學教研規劃,確立了教學教研工作改革的新思路:請名師「走進來」開公開課、組織教師分批次「走出去」參加市級教研活動和到名校實地學習等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引入智學網等教學大數據平臺,提高教學數據分析效率。針對高三年級教學環境備考氣氛不濃的問題,李宇推行周練制度,同時在校園內進行布置,培育學校的備考文化。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宇在昭通學院附屬中學的教學改革逐步收到成效。「用我的經驗幫助更多的人,這是我的初心。」李宇說。

從選派骨幹教師支教,到組織中山學校與對口縣學校結對,再到開展遠程教研教學活動,促進兩地教育互動、技術互學,中山的教育援助成為了幫助昭通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力途徑,也為大山裡極度渴望改變命運的孩子們鋪就出了一條希望之路。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3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甘肅銀行被評為2019年度脫貧攻堅幫扶先進集體
    補短板強弱項厚基礎用真情辦實事解難事  2013年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東鄉縣布塄溝村調研時,叮囑大家「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東鄉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切期望。眾所周知,貧困程度深、原因雜,脫貧難度大、成本高是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縣、貧困村的共同點,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歷史欠帳大是脫貧攻堅的難點和痛點。 「不以事艱而不為,不因任重而退縮」,甘肅銀行在幫扶工作中立足補短板強弱項厚基礎,用真情辦實事解難題暖民心。
  • 聚焦問題補短板,堅定信心打硬仗——威寧自治縣脫貧...
    本文原標題:《聚焦問題補短板,堅定信心打硬仗——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議在該縣幹部中引發熱烈反響》6月27日,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議召開,會議以電視電話會形式開到鄉(鎮、街道)。當天下午,威寧自治縣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認真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精神。
  • 潮州市湘橋區:以愛凝聚社會力量 為脫貧補短板兜底線
    ■幫扶幹部在潮州市湘橋區磷溪鎮福聚村為貧困戶發放油米麵及慰問金。潮州市湘橋區持續推動社會組織精準對接 , 加快脫貧攻堅慈善項目落地10 月底的潮州 , 雖然還沒能入秋 , 但已經能感受到一絲絲秋日的涼意。
  • 奮鬥脫貧路 幸福來敲門
    儋州市蘭洋鎮南羅村文芳村民小組脫貧戶楊文立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現在會裝修電路、安裝水管、做水泥工、鑽井,不愁找不到活兒幹,不愁老闆不給漲工資!」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奮鬥脫貧路,幸福來敲門。自2015年以來,海南省脫貧64.8萬人,累計退出貧困村600個。
  • 闞吉林: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精細化精準化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
    記者 楊鵬飛 攝闞吉林到治平鄉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 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精細化精準化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大決戰」10月10日,縣委書記闞吉林到治平鄉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嚴格落實中央、市委和縣委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明確「收官大決戰」的目標標準、政策措施、任務要求,項目化、清單化抓細抓實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任務,集中精力、細化措施,精細化精準化打贏打好「收官大決戰」。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治平鄉脫貧攻堅指揮長汪玉平一同調研。
  • 秦州:查漏洞補短板 夯基礎提質量
    新天水訊據秦州區融媒體中心消息(記者 劉武鋒)「再回頭、再篩查、再檢視、再整改、再提升」五再活動的開展,是秦州區進一步查漏洞、補短板、強弱項,鞏固提升脫貧質量,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清零收官之戰的重要舉措。
  • 東阿縣大橋鎮:以教育為「把手」 助力脫貧扶貧攻堅
    文化教育扶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扶貧長效機制和穩定脫貧的關鍵。  長期以來,東阿縣大橋鎮在教育扶智扶志上精準發力,抓難點、補短板,守護好貧困孩子的求學夢,築牢起穩定脫貧、防止返貧的堤壩。  文化教育扶貧彰顯出了脫貧攻堅的厚度。扶貧工作不僅是家庭收入數字的變化,更要扶志和扶智。文化教育扶貧是無形脫貧動力,用金錢無法衡量的財富。
  • 千千心結系幫扶
    面對窘境,市委辦公室派駐大馬庫聯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陳俊武帶領工作隊員,在旗委組織部的全力支持下,以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為突破口,加力攻堅。很快,活力足、幹勁大、有擔當的新班子產生了,緊接著,一條加快脫貧致富的好路子也尋到了——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業。
  • 肖義:補齊短板弱項 確保高質量脫貧
    肖義:補齊短板弱項 確保高質量脫貧 2020-05-22 0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基層謀開局 永順為脫貧攻堅再加力
    新湖南客戶端2月23日訊( 通訊員 孟春絨 吳順忠)今天一大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委書記石治平帶領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大家主要領導及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入深度貧困村靈溪鎮吉鋒村,通過實地看項目、入戶察實情及交流座談,共同商討新一年的精準扶貧工作,為脫貧攻堅的「戰車」再加力。
  • 真心為民守初心 精準脫貧奔小康——曲靖市應急管理局幫扶補羊村紀實
    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曲靖市應急管理局多次深入富源縣十八連山鎮補羊村實地調研,與縣、鎮、村三級領導面對面謀發展思路、定幫扶措施,確立了「以教育幫扶為根本點,以基礎建設為發力點,以產業發展為著力點,以組織建設為提升點」的幫扶思路,紮實開展幫扶工作,達到了「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幫扶效果。
  • 道縣:實施「菜單式」精準幫扶 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實施「菜單式」精準幫扶,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對53個已出列貧困村和11962戶46344名已脫貧人口,逐村逐戶逐項全面排查,強弱項補短板改問題,確保所有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清倉見底」,舉全縣之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道縣為退捕漁民舉辦專場招聘會。增收補損成效顯著。
  • 王曉萍在長嶺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扭住關鍵再發力 抓住重點再...
    王曉萍在長嶺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扭住關鍵再發力 抓住重點再提升 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 2020-10-28 21: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寶雞麟遊:幫扶幹部「充電」忙 脫貧攻堅提質量
    4月22日晚,麟遊縣脫貧攻堅幫扶幹部能力提升培訓班上,縣衛健局醫政股股長趙天仁在臺上講解健康扶貧相關政策,臺下近兩百名幫扶幹部認真地邊聽邊記。為進一步提升全縣脫貧攻堅「四支隊伍」、「三督力量」和幫扶幹部政策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補齊短板弱項,確保脫貧攻堅問題清零見底,提高脫貧質量,麟遊縣從3月9日起開辦脫貧攻堅幹部夜校培訓班,每月利用6天時間,分批對「四支隊伍」、督導督查督戰人員和幫扶幹部進行集中輪訓,目前已培訓6場次1000餘人。
  • 中直、區直單位定點幫扶灌陽縣綜述
    2020年10月22日 07:36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巫美橋紅 編輯:潘曉明 著力補短板
  • 劉春生赴醴陵市調研督導脫貧攻堅重點幫扶工作
    6月17-18日,株洲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劉春生赴醴陵市楓林鎮彰仙村、溈山鎮泉水村調研督導脫貧攻堅重點幫扶工作。市人大常委會二級巡視員、市重點幫扶工作專項督導醴陵組組長夏昌武參加調研督導。
  • 補短板 促就業 穩增收——貴州向脫貧「硬骨頭」發起總攻
    新華社貴陽5月9日電 題:補短板 促就業 穩增收——貴州向脫貧「硬骨頭」發起總攻  新華社記者楊洪濤、羅羽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面臨如期脫貧「大考」的貴州,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加試題」的情況下,凝心聚力戰「疫」又戰「貧」。通過集中力量補齊短板弱項,「外輸、內拓」促進就業創業,培育扶貧產業保障群眾增收等方式,向脫貧「硬骨頭」發起總攻。  掛牌督戰三級聯動 查找弱項補齊短板  「牢固了,這下沒問題了。」
  • 河南省漯河軍分區「以督促戰」確保幫扶村如期脫貧
    河南省漯河軍分區強化扶貧督導工作「以督促戰」確保幫扶村如期脫貧……4月初,河南省漯河軍分區脫貧攻堅督導組到所屬5個縣區人武部對口幫扶村進行「暗訪」,對照脫貧攻堅項目建設推進臺帳現地核實確認。督導組對照的是漯河軍分區建立的《各縣區人武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項目建設推進臺帳》。
  • 決戰脫貧攻堅|區交通局:幫扶顯真情 幹群一家親
    用心用情駐村,精準精細幫扶。這是鍾應紅對自己的要求。在農忙季節,他主動幫助貧困戶收挖花生、稻穀;在寒冬季節,他幫忙貧困戶劈柴火,以備過冬取暖。送錢送物送溫暖更是常事。同時,他利用網絡幫助貧困戶銷售年豬、雞蛋等。基建發力補短板
  • 張強在信都區調研時強調持續加力把工作抓實抓細抓深
    張強指出,近期以來,我市各地各部門聚焦薄弱環節和短板弱項,採取有針對性措施全力攻堅,各項經濟指標逐步改善,但完成全年目標仍需付出較大努力。信都區要搶時間、爭進度、保質量、增效益,切實把工作抓實抓細抓深,推動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