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所有獲獎的同學,也預祝「Infinite Typing」能在最後的評審階段獲得佳績!感謝平行課中努力付出的導師,學生,以及每一個人!
接下來小編將在此為大家呈現這四組精彩作品。
霍普杯 優秀獎
重連童年childhood's reconnection2020霍普杯優秀獎作品
我們總是在追溯童年,城市的童年。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童年根植於城市的童年裡,也是因為「童年」總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是影響一生的記憶。
但城市的爆炸性發展致使我們不得不放棄陸地,向天空進軍。於是,記憶中城市的皮膚紋理被不斷抹平,成為了摩天大樓和高層住宅的實驗場,城市於我們變得不再真實,我們的記憶中斷了。
城市總是誘人的,它的擴張勢不可擋,我們無法阻止摩天大樓,但可以把我們的童年搬進去,用高層和記憶中的街巷構成一個新的小城市,重新串聯起我們和城市的童年。
不同的城市擁有不同的記憶,也會構建出不同的」城中之城」,如果我們從上海開始構建呢?
作者:許佩瑤、仇同學、王心、李佳穎
指導老師:魏曉宇
2020天作杯佳作獎作品京西稻作為北京農耕文化的獨特符號,自康熙年間至今已經有三百五十餘年歷史。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京西稻的種植面積不斷減少,原本六郎莊的居民也早已搬進現代化的小區,不再從事耕種活動。但都市中保留的一塊稻田仍然是他們心中的鄉愁。
區別於傳統景觀建築對於視野的強調,我們希望創造一個貼近自然,具有感受稻田能力的建築。建築處在一片稻田的中心,通過逐漸下沉的路徑引導人從城市進入田間。架空的棧道逐漸深入地下,同時伴隨著觀賞者不斷的接近稻田直至融入其中,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將完成一次從城市居民到自然居民的身份轉變。人與人的社會屬性將暫時被忘記,而對於自然的純粹感受將被喚醒。
作者:江玉璇、藺朗
指導老師:周藝南、曹婷
太空採礦棲息地國際競賽是UNI組織的國際競賽真題。背景是2040年將在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啟動LEAP進行深空飛行任務。該空間站的用戶將由一組空間科學家,醫學專家,天體物理學家,空間工程師,維護工程師和小行星採礦工廠的工人,空間站維護人員等組成。空間站的一部分可以專門用於由科學家和太空探索組成的研究和太空探索。LEAP是首個自我維持工業定居空間解決方案,將於2032年由集體委託進行。這裡的挑戰是為100個「太空礦工」設計一個空間棲息地模塊。棲息地模塊本質上是可複製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擴展。
在此前提下,本次競賽輔導課程以此命題為背景,進行為期10周的設計輔導。最終入圍競賽候選名單(競賽仍在評審中)。我們以「Infinite typing」(無限分形)為設計主題。設計總體上包括了不同層級的模塊系統-生活模塊、生產模塊和連接體模塊。連接體模塊將作為」分型母細胞「首先被發射進入太空。然後生產出更大體量的球體生產單元(由於太空建築的無方向性和無時間感,我們最終決定以球體作為模塊的幾何原型),再由生產單元生產出居住單元體所需要的次級模塊,並由連結體運送往另一端進行裝配,以此逐級迭代生引發無限的模塊生長。根據命題背景,生產單元和居住單元將使用不同類型小行星的能源,因此,在每一層級的模塊擴張中,還可以根據宇宙環境礦石資源的分配合理調整居住模塊和生產模塊的比例。在我們的設計中, Leap不僅僅是一個任務, 我們希望以Leap任務的執行為起始點,開發一個利用太空礦石資源無限擴張的太空城市,以此激發未來更多的太空旅遊資源的探索和商業價值。
整個設計以生成式設計探索為設計方法論,參數化(rhino, grasshopper)為媒介,同時結合blender的精細化建模,最終保證了高質量的完成度。
LEAP太空採礦棲息地設計競賽獲獎結果最終將在2020年11月19日公布,讓我們敬請期待。
作者:李源鈞,何璐琳,張晨
指導老師:梁丹
2020第十八屆亞洲設計學年獎在科技發展與更新的影響下,未來校園的模式也將趨於多元。我們暢想傳統的一對多教學模式會被打破,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將不局限於課堂本身。在3D列印技術、物聯網技術和VR技術的支持下,該設計引入預製節點與模數化折板,創造由「折板空間」構成的新教學場所。
該設計位於聯繫兩側教師公寓區與學生生活區的校園湖面上,除其主要交通功能的主體橋梁外,湖面上漂浮著由折板空間創造的單體組團。組團由兩條主要交通軸線串聯,可隨體系的擴大伸長、延伸、回收、摺疊。組團內部功能多變,包括生態、學習、生活三個主要功能模塊,且各個組團的形式與功能可由入住人自由定製。
未來校園關注的不僅僅是新的教學模式,未來教育資源的分配也是考慮因素之一。因此我們暢想未來的教育資源運輸體系(包括教育者、教育設施等)是位於地表之下的,因此將六邊形的基本形式引入水下,創造水下高速交通體系,接軌水上建築。同時,該設計也考慮到技術與生態的聯繫,它不應成為破壞水體環境的強入物體,而是應為「共生」(symbiosis)關係,考慮建築、人、環境的生態倫理關係。因此在水面單體組團的設計中,該設計從材料、淨水、汙物處理、能源等方面思考,極力做到單體與水體間的共融,創造「浮遊共生」的狀態。
作者:鄭捷、張睿、李昂、羅宏傑
指導老師:陳建東
曾就職於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任創作中心建築師。曾獲院級優秀員工,第十五屆亞洲設計學年獎優秀獎,中國濟南市西部新城公共藝術作品徵集三等獎等。Drizzle Wei
UCL
Architectural Design
項目經驗:遠洋集團「東方境世界觀」售樓部;中糧置地 武漢光谷大悅城項目
申請案例:連續多年輔導學生,斬獲英國UCL、AA、RCA、謝菲爾德等,澳洲皇家墨爾本等名校Offer。
2020年LAC開設了數十個線上或線下的海外平行課,利用10周的時間由工作室老師指導3-4位學生進行一些國際競賽項目。其中包括霍普杯,天作杯等國際競賽,也包括一些導師特意推出的課題。
2020霍普杯 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2020天作杯 自然地景的建築國際競賽-太空採礦棲息地設計LAC STUDIO近期將會推出更多冬季競賽課程,敬請期待。
海外平行課專題課程
最後,再次恭喜獲獎團隊和競賽中的所有獲獎者。感謝同學與老師為期十周的所有努力,感謝夏天大家為了夢想付出的汗水,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了LAC寶貴的回憶。望再次相遇。
推 薦 閱 讀
聯合而不僅是連接 → 我們搭建老師、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更聯合優秀的老師,把寶貴的經驗與大家互通分享。學術而不僅是學院 → 我們不僅提供學院的教學環境,創造活躍,平等的課堂氣氛,更注重學術知識的研究、傳播。創新而不僅是創意 → 我們培養的是學生全面的能力,不僅有好的思想,更有強大的技術,有把創意變為現實的能力。
上海工作室地址:
上海市虹口區哈爾濱路160號1913老洋行C-101
北京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建外SOHO東區B座 B901室
武漢地址: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煙霞路萬達環球國際中心萬達尊B座20F
聯繫方式:
① 400-863-5573
② 021-614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