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01年2月2日,海菲茲出生於沙皇統治下的立陶宛,在隨後的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他的名字和小提琴藝術幾乎化成一體,人們一提起小提琴藝術就必然首先想到他。
2. 偉大的小提琴家斯特恩曾感嘆:」拉小提琴的只有達到我這個水平才能真正理解海菲茲是多麼偉大!"海菲茲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熾熱的情感與深邃的智慧熔於一爐,火候控制得恰到好處;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做到的,他都能做到,並且做得出類拔萃、不同一般。」
3. 維尼亞夫斯基《諧謔曲塔蘭泰拉》
4. 他的父親是首都維爾紐斯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小海菲茲3歲起隨父親學琴,兩年後隨維爾紐斯音樂學院的馬爾金教授學琴。在正規的學校教育環境中的海菲茲,進步更為驚人。一年後,海菲茲便在音樂會上成功的演奏了孟德爾頌的協奏曲。
5. 8歲時,在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諾夫的傾力幫助下,海菲茲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奧爾教授的班上學習。隨海菲茲一起來到聖彼得堡的父親不僅在小提琴的學習上費盡心思,而且嚴格督促其他文化課的學習,法語、德語、歷史、地理、數學,這些都請了私人教師到家中來授課。海菲茨十分刻苦,這種勤奮刻苦、持之以恆的求知慾望,海菲茨保持終生。
6. 1911年在烏克蘭的三場音樂會小試牛刀,便贏得了「小提琴天使」的美譽。1912年10月海菲茨應著名指揮家尼基什的邀請,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轟動了樂壇。觀眾席上的克萊斯勒聽後深為讚嘆。對身邊的津巴利斯特說:」你我也許應該懷著多麼滿意的心情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
7. 1916年11月,16歲的海菲茲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他在美國的首演,演奏了維尼亞夫斯基的《第二協奏曲》、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隨想曲》和維塔利的《恰空》等10餘首技巧艱深的樂曲,博得聽眾們雷鳴般的掌聲。這場「劃時代的音樂會」向世人宣告:20世紀的小提琴的新王者誕生了!
8. 維尼亞夫斯基《D大調波蘭舞曲》
9. 1972年10月23日,海菲茨舉行了最後一場公開音樂會,並發行錄音。他演奏的弗朗克和理查·施特勞斯的小提琴奏鳴曲芳香四溢,拉威爾的《茨崗》大膽潑辣,克萊斯勒的《狩獵》和布洛赫的《即興》是海菲茨新練就的曲目。七十高齡的老人不免被視為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海菲茨卻以實踐證明了自己不僅手指和手臂穩固可靠,而且思想也新鮮活躍。
10. 1972年底海菲茲做了一次右肩手術,儘管手術成功,但他的右臂不能再抬到像以前一樣高了隨後便終止了演出生涯,致力於小提琴教育事業,晚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州大學做大師課。80年代在他的私人工作室為學生授課。
11. 綜觀海菲茨的藝術生涯,他是表現最穩定的小提琴家,無論唱片還是現場都是如此。海菲茨的手指條件奇佳,長短粗細比例恰當,肌健兼具力量與柔韌。他的揉弦速度從慢到快可有無數層次的變化,這使他的音色極為寬闊多樣,他的音難之精確不失毫釐。他的表情滑指具有驚豔撩人的美色,是他獨家的標籤。
12. 為了追求獨特的音響效果,他常常採用高難度的指法和弓法,這使他的演奏極具冒險家精神。他的颱風樸素高貴,琴頭高高舉起,猶如一副雕塑。海菲茨的聲音之熱烈,猶如滾燙的火山熔巖。他的感情如凌空展翅的火鳥,高責其表、溫暖其心。這是含蓄內斂的心靈與誇張炫耀的身手的奇妙結合。
13.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14. 帕爾曼曾說:」海飛茲大大地改革了小提琴的技巧,並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推向了光芒萬丈的巔峰。"
15. 1987年12月10日,一代琴聖病逝於洛杉磯;這位生前曾在樂壇掀起驚濤駭浪的偉大小提琴家就這樣平靜的歸於永道;正如《時代》在紀念他的文章中所說:「如果海菲茲從來沒有存在過的話,小提琴演奏藝術將永遠不會達到今日的高度和如此完美的水準···作為個人,他給世界留下了撲朔迷離的問號;所謂小提琴演奏家,他將在今後的幾個世紀中引起無可估量的反響。
小提琴視頻教學
怎麼學揉弦?
如何握弓?
「舵式動作」是什麼?
裡丁《B小調協奏曲》第一樂章
我的音階教學(基礎篇)
和左老師一起學《沃爾法特練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