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之前,並沒有太監這一詞,一般稱呼這類人為宦官。在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而宦官則開始充任太監,少監,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一直到了明朝,由於大太監權勢擎天,逐漸的就把宦官都稱為太監。今天就介紹下在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十位大太監,看看他們都是誰。
1、秦朝-趙高:在秦始皇死後,能聯合李斯偽造詔書,逼死扶蘇,另立胡亥為帝,稱「秦二世」。其能耐可想而知。在秦二世時期,作為一個宦官,更是當上了大秦帝國的宰相。最後害死李斯,有逼死胡亥,另立秦王,不過最後還是死在了他另立的秦王手裡。
2、東漢-張讓:東漢末年的宦官,漢靈帝在位時,張讓升為中常侍,封列侯。搜刮暴斂、驕縱貪婪、禍亂朝綱,但又極得靈帝極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何進謀誅宦官,事情洩露,張讓就與其他幾位常侍設計伏殺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張讓走投無路,投水自盡。
3、唐朝-高力士:曾得武則天賞識,後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地位達到頂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這個可以說是一個名聲比較好的大太監了,一生對唐玄宗忠心不二,在得知李隆基駕崩,更是吐血而亡,最後被追封為揚州大都督,陪葬於泰陵。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4、唐朝-李輔國:看名字就知道這個大太監不是一般的厲害,但長得非常的醜。因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在李亨登基後不就,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一個太監就這樣開始掌握兵權,然後就改名為輔國。後來又阻止了張皇后另立太子的舉動,太子李豫即位後又加封為司空兼中書令。後來目中無人,被皇帝派人暗殺了。
5、北宋-童貫:童貫的成名和蔡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童貫在杭州之時助蔡京成相,而蔡京成相後,更是舉薦童貫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朝野內外。伐遼失敗後,就請金人打下燕京,然後以百萬貫贖回燕京。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復全燕之地者賞以封地、給以王爵的遺訓,下詔封他為廣陽郡王。最後也是被皇帝處死。
6、明朝-王振:這個太監有點奇葩,考中舉人後,感覺考進士無望,就自己把自己閹了,然後進宮當了宦官。服侍過即位之前的英宗,英宗即位後,掌司禮監。期間更是大興土木,亂殺官員。瓦剌入侵時,更是讓帝王御駕親徵,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殺,英宗被俘。
7、明朝-劉瑾:侍奉過朱厚照,等級後得到加封,官至司禮監掌印太監。掌權後霍亂朝綱,可以說無惡不作,搞最後搞得眾叛親離。下獄以後,,武宗更是在其府邸查出金銀百萬兩、偽造玉璽、玉帶等。
8、明朝-魏忠賢:寫到這個第一反應就是金士傑先生在繡春刀中的扮相。很得明熹宗的寵信,官至司禮秉筆太監,排除異己,獨攬朝政,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朱由檢繼位後,懲治閹黨,擬定魏忠賢十大罪狀,要以律法辦,最後魏忠賢得知後自縊而死。
9、清朝-安德海:清末的大太監,曾為鹹豐帝的御前太監,鹹豐死後,因安德海立下大功成為慈禧心腹,成為總管大太監。其後,更是幹涉朝政。在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採辦服飾,走到山東地方,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10、清朝-李蓮英:安德海還在的時候被稱為二總管,安德海死後榮升為總管大太監,深得慈禧喜愛。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第一個稱慈禧為「老佛爺」的人。慈禧死後,為慈禧守孝百日後隱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