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后王菲,成名已久,真正認識她卻在一檔採訪節目中,佩佩而談,歡聲笑語,完全沒有世人眼中的冷漠、孤傲。
她坦誠相待,毫無隱瞞,一如她得歌聲,純淨、空靈、溫柔又細膩。
她經歷過兩段婚姻,兩個女兒,她離婚卻又跟前任丈夫竇唯、李亞鵬相處融洽,沒有其他人的手撕前任或老死不相往來。
她的經歷都寫在音樂裡,她說在音樂的節奏裡,多說一句都是多餘,每一首歌代表著她不同階段的環境、不同的心情。
她用音樂表達自己,創作著每一段傳奇。
在傳奇的背後,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經歷。
1969年8月8日出生於北京的王菲,18歲到香港,1989年憑藉粵語歌曲《仍是舊句子》在香港歌壇出道,改名為王靖雯,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王靖雯》。
在香港,環境、語言、接觸的人對她來說都很陌生,每天穿的衣服別人挑好往她身上一掛,名字由王菲改為王靖雯,她感覺自己像傻子,一個挺有主見的人,突然之間變得不知道怎麼辦了,完全不是自己,有天她問自己,我這是幹嘛呢?
所謂的包裝,是以失去自我為代價,以盈利為目的,過劇本式的生活。
塑造觀眾喜歡的人設,其實是在把人當成了一個毫無主見的盈利工具,收割著每一個被愉悅者的感情。
1991年,因為公司的一些合約沒處理好,王菲決定去美國進修音樂,從此開始了獨自的藝人生活。
她在美國紐約,看到大街上行人走路的神態和感覺,覺得他們充滿了自信,不管什麼奇形怪狀,他們都不在乎別人怎麼看,這給了王菲靈感,她才驚醒:我原來就這樣,為什麼到香港變成另一人?一瞬間她找回了自己當初的感覺,重新回到香港之後,以王菲的名義重新開始。
莎士比亞說:「人們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於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
王菲的特立獨行,只是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做回本來的自己,用一個普通人真實工作的形式,在過度包裝的娛樂圈,就顯得獨特。
她說:「討好別人不是目的,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時,被別人喜歡,是一種緣分和收穫,但不能以此為目標。」
這種有別與其他的人的獨特,讓王菲一路走紅,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世界的奇妙就是你越不想取悅別人,別人還越被取悅。
音樂製作人張亞東曾經說:「王菲特別神,進了錄影棚唱一遍就完事。」
雖有誇張的成分,但對於王菲的音樂天賦無疑是一種肯定。
王菲非常喜歡一首歌時,她會情緒飽滿,知道怎麼發揮,知道怎樣去唱,也唱的快,不太喜歡的歌就會磨蹭兩下。
2010年,王菲復出歌壇,在北京五棵松體育館舉行5場演唱會,演唱會開票10天內的預售成績達1888萬元,打破中國內地演唱會門票的預售紀錄。
從引退到復出,有人懷疑這是王菲背後團隊的商業策劃,王菲在採訪中說,哪有什麼策劃,都是順其自然的事,引退時,她的經紀人陳家瑛籤了陳亦迅,復出時經紀找她,她自然就接了這份工作。
人很喜歡用自己習慣的思維模式去想一件事,為自己的習慣去找一些認證證明自己是對的。
她把自己的成功歸於運氣,但也有天賦,把自己的經歷、環境都用音樂來表達。
「我並不在乎,這是錯還是對
就算是深陷,我不顧一切
就算是執迷,也執迷不悔」
《容易受傷的女人》是她對愛情中,女人容易受傷的感悟。
《執迷不悔》是她對愛情的堅守。
《紅豆》對愛情相思的念念不忘,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可是有時候,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棋子》是對愛情的哀怨,在愛的道路上任人擺布,不由自主,把感情唱的雲淡風清。
楊瀾問她,害怕自己的音樂過時嗎?
她說:「肯定會過時的,我覺得這個沒的害怕,流行音樂嘛,哪有不過時的,我沒有任何擔心。」
她坦然,若還有機會做音樂,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感覺來做,清醒而又淡然。
時代更迭,會把前人的所有光環模糊、退去,不管是功名成就、還是泛泛之輩,如不被需要必將成為過去,而尋找自己喜歡或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這是人的本性使然。
有人去分析王菲的所謂的成功之路,分析她的音樂,而她自己從來不去分析,也沒有策劃,隨心而唱。
很多人善於分析,分析為什麼別人會成功,再去複製這種所謂的成功路徑。
李亞鵬說,因為成功了才出現很多種的分析,絕不是因為那些分析,才有一個成功。
王菲的成就歸處於天賦和忠於自己,這是她成功的前提,在流量的時代,對一個藝人來說,迎合觀眾還是忠於自己,這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而有勇氣選擇的人,要不默默無聞,要麼是第二個王菲。
王菲在小的時候,母親管教很嚴,不允許她出任何差錯,回家晚一分鐘都不可以,放學必須直接回家,不允許她表演、參加樂隊。
父母是歌唱演員,知道當時的那個環境裡作為歌唱演員沒有什麼前途,覺得這條路很難,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走這條路,覺得他們走過了沒走出來。
王菲在父母的嚴格管教下,強制性要求不可以唱歌,到自己為人母時,並沒有受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去強制自己的女兒。
當竇靖童在叛逆期想學唱歌、打鼓、組樂隊時,王菲沒有阻攔,反而支持。
刻意地迴避掉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讓小時候的記憶從身上隔絕,這是一種母愛的能力。
王菲曾有兩段婚姻,兩個女兒,竇靖童開個人演唱會,對同母異父的妹妹李嫣愛護有家。李嫣,雖然從小有缺陷,在米蘭時裝周走秀時,渾身充滿自信。
狄更斯說:「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
竇靖童的友愛和善良,李嫣的自信和健康的心態,都出自於一個優秀的父母。
王菲在節目中談及李嫣時說:「孩子在成長的階段,完全取決於家長的心態,我覺得我們的心態會影響她,我現在看她很美,很漂亮,她會照存我們的心態,她小時候有一個很健康的心態,她長大遇到一些問題應該沒問題。」
王菲對李嫣的小心翼翼地呵護到教育,讓很多父母自嘆不如。
李嫣6個月大時,王菲帶著小李嫣參加兒童教育的課程,一上就是四年。
她說我很懶,但又有責任心,所以很糾結。
母愛之所以偉大,不是為小孩做過什麼,而是在照顧小孩和自己的渴求相碰撞時,掙扎、糾結後,選擇了小孩,這種犧牲不是時間、精力和青春,它是夢想遇到現實時的退讓。
王菲為竇靖童寫的第一首歌《童》,一首是《人間》,「但願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願你流下每一滴淚,都讓人感動,但願你以後每一個夢不會一場空。」感動著每一位父母。
在《歡樂之城》的節目中作為體驗官,她用自己的對孩子的理解,幫助了導演沙維琪、雷佳給失明的孩子創造了一間色彩斑斕的房間,房間的陳設方式,在美術的設計方面是沒有什麼色彩的,王菲的想法是如果一個媽媽真的愛一個孩子,就一定要讓她活在色彩裡,她說:「母親的想法是不管你看不看的到,我一定要把最好的呈現給你,在夢裡他是看得見的,因為他是在用心看,不是用眼睛看。」
這是用心愛過孩子的母親,領會著孩子需求,照顧著孩子的感受,想孩子所想。
有這樣的母親,每一個孩子大概都會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