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耄耋,回顧往日,他曾說:"七十年的大起大落、眾說紛紜、知音誤解、恩恩怨怨,想起來足夠喝一壺的。"
2019年9月29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85歲的王蒙、97歲秦怡和90歲郭蘭英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這三位國寶級文學家和藝術家,與共和國共同成長,早已是各自領域的行業標杆。德藝雙馨的他們,才是大眾應該追的"星星"。
從1953年,王蒙開始寫作,截止到現在,已經從事創作67年了,王蒙寫出了眾多優秀的作品,不過他不僅文章寫得很好,他和妻子的愛情故事也同樣令人豔羨。
陪伴55年的髮妻去世,80歲王蒙轉身娶了小20歲的嬌妻,15天定終身
2012年春天,作家王蒙的妻子崔瑞芳去世了,這對他打擊非常大。
王蒙曾經一度萬念俱灰。
王蒙和崔瑞芳早年一見鍾情,那時他18歲,她19歲,他對前妻幾十年如一日的深愛。
王蒙在自傳中寫道
「千萬盞燈在為我們而照耀,我幸福得如同王子。」
王蒙和崔瑞芳的愛情可以說是,讓大多數人羨慕的。
他們用60年的相互陪伴詮釋了什麼是偉大的愛情。
為了王蒙,崔瑞芳付出了太多,在兩人的婚宴上,僅僅只有一碗麵,他們舉家搬遷到新疆,一待就是十幾年;為了王蒙,她坦言:心甘情願。
2010年,崔瑞芳被查出癌症,她吃不下任何飯,只能打營養液來維持生命。
臨終前一晚,崔瑞芳對一家人說:"我能和王蒙在一起很幸福,各種大喜大悲都經歷過了,我沒有遺憾。"
2012年3月23日,崔瑞芳去世。
妻子的離開,讓王蒙萬念俱灰。
機緣巧合下,80歲的王蒙認識了第二任妻子單三婭,王蒙自稱和單三婭一見鍾情,一秒被她秒殺。
王蒙在《明年我將衰老》中寫道:
「2013年對於我是重要的,這一年,懷念著也苦想著瑞芳、萬念俱灰的我在友人的關心下結識了《光明日報》的資深知名記者,被稱為美麗秀雅的單三婭女士,我們一見鍾情,一見如故,她是我的安慰,她是我的生機的復活。
正如作家鐵凝所言,王蒙的心態還是「高齡少男」。鐵凝覺得王蒙在古稀之年,還像個少年人一樣對什麼事都感興趣,都躍躍欲試,真的不像是個老人。
單三婭,這位比王蒙小了20歲的女記者,開啟了王蒙的第二春,給他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年人的愛情瘋狂起來,也挺可怕,兩個人認識15天後就情定終身,結為了夫婦。
然而王蒙終究還是深情的,他並沒有忘記髮妻,在他的家裡,掛了兩位女性的照片,一是與新婚妻子單三婭的合照,二是亡妻崔瑞芳的照片。
重新過「活人的生活」的王蒙,不但在86歲高齡依舊練出了六塊腹肌,還拿起筆,繼續他的文學創作。
王蒙就是這樣,用真心寫作,用真誠生活,這一輩子,可以說是活得通透、明白:18歲當上正科級幹部,正值壯年之時,被下放至邊疆,一呆就是15年,期間還創作出茅盾文學獎之作。
他的一千多萬字,一百多部作品《青春萬歲》、《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這邊風景》等,都是中國當代文學代表作。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享譽全球。
他當過文化部長,四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登上過作家財富榜,80歲還捧了個茅盾文學獎回來。去年他被授予了「人民藝術家」這個頂級的國家榮譽稱號。
莫言數次提及對王蒙的「崇拜」,更贈詩王蒙:漫道當今無大師,請看矍鑠王南皮,跳出官場魚入海,筆掃千軍如卷席。
步入晚年,王蒙懷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視與熱愛,專注研究傳統文化思想。他融合《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的精華觀點,用85年人生閱歷、60年寫作經驗、55年教學經歷寫了一本《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四部曲。
在這套書中,王蒙打破四大經典千年不變的全文閱讀模式,打破了對「孔孟老莊」常用的沿襲原文的解讀方式,而是從與現代人關係密切的學習、工作、交際、修養、情感等角度切入,讓高大上的先哲學問,真正融入當代人的生活,讓「古為今用」不再是一句口號。
賈平凹、馮其庸、任繼愈等無數大家為之驚嘆,賈平凹更是題詞「貫通先生」贈予王蒙。
這套書,讓我們在輕鬆的閱讀中吸取傳統文化的精華,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學會涵養心智。讓我們整個精神世界都豐富飽滿,內心也更為強大和淡定!
全套四冊192元,現在特價只需99元,一頓飯錢不到!無論是自己買來學習收藏,還是送給家裡孩子當禮物,都是既實惠又意義非凡!
便攜小開本,讓你在通勤、旅行、出差路上,隨時隨地反觀自我、認知世界。
以智者之眼界重溫經典,與古之先賢為友,以孔孟精進工作,以老莊安頓身心,以傳統文化滋養人格功力。不止年輕人,任何為生活困擾苦惱的人,都應該讀一讀。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