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到哈密爾頓麓湖小學這天,紐西蘭駐成都總領事黃橋進說,「終於可以見證學校首批學生的入學」。過去幾年裡,黃橋進及前任紐西蘭駐成都總領事孔思達曾因選址、修建多次前往這裡考察,前後不過三年,整個學校已從設計圖躍然成具有國際特色的國際化公立學校。
開校典禮上的鼓舞表演
9月1日,成都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及成都哈密爾頓麓湖幼兒園舉行開校典禮,意味著成都再添國際化公辦小學、國際化公辦幼兒園。根據兩校此前發布的招生簡章,小學招收了一年級新生和二年級轉學生,幼兒園招收了小班和中班學生。
在此之前,成都相繼有蒙彼利埃小學、霍森斯小學/幼兒園投入使用。隨著成都攜手國際友城在國際化教育領域邁入合作共贏新階段,越來越多的國際友城向成都遞來了合作辦學的「橄欖枝」。
校舍
教室面積比傳統多出近五成
矗於錦江東三線不遠處的成都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從建築外觀就與周邊建築與眾不同。教學樓的顏色以米黃色為基調,通過綠色、藍色等亮色牆面的點綴,以及灰色異形牆面裝飾,整體風格既簡約又富有童趣。
「我們致力於培養植根傳統文化的未來創變者。」哈密爾頓麓湖小學校長林家銳說,學校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多個概念,包括對教室的設計和布局。例如,紅星新聞記者在當天開放的一年級教室中注意到,教室裡以多個不規則大課桌構成了上課空間,更加適合開展合作式的教學活動。
哈密爾頓麓湖小學教室
根據此前該校披露的消息,該小學的教室大多為75平方米左右,相較普通小學教室約50平方米的規模,提供了更寬敞的活動範圍。
和很多中國傳統學校擁有很大活動空間的設計不同,哈密爾頓麓湖小學還分割出很多小的活動場所,包括可以在綠色亞麻地毯上席地而坐的圖書館,配置獨立空間的創客教室,以及不同主題的藝術聚落。
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圖書館
哈密爾頓麓湖小學的廊道
此外,原本只有交通和休息功能的廊道,也被賦予了非正式的教育功能。據悉,這裡將被設計為孩子們社交、展示作品、開展分享的所在,而通過布置植物花草,成為觀察和自然教育的空間。
和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同日舉行開校典禮的還有哈密爾頓麓湖幼兒園。該園園長黃露表示,紐西蘭和傳統文化的教學理念都將融入幼兒園的日常。
教學
「老師可以自如遊走在課堂中」
這些打破傳統的理念,源於學校國際化辦學帶來的創新思維——據悉,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和幼兒園均由天府新區攜手紐西蘭懷卡託大學、成都萬華投資集團,採取委託管理的方式共同舉辦。
公開資料顯示,懷卡託大學將在辦學過程中注入學術支持,學校也將與紐西蘭哈密爾頓市開展 「校長互訪、教師互派、學生互動」的交流機制,以確保學校和幼兒園發展的高起點、高標準,讓學生開闊國際視野,深度了解紐西蘭人文歷史、風土人情。
哈密爾頓麓湖小學門口
正如今年年初剛剛前往紐西蘭考察的哈密爾頓麓湖幼兒園園長黃露所說,紐西蘭對教育不同的闡釋,將對上述兩所學校的教學理念有重要影響。
林家銳表示,以小學的課程體系為例,除了傳統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理解和品格教育外,還將涵蓋科學探究、運動與食育、藝術與審美,以及國際文化交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共建共享,做到教育與社區共建、教育與家庭共享。
、
一名新生顯得非常開心
譬如,通過上述新型的教室設計,未來,老師和孩子們布置教室時,不必再受到桌椅規範的限制,完全可以根據教學需求自由組合,為開展國際教學趨勢所倡導的項目制教學、STEAM教育、設計思維等課程提供更多元的空間。老師可以自如遊走在課堂中,與孩子們親密互動,讓教學宛如一場沉浸式的遊戲體驗。
開學典禮上,開場節目《鼓舞江湖》展示打擊樂器、聲樂、武術等項目,贏得了陣陣掌聲。林家銳表示,除了國際化的培育,未來麓湖小學和幼兒園的目標還與傳統教育有關——將培養植根中國文化的未來世界創變者。
開放
合作緣於友城關係 不止於教育
13個小時,是從成都直飛紐西蘭的時間。如今,只用在家門口,紐西蘭的教育理念便觸手可及。
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和幼兒園的建立,緣起於成都與紐西蘭哈密爾頓成為友城。2015年,成都市與紐西蘭哈密爾頓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兩市以締結友好城市為契機,在教育領域進行了深度交流合作。2016年,兩個城市在創交會期間就國際教育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創想空間
紅星新聞從校方獲悉,僅在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外籍教師的比例就佔到10%,均來自英語母語國,教學經驗在5年以上。
黃橋進特別提到,兩座學校的開學,背後是兩座友好城市共同合作,為當地社區的教育帶來積極影響。作為紐西蘭方的代表,懷卡託大學與成都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和幼兒園在學生、教師、校長三個方面實現多元互動,將新區兩所友城共建學校辦成成都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國際教育合作的典範。
事實上,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成果,國際化公立學校對成都而言並不陌生。僅在哈密爾頓麓湖小學所在的天府新區,就已先後締結優質境外友好學校48所,開設國際理解課程38門,創建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建設單位6所。
「除了教育領域,未來紐西蘭駐成都總領事館還將繼續支持促進兩地在貿易、旅遊、農業和創新領域進行更多合作。」黃橋進說。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劉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