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復華集團裁員欠薪:有人只圖活下去,有人已經活不下去

2021-01-11 騰訊證券

[摘要]復華集團正面臨大規模裁員、削減業務的危機。爆料人稱復華文商等業務會裁撤約 90% 的員工,文旅、文商業務以及旗下的全時便利店業務都出現了拖欠工資的情況。

這座總資產逾千億、企業員工近萬人的商業帝國,如今正面臨「錢人兩失」的巨大危機。

01

今年 8 月 31 日,復華控股旗下的復華文商產業公司(以下簡稱復華文商)進行大規模「裁員」,要求部分員工在 8 月 31 日前籤訂離職合同,否則不予發放工資。

一位已離職的復華文商員工告訴 36 氪, 90% 員工已經離職,「 9 月初大家就走的差不多了,現在文商快 1000 多人的團隊只留下了幾十人收尾。 」

同樣的「裁員」現象也在復華控股旗下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華文旅)出現。因為「公司強制要求總經理級別以上的高管購買 100 萬以上的理財產品」,復華文旅多位高管相繼出走,隨後百餘名員工也因工資問題「被離職」,人員流失達約 80% ,五六百人的團隊如今只剩下 100 人左右。

不僅如此,復華文旅、復華文商仍拖欠離職員工兩三個月的基本工資和績效獎金。此前在文旅和文商兩塊業務線中已經爆發過集體討薪事件,甚至曾經前往北京朝陽區仲裁署進行調解。截至目前,仍有大量員工沒有拿到 7 、8 月份的績效工資。

「本來公司承諾在 9 月 15 日先給大家發一半工資,但就連這一半都沒發齊。據說財務把自己的工資都結清了,隨時準備撤離。 」一位還留在公司的員工說。

同時,在復華身為大股東的全時便利店業務中,也出現了拖欠工資的現象。此前也有媒體曝出,全時生活業務中也出現了部分門店關閉,原本計劃在 2018 年北京開出 30 家門店的業務,如今悄然止步。

02

今年 8 月,復華旗下的海象理財發布了一封《致用戶的承諾書》。在承諾書中,平臺大股東北京恆銀中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間接股東北京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諾以自有資產對海象理財承擔不可撤銷的代償責任。「兌付危機」爆發之後,各地員工「討薪事件」隨之而來。

從表面上看,這場危機是由這次海象理財的兌付危機引發,受 P 2 P 爆雷影響導致復華資金鍊斷裂。危機進一步傳導到復華其他業務線。復華文旅、文商先後被曝出大規模「裁員」、「欠薪」事件。直到現在,復華旗下商業板塊全時生活再度被曝關店、裁員。

但實際上,有業內人士認為危機的產生跟復華的模式有關。據一位內部員工透露,復華標準生命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簡稱GE)合作的健康管理旗艦店中,不少昂貴的醫療設備都是租來的,每個月幾十萬,甚至「連椅子都是租的,體檢的醫生都是客串。」

復華從社會上募集資金,然後把這些資金投入到文旅、文商、健康等業務線中,希望用資本的方式撬動業績快速增長。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復華管理層稱復華不是一家房地產公司。

這種資本操作的方式完全依賴於金融業務的持續性。據復華文旅內部人士透露,就在去年春節前後,長春復華未來世界、麗江復華度假世界等地方項目公司就已經出了問題,「那時候地方上已經發不出工資了,直到 7、8 月份危機開始傳導到文旅總部」,就連準備將全時生活股權打包出售也並非新鮮事。

在復華集團眾多業務板塊中,文旅項目一直都是其最重要的資產和現金奶牛,覆蓋文化、旅遊、商業、康養、酒店等多元領域,復華文旅和復華文商都參與其中。

根據復華文旅官網信息顯示,復華旗下的文旅項目遍布全球十個國家、十幾個城市。曾公布的國內項目,包括北京、長春、濟南、九寨溝、黃山、長沙等地在內預計總投資額達近千億。其中規模最大的濟南復華未來世界佔地 1700 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 300 萬平方米,總投資 100 億元。

「 復華文旅主要的任務是負責跟政府洽談,把土地拿下來進行一期開發,住宅、酒店、康養這些業務都可以打包進去。而復華文商的工作主要在二期,做產品內容的開發和運營,比如一些 IP 的引進和規劃等。」據該員工透露,復華旗下的多元化業務實際上都「集文旅項目於一身」,文旅項目資金回收期長,已經離不開依靠私募基金+售後返祖的模式。

具體操作方式是,以私募基金和理財平臺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再售後返租、將經營性收益打包成為金融產品銷售,這需要環環相扣的流動資金來保障模式的運營。但近期因為復華旗下 P2P 平臺「海象理財」出現兌付困難,這些環環相扣的資金鍊很難完好如初。

03

復華置地的官方資料顯示,復華控股是集合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資產運營三大業務板塊的大型控股集團。它已發展成為涵蓋地產、金融、投資、文化、旅遊、健康、酒店、商業等領域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業務版圖發展到全球布局,截至 2017 年底,總資產規模逾千億元,企業員工約 10000 餘人。

據相關媒體報導,復華集團董事長王新在 2018 企業年會上表示,「承「創造創新企業」的發展理念,我們就將牢牢把握「新中產、新技術、新城市和新商業」四大新潮流;而專注打造面向未來的「文旅+康養」、「連鎖+併購」、「養老+保險」、「物產+金融」四大核心板塊,則詮釋了復華控股實現萬億資產已指日可待!」

復華集團在發展多元化業務的同時,相繼從地產、網際網路、金融等領域 TOP 10 公司重金挖角,但是這些高薪人才並沒能為復華的策略布局帶來根本轉變,「復華走到現在,外部、內部的原因都有,不是沒有人向董事長和高層反映公司的策略問題,但是他們一聽危機就暴跳如雷。」

模式和策略的問題被掩蓋在龐大帝國的各條業務領域,數月之後全國範圍內的P2P危機襲來,連鎖反應也隨之而至。

「 之前,公司還花了千萬年薪挖角某許姓高管,本來期望的是能用 100 倍的槓桿撬動上市,但是沒想到最後倒在了大時代之前。 」前述員工稱。

有業內人士指出,「 這種模式的蠻荒時代已過,現在已無任何生長空間。 」

對於近期復華裁員、欠薪、閉店風波,36 氪致電復華控股相關負責人核實,但截至發稿前復華控股未予回復, 36 氪將予以持續關注。

36 氪在採訪中獲知,早在 2014 年復華集團內部就曾經出現過不小規模的「裁員」和「欠薪」事件,不過當時復華挺過來了。 4 年後的今天,連行業龍頭萬科都只圖「活下去」,復華這次能活下去嗎?

相關焦點

  • 復華集團資金危波尚未止歇:延期兌付、裁員、關店
    延期兌付、裁員、關店:復華集團陣痛未了  本報記者 祁三連 北京報導  導讀  除了受累於「高成本資金」,復華文旅也受到了近年來房地產整體融資趨緊的影響。
  • 千億「復華系」危機:員工討薪、14隻基金延期、P2P暴雷
    一場員工討薪,讓千億「復華系」的危機再次暴雷。 復華控股內部資料顯示,公司主要有兩個板塊,一個是實業資本,比如全時便利店業務;另一個是金融資本,包括瀚亞資本、復華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投資」)、北京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文旅」)等。 今年9月,就有消息稱復華文旅出現欠薪。
  • 全時便利店京津門店月底關門背後:千億帝國復華系已崩盤
    更為不幸的是,不僅僅是海象理財與全時便利店,除此之外,復華控股旗下多家子公司都相繼在同一時間被爆出現欠薪、裁員等危機。全時便利店背後,資產千億規模的大股東復華控股早已崩盤據復華官網顯示,復華控股成立於2013年8月,是集多元產業、金融、投資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控股集團。
  • 地產界賈躍亭千億夢碎!復華控股王新5萬畝地產停擺
    一位自稱被復華欠薪20餘萬的網友公開稱,王新在私下多次暗示,其包羅各地的地塊很大程度都是靠「私人關係」獲得。王新(右)除了家庭背景的神秘色彩,王新對個人愛好的打造也毫不含糊。王新頗愛打撞球,並認為紳士、健康、聰慧、細緻、努力,是撞球運動被賦予的極致內涵。
  • 「深度」零售業敗退、文旅停工,「千億」復華難自救
    此次的關店,即便有全時相關人員表示是由於疫情影響導致的戰略調整和收縮,但全時面臨的經營困難,導火索還是在於去年復華出現資金鍊斷裂後的轉手。「復華的問題也不止在全時上。資金鍊斷之後,金融平臺海象理財、瀚亞資本無法按時兌付,文旅地產項目大部分都陷入停工,很多業務平臺的員工都被裁員、欠薪,即便勞動仲裁也無法討要回來。」
  • 復華控股崩盤停擺,千億負債無解,只剩滿地雞毛
    相信大部分人對於全時便利店都不陌生,2018年由全資公司復華控股宣布「百城百萬」商業計劃後,旗下全時便利店便開始了面向全國的極速擴張,頂峰時期曾擁有近800家門店,並不完全覆蓋北京、成都、重慶、武漢等8個城市,一時風頭無兩。
  • 千億帝國還是千億泡沫?復華系欠薪門戳破「大躍進」幻象
    總資產過千億。 近日,有消息稱,復華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復華控股」)拖欠員工工資,旗下北京瀚亞世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瀚亞資本」)9月份員工的工資尚未發全。此外,有爆料人還稱,復華文商等業務會裁撤約 90% 的員工。 另外,10月31日,旗下瀚亞資本銷售的14隻基金髮布延期公告。
  • 復華控股資金缺口大地球港欠薪停業 平臺爆雷惹禍?
    來源:商學院地球港欠薪停業,復華控股資金缺口大 又是網貸平臺爆雷惹的禍?復華集團旗下新零售賽道上新入局者——地球港,近期因資金鍊斷裂問題不得不關門停業。門店公示稱,由於集團業務調整,公司決定自11月13日起暫停營業。其實,自今年8月份以來,很多員工已經領不到工資和績效了,很多被辭退,而供應商們紛紛「堵門」要錢。
  • 復華系帝國的崩塌:全時便利店關門 千億殘局待解
    2018年下半年,復華系旗下海象理財、鳳凰錢包、瀚亞資本等金融平臺相繼發生爆雷。與此同時,復華號稱遍布「全球十個國家,十多個城市」的文旅項目也基本停擺。與此同時,復華系被曝出大規模的欠薪與裁員。兩年過去了,海象理財、瀚亞資本、鳳凰錢包等平臺的多位投資者目前向清流工作室表示,仍未得到兌付。一位已經離職了復華前員工也表示,欠薪至今仍未償清。
  • 一個大寫的缺錢:復華集團發不出工資,旗下私募、P2P出現延期
    官方資料顯示,復華控股成立於2013年,業務涵蓋地產、金融、投資、文化、旅遊、健康、酒店、商業等領域,截止2017年,總資產規模逾千億元,企業員工約10000餘人。復華控股內部資料顯示,公司主要有兩個板塊,一個是實業資本,比如全時便利店業務;另一個是金融資本,包括瀚亞資本、復華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投資」)、北京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文旅」)等。
  • 所屬集團陷資金危機,全時便利兄弟品牌「地球港」停發工資且大面積...
    整個賣場內,冷凍食品區域、日化區域均存在缺貨現象,尤其是地球港前期宣傳較多的餐飲業態,也都已經人去樓空。一位店員表示:「現在所有商品只出不進,甚至有供應商開始將貨品拉走。」不過門店並未徹底停業,收銀臺仍然有顧客在結算。地球港六裡橋店的部分貨架被搬空。攝影:趙曉娟地球港水果區,現有水果的品相也不是最佳狀態。界面新聞了解到,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周多。
  • 網紅手機10年沉浮:有人成了炮灰,有人當了英雄
    手機已成為民眾生活必需品。朵唯手機創始人何明壽很自信:「這輩子後半生我只幹這一件事,其他什麼事都不幹了。」說到做到,手機還沒盈利,他就一口氣幹掉了5000萬元給朵唯做營銷。2009年是中國手機生產商迎來手機準入制的第2年,生產手機不再是拿到牌照的廠家說了算了!政策一變,何明壽一腳踹開了做貼牌手機的「地攤」,走上了做品牌手機的大道,朵唯是他的第一站,也是唯一的一站。
  • 全時突然「二次死亡」,曾被指是復華圈錢工具
    而當《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趕到亞運村另外一家店時,已經大門緊鎖,人去樓空。從5月11日下午到12日上午,《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走訪了全時便利店位於北京的幾家門店。其中,只有東直門醫院店目前正常營業,也沒有出現打折或是清店字樣,不過該店店員表示「房租快要到期,預計兩周左右就會關店。」
  • 復華置地欲打造超級城市綜合體
    「能否有這樣的一個地方,」 復華置地董事長王新說,「讓我們帶著年邁的父母去認識這個世界,去享受未享之樂。讓我們的孩子,不被霧霾、糟糕的天氣所打擾,盡情揮灑他們最快樂的年華;讓我們的愛人,可以不用飛去香港或者紐約,也能讓自己的愛人成為時尚女郎、購物狂人。」他口中的這個地方,正是他們意欲推出的「復華未來世界」。     「復華未來世界」是復華置地打造的世界級大型體驗式商業集群,著眼於城市未來,以國際級大型體驗商業集群、城市最綜合的目的地型娛樂商業綜合體為商業定位。
  • 號外|暴風命懸一線:大幅裁員欠薪 僅留最後"火種"
    網易號外獨家獲悉,今日的暴風,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大幅裁員欠薪,被員工頻頻告上法庭。目前公司大力收縮業務,僅保留最後的「火種」,苦苦支撐。分析人士認為,等待暴風的,只能是「等著破產重組」,或者「被別的公司收購」。暴風掌門馮鑫則在回復網易號外時強調,公司「絕不做任何躲避」,而他自己「仍然在困難的環境下努力尋求機會和發展,這是創始人的唯一使命」。
  • 這世界好奇怪,讓活著的人活不下去,又鼓勵想離開的人活下去
    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這世界好奇怪,讓活著的人活不下去,又鼓勵想離開的人活下去,這是為什麼?」其實,你有沒有覺得,你生活的環境中,總有這麼一群人是很容易不快樂的。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悲觀主義者』。他們喜歡將自己的生活敘述的毫無意義,他們沒有任何疾病困擾,卻好像總是活的很不快樂?很多人都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他們是否真的如此不幸呢?
  • 網際網路大廠的「花式裁員」
    騰訊方面則回應稱,該前員工被辭退原因為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並非只因在崗時間不足8小時而被辭退。其實每一次裁員事件背後,往往隱藏著僱傭雙方的複雜矛盾,和職場的殘酷生存環境。無故被裁、被迫離職、惡意欠薪,這樣的事情不僅會發生在應屆生身上,也會發生在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員工身上,甚至會發生在掌握職員去留大權的HR自己身上。
  • 有人因檳榔致癌,有人因檳榔致富!白手起家的「檳榔大王」如今產業千億!
    有人因檳榔致癌,有人因檳榔致富。01虧到身上只剩下25塊錢1974年6月,郭志光出生於湖南益陽的向家堤村,家中貧寒,初中畢業後迫於生計,跟隨父親外出做點小生意,但收入微薄,僅夠補貼家用。成年後,郭志光想過外出闖蕩,但因為文化太低,都不敢走出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