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北京冬奧宣講團的宣講員激情演講,臺下,百餘名師生認真聆聽。他們一會兒被宣講員的不凡經歷所感染,不禁潸然淚下;轉而又會被宣講員的高光時刻所鼓舞,掌聲頻頻響起。這就是日前發生在清華大學的場景。以「燃動青春助力冬奧」為主題的北京冬奧宣講團走進百所高校系列宣講活動11月9日在京冀兩地同步啟動。
激情分享冬奧經歷
據悉,北京冬奧宣講團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在多地組織了超過220場主題宣講,現場觀眾近10萬人。宣講團成員通過講述冬奧故事,推廣冬奧知識,普及冬奧文化,傳遞奧運精神,帶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北京冬奧會。對宣講團中的很多成員來說,進高校宣講還是他們的第一次。
在清華大學宣講活動現場,來自北京冬奧會宣講團的成員向學子講述他們的冬奧故事。宣講團中,有守護海陀之巔的中國第一代滑雪醫生孫旭,有中國自由式滑雪首位世界冠軍郭丹丹,有來自北京市二十中學附屬實驗學校的冰球小將黃詩瑞,有參加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文藝演出的北京體育大學學生郭露陽,有見證了中國從2008年「會辦奧」到2022年「智慧辦奧」的中國聯通員工張嘉,有因為北京奧運會志願服務經歷在應聘中脫穎而出的松下電器員工侯倩影,還有從軋鋼工人轉型為技術實力槓槓的製冰師劉博強。
宣講團成員來自平凡創造不凡的奧運經歷,真摯而又樸實的奧運情懷,引發了青年學生的強烈共鳴,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郭丹丹表示,冬奧宣講進校園可以帶動更多年輕人關注北京冬奧會,進一步推動冰雪運動發展。「我希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故事能感染學生們,讓他們了解冬奧會、了解冰雪運動並參與進來。面對臺下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龐,我感覺這是對『讓奧林匹克點燃青年夢想』願景的生動體現。」
激發學子冬奧熱情
臺上宣講團成員講得繪聲繪色,臺下清華學子聽得有滋有味,他們時而報以熱烈掌聲,時而發出陣陣笑聲。當臺上大屏幕中放出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時還會拿出手機拍下來。
生命科學學院大四學生張其舒告訴記者,聽完冬奧宣講團的宣講後,自己對北京冬奧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我之前參加北京大學在未名湖冬天舉辦的滑冰節,看到場邊放置『加油北京2022』的廣告牌,那時起心裡便對北京冬奧會留下初步印象,但了解的不是很多。今天在宣講開始前,聽到北京冬奧組委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冬奧會的籌辦過程,我深刻感受到組織一屆精彩的奧運盛會背後的艱辛,它凝聚著很多人的心血。」
聆聽完整場宣講,張其舒印象最深的是滑雪醫生孫旭的故事。「這一次的演講我感到很接地氣,他們的故事有笑點有淚點,聽起來很吸引人。我印象最深的是孫旭的故事,這可能和我所學的專業有關係。聽了他的演講能感受到為成為中國第一代滑雪醫生所要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以往關注奧運會更多將注意力放在比賽呈現上面,這次宣講啟發我要多一個角度去關注北京冬奧會,關注在背後默默付出的群體。」張其舒說,「之前我已經報名參加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志願者招募活動,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志願者,我也期待能為北京冬奧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樣報名參加北京冬奧會志願者招募的大一學生徐清源告訴記者,聽完中國第一代製冰師、鳥巢焊接師的故事,更加堅定要作為青年志願者為北京冬奧會服務的決心。
徐清源說,從播放的北京冬奧會的宣傳短片中,了解到許多冬奧會場館到賽後都可持續利用,這一點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我認為這對咱們國家冰雪運動的普及將會非常有幫助,讓更多人可以便利地參與到冰雪運動中。原來可能感覺自己離北京冬奧會還比較遠,現在看來北京冬奧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徐清源說,「這樣的宣講很有意義,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北京冬奧會,而且能在同學中間形成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效應,號召更多年輕人關注北京冬奧會,我回去肯定會和室友聊聊今天的宣講內容。」
在宣講結束後,學生們紛紛在印有「燃動青春助力冬奧」主題的捲軸上簽名,表達對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的期待以及對冬奧會籌辦工作的支持。
助力冬奧校園起航
今年,第一季系列宣講活動將走進京冀兩地30所高校,舉辦30場宣講會。明年還將舉辦兩季宣講活動。活動旨在弘揚奧運精神,普及冬奧知識,助力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動員全社會特別是高校青年學生關注冬奧、支持冬奧,廣泛參與冬奧志願服務,讓奧林匹克點燃青年夢想。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表示,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離不開青年學子的積極參與。宣講活動將推動清華師生進一步、持續關注冬奧、了解冬奧,進而支持冬奧、熱愛冬奧,廣泛參與到各項服務工作中。
陳旭介紹說,按照冬奧組委的統一部署,清華大學建立了冬奧志願者專項工作隊伍,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參與場館管理,並已陸續開展兩輪志願者前期報名工作,吸引了3000餘名師生在全球招募系統中註冊報名。此外清華還有建築學院莊惟敏、張利等老師參與主持冬奧賽區設計,有車輛學院科研團隊助力「科技奧運」,打造冬奧自動駕駛服務示範區等等。清華已成立滑雪、花樣滑冰、冰壺、冰球等冬季運動學生社團,並於2015年起每年舉辦「冰凍體會」社團冰雪嘉年華活動,引導學生在了解冬奧、熱愛冬奧的過程中,增強體質素養,培育體育精神。
編輯:李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