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自古物產豐富,經濟繁榮,文化深厚,同時也為後世留下了眾多古鎮和古村古建。但伴隨著國內旅遊市場的繁榮,這些歷史文化的古建築群全部旅遊開發成景區,不僅圈起來收費,更多的是將其開發成小商品市場,經常有遊客抱怨,除了建築本身已經沒有了原生態的味道。這當然也不是全部,比如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古老的村落,不但文化底蘊深厚,還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老村落的市井生活,而且免費開放,這就是「紹興書聖故裡」。
在浙江紹興拍的。
旅遊業內人士曾評價:浙江的旅遊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除了基礎建設、服務水平,更重要的是觀念先進,最大的體現就是免門票。在杭州西湖、紹興魯迅故裡等著名5A級景區,實施了免票旅遊措施。儘管失去的是門票收入,但是獲得了更好的口碑,以及更大的遊客量和消費,掙得比門票還多。
紹興是一個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天人合一,山川秀麗,人才輩出,名士雲集。有大禹治水,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有王羲之書聖陸遊,有愛國詩人陸遊,有近代魯迅、蔡元培、錢三強、竺可楨,等等,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還給後世留下了眾多的文物遺存,書聖故裡便是其中之一。
紹興書聖故裡歷史街區位於紹興古城南麓的紹興市越城山下,總面積約0.8平方公裡,是紹興市區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儘管被稱為書聖故裡,這裡也是書聖王羲之的故居,但實際上,這還是蔡元培故居,以及中國歷史上眾多名人求學的地方,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遺蹟。
千年古城紹興隨著社會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加速了紹興的城市化進程,但水鄉紹興的整體格局仍然沒有改變,這也是中國唯一一個在古城遺址上建了兩千多年的城市。高樓林立,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築,書聖故裡也是紹興目前最大的古城區之一。
整處景點不但沒有門票,還是全開了,到處都是。在景區南面的正門上,有一塊牌坊,上面寫著「翰墨春秋」四個大字,就在兩座辦公樓中間。牌底下還有一些停車位,停車還是比較方便的。
穿越牌坊,走過被稱為「探花橋」的石板古橋,進入景區。整個書聖故裡的主要道路,叫做「青山街」,直通青山寺北面。整條街大約有3米寬,用青石鋪就,兩邊都是古老的木屋。大多數的房屋都經營著當地的一些手工藝品和小吃店,其中有一部分是當地居民,據說這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房子,至於在這裡居住多久,大多數人都說不出來,反正時間太長了。
而在其兩側,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座大小不一、長短不一的小院,這些小院基本上都是一些住家。她們講的是紹興話,架起涼棍,曬衣服,還有一些年貨,比如醃雞、醬鴨。這裡最具煙火氣息,也是紹興人傳統生活的最好去處。
整座書聖故裡不僅陸路暢通,水路也同樣暢通,所以每走幾米,就可以看到一座石板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題扇橋。橋頭右邊有一塊碑,上面寫著:晉王右軍題扇橋(王羲之任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即王右軍)。在橋的左邊有一組雕像,是關於書聖王羲之的故事。
傳說王羲之每天出家門時,總能看見一位老太婆在此賣扇子。看到她可憐的樣子,王羲之為她的扇子各題了五個字。老大娘見後急了,王羲之笑道:「你放心賣扇吧,一百文一把,少一文不賣。」老大娘剛開始還不信,只是有人知道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題字扇,一會功夫就被搶光了。這個扇橋就是由它而來的。現在不定期會有演員在橋上表演這個故事。
在往前走著的同山街,兩邊都有近期的一些古建和古蹟,在街的盡頭,是當年王羲之在紹興的故居,王羲之棄宅為寺,現為紹興八大名寺之一的寺院。寺前有一池塘,名為墨池,長14米,寬8米,四周圍以石板圍成。據傳說,當年在家練書法的王羲之,就用這個筆墨洗筆,時間長了整個筆墨都變黑了,所以叫做墨池。
除了以上所介紹的,整個書聖故裡景區還有許多景點,比如蔡元培故居、青山臺書院、三槐堂(尚德當鋪)、王羲之陳列館、錢業公所等,都需要你靜觀其變,慢慢品,這不僅是多文化融合的產物,更是整個紹興歷史文化名城的縮影,絕對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