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作出這個『新型球式多維度便捷實驗觀察盒』之前,只能觀察到一面,現在可以360度無死角觀察。」
今天上午,在五邑大學體育館,紫茶小學老師陳金花跟記者介紹。當天上午,這裡熱鬧非凡,不時傳出讚嘆聲和照相機的「咔咔」聲。
第八屆廣東省優秀自製教具大賽頒獎典禮及現場展示活動在這裡舉行,來自廣州、深圳、珠海、江門等地20多個地市及部分省直學校選手及師生代表在現場展示自己製作的教具,現場每件教具都獨具魅力,獨特的創意和精妙的構思讓人腦洞大開。
本次展評活動共有310件自製教具作品參賽,這些作品是從全省千餘件作品中初步挑選出來的。
本次展評活動評選出一等獎20件、二等獎84件、三等獎156件;另外,5件優秀作品的作者獲評「活動能手」;我市共16件作品獲獎。
據悉,展評活動結束後,相關專家還將對一等獎作品進行完善提升,使作品更加實用化和創新化。
本屆大賽中,我市培英高中黃靈藝老師的作品「百變電路」斬獲大賽一等獎,成為我市獲得一等獎的唯一作品。
黃靈藝向記者展示了他的「百變電路」,只見他手裡拿著一塊巴掌大小的電路板,通過插上燈泡、水泵、風扇、溼度計等裝置,並變換這些裝置的組合方式,讓這一小塊電路板馬上擁有光控開關、防盜報警器、自動降溫系統、自動澆花系統等多種不同功能。他介紹說:「這套自製教具變化多樣,製作成本不過20元,在玩的過程中可激發出學生們創造的靈感。」
雖然自製教具看上去像是用於物理教學,但黃靈藝其實是一名生物老師。對科學的熱愛,讓他衝破了學科的隔閡,並擔任起學校科學協會指導老師一職,時常跟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交流。
歷來重視科技教育和培養孩子創新思維的紫茶小學在這屆比賽中收穫頗豐,獲得2個二等獎和1個三等獎。
其中,陳金花老師製作的教具很精巧,就地取材,用幾個不同顏色的「天地壹號」瓶子製作而成,中間還有一個模擬太陽的燈泡,另外還配有電子顯示屏的溫度計。
這套教具叫「顏色對吸熱的影響演示裝置」,「使用配有電子顯示屏的溫度計可以避免小學生因為不會操作傳統顯示器而導致實驗結果出現誤差。」陳金花介紹說,自己在教具的製作中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這套裝置操作非常簡單,黑白兩種瓶子僅在兩分鐘內就可達到5攝氏度的誤差,實驗結果可以非常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此外,該校萬川老師憑藉「新型球式多維度便捷實驗觀察盒」獲得二等獎。該校四年級的彭思媛也憑藉自己製作的「簡易磁力計」獲得三等獎。
本屆廣東省優秀自製教具大賽同時接受學生設計的作品,在310件作品中,就有40件是學生設計製作的,其中,我市共有6件學生作品參賽。
幾個五顏六色的正方形模塊排列組合,就可設計出一個活動式日曆。市實驗小學六(1)班的李芸萱設計的「活動式自製日曆」獲得了比賽二等獎,「我的作品最大的優點是就是環保,可作萬年曆,每年循環再用。我在設計時還考慮到使用的便利性,能從正視、俯視多個角度查閱日曆,非常人性化。」她自豪地介紹說。
臺山任遠中學學生陳靜琳設計的「靜電產生器」、開平長沙街道幕村小學學生關嵐彬設計的「改良十字螺絲刀」獲得二等獎。鶴山市鶴城鎮第一小學學生梁歷行設計的「識字摩天輪」、蓬江區荷塘中學學生凌梓耀設計的「磁懸浮風車」獲得了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