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瑞銀集團發布最新一期的投資者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因為全部符合美國財政部給出的三條標準,美國在下一期匯率操縱名單中很有可能將泰國和臺灣地區列入,就算退一步也會添加到檢測名單中。
美國財政部關於匯率操縱的三條標準分別是:1、與美國的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2、常用帳戶盈餘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2%;3、一年的六個月內持續不斷地單方面幹預相當於該國GDP的2%的貨幣。
符合三條標準中的兩條,會被列入匯率操縱監測名單,連續2期符合則歸為匯率操縱國家(或地區);如果一次性三條標準全部滿足,也有可能被直接列入匯率操縱國家(或地區)。
若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超過1年,美國採取包括被排除在政府採購之外、限制美國私人部門對該國的海外融資、指示貿易代表進行貿易談判等措施進行制裁。
根據統計,泰國銀行在2019年期間有10個月在幹預外匯市場,外匯淨購買量佔GDP的3.5%;經常帳戶盈餘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2%;因為疫情影響,對美國進口直線下降,造成貿易順差達到342億美元。所以泰國被列入的機率會很大。
對此,泰國央行行長桑蒂特拉布霍布(Veerathai Santiprabhob)表示,他對美國即將發布的報告並不擔心,因為該國已向美國財政部解釋了其外匯政策,泰銖兌美元匯率已經雙向波動,實際上比去年有所貶值,中央銀行只有在波動過度時才介入,因為它使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而美國財政部也理解這一點。
不過瑞銀看來泰國的這種解釋美國方面不一定接納,美國現在需要的是泰國開放市場,進口更多的美國商品。
臺灣地區曾在2017年被移除監測名單,這次其三條標準都符合,特別是貿易順差這一項增長幅度較大。
關於這一點,當地金融負責人楊金龍承認按照標準會被進入匯率監測名單,甚至有可能進入匯率操縱名單,但是不會改變目前的貨幣政策,維護新臺幣穩定才是重點。
瑞銀報告認為臺灣地區直接進入匯率操縱名單機率比泰國要小,因為當局已經通過軍購來稀釋貿易順差這一標準。
目前在美國財政部的匯率監測名單中的國家有:瑞士、中國、日本、韓國、德國、義大利、愛爾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
這份名單中比較搞笑的是德國和義大利,因為這兩個國家屬於歐元區,沒有自己獨立的貨幣,自然沒有自己可以操縱的利率,但是美國財政部依然以符合三大標準中的其他兩個將其列入監測名單。
在很多國際投資機構看來,所謂的「匯率操縱名單」它們並不認同,但是在具體的投資分析特別是外匯市場投資建議上,它們依然將其作為影響變動的指標之一。
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幾乎所有的國家或多或少都實行了貨幣政策,而這些貨幣政策是否被認定為單方面幹預,完全取決於美國的「需求」。另外,因為美國的確診人數一直居高不下,出口肯定有所影響,而且有些國家對其商品進口採取了限制措施,這對導致更多國家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若是按照其三條標準,估計在接下來的2期報告中,所謂「監測名單」上將出現不少新成員。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