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在生活中或是在電影中,大家一定見過這個標誌:
許多人也許並不了解這個標誌的意義,但是隱隱有一種汗毛倒豎,想要敬而遠之的感覺。這就是經典的放射性標誌,學名「電離輻射標誌」,又稱「三葉草標誌」。自1946年被設計以來,該標誌已經獲得全世界的認可,作為放射性的象徵廣泛應用在現實生活、電影藝術創作中,給公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把三葉草加上一個三角框,變成交通信號牌一樣,就變成了另一種標誌:
這個標誌全名為「電離輻射警告標誌」,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標誌。比起單純象徵放射性的三葉草,這個標識還帶有警示的意味,以提醒大家附近可能會有放射性存在。
許多人習慣性地把這些標誌稱為「放射性警告標誌」,但是這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電離輻射」有著比「放射性」更加廣泛的範疇,許多不存在天然放射性的裝置和儀器也會存在電離輻射的危險(譬如粒子加速器、X射線安檢儀),這些儀器雖然沒有天然放射性,上面也會出現電離輻射標誌。
另外,我們使用的手機、電腦、微波爐等家庭電器時可能接觸到的輻射一般都是非電離輻射,其輻射強度一般還不及陽光中紫外線,對人體基本無害。但是,當雷射、紫外線、微波等的非電離輻射達到一定的強度,也有可能對人的健康產生危害。非電離輻射標誌(低頻電磁輻射標誌)如下圖所示。
除了我們常見的電離輻射標誌之外,還有一種更少見、也更醒目的標誌:
這是2007年2月15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聯合宣布通過的一種新的電離輻射警告標誌,其正式名稱為「電離輻射防護與安全警示標誌」。相對於出現在外包裝、貨櫃、工作場所出入口的經典標誌,這個標誌專用於那些可能會致人死亡或是造成人身傷害的放射源,只出現在設備內部,靠近危險放射源的地方,如果有人試圖拆卸設備,標誌將警告他們不要繼續進行下去。
我國對電離輻射標誌有著特別嚴格的規範,在2002年頒布的《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中,對電離輻射防護與安全警示標誌的形制、意義均提出了明確的定義。
其中三葉草的角度、大小,三角形的邊長,警示字體、字號等方方面面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對一個小小的標誌都要「吹毛求疵」,體現了我國核安全工作者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
正確識別和運用輻射標誌,對輻射心存敬畏,慎之又慎是保障涉核從業人員與群眾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時,我們也不能談「核」色變。只要把握好輻射的正當化、最優化和劑量限值等輻射防護原則,我們就完全可以消除隱患,規避風險,把輻射限制在安全可控的範圍內。
安全無小事,核安全更是重於泰山。未來,我們需要繼續深入謀劃,強化全員參與,共同守護核能健康發展。